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完结+番外 (千年书一桐)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0
这话颜彦倒不是全是讨好卖乖,她的确有这个心思,尤其是刚一进门时看见老太太一个人摆着她带来的这些东西,那一瞬间她想到的是两个奶奶,一个是自己上一世的奶奶,另一个是原主的奶奶。
颜彦和原主一样,也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把她丢在了乡下奶奶家,幸好她父母脑子活泛,很快就在城里站住了脚,开了一家蛋糕店,把她接到了城里念书。
可惜,她刚考上大学没多久,奶奶就因病没了,为此,她一直觉得很遗憾,还没有来得及回报一二奶奶就离开了。
原主的奶奶也是如此,好容易把原主带到了十岁,自己却又病倒了,可即便拖着一个病体,她也替原主安排好了最重要的两件事,亲事和嫁妆。
都是可亲可敬的奶奶,可惜,都没有等到孙女过上好日子回报她们一二就走了,因而,颜彦才会说,请太后替两位老人家成全了她的这份孝心。
这番话打动了太后,为此她把钱票收了起来,“好,听我们彦儿的,我也花花我们彦儿挣的银子。孩子,说到这件事,我还有一句话嘱咐你,彧儿那边,你即便不愿意,也千万别和她吵,左右你也是要搬出来的,大不了以后你们各过各的,听话,千万别因为这件事和你二叔过不去。”
颜彦一听便猜到准是马氏进宫向太后告状了,太后虽然心疼她,可站在整个颜氏一族考虑,她必然得委屈颜彦,毕竟当年她妹妹向她托付的不是仅仅一个颜彦,还有整个颜氏一族。
“太后放心,一码归一码,我从未因为此事和二叔生嫌隙,因为我知道他是真心为我好,是真心给了我一个家,还有几位弟弟妹妹,我也是真心拿他们当亲人看待的,所以才会把蛋糕店的股份也分他们一人半成。但是二妹妹除外,因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陆鸣的,就像是太后说的,我们以后各过各的,最好是两不相干。”颜彦也把丑话说到前头了,省得到时马氏又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
太后倒是也没有逼颜彦接受颜彧的意思,在她看来,这种事情搁谁身上谁也不会轻易放下的,颜彦这就算不错了,既没有逼着颜家要嫁妆也没有攀着陆家的家产,而是打算自己搬出去自己挣钱,这份胸襟别说女子,就是一般男子也难以做到,还要怎么样?
只是一想到颜彦为此受的委屈,太后又于心不忍了,再加上她刚拿了颜彦一张钱票,虽然不多,才刚二百贯,可毕竟是孩子的心意,为此,她看向了阿容,“你去库房挑几样我年轻时收的衣料首饰来,过年了,我们彦儿也该做几身鲜亮的衣裳。”
“别,太后赏我不少了,还是留给别人吧。”颜彦客套了一下。
“好孩子,你这个岁数正该是打扮的时候,女人哪有嫌衣服多的?听话,等过些日子你搬家了,我再打发人给你送几件好家具去,都是往年别人孝敬我的。”
太后的话音刚落,只见李琮走了进来,“母后,不带这么偏心的,儿子每年也没少孝敬母后,怎么也没见母后赏儿子一点半点?”
颜彦一听这话忙下了炕,这时李稷、李穗、李稹、李穑四个也跟着皇上进来了。
------------
第一百八十二章、了解
原来,颜彦去南书房时,李琮正带着李稷和陆端陆鸣父子探讨陆鸣的那篇策论,送走陆端父子后,李琮见到颜彦送过去的几样小东西,这才想到今日是腊月十五,颜彦进宫了。
原本皇上也没打算来见颜彦,再说他也不清楚颜彦这会仍留在慈宁宫,于是,他带着李稷一起进了坤宁宫,他也听说皇后病倒了。
在坤宁宫,李琮看到了颜彦送皇后的几样东西,和他的那几样正好凑成一对,联想到近日赐封宸妃一事和皇后的病倒,他以为颜彦是在暗示什么,因而,从坤宁宫出来,他又带着李稷拐向了慈宁宫,他想听听颜彦是怎么和太后谈论宸妃一事的。
好巧不巧的,在慈宁宫大门口,李琮碰上了李穗、李稹和李穑三个,李琮这才知道颜彦还在,为此,进门时他特地摆了摆手,阻止了宫女太监的通传,就是想听听这对祖孙在说什么。
听到太后赏赐颜彦这个话题,李琮虽有点失望,可见太后心情不错,李琮也跟着凑趣了两句。
太后虽说因为宸妃一事对自己儿子也有点看法,可一看这么多人在,怎么也要给儿子留点颜面,便满口含笑地指着炕上的这堆小东西说道:“有,见者有份,喏,看中什么,自己挑一样喜欢的拿去。”
“皇祖母什么时候也学会借花献佛了,这好像是彦儿妹妹送来的吧?”李稷笑道。
他并不清楚颜彦去过东宫了,但他看到了颜彦给父皇和母后送去的东西,所以一眼认了出来。
“可不是借花献佛,这还有独一份的呢,穑儿,这是给你的,难为你这么惦着你彦儿姐姐,每次初一十五都早早来我这候着,你彦儿姐姐看在你的诚意上单给了你一份。”太后说完乐呵呵把那张钱票递给了李穑。
李穑接过钱票瞧了一眼,随后狐疑地看向了颜彦,他早就忘记自己参股糕点店一事了,因为那是颜彦自己的承诺,他一直没答应,他当时说的是把铺面送给颜彦。
“六殿下,这是第一糕铺子的分红,太后,六殿下和我都是二成股份,借太后的金口玉言,生意还不错。”颜彦笑着解释说。
“哦,有多少?”李琮好奇了。
虽说他从没有涉及过这些商业和手工业,但不妨碍他想了解这些。
当然了,他的关注点并不单单是颜彦挣了多少钱,而是想通过这个糕点铺子了解些商业和手工业的现状,他相信这些数据应该比朝堂上的更真实。
“还不错,比我预计的要好,刨去各项费用,第一个月净挣了一千一百来贯,我拿出了一千贯给大家分红,不过这是第一个月,往后还有没有这么好就不敢说了。”颜彦给自己留了点余地。
“这么挣钱?一个月的盈利竟然赶上我大周一个一品官员的俸禄?”李琮大吃一惊,随即问起颜彦那家店面的大小,雇了多少人等。
颜彦一一回答了,就连自己动用了多少启动资金和这些糕点的售价以及一个月税赋几何也说了出来,“回皇上叔叔,这铺子收益好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太后题的匾额和从宫里传出来的口碑;二是东西确实是独一份的,正常的点心铺子进账还不及这个二成呢。”
李琮听了默算一下,颜彦的这个小铺子一个月上交的税赋大约是六七十贯,一年不到一千贯,此外,还可以养活六七个雇工,确实如她所说,也算是一种功德了。
“这么说小六最合适了,一间铺面换来了你两年的份例,难怪你一直要跟着彦儿妹妹呢,我还以为你只是好吃,没想到还有这傻福。”李稷打趣道。
“彦儿姐姐,我说过这间铺面是送你的,我不要分红。”李穑这才知道这二百贯钱票是这么来的,忙送回到颜彦手上。
“六殿下,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这是我当初收下那间铺子时承诺你的,我必须兑现。”颜彦把钱票重新塞回了李穑手中。
“聪明人做什么都容易事半功倍,我去过彦儿妹妹的明园食府,居然也是一座难求,再看看妹妹做的这些小东西,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别致,我还真是好奇,彦儿妹妹哪里来的这些新奇点子?”李稹从炕上拿起了一双鸭掌问道。
颜彦听了这话,上前挑出了另外两对鸭掌和三对护膝送给了李穗、李稹和李穑三个,“哪有四殿下说的这么好?不过是拾点前人的牙慧罢了。”
说完,颜彦又特地转向李稷,“太子哥哥的东西我已经送去东宫了。”
“你这是牙慧吗?我怎么从没有见过这东西?”李穗戴上手套,把话抢了过去。
“有,北部的游牧民族冬天出来狩猎,他们怕手冻僵了就会用各种兽皮把手套住,我琢磨了一下,应该是和袜子一个意思,所以做成了这种东西,姑且就叫手套吧,是套住手掌的。”颜彦解释说。
“手套?套住手掌的,还真有点这个意思。难怪皇祖母夸你手巧、嘴巧,心思也巧,还真是这么回事。”李稷赞许地点点头。
别人还犹可,倒是李琮听了这话心念一动,“彦儿,我记得你上次说要弄一个农庄,看好地方了吗?”
他是希望颜彦能在农业方面也带给他点惊喜。
要知道,这战事一起,粮草是最大的问题,此外,还有服装和军饷。
因为这些日子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没少哭穷,只要一提到战争,那些文官们便开始算账,恨不得把这几年的窟窿都搬出来,就是想阻止这场战事。
可武将们不这么想,难得女真把机会送到了他们面前,如果燕云十六州能在他们手里收回来,那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荣耀,因此,他们是坚定的主战派。
因而,这些日子李琮也为难,他也想做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好皇帝,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大周的实力能不能支撑得起这场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