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人家张口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黄军医都蒙圈了,崔稚在旁捂着嘴笑,跟黄军医问,“两个孩子多大了?”
“大的九岁,小的六岁。”黄军医有大儿子和一个小女儿,她刚被调来照看余公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得很。这样一转眼的工夫,他不在身边,两个孩子却全都长大了。
余公和崔稚祖孙两个都是太多太多年没有亲眷相伴的人,不忍心看黄军医这般酸楚,余公拍了板,“好生回去同孩子们亲近亲近,不然都不识得你这个爹了。”
黄军医眼眶一热,崔稚却嘿嘿笑了一声,她说,“我得跟你们卫所请示一下,能不能多配几个人过来。我也不要旁人,把你们一家几口都带来好了。”
“啊?”黄军医已经完全拎不清状况了,余公道好,“小的那个丫头,正好能同小乙玩到一处去,免得她见天地逗狗,我瞧着墨宝和花宝都瘦了。”
崔稚没留神笑出了声,没有讨厌的魏大年干扰,小乙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上,崔稚和魏铭不在家,没人提着她读书,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逗狗喂鸟,也就年纪相仿的小崔唐能陪她一二,但是崔唐平时还要跟着小高矮生们一道练本事,偶尔才能往魏家来一趟。
现在要是能把黄军医的女儿送来跟小乙做伴,黄军医能时时和家人一处,小乙也得了个玩伴。
黄军医眼泪在眼眶打了转,还是没能忍住,被余公嫌弃,“赶紧收拾收拾回去吧!”
黄军医一走,一直在旁保护余公的士兵,余公也让他们分成三批,轮番回家过年,经了假姜绵一事,安东卫所派来了更多军户,都留在这里的话,余公也不忍心。
三十这天下午,崔稚把田氏和小乙也一并接到了篱笆院来,余公对田氏一直都很感激,更喜欢小乙鬼机灵的样子,“跟小丫的性子越来越像了,长得更跟魏小子一模一样!”
小乙咯咯笑,却又嘟了嘴,说想哥哥,“哥哥在京城,会不会很冷?”
“哪有?”崔稚烤着羊肉,自己撸了一串,回头跟小乙道,“你哥哥在京城有地龙,暖和着呢!”
魏铭把那个在京城住的三进小院买了下来,但是并没有住上,朝廷给他配发了另一套离翰林院近一点的三进院子,这是做官的府邸,哪怕在京城这样的地方,也是有地方住的。魏铭说像张阁老秦阁老这种级别的大臣,朝廷给配得院子更高级,不乏有皇室别院的配置。
魏铭把自己买的三进院子修葺了起来,又跟一旁的人家在谈买卖,顺便小小扩建一番,以后留在京城的日子必然是不会少了的,至于他还另外打算用这宅在娶妻生子,也就不在话下了,总之魏大人算盘打得噼啪响,现在搬进了有地龙的朝廷府邸,是不会冷着的。
崔稚跟小乙说了大实话,却被小乙反驳了,“可是哥哥都没人陪!”
这才是重点。
崔稚烤羊肉串的手顿了顿,有肉里的油滴落发出嗞嗞的响声,崔稚幽幽地叹了口气。
余公在房里听见了这声叹,转过身跟包饺子的田氏说,“丫头翻过年也十四了,魏小子更是十六了,看两个孩子这样,下半年就把亲事定了吧。”
田氏简直大喜过望,下半年定了亲,待再翻一年崔稚十五,那可不正好成亲吗?她先还担心要再多两三年才会提亲事的事情呢!
田氏高兴,余公心里不免不舍,过了两日,初三那天姜驰从徐州连夜赶了过来。
他原本是初二就要过来的,余公是岳父,余千桃不在了,但孩子还在,但是他想起余公的教诲,跟带着涂氏和儿子去了沛县。
他这些日都遵照这余公的教诲,渐渐也发现涂氏并非那等不讲理的妇人,相反,涂氏看事情很清楚,若是当时他便听了涂氏的话,早点识出假女儿,也不至于又后面引来倭寇的事情了。
他初二陪了涂氏回娘家,涂氏便不再留他,“去看看小绵吧。”
姜驰一时心下感激,跟涂氏行了一礼,连夜赶了过来。
他见着崔稚,还没等崔稚跟他拜年,压岁钱已经塞进了崔稚手里,崔稚好笑的不行,余公倒不论那许多,直接把姜驰叫过去,将明岁要给崔稚定亲的事情说了。
第493章 阁臣
余公把给崔稚计划定亲的事情说了,姜驰好像吃了黄连一样。您老人家倒是想得开,到底这孩子在您身边伺候有年头了,我不一样啊,我这个爹才刚把闺女认回来呀!
但是他不敢反驳,“那就年底吧?”
余公瞥了他一眼,说也好,两人都叹了口气。崔稚在窗外听了个一清二楚,她眨巴眨巴眼,就这么着,就把她嫁了?等下,都不征求她意见的吗?
崔稚一头问号,这好歹是她两世第一次嫁人,但她这么一想,好像觉得自己亏了,魏大人算两世,是不是二婚?还是三婚?四婚?!
不行,等过完年,她得当面问问这个人!
……
这年一过,崔稚没能进京,倒是前后跑了两趟生意,本来是有段万全出马把这些事摆平的,但是让她意料不到的是,袁大当家竟然怀孕了。
崔稚去看她的时候,她在跟段万全抢大刀,“皮都松了!给我耍两下吧!”
崔稚一个趔趄,果然跟她当初猜测的一模一样。袁大当家跟崔稚抱怨了一通,“看贼似得看着我,什么都不能干,你不知道你全哥多烦人!”
明明之前还你侬我侬来着,段万全跟崔稚无奈地笑笑,去崔稚喜欢的那家羊肉铺子买了个羊腿过来,给崔稚削成一片一片递过去,然后又给袁大当家摆了一盘酸果子,崔稚见他还是这么体贴,也有一点体会到袁大当家被体贴到烦躁的心态。
她只好跟袁大当家说,“我想着趁着天还冷,跑商少,是不是把兄弟们的本事练起来,若是大当家有空,不妨去指点他们一二?”
大当家一听,就高兴了,段万全还有点犹豫,崔稚笑着指了他,“全哥!你把大当家当眼珠子没毛病,但眼珠子也得上下左右地动呀!”
段万全只好说好,崔稚趁机又把差事交还给他一部分,刚想脱身北上,邬梨和温传双双发了请帖给她,两人竟然商量了同一个好日子办喜事,这是两份喜事,崔稚不能不去,只好又留在了家里。
她等着吃喜酒这些日子,给小乙找了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也不是别人,正是温传的新娘子黄素秋。
她把小乙、李初、田氏、万音和苏玲凑了一个班,让能读书会写诗的黄素秋,给几个人普及教育,这一下竟然引了不少安丘的大姑娘小媳妇过来,授课地点就设在万音的绣坊。
崔稚看着这些主动跑来识字的女子,心下替他们酸楚,当即投了一大笔过来,把万音的绣坊扩了出来,从另外的巷子口开了门,专供这些姑娘来学习。
学校也是收学费的,不过不是钱,能出一些绣品就可以了,虽然此举被许多男人们不耻,但还真就在安丘把这个识字班办起来了。
也不指望她们能有什么大学问,多认识几个字,能看能读就有了增长见识的机会,日子也就会好过很多了。
崔稚参加完两个婚礼,又把识字班的事情办了个妥帖,日子已经一晃到了五月。
魏大人一月三四封书信问她如何还不进京,是不是把他给忘了,那哀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溢出来,崔稚真是看不下去信了,收拾了东西,跟余公辞行,终于北上去了京城。
她到京城的那一天,发生了一间不大不小的事情。
有人提议扩充内阁。
秦张两位阁老下台之后,内阁除了眼花耳聋的老首辅自己,再没了旁人。朝政上的大事,都由异军突起的通政使廖一冠,和急诏进京调任工部尚书的岳启柳两人担任。
这两位赶着阁老的活,补充进阁老的行列里也无可厚非,但是今上不知怎么,就是不发这个话,今天终于有人忍不住,在朝堂上说起了这件事,提醒今上给这两位正经的名分。
但是今上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不置一词地揭过了。
这些和魏铭关联不着,他还继续在翰林院做他的学问,修他的书。
他这几月以来,委实不算低调,先是被翰林院各路饱学之士考较了一遍,他以真金白银的学问经受住了考验,众人是没有不佩服的,接着太子便点名让他随试讲进宫讲学了一回,这算是在那次私下会面之后,太子正经给魏铭了关注的焦点。
不过太子向来惜才爱才,榜眼探花两位也陆续得到了这个机会进宫,魏铭进宫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旁人不知道的是,私下里,魏铭又在那个不打眼的院子里见了太子一次,太子问他天下学子读书之事,显然是想从魏铭口中听到真话,魏铭很珍惜这个机会,有一说一,太子闻言沉思,让魏铭多多了解,下次再说与他听。
太子和今上不同的地方,越发地明显了。
魏铭心下甚安慰,同一届的庶吉士们打起了交道,同他们聊起科举诸事,这日他同几位同年在外吃了酒,说了些科举之事,又说起了内阁的委任,众人都道应该给正经的名分,又说起廖、岳两位大员,心向往之,问魏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