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遇到李大家,不如就说说吧。”成太后就在一旁让她说了起来。
“既然妹妹说了,明宣你倒是说说看吧。”杨太后说道,什么对李大家有敬佩之心就她所知,这人不是刚刚几天前才知道有李大家这个人吗?谎话可真是说来就来,她当真以为李大家是如此好糊弄的不成。
“是。”明宣点了点头,看向了李大家,面带期待之色。
李则之看太后就如此说了也不便拒绝,而且她也对眼前的人有些好奇,于是淡淡的说道,“你便说些我之前的著作,你有什么见解吧。”
“是,”明宣闻之大喜,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谢谢李大家,李大家的书籍,奴婢倒是读了一些。”
而后便是条条是道的说了起来。
这说的话,倒是让杨太后一时震惊了,怎么会这样。原来她的一些看法倒是颇为中肯,一看便是细心研究过很多年的。
李则之闻言,看起来也来了一些兴趣。明宣便继续讲述了起来。让众人纷纷都极为震惊了。
成太后看着,心中有了定数,看来若是李大家有了对她好的看法,自己提出让李大家收明宣为徒,也不是不可能。
由李大家收为徒,接下来成为昭儿的妃子看来就会顺理成章许多。
杨太后则是一副见了鬼的模样,不对啊,明明这人,她从陈嬷嬷那里得到的消息,可是未曾听闻,对李大家有什么理解,为什么现在却是一副侃侃而谈的模样。
想到苓儿快过来了,她对着陈嬷嬷使了一个眼色。
陈嬷嬷立刻便出去迎接沈苓了。
一会儿,沈苓这厢到了太极宫。
“淑妃娘娘。”陈嬷嬷过了来,一直在其中等候,她脸上的神情也有一些着急。
此时沈苓正弄好宫中的政务,也将一些积攒的事说了下。
“陈嬷嬷,今日怎么也是来迎接。”沈苓说道。她今日穿着的一袭青衣,越发显得身姿飘渺,如神仙中人,看着便是细心打扮的,以迎合自己这个师父的心性。
陈嬷嬷看着来的妙人,叹道,“淑妃娘娘,李大家过来了”
“我已经知道了,”沈苓的的心中不由的有些诧异。难道是怕自己胆怯,所以太后才让她过来,于是她露出了一丝笑意,对着陈嬷嬷说道,“没事儿,陈嬷嬷,我已经做好了一些准备。”
陈嬷嬷叹了一口气,“不是这个,”她的额角也出了一些汗,“淑妃娘娘,你进去可是要记得镇定,千万不要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乐意。”
春风这时闻言有些疑惑,问道,“嬷嬷这是什么意思?”她也知道自家娘娘已经为这个李大家期待了很久,甚至专门让人去探查了这个李大家有什么喜欢的,又怎么会不乐意。
“里面有人,正在和李大家交谈。”陈嬷嬷叹了一口气,“这人正是明宣。”
“她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得到了成太后的欢心,让成太后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让她过来了,而且还和李大家交谈了起来。”
“嬷嬷,她过来又有什么关系,咱们淑妃娘娘身份贵重,想要的老师,难道会被人夺走不成。”春风一脸不解。
“不是,她对李大家的著作如信手拈来,说是对李大家推崇备至,自幼便极为喜欢和尊重。奴婢看成太后的意思,有可能想让李大家也收明宣为徒。”
“什么?”春风震惊极了,一脸不能接受,“这怎么可能,成太后怎么能这样,这不合理。
陈嬷嬷叹了一口气,“若是李大家不排斥,明宣表现的又极好,李则之大家收明宣为徒就不是不合理,或许就会成为一桩美谈了。”既然是美谈,李则之大家又怎么会拒绝呢。
沈苓却是若有所思起来,若是她猜的没错的话。这个明宣恐怕打的就是夺走自己这个老师的主意。
一个看起来才华颇好的弟子,和一个不识大体,没有得到过几年教育的人相比,自然是这样的人更为厉害一些。而且她竟然还和成太后扯上了关系,这个人未免心计也太过深刻。
或者,她想到,也许是吴王真的帮了她了。
不过,沈苓突然想到,她却是不曾在原著中提及这人曾经读过李大家的书籍,犹记得现在就说的头头是道起来,甚至听陈嬷嬷的意思,还颇有见地。
莫非,她心中有了一个想法。
“嬷嬷,不用担心。”她顿时胸有成竹起来。
这,两人面面相觑,见沈苓直接走了进去。
只好跟着进来了。
来到内殿,果然里面讨论的正是精彩的时候。尤其是明宣的话,更是悦耳至极。
“母后,”沈苓过来行了一礼。
“苓儿,你来了。”杨太后大喜道。
成太后看着她的眼神倒是有些愧疚,毕竟之前她为自己讲的故事极好,也颇解开了她心中的一些心结。
不过,想到吴王,这愧疚立刻就没了,而且她还对自己说道,这李大家教导一个也是教,教导两个也是教,何不一起教导不是。
她却没有想到,这次本事沈苓的拜师,却让一个二等宫女抢了先,甚至杨了名,让她成为踏脚石若是成了。沈苓恐怕会当真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见过淑妃娘娘。”李则之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只能想到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诧异。
这样的人,当真会是传言中的那种人吗,不过,李则之很快想到,人不可貌相,或许当真这人面善心毒也说不定。
成太后这时说道,“淑妃,你过来了,明宣这丫头正好在这里讲解一些李大家的著作,一些见解也颇为厉害,你不妨过来听听又如何?”
杨太后未曾想到,这个明宣当真如此厉害,短短几日就能诵读全篇。就她所知,这个明宣明明是前几日才得知李大家要来的消息。而后几日也是教那个叫绣儿的宫女写字,怎么会如今还有这个可能性。莫非世间当真有如此过目不忘之人。
“罢了,哀家听到这里也累了,不如改日吧。”杨太后说道。现在她有些后悔想看笑话,而给明宣这个机会了。
这不是让她踩在苓儿的头上吗?
成太后这时却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淡淡的说道,“姐姐,这妹妹正听到兴头上,你这样恐怕有些不妥。”
杨太后看向成太后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寒光,成欣果真是好生恶毒。她难道不知道现在会造成什么样的状况吗?
成太后却不理,反而对着沈苓说道,“苓儿,你也来听听,或许听了之后也对自己的师父有更清楚的了解。”
见沈苓面上的微笑不变,似乎丝毫不知的模样。她心中的敌意也深了一些。这个女子确实讨人喜欢。这个她不能不否认,可是就因为她如此厉害。所以必须先一个制衡。
这样一来,目前的明宣看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你不会如此看不得吧。”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下首的明宣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这,”杨太后脸色一沉,若是她再为阻拦,恐怕这个里大家当真会对苓儿的印象极为不好了。
虽然她贵为太后,可是不能扭转任何人对她的看法。今日这次做了,恐怕苓儿在李大家这里免不了受了委屈。
一时,她的面容也有些纠结起来。
沈苓自是知道太后对自己护卫的心思的,心中也是一暖,“太后,母后,”称呼就可见其中的有别。
“苓儿虽然这几日也读过了一些李大家的著作,实则还是有一些不懂的。既然明宣姑娘对李大家推崇备至,甚至还有几分理解。苓儿倒是想听一听,或许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也说不定。”
“苓儿,”杨太后叹了一口气,面带愧疚,这次是她对不起苓儿。
“好。”成太后大喜,转而问道,“李大家有什么话可说吗,”
“在下并没有。”李大家说道,眼神复杂的看向沈苓,这位淑妃娘娘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现在的情景明显已经明了了。莫非,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这个淑妃娘娘知道一些什么东西。
明宣闻之大喜,知道这次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立刻便又侃侃而谈起来,脸上一扫之前的沉闷,反而精神焕发。
众人听的也是连连点头。
沈苓这时却让人送上了瓜果点心,让人能够吃下,一副悠游自在的模样。
见此,明宣就有些不爽了。
于是,她开始时不时提问沈苓几句,俱都是以难辨的古文问答,每次问出都是一些偏奇偏怪的地方。
沈苓本就习惯白话,虽然之前学过一些古文的知识,可是要想一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本就有些耗时间。
若是说了,恐怕还会出了岔子,于是她就只是淡淡的说道:“自然不知。”
接连几次,都是不知回答,或是一副听教的模样。
这让在场的人均是心思各异。
这,到底是坐实了淑妃娘娘不通笔墨的消息。
一些宫女不由的如此想到。
春风不由的担心的看了眼娘娘。这明宣一直对娘娘不怀好意,今日这完全就是踩着娘娘的身子往下。
尤其是李大家更是眼中怀着喜悦的脸色看着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