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完结+番外 (千年书一桐)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0
“知道了。”颜彦垂下了头。
说归说,她是绝对不会再要这个婆子留在自己身边,实在不行就打发去庄子里。
“这样吧,你不是要去你外祖母家吗?我就这叫人摆饭,你在我这吃了,我让刘妈妈去把东西拿来。”马氏见颜彦一副不甘不愿的样子,琢磨了一下,说道。
“夫人,还是婢妾去吧。”地上的一位姨娘赶紧把话接了过去,见马氏没有反对,急忙出去了。
这顿饭,颜彦第一次真切体会了林黛玉进贾府时吃的第一顿饭,丫鬟们在地上站着给大家布菜,整个屋子里鸦雀无声,就连最活泼的颜彬也老老实实地坐着。
饭毕,仍是丫鬟们送来茶水漱口,接着是上茶,一盏茶还没喝完便有婆子来回话,说东西都准备好了,问几点出门,好去通知车马房的人。
马氏一听先看了颜彦一眼,命婆子把礼单拿来,自己先瞧了一眼,这才递给颜彦,“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告诉婶子。还有,东西准备妥当后,你回去换身衣服,你身上的也太素气了些,老人家会不喜欢的,还有,你要实在不喜欢李妈妈,我这边暂时把刘妈妈借你出趟门,等以后有合适的再说。”
颜彦并没有去接礼单,“婶子做事一向周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这就回去更衣。”
“这孩子,让你看一眼就看一眼。”马氏把礼单塞到了颜彦手里。
颜彦只好接过来扫了一眼,见排头写的是百年人参两支,百年灵芝两朵,燕窝两包,此外还有富贵长春的缎子四匹以及几样京城最著名的香桂斋做的糕点。
“很好,很周全,多谢婶子费心了。”颜彦一看都是探视长辈们能用得上的,还有什么不满意?
“那好,你去换身衣服吧,我就命人去通知车马房的人。还有,到了那边,该问好的问好,该。。。”
“哎呀,母亲,大姐又不是第一次出门,我听着都嫌啰嗦了,还有,大姐又不是去很长时间,下午就回来的。”颜彬打断了马氏的话。
“二弟越发的淘气了,连母亲都敢编排了。”颜彧敲了下颜彬的脑袋。
“二姐,我不是编排,是规劝。好了,我不跟着你们啰嗦,我去写字了,今儿先生布置的几篇大字我还没写完呢。”颜彬冲颜彦嘻嘻一笑,走了。
“母亲,那我也去复习功课了,大姐,路上小心,还有,下午用不用我去接你回来?”颜彰问。
“不用这么麻烦,如今连二弟都知道上进了,大弟更得用心了,有什么不会的及时问先生,那天大姐去藏书楼找了一本本朝一甲前三的策论集,我看过之后觉得很不错,回头我打发丫鬟们给你送去。”颜彦笑着说道。
“啊?大姐,不是吧,你还看这种集子?”颜彰瞪大了眼睛。
“还说呢,你大姐还不是为你才看的,你可别辜负了你大姐的心意。”马氏满意地点点头,同时借机敲打了一下自己的儿子。
她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毕竟是要继承整个侯府的,没有一点真本事哪行?
------------
第二十七章、外家
? 回到自己房里的颜彦换了身粉红色的对襟直领宽边褙子,衣领和袖口以及对襟处绣了一圈缠枝莲,下身是一条白底绿花的长裙,说是长裙,可露出来的只有一圈绿叶,倒是和衣服也配套。
头发也重新梳了一下,仍是结鬟式,只不过把头顶的彩带换成了金钿,青禾给她找出了一对金镯子和一对羊脂玉的镯子,颜彦挑了玉镯。
穿戴一新后,颜彦再去上房给马氏看了一眼,马氏点点头,又嘱咐了刘妈妈和青禾青苗不少话,这才放颜彦几个出门了。
颜彦跟着刘妈妈出了二门,拐到一处石壁处,见有两辆马车停在那,最前面的那辆雕工繁复的一看就是主子坐的,车顶还有四根小柱子,里面用一圈青绸遮得严严实实的,后面这辆马车做工简单多了,车顶和车身都是用青布围起来,倒也严实。
马车前还有四个婆子候着,见颜彦过来,四个婆子均屈膝行了个礼,叫了声“大小姐”,接着有人拿来一个矮凳放在了第一辆马车旁,青禾先扶着颜彦上了马车,随即和青苗也一起上了同一趟车,刘妈妈见颜彦主仆三人上了车,亲自过来放下了车帘。
这时,一个婆子拍了拍手,从拐角处出来四个十七八岁的小厮,两人一组,站在了马车前。
“小心点抬着,今日出门的是大小姐,出了差错,小心你们的皮子。”刘妈妈叮嘱了一遍。
两个小厮应声答应着,随后刘妈妈才带着另外两个婆子上了后面一辆马车,东西也放到了那辆车上。
颜彦这才知道,原来这四个小厮是负责把马车拉到大门外的,大门外有两个专门的车夫牵着两匹马在候着,这不,这四个小厮帮着把马套上车,便转身回去了。
颜彦是第一次坐马车,因着路途也不远,倒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只觉得挺新奇的,因为出了侯府这条胡同便进入了一条人气极旺的大街,透过车帘的一角颜彦瞄了一眼外面的街景。
说实在的,街道真不宽,最多也只能并排走两辆马车,不过街道两边的房子倒是挺整齐,青砖房居多,临街的大多是商铺,人也不少,到底是京城,街上走的大人孩子衣着还算整洁,并没有颜彦想象中的脏乱差,可能是这一带住的达官贵人比较多的缘故吧。
出了这条街,拐到另一条路面时就宽阔多了,应该可以过四辆马车,不过这条街上的闲人明显少多了,两边的建筑看着也威严多了,颜彦知道这条路有一边是通往皇宫的,大臣们上下朝大多是要从这过的。
沿着这条路走了大约十来分钟,马车又拐了道,又进入了一条商业街,穿过这条商业街进入一个胡同,颜彦一看胡同两边又高又长的围墙,便知道这一带住的也是大户人家。
孟家在胡同深处,颜彦的马车上有徽记,因此,没等她下车,门口的小厮便打开了偏门,同时也有人飞奔着去后面传话了。
马车停下后,颜彦没动地方,待车夫退下,刘妈妈掀了车帘,摆上小板凳,青禾先下了马车,然后扶着颜彦下来了,这时,孟家的丫鬟婆子迎了出来。
颜彦跟着她们刚进二门,只见二舅母王氏带着几个人迎了出来。
“老太太还念叨着呢,说也不知好了没有,正要打发我们再去看看呢,可巧你就来了。”王氏一面说,一面向颜彦伸出了手。
颜彦上前几步握住了对方的手,“多谢二舅母惦着,已经大好了,外祖母和两位舅舅还有大舅母都还好吧?”
“好好好,就是老太太这些日子有点苦夏,吃不下东西,不过你来了她心里一高兴说不定就好了。”王氏牵着颜彦的手往老太太住的上房走去。
颜彦几个刚进院子,只见几个丫鬟婆子围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台阶上候着,看见颜彦,老太太的眼泪很快滚了下来。
颜彦见此忙上前几步,走到老太太面前跪了下去,“外祖母,彦儿来认错了,彦儿让您操心了,是彦儿的错。。。”
“孩子,孩子,没事了,活着就好,听外祖母的,活着比什么都强。”老太太弯腰扶起了颜彦。
“奴婢给亲家老夫人请安,这是我们夫人送来的礼单,我们夫人说问亲家老夫人好,问各位亲家夫人小姐好。”刘妈妈也跪了下去,然后把手里的礼单交给了青禾,青禾给了颜彦,颜彦再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多谢你们夫人费心想着,来人,带这位妈妈下去喝杯凉茶。”
话音刚落,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上前扶起了刘妈妈,把她带了下去。
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开口了,“老夫人,这天太热,表小姐身子弱,经不得晒的,我们进去说话可好?”
颜彦认出这人是外祖母身边的一等得力丫鬟,名叫绣菊,便也笑着打了个招呼,“多谢绣菊姐姐惦记。”
其实,颜彦也清楚对方这话是为了劝老太太进屋的,可又怕直接劝老太太不听,便借着她的由头。
果然,老太太一听这话忙拉着颜彦的手进屋了,两人并没有在外间的厅堂坐下,而是直接进了西次间上了炕,老太太让颜彦挨着她坐了下来。
“孩子,你遭罪了。”老太太摸着颜彦的脸,再次泪如雨下。
“还好,老天可怜我,让我又回来了。”颜彦的眼泪也落了下来,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是触动。
这时,有人送上了几碟子瓜果,老太太亲自拿起了一条西瓜送到了颜彦面前,“孩子,热了吧?先吃点东西凉快凉快。”
颜彦接过了西瓜,也给老太太拿了一条,“外祖母也吃。方才听二舅母说外祖母苦夏,我曾经从书上看到一个说法,说是苦夏的人饮食上要尽量清淡些,多吃点蔬菜和瓜果。还有,适当吃点酸的苦的,可以起到开胃的作用。”
可惜,颜彦不知道这个时空有没有苦瓜,原主的记忆里是没有见过,因而她没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