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上殿,是为状告十四王爷,他抓我幼女轩辕雯,欺她辱她杀她,罪大恶极,草民上殿喊冤,只求圣上还我女儿一个公道!”
话落,一石惊起千层浪!小太监胆颤心惊地接过状纸,放到了擎天国君面前。
大殿里立即像炸开了锅一样!
守在偏殿的一个小太监,听到河西王妃的话,悄悄退了出去,往太后宫里赶去。
而皇帝也被惊到了,缓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看向池彧,自己的恩师。
池彧回道,“案子的始末老身已经了解过了,此案证据确凿,并且有当年事件的目击者,详情,陛下可以问府台吴大人。”
吴卓已经是一背的汗,听到被点名,立即走到了大殿中央,跪了下来。
“臣惶恐,本来就是想向陛下禀报的,不料河西王妃抢先了一步,臣已经写好了奏折,里面详细记载了事件的经过,请陛下过目。”
话落小太监立即快步走下来,接过吴卓递上的奏折。
擎天国君看得很仔细,花了小半刻钟,才将那份厚厚的奏折看完。
他眼里闪过惊涛骇浪,把奏折往桌子上一拍。
“吴卓,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连夜禀报!”
吴卓吓得直接趴在了地上“陛下饶命,昨晚审至深夜,微臣心中也是久久不能平息,微臣不敢武断,只是让人连夜核实那证人的口供,不敢轻易上报。”
皇帝看了吴卓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轩辕易和河西王妃,脸色深沉,貌似不满。
“皇嫂,既然官府的人在查这件案子,你又何必如此着急,非要闹到这大殿之上。”
众臣见皇帝有些发怒,纷纷低下了头。
然而,话音落下,群臣中走出一位御史。
擎天国君眼皮一跳,正准备出声阻止,便听那御史禀道,“臣要弹劾十四王爷,虽然他不在朝任职,但也是皇家血统,皇室的一员。而在去年的一年的时间内,御史台收到三封举报信,均是举报十四王爷的。”
“他强夺民女,破人姻缘,此事已不是个例,在民间早有民怨,这是御史台调查后的结果,请陛下过目。”
在这个御史说完,紧接着又有另一位大臣走出来,弹劾十四王爷,他们的奏折上,写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有据可查,有理可循。
擎天国君把奏折放到一边,并没有立即看,他扫视着群臣,道,“还有没有,一起说了!”
“皇上怒罪!”
感觉到圣心不悦,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除了池彧。
他笔直地站着,虽然已经是满头白发,但眼睛还是囧囧有神地盯着擎天国君。
擎天国君皱着眉头,道,“吴卓,还有御史台那几个及以及宰相留下来,跟我去御书房,其他人散朝,你们几个也来。今日之事,不许外传。”
说完,擎天国君直接起身,准备离开。
河西王妃上前一步,正想再说两句,被池彧拦住了。
等擎天国君走后,满朝文武也走得差不多了,池彧才道,“过犹不及,你没发现,陛下没有为十四王爷开脱过,他生气只是因为我们把皇家这等违常的事情捅了出来。”
进到御书房,擎天国君先辟头盖脸地把屋里的人都说了一遍,之后才详细地问起案情。
而太后那边,收到消息之后,立即让心腹出宫去通知十四王爷,然后让宫女为她梳头穿衣,她要去御书房见一见国君。
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到临头浑不知
而池震和轩辕峰陪着许晴一起,等候在宫门外一角,待他们看到太后宫中有人行色匆匆出宫,池震立即跟了上去,留轩辕峰在原地等着。
离了王宫,脱离了侍卫的视线,池震直接将人拿下。
那名宫人看到池震,吓了一跳,看着他抓向自己的身手,更是惊讶。
“池,池公子,你要干什么?”
池震扬起一抹冷笑“你去哪儿?”
宫人回道,“奴才出宫,去给太后娘娘买东西。”
池震“什么东西非得专门出宫买,我看你不是买东西,而是去向十四王爷报信吧!”
宫人瞪大了眼,不明白池震是怎么知道的。
而这宫人的反应,池震也知道自己猜对了,既如此,他立即出手,一掌劈向那宫人的后颈,那人立时晕了过去。
池震找来一辆马车,把那宫人送回了自己的一处私人别院。
安顿好那人后,池震直接去了十四王府。
王府中,十四正在听戏,府里人不知道从哪找了个唱黄梅戏的戏班子,十四王爷这几天着了迷,哪也没去,青釉馆发生那么大的事情,他也不知道。
池震躲在屋檐上,看着十四王爷还这么悠闲,心里顿时放心了。
他找了个隐秘的位置躲着,决定等官府的人来之前,先看着他。
而宫里御书房,擎天国君把贺方宣了进去,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和证人。
贺方是自小跟在十四王爷身边的人,十四王爷又经常出入宫中。
皇帝或许不认得贺方,但他身边的太监却是认得的。
确认了身份,皇帝便让人去查贺方,结果底下的人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贺方家人遇害还有他失踪的事情查了出来。
尤其是贺方的家人,许是因为他们是普通百姓,太后的人没有放在心上,事情做的并没有那么干净,擎天国君手下的人,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查出了其中的蹊跷之处。
打破一个缺口,查后面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
七年前,太后宫中的人频频出宫的记录,还有十四王爷那段时间无缘无故的病得,整个事情一下子就连在了一起。
像拨云见日般!
最后,皇帝屏退众人,独留池彧一人。
池彧道,“陛下,我想十四王爷在外做的那些事,你并不是不知道的,只不过碍于太后的颜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但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前几天杨威那个案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一个没有功名没有一技之长,只不过倚仗了杨王后内侄的身份,就可以在擎都如此横行霸道,您敢说,他没有受到十四王爷的影响。”
“您看看后面这一代人,除了轩辕易,皇家有几个成材的,偏偏他还不是在擎都长大,而在擎都生活的这些,享受着最好的师资待遇和朝堂世事的熏陶,却没有一个人能及得上他,您难道真想让后代子孙,都像十四王爷那样。”
“若他只是寻花问柳,那就算了,偏偏还伤了人命,而且官府调查中,这其中太后娘娘那边竟还帮他隐瞒善后,这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呀!”
擎天国君低下头“恩师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奏折我刚刚看了,虽然有贺方这个有力证人,但是物证方面还是有欠缺,还有那个涉案人高佬,不能只听信贺方一面之词,你们要找到更有力的证据。”
“我会给他们两天时间,睿匕决赛之后开审,太后那边我会压住,不会让她去为难府衙的人,让吴卓先把十四关起来。”
诏令颁下去,擎天国君又留着池彧说了好半天的话,期间,太后亲自登门,皇帝都推说不见。
太后气极,直接闯进来,看到池彧,愣了一下才对他点了点头。
按年纪,池彧和太后的年纪相当,两人也算结识于幼时,虽没有什么交情,但时隔这么多年再相见,总归是让人感慨年华老去。
而太后显然没有这个心情,她很不友善地看着池彧。
池彧见状也立即向擎天国君告辞。
他一走,太后就直接走到擎天国君面前,“我听说有人在朝堂上诋毁十四,这件事你怎么处理?”
擎天国君抬起头“母后觉得那是诋毁吗?”
“不是诋毁是什么!”太后睁大眼“那么多人同时弹劾小十四,肯定是串谋好的,要离间你们兄弟和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这群老臣是不敲打不行了。”
“哦,”擎天国君嘴角扬起讽刺的笑意,道,“那母后认为此事应该要怎么处理?”
太后听出擎天国君口气里的揶揄声,脸立即拉了下来。
“你就是看十四不顺眼,觉得我偏爱他了,他是小的,你当然得让着他了。”
擎天国君看着太后的眼睛,认真说道,“四年前,羌无进供,送来美人四名入宫为妃,他不过是去接待了一下,便和其中一个女子勾搭起来,在王宫中就敢乱来,您说,依律例该怎样!”
“在我眼皮子底下,他尚敢如此,何况是在外面!这一切,还不都是您宠出来的!”
太后气得手直抖,指着擎天国君,道,“我生他吃了多少苦,你不知道吗!你后宫那么多妃子,给他一个怎么了!”
擎天国君嘲讽笑出声“我后宫的妃子,怕还没有您给他送得多吧!”
像是被人戳中了心事般,太后的脸立即涨红了。
“这么说,这次你是铁了心要拿他开刀!”
擎天国君站起身,回到书案前,拿起桌上的奏折,头也不回地答道,“这件事,我已经命令御史台协助府衙的人一起核查,若查实,人证物证俱在,那按律法,该怎么样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