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这谏臣一愣,而后仍然继续说道,“就算无用,我也要上书。”他正直的脸上满是固执。
见此,好友叹了一口气,不忍他再次惹陛下震怒,毕竟这人已经好几次都被陛下冷眼看过,多亏陛下没有和他计较,可是也不能如此多的频繁作死。
于是微胖的的大臣立刻给他倒了一杯茶后,递给了他,好声好气的说道:“喝喝茶,消消气。”作出一副促膝长谈的样子。
那大臣见此,不忍违抗好友的好意,立刻没在意的接过了茶,饮了一口,然而很快他怒目圆睁,充满怨气的看向自己的好友。
微胖大臣一愣,刚张嘴想问怎么了。
这消瘦大臣立刻就将杯子打翻,脸上满是痛苦之色,而后找了另一个杯子将滚烫的茶水吐了出来,大着舌头说:“侬这是在干嘛?”
微胖大臣见此脸上满是嫌弃之色,不过想到确实是自己的失误,“啊,我看错了,看错了。”急忙命一旁的下臣端了一杯凉茶过来。
那下臣端了茶过来,“快快喝下。”
这谏臣立刻接下,没顾着训斥他,一饮而尽,方才好受了一些。
待他将茶一饮而尽后,仍目光怨愤的盯着自己的好友,微胖的大臣摸了摸鼻子,带着一丝不好意思。
可是还是固执的劝说道:“其实这也算很好了,等陛下把那人封为贵妃甚至皇后的时候,你再死谏不成。”其实也算是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一听被封为贵妃甚至皇后,他登时双眉怒挑,大着舌头说道:“若是真被封为贵妃,那唔就一头撞死。”脸上满是义正言辞。
微胖的大臣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好友,可是还是叮嘱道:“等明日上朝的时候,若是其他人提起了,你再说也不迟。”他喝了一杯茶,如是劝说道。
那位谏臣一听,还有些不答应。
见此,微胖大臣说道:“而且你这舌头在朝上说,恐怕陛下也会听不懂啊。”
闻言,他方才答应下来。不过心中有些疑虑,莫非这次烫伤自己,是自己这个好友故意为之。
而宫内的杨太后也是吓了一跳,竟然真的封了妃子,看来这昭儿果真是对苓儿不一般啊。她可不信,这人竟然当真没有将苓儿放在眼里,就封了妃,这可不是她逼迫的啊。
她脸上带着看好戏的表情。
而宫里的众人也开始试探了起来,这到底该怎么一回事儿啊。
而这边宫里也是沸沸扬扬,不过就算有再多的不敢置信,一切仍是井井有条的准备着。
太极宫的一处,“明宣,看来这沈小姐当真是备受宠爱啊?你说她怎么就那么好运来呢。对太后有救命之恩,而且还倍得皇上敬重。”一旁两个宫女忙里偷闲的道。
明宣温柔的笑着,“不会啊,说明是沈小姐的福分啊。”虽然,她也没有料到。
这名宫女不服气的撅了撅嘴,而后偷偷摸摸的看了看旁边,发现没有人,方才对着明宣悄悄的说道:“可是,明宣你知道吗?李嬷嬷告诉我,陛下竟然准备了正红的衣服给那沈苓?”
什么,闻言,明宣一贯的淡然彻底从脸上消失,这到底怎么回事儿。正红色衣服,竟然是正红色衣服!明宣虽然早就知成元帝不将祖制放在眼里,没想到当真荒唐宠溺沈苓至此。
她握紧了双拳,手心掐在手掌上,露出了血丝,隐藏在宽大的袖子里,她本来想慢慢来的,可是这正红色衣服不就是告诉众人,这沈苓会成为后宫之主吗?
“明宣?”这名宫女见她脸色难看,立刻担忧的问道。
明宣方才回过神来,敷衍的告别了这一宫女,趁着众人不知道,明宣悄悄的回到自己的房间。
由于经过一个月的,她赢得了太后的喜欢,所以和其他宫女不一样的是,她也有了一个二人间,虽然极小,可是做事也就不太那么容易被人发现。
而和她住在一起的便是明伊,也不必在意。毕竟明伊专心于厨艺,一向不关心房间的事,而且粗心大意,想必也不会察觉出什么。而现在她应该正跟着师傅身后学习厨艺。
因此,此时房间内只有她一人,看了看四周。并没有人注意,便小心谨慎的关闭了房门。
来到自己的床边,她蹲下了身子,看向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处,摸索了半天,方才拿出了一个白色的瓶子。白皙修长的双手握着这白色的瓶子,明宣定了定神,握紧了它,闭上了眼睛。
好一会儿,方才睁开,然而睁开的眼中满是挣扎。她不停的对自己说道,她不想这样的,也并不想这么早用这的,一切都要怪沈苓,怪老天。若非老天对她极为不公,她也不会如此。
那沈苓是什么人,自小养在庄子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破落侯府的女儿,却能成为陛下的妃子,甚至四妃不止。而她作为身份高贵的伯爵府小姐,却被奸人所害,沦落到这种伺候人的地步。
越想明宣越是不甘,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老天爷不在自己这一边,只有靠她自己了。
于是,明宣收拾好了一切后,来到御膳房,而后便对着大厨温和的笑了笑,温柔的道,“师傅,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是明宣啊,你不是已经去了太后的小厨房吗?”这位大厨擦了擦自己的汗。看着明宣带着惊讶。
“今日来看看师傅您啊。”明宣笑着说道。
第二日,太后正如往常一样,在赵嬷嬷的服侍下,起了身。
可是刚起,太后便突觉一阵眩晕,同时一股恶心直冲喉咙,摇晃了一下身子。
“太后,您怎么了?”赵嬷嬷急忙搀扶住她,担心的看向她。
只见太后的脸色满是疲倦,嘴唇上也有些苍白,带着干皮,赵嬷嬷立刻眼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没事儿,”缓过了晕眩,杨太后慢吞吞的说道。
赵嬷嬷却不放心,就要出去唤人,“要不,奴婢现在去找李太医过来看看。”
“不必了,”杨太后急忙阻止,她一直对这种疲倦感深有感触,只不过之前清晨的时候没有,这时连早上都有了。
赵嬷嬷见此,只能止住了脚步,回转了过来。
“你去给我煎一些药过来,哀家喝了便好。”她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说道。
赵嬷嬷虽然担心,可太后固执的不请太医,也就同意了,让一旁的宫女为太后装扮,自己出去,亲自熬药了。
来到药房,赵嬷嬷的脸色带着一丝阴郁,她是从小和太后一起长大的,眼看太后突然病情加重,一时心情沉重。或许等沈小姐入了宫以后,让太后再去寺院休养会更好一些。她胡思乱想道。
而等赵嬷嬷煎了药后,杨太后早已用完了膳,然而喝了一杯茶,还没有来得及喝药,便打翻了药碗,彻底的晕倒了过去。
“太后,太后?”一旁的宫女惊慌失措的喊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太后怎么突然晕了。
很快成元帝得知消息便过来了,俊美的脸上满是阴鸷,横刀立马的坐在那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看着一旁面色苍白的杨太后,他眼中闪过浓厚的忧虑。
而后太医很快便诊治完毕过了来,颤颤巍巍的对成元帝行了一礼道:“禀陛下,医老臣诊断,太后这怕是之前的病情加重了。”
“可有方法治?”成元帝沉声急问道,看着躺在一旁昏迷不醒的母后。
“大夫,之前不是一直好好的吗?”一旁的赵嬷嬷忍不住问道。之前病情一直控制的极好,怎么会突然就加重了?
“这种病,据医书上记载,并不能彻底医好,”太医愁眉苦脸,“只能好好养着,但就算养着养着,也有可能突然病情就加重了,完全就不可控啊。”
他一副完全灰心的模样。
成元帝闻言,皱了皱眉,眼中带着一丝怒意,可还是按捺住,沉声道,“你尽力治疗,和其他几位院判一起,朕给你们三天的时间。”
“是。”这太医苦着脸,立刻就着急的下去了。
让其他人照顾好母后,成元帝对着一旁的李封吩咐道:“先去查查母后最近的吃食?”
李封急忙去了,而他则继续守着杨太后。
然而,一会儿,李封回来了。
“禀陛下,一切正常,而且这几日每道菜上来,都还是由宫女试菜,并无不妥。”李封回道。
闻言,成元帝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总觉得有一丝蹊跷,不过还是让人尽快让太后醒过来。
很快,经过太医一番诊治,杨太后终于醒了过来。
“母后,您怎么样?”成元帝立刻着急的上前问道。
“没事儿,只不过是身体有些累了罢了,毕竟是老了,不比之前年轻了。”躺在床上的杨太后有气无力的说道,脸也肉眼可见的老了许多,本来隐藏的极好的白发也露出了。
闻言,成元帝的眼眶隐隐带着一丝红意,“母后。”握住她的消瘦只剩下干皮的手。
“不必如此,”杨太后说道,“过两日便是苓儿进宫的日子,幸好我还撑得住。”
“母后,不如入宫暂且先押后,”成元帝如此说道,虽然他也不舍,可是他相信以苓儿的性子,恐怕也会如此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