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金推] (痒痒鼠)


  张员外想着自己在大殿之上被崇祯皇帝点为探花时候的豪情壮志,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
  他作为前朝遗民,不管前朝如何都应该坚持一臣不侍二主,但他却没有理由拦着前途还没开始的儿孙们跟着他守在家乡。既然儿子有能力有品性,还有机会去跟着明君学习算法造福一方,他--应该高兴才是。
  不管怎么说服安慰自己的张员外眼睛红红,浑浊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顺着满是沟壑的面颊流了下来。
  张员外的所思所想估计是一大部分汉家文人的考虑,不管是为了读书致用,光耀门楣,高官厚禄;还是不能继续让不好的汉家官员为祸苍生,不能让工商起来打压士族……他们都没有继续退缩、躲避的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  两天了,风雨交加,终于停了一会儿但还没有太阳。有太阳的时候天天被催着出门散步走走,嫌弃太阳太大。现在没有太阳了又开始想念太阳,想要晒太阳。哈哈哈哈哈哈
  住在出门困难,到处大水的城市,注意在家里准备好食物和水,还有充电宝之类的。

  ☆、第33章 第 33 章

  他们--必须站出来--即使家里的小女孩不能裹脚,即使他们还念着前朝。
  江南大清进关后的第七个年尾, 一部分怀抱着出人头地、一展才华、救世济民……的汉家读书人被动或者主动的行动起来。
  终于得偿所愿, 女儿的脚也有救的张大公子和其他要赴考的读书人一样,每天抱着书本儿废寝忘食。江南王时敏先生的子侄、徒弟, 顾炎武先生的侄子、徐家外甥们,安徽宁国府的梅家族人、徒弟亲友……默默地备考。
  大清国明年的春闱、后面的秋闱有望稍稍热闹起来
  收到消息的小顺治很开心。
  感觉到这个变化, 自觉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大清国人也很开心。开心的他们捧着《大清快乐报》那个乐呵幺。啊哟,昨儿下午小别乞拉着皇上去西山跑马打猎了幺。啊哟, 昨儿下午小别乞拽着皇上去欣赏太液晴波, 还钓了鱼了幺。
  开心的日子当然是过得飞快幺, 在国事上基本顺利的皇上每天面对热情大胆的小别乞还是继续烦恼着却又无可奈何幺。
  各民族保守的长辈们面对这个情况不得不接受了现实,他们一边和豫亲王、心学家们打嘴仗, 一边学会了从容应对家里跃跃欲试的姑娘们,“要学着别乞追求少年郎?武功练好了吗?学问做完了吗?少年郎有皇上的相貌、学问、品行、性情……吗?”
  一个个被问的哑口无言的小姑娘尤其是立志和别乞学习的满蒙姑娘们努力练功奋发上进;无辜被比较的少年郎们……目瞪口呆,一个个以读书为要务的小书生们听着满蒙姑娘早起练功的声音觉得可怕, 看到家里的小女孩要求练武不裹脚更是害怕。
  再害怕也没用幺, 胳膊拧不过大腿儿幺。必须面对“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事实的少男少女们自觉相貌上是没办法了, 只有埋头奋进。
  长辈们摸着胡子得意地笑,突然都觉得皇上和别乞闹闹也好。做了“皇帝”莫名其妙的又成了那位“别人家的孩子”的小顺治没有了上辈子被讨厌, 被围堵要说法的郁闷, 也没有小伙伴被逼着上进不开心的纠结, 小开心。看到国子监里头委屈巴巴的努力奋进的少年郎们,同样觉得好。
  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国人开开心心地迎接腊月节, 春节,冬天的各个节日的到来,特别是开九天之始的冬至。
  冬至不光是汉人重视的节日,还是满人入关前最为重视的节日。
  北方的百姓忙着杀猪宰羊、吃饺子、吃馄饨,南方百姓在这一天则是操办着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当然,祭祀、祭祖、扫墓等习事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小顺治而言。
  接连忙了几个大节日还要处理政务过春节也没有机会封笔的他,对于自己大婚的事儿也就没有时间思考。
  恰好能征善战还熟读了各家兵法的嘎尔迪别乞从来不缺乏耐心,对于世人的议论和眼光也从来不在乎。每天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儿的她,对于皇上的不断妥协和接受非常开心。
  全大清国的人快乐着,闹腾着,热热闹闹的顺治七年的春节过去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去了,一转眼二月二的百花节也过去了。二月初五这天,绾陌姑娘陪着张家大公子一家四口紧赶慢赶的进了京城。
  张家大公子卡着最后一天去算法考核处报了名。绾陌姑娘迫不及待地拉着大师姐去见小顺治。
  三个人相谈甚欢。无为山人有感于女子看病不易,女医者难找的情况,对于皇上想要正式开办女医科的事儿非常赞同,她不光是大方地加入进来,还想要在京城开一家医馆,开馆收徒并且治病救人,小顺治让她做旗人学馆的老师隔个两天上一次课她也答应了下来。
  这一年经过、见过太多的绾陌姑娘当然也有改变,她想起小顺治当初提到的事儿,决定在京城开一家武馆,总不能让内家功法真的失传了。
  豫亲王多铎有心帮忙可是立志于变成“文人领袖”的他实在是忙不过来,小顺治让工部的人帮忙给她们找地方找管理人员,太后对被人誉为“回天神医”的无为山人和功力高深的绾陌姑娘很是好奇,尤其是绾陌姑娘,她很感激这位姑娘。
  当然,她们进宫拜见太后的时候也遇到了嘎尔迪别乞。
  “别乞很美。”阳谷明媚的午后,三个人坐在宫后苑喝茶聊天,无为山人对着小别乞真心夸奖,“别乞和宫后苑盛开的晚梅一样的美。”
  绾陌姑娘开心地点头附和,她想着皇上对于皇后的“要求”,真心觉得皇上能遇到一位不胖,不黑,不矮,不凶不闹的蒙古姑娘,非常难得,“别乞好看。”
  嘎尔迪别乞感受到她们的友善放了心,听了她们的夸奖却是小眉头不着痕迹地皱起,这类简单的汉话她完全可以听懂,她也知道汉家人夸人首先是长得好,她也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可是她不是“长得好看的人”。
  “嘎尔迪很聪明,武功也好。”小别乞表情严肃地表示,她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是一个可以养家的人。
  听愣住了的师姐妹俩不知道蒙古姑娘对于“聪明、能干、力气大、能吃苦……”这类赞美之词的追求,她们以为小别乞是表示她很贤惠,可以打理好后宫事务等等,当下就一起笑了出来。
  绾陌姑娘喝了一口黑茶,笑哈哈地附和道:“嗯,别乞很聪明,武功也好。”
  嘎尔迪听到她的回答,虽然觉得不大对劲儿,却还是因为她的认可高兴起来。既然皇上看重她们,她也看重她们。
  无为山人察觉到她心性中的那份天真,看着她那双干净得好像会说话的眼睛,忍不住说了一句,“一路上听着皇上和别乞的故事进京,难得今儿见到,一见投缘,哪天别乞有空去小道哪里做做?”
  “好。”觉得她身上的气质很像自家额吉的嘎尔迪爽快地答应下来。
  小顺治面对小别乞成功突破到了他的好友范围的事实,默默地喝茶;嘎尔迪因为他的“默默”开开心心地来陪他喝茶。新加入的围观之人之一的绾陌姑娘瞅着皇上每次都在小别乞炯炯有神的眼睛下亲自动手泡茶,倒茶,哈哈哈笑得前仰后合。
  她因为小女孩的脚确实耽误不得决定暂住在张家的时候看到张员外订的报纸就是乐呵的不行。现在亲眼看到了再想着小顺治那一句句“妹妹”,自然是和豫亲王他们的心情一样,通体舒畅,非常开心。
  就连太后娘娘和苏茉儿姑姑也对小顺治“懵懵懂懂”的可怜样儿忍不住乐呵,“皇帝在儿女之情上没有心思,如果不是嘎尔迪别乞这般的性子,他估计又是一句‘妹妹’。”
  “皇上和别乞确实是般配。”这些日子苏茉儿姑姑脸上的笑容简直就是止不住。皇上和谁都相处良好是事实,可是皇上的身边还真没有一个说说知心话的人,也是事实。
  小顺治干脆对他们的各种好奇围观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顺治八年二月初八,他的算法课终于要开始考核。
  大清新开的宣传部的院子里,一个身材消瘦大约四五十岁,硬要跟着他被选进来参加考核的天才儿子一起上京的汉家文人顶着一个满人的辫子头,沉默地抗拒豫亲王的冷脸。
  负责接待组织此事的宣传部尚书豫亲王多铎看着他那碍眼的辫子头,气的两小眼睛瞪得溜儿圆。他以前打仗的时候遇到很多主动剃头求见的汉人,他们都和孙之獬一样,以为剃了头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简直无耻之极。
  “汉人男子剃头一事皇上早有定论,你不知道?满洲对于发型相沿成俗,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你一个没有功名的文人、普通小民,不遵法度自己剃头,愚蠢。以前那些无耻的官员自以为是的先剃求见,都被本王唾骂回去……。”
  “……本王天天喊着让你们放脚你们比婆娘还拧巴,觉得家里的女子不裹脚就会怎么怎么地一样,不让你们剃头你们倒是主动……”
  一身亲王服饰的豫亲王在宣传部的院子里好一顿臭骂,唾沫横飞。中年人还是不做声--反正他剃了头那位满人官员就很高兴地同意他进京参加考核了,反正满人孩子都开始跟着他们汉家习俗蓄发了,反正头发剃了还能长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