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完结+番外 (千年书一桐)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0
太后信以为真,果真对着她细细打量起来,看着看着,忽然流出了两行眼泪,这下可把颜彦吓一跳,忙看了眼皇后,皇后摇摇头。
两人正摸不着头脑时,只见太后幽幽地说出了一句话:“可惜,要是彧儿还能活着该有多好。”
这个问题颜彦就不好回答了。
没想到颜彧都去世两年了,太后还有这么重的心结,说实在的,她委实有点不太理解,因为后宫里的皇子和公主也不是个顶个地能长大,他们可都是太后嫡亲的孙子孙女,颜彦也没见太后有这么伤心挂怀过。
当然了,对方没有当着颜彦的面说起这些,并这不代表人家背后不伤心不难过,可颜彧不一样,颜彧是她的妹妹,且颜彧的死多少和她有点关联,因而太后才会多次在她面前提起颜彧。
想到这,颜彦只得劝道:“回太后,二妹妹这会兴许已经重新投胎托生了,您想啊,这一世她没有嫁一个好男人,好容易有个儿子偏生还是个不健全的,所以活着对她来说肯定苦痛多于快乐,阎王爷见她这一世吃了这么苦,因此,再次投胎时肯定会照顾她一二,所以死对她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太后听了这话破涕为笑,“这孩子,可真是能胡诌。”
“母后,儿媳觉得彦儿未必是胡诌,母后想啊,彦儿是因为阎王爷觉得她冤枉所以才格外开恩送回来的,这说明啊,阎王爷是位公正且有人情味的神灵,所以颜彧下辈子肯定能托生在一户好人家,最重要的是还能嫁位好良人。”皇后跟着开解道。
“好好好,被你们这一闹,我这病也觉得轻巧了些,倒是真有些饿了。”太后心里明镜似的,知道皇后和颜彦都是在开解她,因而,也就不忍心再悲观下去。
但有一点,颜彦的话确实让她去了几分心病,卸下了几分对颜彧的愧疚,同时对死亡也不再那么畏惧。
而颜彦和皇后一听老人家喊饿,自是欢喜,忙问对方想吃什么,太后琢磨了一会,才说道:“往日里曾听我那大曾孙子念叨过,说是他一生病就想吃彦儿做的鱼片粥,不如你也给我来一碗鱼片粥吧。”
“好,我这就给您做去。”颜彦笑着应下来了,转身却泪如雨下,因为她想起陆老太太临终前陆靖喂她参汤的情形,心里顿时有些酸楚起来。
从东次间出来,太子妃拉住了颜彦,说是已经命人去准备食材了,很快就能送来,随后,她拉着颜彦进了慈宁宫的小灶房,待屋子里的人都下去后,太子妃问颜彦:“是不是不好?”
“御医怎么说?”颜彦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一件事,,貌似太后身边方才并无御医,除了容姑姑只有一个皇后,倒是外面屋子里站了一堆人。
“御医说不好,我们这才想着把你叫来,还没敢叫云老爷子,怕太后多心。”
“可我怎么觉得她好像没到那地步,虽然有点气喘,可说话还是挺轻松的。”颜彦问出了自己的怀疑。
事实上,那年宫里发生瘟疫时,太后的病比这还严重呢,不也挺了过来?
这个问题太子妃也回答不了她,因为她想到了一个词,回光返照,可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颜彦一看对方的神情,倒是也想到了这个词,同样的,她也没说出来,一是怕犯忌,二是觉得应该没到这地步。
正沉默时,太监把食材送来了,颜彦也不多言,忙先处理鱼,而另一边,太子妃也亲自动手用砂锅把粥熬上了。
半个时辰后,颜彦端着两碗粥和太子妃进了东次间,李琮正坐在炕沿上和太后说着话,听到动静,李琮回头看了颜彦一眼,“你来了?你有多久没有进宫了?”
“回皇上,我也想来,可规矩在这摆着。这不,今儿没事了,我赶紧过来看看太后。”颜彦记住了太子妃的话,没敢说成是太子妃找她来的。
李琮一听,也想起来颜彦在守孝,听颜彦的意思,是出了孝期了。
于是,他很快想到了另一件事,“明儿那小子总算可以上朝了?”
“皇上,这冰天雪地的,您就不能再开开恩,他说等雪化了要去一趟乡下。”颜彦苦着脸问。
她是心疼陆呦,这大雪天的,天没大亮就得起来去上朝,偏那会正是最冷的时候,而陆呦已经一年没上朝了,只怕更不适应了。
不过她说的也是实话,一周年了,肯定得去一趟乡下。
“还开恩?不知道我正缺人呢?”李琮瞪了颜彦一眼。
“好吧,你是皇上你说了算,不过这会能不能让我先喂太后吃点东西。”颜彦把托盘放到了炕几上。
托盘里是两碗碧莹莹的大米粥,白色的鱼肉片,红色的枸杞粒,上面撒了点翠绿的葱花,也滴了一滴芝麻油,色香味俱全,李琮也有几分食欲了。
“母后,儿子也想吃了,还是母后这边的小灶好,做的东西就是比我那香。”李琮故意说道。
他当然猜到这是颜彦的手艺,可为了哄老人家开心,他撒了个小谎。
太后一看儿子像个小孩似的馋了起来,顿时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样子,伸出手去想摸摸儿子的头,可惜有些费劲,李琮见此忙把脑袋凑了过去,颜彦也帮着把太后的手抬了起来放到李琮头上。
太后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很快又把手放到了儿子脸上摩挲起来,摸着摸着,太后的眼泪出来了,皇上的眼泪也落了下来。
------------
第七百七十一章、执念
李琮记不清有多少时日没有这样感受母后的抚摸,也有多少时日没有这样安静地陪着母后说话,还有多少时日没有陪母后一起吃顿饭了。
可是话说回来,这些时日他的确是忙,北边南边都不省心,再加上今年年景不好,南边大涝北边大旱,西边还有山体滑坡,为此,他书房里的奏折都快堆满了一书桌。
更恼火的是,火炮厂那边前些时日失踪了两个人,至今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李琮怀疑是被敌国人掳走了,忙命皇城司的人追查。
因此,李琮即便来慈宁宫,也不像往常那样有闲情逸致陪母后聊天说笑,大多时候,他是匆匆来看一眼,见母后安好,他便安心地回南书房批阅奏折或是接见大臣。
哪知老人家会突然一下病倒,且病的还不轻,李琮后悔了,后悔之前没有多陪陪母后,老人家这辈子也不易,青年守寡,带着刚牙牙学语的他,孤儿寡母的想在宫里立住脚都难,更别说要把大周的江山坐稳。
从这点来说,李琮的确很感激母后,他没有亲政前,一直是母后把持朝政,尽管处理政务的大多是颜彦的祖父和曾祖父,但政权是在母后手里把着。
他亲政之初,也是母后一点一点地教他处理政务,也就是近十几年,母后才彻底不过问政事的。
想到母后这操劳的一生,李琮脸上也扯出了几分笑容,
“母后,粥快凉了,不如儿子来喂母后吃,母后吃好了儿子再吃。”
颜彦一听这话忙把手里的粥碗递到了皇上手里,随后自己退了两步,把位置让给皇后。
李琮接过粥碗,舀了一勺放在嘴边吹了吹,这才送到太后嘴边,太后张嘴吃了一口,随后摇摇头,指了指炕几上的另一碗粥,意思是让儿子先吃,“别等凉了,会腥。”
“没事的,锅里还有热的。”颜彦忙道。
不知是颜彦做的粥对了太后的胃口还是有皇上亲自喂的缘故,总之,太后吃了多半碗,见此,皇上微微露出了一点讶异之色,扭头看了眼皇后,皇后目光闪了闪,笑着说:“到底是彦儿的手艺,母后好几天都没有这么好的胃口了。”
“回太后,太后若是喜欢,我明天还来给您做,明天换个花样,做一道海鲜粥,正好家里还有些冰冻的海鲜。”颜彦笑着说。
前些日子商船路过海州,给颜彦送了不少海外商品来,顺带也给她捎来了不少海物,当时她分了些给宫里,剩下一部分放外面冰冻了,就是留着给孩子们偶尔解解馋。
太后听了点点头,随后扭头看了眼窗户,见外面有点黑了,太后主动让颜彦回家。
谁知颜彦起身要离开时,太后又拉住她的手,让容姑姑去给她找点女人吃的补品,随后又说要送一个女医给她,让她好好调理身子,争取再生两个孩子,说是陆呦没有纳妾,名下就三个孩子太单薄了些。
“回皇祖母,这可就有点难度了,当初彦儿妹妹生陆帙时,妹夫就后悔得什么似的,说是不该让妹妹怀孕生子,后来听女医说妹妹伤了身子恐再难有孕,妹夫反倒念了声佛,欢喜得什么似的,说只要妹妹健康平安就好,生孩子一事他是绝对不敢了。”太子妃说完特地冲颜彦抿嘴一笑,颜彦想不脸红也难。
“哦,是吗?算那小子聪明,知道珍惜。”李琮也跟着笑了。
倒是太后,摇了摇头,“话虽如此,可哪有男人不要自己子嗣的?现在他对你心重,怎么都好说,将来呢?女人总有容颜老尽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