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 (西河西)


  两桶生姜红糖水不到两刻钟就被分得干干净净的,带着干粮的学子们再吃那干巴巴的馒头、窝窝头也都不觉得难吃了。
  当然了,考生中也有几个是家境不错的县里人,他们不用吃干粮,吃的都是家里人特地送过来的热腾腾的饭菜。
  下午主要考经义,只隔了半个时辰就又要开考了,因此即便是热腾腾的饭菜,这些人也不能享受着吃。
  因为考虑到考生中有下面乡下的,方宴特地把开考时间提前了些,下午这一场刚过申时便考完了。
  方宴收了卷子离开考棚时,外面等着好几个考生家长,不过县试到底不比乡试,家长似乎也不甚重视,来接人的没多少,只有那家里离县城远、考生又年幼的,家长才会担心地早早跑过来接。
  梅元希抱着布包一出考棚,就看见他爹扎煞着两只手在外面站着。
  “爹”,梅元希高兴地跑过去,“考完了,咱们回去吧。”
  汉子接过儿子手里的布包,一面蹲下去一面道:“柱子,上来,爹背着你回去。”
  梅元希摇头:“我先走着,走不动了再让爹背。”
  “那好”,汉子站起来,牵着儿子的手,边走边问道:“榜单什么时候能出来?哎,这怎么还剩一个窝头没吃?你这孩子,你娘就做了两个给你带着,不吃不饿得慌吗?”
  梅元希说道:“中午的时候县衙里给我们分了红糖水,红糖水里还有豆腐,大家看我是小孩,让我吃了两碗呢,而且那差役大哥还给我舀了很多豆腐。咱家的窝头我吃一个,就吃饱了。剩下这个给爹吃。”
  汉子半夜里便带着儿子到了县里,把儿子送到考棚外,想着找个活计挣几文钱,就满县城的转,最后也什么活计都没找到,到现在也就吃了个从家里出来时带的杂面窝头。
  现在见儿子懂事地给他省着一个窝头,眼眶便红了,想起转到西城时见到的那个人来人往的酿酒作坊,不由羡慕地想自己若是也能在酿酒作坊做工有多好。
  听说那酒坊是县衙开的,里面的工人都算是半个衙门里的人呢,就是那洗枣子的小孩,一个月也能挣二百个大钱。
  汉子低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吃吧,爹中午给一个店铺里帮忙干了点活儿,人家给管了一顿饭。”
  梅元希自然看得出来父亲没有吃午饭,但听了这话也没说什么,只想着路上爹饿了再把窝头给爹吃。
  “你好好读书,就算考不上功名,日后来县里找活儿做也是容易的”,汉子又说道,神情里透出几分希望的高兴,“这县里有个酿酒作坊,爹去瞧了,又大又气派,听说那里足请了三个账房先生,他们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呢。还有那负责记录的,一月也有七八百文拿。儿子,你现在可不能觉得读书受苦啊。”
  梅元希用力地点点头,“爹,我知道。”
  一家人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他虽然有压力,却从不觉得苦。
  父子两个说着向城门走去,路上遇见两个年轻学子,看着是顺路,汉子便凑过去与他们搭话,几人一路向城外而去。


第266章
  两天后,县试榜单贴出,早早就赶到县城门口的梅家父子顶着一身寒气,城门一开就快速跟着进城的人群涌了进去,梅父扛着儿子挤进迅速围聚在告示墙处的一圈人中,焦急而又满含期待地问:“儿子,快看看你过了没有?”
  梅元希答应着,目光往那告示一溜,就高兴地喊道:“爹,我过了,还排在第二名。”
  这么一声喊出来,周围正在看榜之人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这羡慕的目光在看到那通过县试之人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时,就更多了几分艳羡。
  如果说在其他人口繁盛的城市只有考上了举人才能引来众人艳羡的目光,然而在他们这个小小的边城,每年能成为童生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一个人能成为童生便足够成为大家尊重的人物。
  更何况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看守榜单的差役也注意到了他们,特地提醒道:“小童生,太爷说了,凡是考过县试者,有意在今年去府城继续考府试的,可以去县衙领五两银子的食宿费,且县衙还会派两个差役赶大马车专门去送。”
  说到这儿,又朗声提醒道:“诸位考过县试又有意去参加府试的,现在就可以去县衙报名。”
  府试在十二月十六日举行,梅元希本来打算着再一年去考的,家里给他准备的考试费用倒是将将够他去府城参加考试了,却是担心不能及时赶到。
  如今县衙说会派差役和大马车专门送,梅元希哪有不愿意去的,当下与那差人道了谢,就对父亲道:“爹,咱们去县衙报个名吧。”
  梅父担心儿子准备的不充分会落榜,但转念一想考试的路费、食宿费县衙都给解决了,去试试也不错,便把儿子放到地上,和他一起向县衙走去。
  他们到时,已经有三个家在县城早便得到消息的三个童生在赵书办跟前报名。
  看到前面那人只说了个姓名,那负责登记的书办只在一张纸上一划,就从旁边的托盘中取出一锭足五两重的银子递给了他,梅父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
  素来都是念书花钱,没想到现在也能挣钱了,五两白银,这可是一家人一年才能挣回来的钱啊。
  很快到了梅元希,赵书办听他报了姓名,一边在他名字后面打了个勾一边笑道:“原来是咱们县里好些年来唯一的小童生”,把银子递给他时又道:“到了府城好好考,给咱们县里也挣个光。”
  梅元希捧着银子答谢,“谢谢太爷和书办老爷的栽培,小人一定会好好考的。”
  赵书办听得哈哈大笑,对他们四人道:“你们再等会儿,中午过后应该就没人来了,到时你们这些考生一块儿进去给太爷磕个头。”
  四人答应了,各自找了座位在这间屋子里坐下,梅父一点杂音不敢发出地坐在他儿子旁边,一会儿,赵书办被隔壁的刘书办叫过去对一项账目去了,梅父才敢低声问儿子:“怎么刚才你一说名字那书办就给钱了?也不用问问咱家住在哪儿?”
  万一有人只是冲着五两银子来的,到时候又不去了,他们到哪儿找人去?
  只是这句话,梅父并没有敢说出来。
  梅元希低声跟父亲解释:“爹,您忘了,考试前您送了三家礼给我作保呢。而且考前,我的名字、籍贯,还有祖上三代所承何业都是要清清楚楚地报上去的。现在不止我住在哪儿,就是咱家有几口人,都叫什么,县里里也有记录呢。”
  梅父恍然大悟地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
  另外坐在一处低声交谈的三人都没有忽略这父子二人的谈话,父子俩不说了,其中一个二十岁上下,穿蓝衣带方巾的书生才感叹道:“乡下人也能这般向学,真是不容易。”
  这话的嘲笑意味儿太浓了,其他两人都没接话,梅元希看他一眼,也没吭声。
  梅父知道是自己给儿子丢了人,不由地抄住袖子往后缩了缩。
  房间里顿时静寂下来,尴尬蔓延,好在很快又有两个童生过来报名,都是穿着羊毛填充棉袄、冻得两个脸蛋干涩发红的乡下人。
  他们拿了银子后,两边一看,这两家人就朝梅家父子所在那处走去。
  赵书办是个精明人,当即就看出来是城里乡下的学子不太对付,不过却没有说和两方的意思。
  等以后他们真正挤过那独木桥,考上了举人甚至是进士后,别说是乡下城里的差别了,就是只一个州府出来的,他们也会亲如一家人。
  中午时分,此次通过的十个童生来了八个,赵书办先让差役去后院打了崔大娘已经做好的午饭,令人摆好桌子,对这八个人道:“咱们县衙里厨娘的手艺还不错,大家先吃了午饭,别拜见太爷时一个个饿得肚子咕咕叫就闹笑话了。”
  看出赵书办有意说笑跟他们拉近距离,大家也都笑起来。
  等落座了端起碗,饭菜一入口,众人才知,赵书办半点也没夸张,这县衙厨娘的手艺还真不错,放着小虾米和一团团紫色菜团的鸡蛋汤又鲜又香,一碗满满的炒面也是咸香满口,吃起来还微微弹牙,应该是放了很多的面粉。
  另外竟还有一盘花生和一种他们根本不认识的青菜拌在一起的凉菜,麻麻辣辣的,肯定加了不少前几年由安边县种起来的辣椒。
  从没想到那种辣椒还能调出这么好的味道,一顿饭吃完,八个考生心里都是感慨万千。
  梅父更是默默想着,儿子以后就算考不上举人,能在这县衙里做个书办什么的,也是他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饭后,赵书办便带着八个人往县衙后院去,差役刚刚已经通报过了,方宴让把人带到东厢的书房去,这种严肃的场合乐轻悠也不好在,就带着嫣红去库房整理前两天四舅、小舅和蒋家先后送到的年礼。
  来到靖和这段时间,有空暇时,乐轻悠也教了嫣红认字,此时已经认了二百多个大字的嫣红倒是挺能帮上忙的。
  她们一一查点归类那些年礼时,就听外面一阵脚步声走过,嫣红好奇,跑到窗口边张望了一眼,很快返回身跟乐轻悠道:“小姐,足有八个人呢。前儿我还听前面的差役说,往年的童生去府城考试的也就四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