这时,饭菜上桌了,柳喻夏收回视线,丝毫不受影响大快朵颐起来,食材都是厨师从塞外带过来的,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又有丫鬟过来说暖房都准备好了,潘若站起身说了两句,邀着大家去暖房,去暖房就是一些吟诗作画,击鼓传花做一些女儿家聚会的小游戏。
夫人们坐在一间厅内聊天,未出阁的小姐们另外在一起玩乐,柳喻夏想着尉迟璟那边大概还没有谈完事情,若是谈完会让下人来给她传话,索性跟着小姐们一起去了暖房。
各家小姐们坐在暖房内,赏看着潘若新得来的名家画作,一人一句说着,说到画的出处渊源等,还会发出大家一起轰然笑起,好不欢快。
这其中没有柳喻夏,她好像被孤立了,不对,就是被孤立了。进屋后那些人就凑在一起,说说笑笑,她坐在一旁倒不觉得无聊便是了,喝着小茶等尉迟璟谈完事情回去,小姐们想让柳喻夏自己觉得尴尬,这点有些难。
众位小姐们在宴会前几日便商量着,届时要给柳喻夏好看,不单单是为了表明自己站在宰相这边,更重要的原因是名满大庆的尉迟公子,是她们心中的情郎,她们对柳喻夏太嫉妒了。
结果饭桌上,听到了柳喻夏那一番怼韩夫人的话,让所有人又有些退缩,这位柳姑娘性子不是很好惹的样子。
没有人敢率先对柳喻夏说什么话,韩夫人她都敢回击,更别提她们了,到时候弄得下不来台,可就丢脸了,没人想当出头鸟。
潘若暗地里给两位公主使着眼色,想让她们先开口刁难,结果那两人好似听不见一样,痴迷的看着大家的画作,搞得潘若心中满是火气。
两位公主心中有数,她们想要攀附文宰相自保,却也不想对上尉迟璟被当枪使,谁也不傻,韩夫人都败下阵来,她们还上赶着去找不自在,深宫的公主在皇权微弱的情况下,她们连实权官员的夫人都不如。
“柳姑娘,宰相夫人请您过去。”小丫鬟走近暖房,欠了欠身子对柳喻夏道。
这是又要搞事情?柳喻夏微微挑眉,跟着丫鬟离开。
柳喻夏离开后,暖房内的小姐们全都松了口气,明明长得一副天仙面孔,却无端让她们总有种喘不过气的压力。
房内只有宰相夫人一个人坐在主位那里喝着茶水,看柳喻夏过来了,放下手中的茶道:“柳姑娘请坐。”
宴席上短短的交锋,宰相夫人已经有些明白对方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若是她用对待别人的态度,让柳喻夏站在一旁冷着,对方准不会乖乖站着受罪。
不得不说,宰相夫人在这一点上认知非常的明确。
“宰相夫人找我何事?”柳喻夏直言说出来,都说当官打官腔,那些官太太说话更甚,有时候一件事情,她会引申出很多事情来,聊到最后你才反应过来,原来对方是这个意思。这些柳喻夏在洛阳的时候,跟在母亲身边对此深有体会。
“柳姑娘和尉迟大公子来到皇城,家中长辈可知晓?”
柳喻夏撇撇嘴道:“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柳姑娘可能不知道,我和你母亲是旧时,她给我写信说了他们被大公子的花言巧语蒙蔽了,现在是不同意你和大公子在一起的。”说完这话,宰相夫人紧紧盯着柳喻夏的眼睛。
柳喻夏眉头一皱,狐疑的看向宰相夫人道:“我母亲和您是旧时?她给您写信了?当初父亲和母亲都答应我了,婚事是我自己做主,我承认当初对父母有一些隐瞒,但这些事情和宰相夫人有什么关系?”
柳喻夏没忘记当初的计划,所以直接把家里这边撇了个清。
“柳姑娘,你年纪太小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你喜欢尉迟璟,但也要想想自己的父母,同在官场……”
宰相夫人说了很多话,大致意思就是你是想追随爱情,还是选择让父母受罪,话里话外暗示着尉迟璟为了利益来利用她等等,若是没经历世事的深闺小姐,肯定会被忽悠住了。
“不要说了,我相信我父母会理解我的,我和大公子是真心相爱,为了爱情,我愿意付出一切!”柳喻夏扮演一位被爱冲昏了头脑,执迷不悔的深情女子。
无论说什么都不听宰相夫人的劝,那股听不进去任何大道理的轴劲,气得宰相夫人肺都要炸了。
另一边小厮过来,说是尉迟璟叫柳喻夏一起离开,此刻宴会正好结束了,柳喻夏一根筋显然什么都听不进去,宰相夫人劝说无果,便放柳喻夏离开了。
回去柳喻夏把宴会上的事情对尉迟璟说了,第二日,韩副统领便被人实名举报他多年前曾经误杀平民,强暴民女的事情,当日便被收押在案等待候审。
韩夫人和宰相夫人的发难,给了尉迟璟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借口,他开始清理文宰相的“羽翼”。
皇城的天,开始变了。
大部分人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就算尉迟家财大气粗又如何,俗话说得好,民不与官斗,尉迟一族说破天也不过是个商贾之家,对上文宰相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随着事态的发展,众人有些迷惑了,怎么会是文宰相这边束手束脚,节节败退?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看错了时间,错过一朵小花花QAQ
第43章
仗势欺人的事情权贵没少干,当官徇私之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清清白白,官官相护,多少的事情都压下去了,百姓敢和官府作对吗?他们不敢。
而这段时间,十分反常的,所有平民百姓一个个都站出来了,每个人都敲击顺天府的鸣冤打鼓,站出来状告官员权贵的百姓,各个手中拿着确凿的证据。
官府现在想要官官相护都不成了,这件事情已经成了皇城百姓热议,不夸张点说整个大庆朝都知道了,最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是,当事人才击鼓鸣冤,那边市井流言便已经流传开了,细节到当事人手中拿着的证据百姓都知道,说的有鼻子有眼。
关联到的人官府想露露手缝放过都不可能,因为百姓们都知道了,清清楚楚。
官员有权没错,但也要基于百姓,如今这个舆论,没人敢再护着,实在是事情太大了,一桩桩一件件,甚至没人敢轻易宣判,全部都暂时收押,借口说是调查,其实是在等上头的意思。
结果没想到上面告诉解决办法,反而案件越积压越多,一般来说,正常来报案的人,需要进入府衙进行笔录画押等,直接敲击顺天府的打鼓,这是代表自己有大冤,鼓声响彻皇城一条街。
敲击大鼓者,属于越级,需受二十大板,那些来敲鼓的人,全部都受了邢,即便如此,每日依旧有人过来,各个仿佛不要命一般。
往常百姓不敢敲击顺天鼓,第一是会受二十大板,一通下来会去了半条命,治不好落个残疾但若有人铁了心不要命讨公道,来敲鼓也是有的,可大多数的结局都是敲鼓的人公道没讨到,半条命也没了,无力再讨公道。
所以来敲鼓的人很少,他们知道大多数都是讨不了好,反而还赔了自己,如今那些人仿佛得到了什么保证似的,一个个来敲鼓,最后被打了板子抬出去的时候,脸上都是笑着的,那种大仇终将得报宽慰的笑容。
谁给他们的底气?是尉迟大公子。
大家心里有数。
文宰相没出手吗?他出手了,尉迟家的所有商号都被排查,找各种理由将铺子查封,开出天价罚款,你可以不交,那铺子也别想开了。
商人重利,关掉的店铺都是尉迟家比较赚钱的进项,换句话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皇城内,尉迟家的产业一番检查关掉了大半。
文宰相等着尉迟璟着急来求人,结果相反,在查封了数十家尉迟家族产业后,尉迟璟居然‘大刀阔斧’地把所有店铺都关了。
到最后,不是尉迟家急了,而是百姓急了。
尉迟产业遍布各行业,本身自有商路商道,尉迟家数年前便和朝廷户部有联系,那时候皇城物价飞升,尉迟家获得户部支持,入住皇城,靠着朝廷的补助外加薄利来平衡物价。
多年后,到现在演变成了全皇城尉迟家产业最赚钱,因为口碑质量好,薄利多销,皇城众百姓也习惯了在尉迟家花销。
尉迟家产业高端平价物品都有,受众客人囊括整个皇城的百姓或贵族。许多别的商铺没有的货,尉迟家有,两家商铺都有的货,尉迟家更加便宜质量好一些。
这也尉迟家立于大庆朝首富不败的因素之一。
尉迟家产业是便民的存在,如今尉迟家店铺一关,其余店铺没了对比,这下不用压价了,整个京城的物价迅速被提上来了。
平日没什么察觉,如今尉迟家店铺一关,众人才感受到,尉迟家产业在皇城到底占据了怎么样的地位。
日子越过越难,百姓们哀声怨道,俗话说法不责众,百姓们全部围着户部门口扔菜叶,臭鸡蛋,每个人脸上的生气都不作假,群情激愤。
官府想找个领头的人,杀鸡儆猴,可放眼望去大家的模样,每个都像是领头的人,堵在户部门口的百姓挤满了一条长街,全都抓走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