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拿一座无甚用处,地理位置又十分偏僻的小城,来交换曾经被南王占领的大城,北王自然是愿意的。
很快,楚蒙留守了一部分人护卫怀兴城,接着调了大队人马入住图鲁城,按照邵瑜所教的方法,在图鲁城建立洗盐池。
又有擅长做生意的方家帮忙,接住图鲁城曲线进入草原,拿食盐与草原人交换马匹和牛羊,又有无数受了楚家恩惠的流民,伪装成盐商模样,行至全国各地贩卖私盐。
转眼便到了四月,京中局势生变。
北王经过两个月的休养生息之后,背后已无草原人掣肘,而南王也被他打蒙了,北王大军入京,直接一剑宰了龙椅上的奶娃娃,自立为帝。
而原本的陈姓皇族,此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屠戮局面,一个年仅四岁的小皇子,在奶妈的帮助下,成功逃出京城,恰巧被楚家人所救。
这位小皇子被接到善阳城,在楚家的拥护下称帝,这位年号“新启”的小皇帝,也成为最后一个建元皇帝后裔。
北王登基,却并不是一件好事,之前天下虽群雄割据,但天子尚在,依旧保留最后一块遮羞布,如今北王这样直接掀翻了桌子,导致的结果便是,他建立的朝廷被千夫所指。
在这种情形下,成功拥立新帝的楚家,获得了大量忠君人士的认可,只是好景不长,关东闹得火热,蜀地也不差。
蜀地一位陈姓皇族,乃是建元皇帝的堂弟,论辈分比善阳的小皇帝还大,因此也纠集了一堆拥护之人。
楚家拥立新皇之后,第一件事不是讨伐篡位成功的北王,而是征讨南王。
楚家与北王之间并未有只言片语,但两方十分默契,前后夹击,南王两面作战,最后不免落得一个左支右绌的局面,最终南王被打的节节败退,原本的地盘被北王和善阳楚家瓜分干净。
两方一同吞并了南王领地之后,北王却并没有停手,而是直接挥兵东下,攻打楚家。
北王气势如虹,蜀地的那位陈姓皇叔,见这情形,顿时也歇了坐收渔翁的心思,有心联合楚家一起对抗北王,再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但却被楚家断然拒绝。
“大公子这是作何,如今京里逆皇大军势如破竹,蜀地皇叔有心示好,大公子却断然拒绝,这是要致楚家于不顾吗?”柳长信说道。
北王大军压境,楚家上下人心惶惶,所有心腹谋士全都聚集在一起,想要探讨出一个解决之法。
“如今天下大势,场面上北王第一,善阳第二,蜀地第三。”楚蒙顿了顿,接着说道:“北王并不能对付善阳和蜀地的联军,楚家也不能同时对付北王和蜀地的联军。”
柳长信:???
蜀地怎么就和北王联手了,楚大公子你是不是梦没睡醒?
第94章 渣男道长(完)
谋士团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听明白了楚蒙的意思,此次北王意图攻打善阳,但这位大公子却想着借此机会彻底打趴下蜀地那位皇叔。
这个大公子,怕不是脑子出了什么毛病?谋士团心里想着,就连楚家主,此时也颇觉怪异。
楚家自来走的都是堂堂正正的路子,若给盟军捅刀那就为天下人嗤笑,日后就算得了江山也做不稳当,既然有意夺下蜀地,自然要拒绝蜀地的联合之意。
那么,如今在不联合的情况下,让蜀地自己跳出来当这个靶子,或者让北王调转枪口,这就是一件难事了。
很快,蜀地和京中全都流言四起。
蜀地那位陈皇叔,先是得了相师相面,得了一个“真龙”的结论,没过两天,天空中又突然出现“祥龙戏云”的景象,蜀地各处祥瑞齐出。
仅仅是相师断言,还不足以让陈皇叔暗喜,等到这不断的祥瑞,以及大多数蜀地人都见到的天龙真龙,最后惹得陈皇叔心生喜意,也开始自诩真龙降世来了。
与此同时,北王这边,也有一个不怕死的道人断言,直道北王没有天子之相,哪怕刀架在脖子上这道人也不改口,反而一个劲的高喊“龙气萦绕于蜀”,血溅当场也不曾改口。
这事闹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北王心下也满是不确定,只是他最为倚重的那个谋士,依旧十分坚定的要求北王伐楚,但其他谋士却纷纷进言,害怕蜀地因此坐收渔翁,借机壮大,要求将此次伐楚改为攻蜀。
北王心下思虑良久,始终拿不定主意,最后便借脱鬼神卜算,只是所有卜算结果全都显示伐楚大凶,攻蜀大吉。
这样的卦象显示之下,北王最终将心腹谋士的意见置之不理,决定先攻蜀,后伐楚。
北王的心腹谋士见此,也无计可施,只得想着尽最大手段,确保楚家不会借此机会坐收渔翁。
在这样的关口,北王出征之前,竟得了大批盐商来投,这些人自愿用盐来投资北王大军,只求日后获得一个正经的出身。
商人投献之事并不少见,例如楚家,便得了方家的援助,而此番大批盐商来投,北王当即欣然将这些人收归麾下。
蜀道艰难,北王想要伐蜀却不是那么容易,只是很快有道人寻到一条小道,让北王大军借小道入蜀。
蜀地原本以逸待劳,自觉仰仗天险,却被借小道入蜀的北王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仓促应对之下,完全措手不及。
北王军队大捷,转头攻打善阳城。
而楚家的策略,却是以守城为主,偶尔火攻骚扰。
因着北王大军攻城的缘故,楚家上下又是火烧眉毛一眼,偏偏楚家这位大公子,说来说去就一个字:等。
等什么?
楚家这半年来,因着图鲁城贩盐的缘故,并不缺银子,但长久留在善阳的谋士们并不知道其中内情,还以为楚家是得了方家的援助,这才如此阔绰,如今楚家大公子只说了一个“等”字,他们也不知道要等什么。
只是他们等的,那小皇帝却等不得,小皇帝自入了善阳城之后,日子比在京中过得舒服许多,此番北王大军围城,小皇帝身边人只觉得,小皇帝是建元皇帝血脉,哪怕离了楚家依旧能活,而楚家离了小皇帝却不能行,因而撺掇着小皇帝二次出逃。
北王这一路,先战草原,接着挥师北上拿下京城,而后有如神助一般灭了有真龙之称的蜀地皇叔,这犹如开挂一般的剧本,任谁都觉得北王这支气势如虹的军队,是真正的王者之师,小皇帝身边臣子这般想也不足为奇。
小皇帝想出逃,在如今整个善阳城被楚家把控的情况,想要绕过楚家,十分艰难。
在面对楚家责问的时候,小皇帝身边的臣子理直气壮的说道:“君自沉沦,何故坑害天子。”
楚家主还想挽留一二,但楚蒙却建议直接将人送走,理由也十分大气,便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小皇帝身边的老臣就更加理直气壮了,楚家明面上依旧是奉天子的忠诚,楚蒙都这般说了,楚家主也只得派人将小皇帝送出了善阳。
只是前脚小皇帝离开,后脚这位天子抛弃臣子独自逃命的事情就传得沸沸扬扬,楚家虽有挟天子之意,但一直以来,对小皇帝都是恭敬有加,而楚家危难之时,小皇帝不思和将士们共生死,反而弃城而逃,此举实在不仁,闹得原本想要支持小皇帝的势力,此时都已经有些犹豫了。
小皇帝虽然没有失去其正统地位,但影响力却大打折扣。
而楚家又闭城守了两日,早些年流民帮忙修筑的城墙,此时如铜墙铁壁一般,水火不侵。
楚家熬得住,驻扎在城外的北王军队却熬不得,在第三天,军中哗变。
在三天前,大军断了盐,在盐商投献之前,兵卒吃的盐都只是一条自带的臭盐布条,而后盐商投献,带来了大量的食用盐,盐对于人体的重要程度自不必说,正是有了盐商的保证,北王大军入蜀才能这般势如破竹,由奢入俭难,享受过阔日子的兵卒们,此时军队断盐,也没有臭盐带子给他们舔,可不是闹翻了天吗。
五天前,在约定送盐的日子,盐商们只送来了两天分量的食盐,剩下的全都承诺会在三天前送达,北王押了盐商们的家眷,觉得这些盐商不敢翻天,因而也没将这事放在心上。
直到三天前盐商约定送盐,最后却杳无音信,北王手底下这才慌了,派人去找了又找,偏偏找不到这些人的踪迹,就连盐商的家眷们也全都消失不见。
北王底下谋士团,很快想明白,这群盐商是楚家的卧底,还不等他们想明白如何安抚手底下的兵卒,军中便流言四起,只道军中的盐是被上头几个大佬瓜分了,眼看胜利在望,军中不舍得再给兵卒们吃盐。
这番话漏洞颇多,但却有不少人听信,任凭将领们如何解释,发不出盐来就是硬伤,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军队哗变。
一直闭守孤城的楚家,此次直接重拳出击,世人心中战无不胜的北王,最终因为邵瑜定下的绝盐计,致使军心不稳,倒在了出征的最后一步上。
北王完全成了这场乱世之争里最苦逼的打工仔,楚家除了一开始趁乱夺得怀兴城,而后便一直慢慢的侵吞蚕食南王遗留的残余势力,不显山不漏水,谁也没想到楚家会是最大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