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完结+番外 (千年书一桐)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0
此外,通过和山花交谈,颜彦问明了这一代确实有一种叫山薯的东西,和她形容的山药有点像,夏天开白花,根茎很粗,外皮土褐色,内中是白的,有点发粘,饿肚子的时候他们村子里也有不少人出来挖这种根茎吃,只是有不少人摸过这种东西后手会发痒甚至长出小红点来,因此也有人说这种东西有毒,不到万不得已,大家不会去吃。
得知这对母女并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颜彦征求了一下她们的意见,把她们带了回来,麦青改名为青麦,先跟着青禾学点规矩,山花据说能做一手好针线活,颜彦让她负责府里下人们的衣裳。
当然了,这是后话。
当前颜彦的重点是提取蕨根里的淀粉,可这种事情她一概不懂,不过这难不倒她,这个时代既然能把小麦磨成面粉,那么应该也能把蕨根磨成粉,具体怎么做自然用不上颜彦,她把这东西交给了青禾,命她找一个灶房的人,府里有现成的碾子,怎么做她不过问,她要的是把这东西磨碎了之后沉淀分离出来的粉末。
不过通过这件事,颜彦倒是想到了另外两种东西,一种是藕粉,另一种是绿豆粉丝,她觉得自己应该还是先把藕粉推出来再去推广什么蕨根粉,毕竟莲藕这种食材是家喻户晓的,对它花点心思琢磨一道新食材来肯定比蕨根粉好解释得多,也容易令人信服。
可巧这个春天她打算在后花园地池子里栽种荷花,顺便也养点鱼虾,到时有个现成的理由,说是莲藕太多了,吃不了了,她不想浪费,便琢磨出一种新东西来。
因着这个缘故,颜彦打算把蕨菜的种植推后一年,先把山药种上,这个比较好推广,毕竟当地有吃山药的先例,而且人数还不少。
拿定主意,剩下的便是施行,不光是城外的庄子,后花园也开始着手收拾了,为此,颜彦着实忙了起来,因而,第二天跟着朱氏去吴家送了一份下奶礼之后又急急忙忙回来约见几处庄头和管事,连云家和颜家都没空去。
这天,颜彦好容易敲定了四位管事和四位买办,这八个人都是她从族人那挑选出来的,也是通过族长和陆端推荐的,颜彦把手里的活分派给这八个人之后,想着这趟云家之行该提上日程了。
于是,她亲自带着青禾青苗去了一趟库房,挑了几样东西,有女孩子的衣料首饰,也有长辈们用的名贵药材,此外,还有两幅字画。
谁知颜彦刚把东西准备好,正要出门时,马氏上门了。
马氏是一个人来的。
不用问颜彦也猜到了她想要说什么,因为颜彧的亲事定在三月二十六日,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可颜彦这边还没有松口,连正常的回礼也没动静,马氏不可能不担心。
不过马氏见颜彦换上了一身要出门的新衣,倒是随口问了一句。
“不好意思,二婶,这些时日实在是太忙了,偏又赶上陆含生子,又是催生礼又是下奶礼的,因而,我也没空回去看望婶子,还有云家表叔那边也没去,那天表婶也带着两位表妹来看我,偏那天我去庄子里了,让人家扑了个空,这不,都过去五六天了,我才腾出点时间来,打算去看看他们。”颜彦说了实话。
“忙成这样?”马氏显然不太相信颜彦的话,以为是托辞。
于是,颜彦把这些时日的工作安排大致说了一遍,重点是她亲自去了好几趟庄子和荒山,这么一说马氏倒是相信了,因为出城没有一天时间是回不来的。
只是这样一来,马氏更想不通了,一个好好的大家闺秀,怎么会突然对农事有了兴趣,居然放下身段去见那些粗人,这合常理吗?
颜彦见对方的眼睛里带了几分质疑和探究,笑了笑,说道:“婶子有所不知,我也是在青莲庵修行的时候接触了一点农事,这才知道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还有,保不齐什么时候大周和辽国就得打起来,战事一起,粮草是根本,为此,我翻看了不少农书,想着拿片荒山荒地来试种几样新东西,只是我要种的东西和寻常百姓不一样,所以先期少不得和那些管事们多沟通沟通,等事情走上正轨就好了。”
马氏听了这话,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闭上了。
------------
第二百四十四章、答谢礼
马氏之所以闭嘴,是因为她想说的话和颜彦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相悖的。
如今颜彦成亲了且从陆家分出来了,又有太后皇上等一干人撑腰,还能看她的脸色还能听她的话?
可来都来了,什么都不说的话她又不甘心。
因而,略一沉吟,马氏拉住了颜彦的手,换上了一副关切的神情,“彦儿,你听婶子和你说,不管怎么说,你也是一名真正的大家闺秀,从小你祖母也没少花心思栽培你,成亲时,我们给的嫁妆和陆家给的聘礼也都不少,足够养活你们了。孩子,听婶子一句劝,城里的糕点铺子和饭庄开就开了,乡下的事情你就别去折腾了,你就算不为陆家考虑,难道也不为你二叔考虑?你是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传言可多了,不是说我们亏待了你就是说陆家屈待了你,要不就说你是鬼附身,不是原来的千金大小姐,否则,哪来这满身的铜臭味?你细想想,婶子的话有没有道理,不说别的,哪家的千金小姐像你这么热衷于黄白之物?为此甚至不惜自贬身价和一群粗人下人泥腿子打交道,传出去我们也难做人啊。”
颜彦听了这话笑了笑,“是吗?怎么我前几天去给陆含送给催生礼和下奶礼时,吴夫人说我家翁在那些世家面前夸了我,吴夫人还说羡慕我婆母娶到一个我这么能干的儿媳呢。”
马氏见自己长篇大套说了半天,颜彦非但没有按照她的套路走反而把她堵住了,顿了一下,又很快恢复了笑脸,“这孩子,人家那是跟你客套呢,如今谁不清楚太后和皇上对你不是一般的看重,当面还能不奉承你两句?可背后怎么说,你能听见?”
“听见不听见又能如何?再则,我也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之前那么大的丑闻我都挺过来了,还怕这点风言风语?再说了,方才我也告诉婶子了,先期的事情是多一点麻烦一点,以后慢慢就好了,你看,现在糕点铺子和饭庄那边就不用我出面了,这个农庄也一样。”颜彦有点不耐烦了。
她不傻,马氏说来说去不就是不希望她还像之前的原主一样,本本分分地守着这点嫁妆和聘礼过日子,别去施展什么才华,这样才能把露脸的机会让给颜彧。
因而,这场谈话注定是不会愉快的,颜彦可不想浪费时间浪费心情去迎合她。
马氏也不傻,见颜彦不耐烦了,也知道这一趟自己是白来了,因而,斟酌了一下,她退了一步,想劝颜彦别针对颜彧,只要她不刻意地去为难颜彧,颜彧肯定出不了大错。
这点信心马氏还是有的,颜彧虽没有颜彦聪明能干,但她也是花了时间精心培养的,因而和一般的世家小姐相比,颜彧不说超越她们但也不会太差,因此,她完全撑得住陆家世子夫人的头衔,也完全能拿得起陆家的中馈。
谁知马氏正掂掇着如何开口时,青釉在外面说,吴家来人送答谢礼了。
“答谢礼,什么答谢礼?”马氏问道。
这些时日她在家里忙着打理颜彧的嫁妆,也没出门见客什么的,倒是听说陆含产子,可因着还没到满月,她也就没打发人去满月礼。
颜彦大致解释了两句,随后问青釉来者何人,得知是两位管事妈妈,颜彦命青釉把人带进来。
约摸十来分钟后,青釉领进来两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其中一个颜彦认识,是陆含的奶娘,如今也是陆含的管事妈妈,而另一个人虽然面生,但颜彦见她身上穿的也是绸面衣服,估计也是比较体面的管事妈妈,便问了句好,命青釉给她们搬两个凳子。
两位妈妈没敢坐,而是跪下去给颜彦恭恭敬敬磕了个头,说是奉她们主子的命来答谢颜彦,还说她们主子现在不方便,等孩子过了满月再亲自登门道谢。
说完,陆含的奶娘双手举起一份礼单,青釉接过来送到颜彦手里,颜彦打开一看,居然有一对梅瓶,还有两幅字画,此外还有一对玉盘,一套首饰,几样漆器。
这份礼不薄,不过却不是以陆家的名义送的,是以陆含的名义送的,这也就难怪陆含会把她奶娘打发来了。
只是颜彦不明白的是,两个月前她和陆含在陆家门口碰上那一回陆含还对她满脸的不屑和嘲讽,这次的变脸和示好仅仅是因为颜彦替她下跪向神明求情?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种事情一点可信度都没有,老一辈的人病急乱投医,陆含那么高傲的人会相信?
想不通的颜彦暂时放下了这个疑问,命人用上等封打发了这两个婆子,随后命人把吴家送的东西拿进来。
这是一对大肚细口双耳梅瓶,不是颜彦送给陆含的那对,但也是官窑出的,颜彦从瓶底的“官”字判断,应该是晚唐时期的定窑出品,胎薄轻巧、质地细洁,整体呈纯白色,釉面滋润,白中泛了点青,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