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完结+番外 (千年书一桐)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0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说颜彧是徒有虚名?
不会的,准是颜彦心生怨恨,所以不肯承认颜彧的优秀也不肯为这个妹妹讲好话,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女人的妒忌心上来是看不到对方的好的。
这时的朱氏只有一个念想,她希望颜彧快点进门,快点把颜彦比下去,快点帮她把陆家撑起来,否则,她早晚有一天被颜彦逼疯。
好在这些族人们并没有逗留太久,大家都清楚老太太和朱氏一早进宫,这会肯定也需要休息的,且她们回去也是需要待客的,于是,喝了两杯茶吃了几块点心再坐了坐,这些族人们便告辞了。
谁知她们一走,很快又有平日里和朱氏走得近的官场女眷们进门,颜彦仍旧留下来陪客,因为其中有几个人就是冲她来的,她们想见识见识这位传说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其实,这些人颜彦大都认识,以前原主没少以颜家嫡女的身份参加京城的这些聚会和花会,只不过祖母去世后她很低调,不想显山露水,所以这些命妇们也基本忘了颜彦是什么样的了。
还好,这些命妇们一个个都是人精,不但会说话,还会看人眼色,因而她们绝不会拿颜彦和颜彧来对比,她们感兴趣的是颜彦如何发明蛋糕和火锅的,是如何想到把金鸡和锦鲤绣到荷包和香囊上,是如何学得一手好画的。
当然了,她们也没忘了恭维朱氏几句,说她两个儿子都娶了这么出色的儿媳,毕竟颜彧是拿过两个花魁的,也是太后亲口夸过的,早就誉满京城了。
由着这个话题,她们又说到了京城这些世家的闲话,比如谁家有适龄的男孩谁家有适龄的女孩,谁家男孩念书好,谁家女孩子有才气,谁家添丁了,谁家今年有老人要做大寿了什么的。
颜彦一概不插嘴,只负责倒茶,真问到自己身上才简单回复一两句。
好容易把这些人送走了,又到了晚餐时间。
还好,饭后,大家陪老太太说笑了一会便各自回房歇着了,主要是一大天下来,老太太也累了,朱氏也累了。
而颜彦就更不用说了,回到松石居,简单的洗漱后她就爬上了炕,几乎一觉到天亮。
从大年初二开始,陆呦开始忙了起来,先是和颜彦一起回了一趟颜家和孟家,接着他和陆鸣一起拜访了那些世家。
而颜彦只在初二回了趟颜家和孟家,初六进了趟宫,其余的日子她都在家里,除了陪客,大部分的时间她用来制作沙盘了。
没办法,她想在二月二搬家那天把这个沙盘做好带进新家,因为那天皇上答应来她家吃暖房酒,她想借这个机会把沙盘送到皇上面前。
好在这只是一家农庄的沙盘,颜彦根据地契上标记的大小让人做了一个长约一米五宽约一米的大抽屉,找了一套小刻刀以及一些小木料,开始了沙盘的制作。
------------
第二百一十八章、贤内助
真正做起来,颜彦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象的这般容易,首先,材料工具设施都不齐全,以前在学校制作沙盘有电脑,有专门的设计软件,有专门的制作台,有专用的工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个时候也不用自己亲自去测绘地图地形,有现成的平面图,再结合电脑出来的效果图,事情就简单多了。
可现在倒好,因着这是一大片荒山荒地,还有一条江和一条小溪,将近两千亩大,地形比较复杂,颜彦又只去过两次,因而有的地方尺寸根本把不准。
此是其一,其二,材料工具太欠缺,没有塑料没有石膏没有油泥也没有现成的模型,有的只是泥巴、沙子、树枝和木料。
其三,颜彦一个女孩子,当着丫鬟婆子的面摆弄泥巴、沙子、树枝和小刀也太离经叛道,传到上房几位长辈耳朵里,不定又会给她引发什么后续来。
好在颜彦找了个理由,说是从书上看了一个做舆图的法子,想亲自试试,先拿自家的庄子练练手。
青禾几个是知道自家小姐喜欢读书且喜欢根据书中的内容琢磨新东西的,比如说蛋糕比如说火锅,因此,对颜彦的话也就信以为真了。
此外,还有最重要一点,陆呦知道颜彦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搞什么庄子就是为了替皇上分忧找什么新式种子和种植方式,而他又是见过自己媳妇种种特异之处的,因而,他非但没有多问什么,反而帮着她一起约束青禾几个,一起瞒过院子里的这些婆子,怕这些婆子们出去乱嚼舌头。
不过在亲眼看到颜彦将一块块泥巴堆成高高低低的小山,再在小山中插上一根根树枝时,陆呦对这项工作好奇了,也有兴趣了,每次从外面回来便迫不及待地蹲在颜彦身边,帮着颜彦削木块搭房子做院墙。
还别说,陆呦的动手能力不比颜彦差,大概是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说五岁那年被关在院子里,身边也没有人陪他,所以他没少玩泥巴玩树枝什么的,可惜就是没有搭过房子。
古代的房子模型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些,都是平房,但有一点,整个沙盘她是按照1比1000的比例设定的,因而,房子的尺寸要求微缩到两三寸之间,这就有点难度。
好在颜彦需要的也只是一个简易的模型,而陆呦又是一个相当有耐心且又相当细心的人,因此,他主动接过了这项工作,,成了颜彦的“贤内助”。
这天,好容易陆呦不用出门见客了,颜彦便想拉着他再去一趟荒山荒地那边考察一下地形,顺便再捡一些小碎石子回来放在河床上。
可谁知临出门前,朱氏找人把她叫过去了。
原来,元宵节快到了,往年这个时候,皇家会联合这些世家大族一起在长安街上办一个灯谜会,陆家自然不能缺席。
往年的这些灯谜大多是陆鸣拟定的,今年家里来了新人,且颜彦如今也是名声在外的才女了,因而朱氏就想把这件事交给颜彦。
毕竟她儿子是要做大事的,哪能在这些小事上费神?
再说了,朱氏也存了一个私心,她想看看颜彦拟出来的灯谜究竟有没有新意,看看陆家能不能拔得头筹。
婆母有令,颜彦只得接下这活,好在原主之前也干过这事,只需出几个灯谜即可,不用她亲自去做灯笼。
只不过之前在颜家时,原主是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做,而现在朱氏是把活交给她一个人。
因着时间紧,颜彦只得先放弃出门,自己回到屋子里苦思冥想起来。
灯谜这东西最好是能雅俗共赏的,同时还不能太过现代化了,最好又要有新意,因而颜彦着实花了点心思。
最后,她出的谜语是猜地名,谜面都是两句诗,谜底就是燕云十六州,倒是正好契合了皇上的心思,也契合了部分大臣的心思。
写好后,颜彦让陆呦猜了一遍,得到提示后,陆呦把这十六个谜底都猜中了。
颜彦见此这才放心地把这十六个谜语和谜底一起交给朱氏,至于她如何取舍就不在颜彦关心的范围内。
没两天,便到了元宵节。
颜彦知道,在古代,元宵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节的,不说别的,从古到今关于描写元宵的诗句就不知有多少。
而且这天,太子还会带着其他皇子公主等一起逛灯会看焰火与万民同乐,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微服私访,不会公开身份。
还有一点,元宵这天,没有男女大妨,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都可以出门游玩,绝对不会受到诟病。
为此,颜彦也早就盼着见识见识传闻中的“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以及“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又或者是“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等,虽说她记忆中有不少原主领着弟弟妹妹元宵出游的记忆,可毕竟不如自己亲自看看感受得真。
还有一点,她知道陆呦从没有去过这种场合,因而她早就拿定了主意要带着他一起去见识见识的,最好两人也来一个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于是,这天晚饭后,颜彦和陆呦两个穿戴一新,带着青玉青云还有青雨青釉四个出门了,留下青禾青苗看家。
因着是闲逛,几个人也没打算坐车,出了陆家大门,站住街中心往两边一看,此时,天色还未黑透,正是将暮且暮时分,可远远看过去,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挂上了大红灯笼。
陆家大门也不例外。
不管是中间的正门还是两边的角门,都挂上了大红的灯笼,里面都点着烛光,流光四溢交相辉映的,反倒把正门两边那两盏写着“陆府”的海棠红角灯衬得暗淡了很多。
“你看什么?”陆呦见颜彦盯着大门打量,不由得关切地问了一句。
“没什么,我们走吧。”说完,颜彦把手放进了陆呦的手里,相视一笑,相携着往街里走去。
------------
第二百一十九章、踢铁板上了
大街上确实比往日热闹了不少,人影憧憧,尤其是拐到长安街后,颜彦头一回体会到所谓的摩肩接踵是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