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还是十分坚持自己的立场,“老大,你先看看这论文,你会改变想法的,你会发现高中生的身份在这篇文章面前,一点都不重要。”
主编皱着眉头,他每天都很忙很忙,忙着看那些大佬的稿子,哪有空腾出来去看这高中生的论文?
要知道看一篇论文是要带脑子的,少说也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他才不愿意去挪给这个高中生。
但是在自己手下的强烈要求下,他还是留下了这份稿子,就当是安抚一下手下,“你放着吧,有空我会看的。”
编辑这才离开了主编的办公室,虽然他也不确定主编到底会不会看。
为此,他还特意有意无意地去往主编的办公室瞄几眼。
接着,编辑室一天的忙碌时间又开始了。
一直到晚上结束工作,主编一直很忙,忙到直接忘了那篇高中生的论文,等到下班的时候,他才又在自己杂乱的桌面上瞄到了这篇高中生的稿子。
高中生?
真的是可笑至极。
他们可是标榜全市最顶尖的学术期刊,各大研究所的研究员挤破头可能才能在他们的期刊里得到一席之位。
现在竟然让一个来路不明的高中生,在他们这么顶级的期刊里发表论文,这不开玩笑吗?
最重要的是……高中生写的论文,再优秀,又能优秀到哪里去?
还能比那些研究所的大腕还有深度?
不可能的。
做梦去吧。
就在主编想把这高中生的稿子直接扔到书架上去束之高阁的时候,忽然眼睛瞥到了这份稿子的标题——没有观察者的量子时空:力学和量子场论。
主编的动作一顿,然后拿过打印稿纸再度看了看那个标题。
满腹的疑惑,“现在的高中生,都喜欢写这种充满噱头的标题?这不开玩笑嘛,一个高中生,怎么可能写得出量子力学的论文,搞这种噱头有什么意思?”
接着,主编竟然鬼使神差地怀着,这个高中生到底打算怎么把自己标题那个噱头给圆回来的想法,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看起了这篇论文。
再然后。
时间在一分一秒钟流逝,而主编,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时间的这个概念。
他在不知不觉中,从站着的姿势,变成了坐着的姿势,从面露不屑到皱眉思索,杯子里的咖啡从满杯变成了空杯,外面的天色从傍晚变成了深夜,周围的声音从嘈杂变成了安静。
唯独,主编办公室的这一盏灯始终亮着。
不知道多少个小时过后,主编才猛然回过了神。
一看时间,午夜12点了。
主编忽然把稿子放下,长叹一口气,此刻竟然无一种形容词可以形容他的心情。
他起身走到了厕所,却在厕所门关上的那一瞬间,终于知道该如何去抒发自己心中的这股汹涌不息的情绪了。
他重重地将厕所门“乓”地关上。
而后在空无一人的厕所里,大声喊道:“牛逼,牛逼啊!”
第69章
第二天一早,在偌大的《物理期刊》编辑部里,主编一早就把所有的编剧给召集了起来。
“这一次的期刊,我要加一篇论文进去,现在都去给我操作这件事。”
下面的其他编辑不理解,“主编,我们这一期都快要发刊了啊,不如挪到下一期。”
主编用严肃的口吻说道:“等不及了。这一篇早发一日,就早一日造成轰动。”
“轰动?”下面的编辑们就更加不解了,“什么样的论文,能让主编这么看重?”
主编长吸一口气,“一篇高中生写的量子物理。”
所有人:“……”
高中生?
高中生懂什么是量子物理吗?还能写论文?
但是看主编这个样子,大家也不能说什么了,只能照做了。
******
在红星中学,整个学校已经结束了这一学期的课程,并且期末考试也考完了,结束暑假之后,大家都会升入高三。
如果不出意外,夏云的期末考试又是全年级第一,这似乎已经成了整个红星中学的一种常态了。
夏云高三的选课,选的是一门物理,这也意味着高三开始,她终于要和别的学子一样,为了高考而去冲刺了。
但是在那之前,在暑假里,夏云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第二门的物理实验竞赛还没有比赛完。
这几日,因为是之前刊登了广告的原因,夏云的微博私信被很多人给@了,都说自己见到了和夏云想找的类似的狗,问夏云是不是。
但是,那些都不是……
她知道毛豆是如此聪明,既然不想被人们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它肯定会想办法藏起来的,绝不会被轻易发现。
所以,自己如果想找到毛豆,这件事……任重而道远。
上午在学校返校完了之后,下午夏云就要去教育部门的大厦那儿进行实验竞赛了。
当她走进考场的时候,差不多考生们都到了,大家都在实验室考场内耐心等待着。
此时,在隔壁的教务办公室内。
几名出题老师以及李教授,正在准备着考试。
“李教授,听说前几天你临时去改了改最后那道实验的题目?”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道:“没错,我临时改动了那道题,因为前几天看了夏云的那篇论文,我就知道这些题目怕是都难不住她,我想试试她的底子,所以我把最后一题换成了更有难度的。”
其他几名老师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李教授,你换成了用量子力学解决逻辑问题的实验题,这怕已经不是更有难度了吧?这根本是……为难人啊,你让其他高中生怎么办?”
“反正最后一题就是用来拉开差距的,就是一道难题,而且我在题目上提示了会用到的量子公式,以及量子的定义解析。”
拉开差距?
这怕不是除了夏云,其他人估计连这题目的理论都无法完全消化吧。
考场内。
夏云已经拿到了实验竞赛的考卷,她和其他考生都在按照考题搭建实验装置。
考题一共是五道题,几乎每道题都需要搭建一个实验装置。
前面四道题,夏云完成得非常顺利,并且是怀着一个很轻松的心态做完的。
说实话,这段时间在沈老师家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地球上高中生学习理科的现状。
那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和题目他们知道也会做,实验他们也做得出来。
但是,这能说明他们已经完全理解这些题目和实验背后的物理逻辑了吗?
其实没有。
他们做的无论是题目还是实验,都是应试教育下的应试产物。
他们做出来了,但是他们其实不理解这背后的物理逻辑。
这也就导致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永远停留在似懂非懂,脱离了这些固定的题目和实验范围,他们根本无法用物理去处理任何问题。
夏云觉得这是地球教育的一个弊病,但是,她也无能为力。
毕竟,她的志向并不是做一个能够改变教育规则的忧国忧民的教育学家,她对教育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思想。
考场内的老师正在一步步巡视,而后他发现今年的考卷和往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最后一道题竟然不是纯实验题,而是一道实验逻辑题。
不需要做出装置,但是需要把逻辑理出来。
而这道题,显然很难,因为它几乎难倒了在场的所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抓耳挠腮地看着这题目,并且更夸张的是……他们似乎连题目都没看懂,起码他们的眼神里透露的是这样的信息。
监考老师也凑过去看了眼题目,一看他也看愣了。
出题人在搞什么,给高中生做量子力学的逻辑题?
虽然,你要说这道题超纲了呢,其实也不算完全超纲,因为在题目中有提示所需要用到的量子定义和公式,而且这道题也不是实验题,仅仅是用逻辑去解释一个现象。
也就是,只要理解了题目中给出来的公式和解析,就可以去试着解决这道题了。
但是这对高中生来说,还是太难了,就算上面要求加大难度拉开差距,但是这也太简单粗暴了。
此时,夏云已经对着这道题看了几分钟了。
她内心颇为惊讶,因为真的没想到这高中生的物理题竟然还能涉及到量子力学……
她虽然不知道出题的李教授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她却发现这道题还挺有意思的。
就是让考生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去解释一个在一般逻辑下,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是,夏云有思路了。
她成了考场里唯一一个对这最后一道题有思路的考生。
断断续续花了一些时间,同时也用掉了不少思考的时间,毕竟这道题还是需要好好思考一番的。
夏云终于把答案写完了。
没多久,正好考试结束的铃声也响起来了,考生们也都纷纷交了卷子。
交完卷子之后,整个实验室里响起了无数郁闷的声音,“天呐,这最后一道题是什么鬼啊!”
“最后一道题我审题审了半小时,硬是没一点思路,题目我是能理解看懂了,但是真的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