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会识字,从今儿起,就跟在苗儿身后记录一下山上的情况。你妹妹年纪小,倒不用做什么,我这山头上午会教些东西,你们想学就学。”
祁佑把目光挪到了陆英娘身上,“听说你以前学过管家?”
陆英娘不知他其意,还是犹豫着点点头。
祁佑点点头,“不错,那你就指点一下苗儿吧。忘了说了,苗儿是我的未婚妻,希望陆夫人不要藏私啊。”
他伸手指了一个地方,“我那木楼住不了多少人了,我让人在医馆旁边给你建了一栋小楼,你们先过去看看吧。收拾妥当就可以上工了。”
祁佑嘱咐完就走了,留下陆英娘母子三人面面相觑。
陆青山捏着行李,心中忐忑,面上还要做出镇定的模样,佯装淡然道:“娘,我们先把东西放进木楼吧。”
此时没有旁人,陆英娘低头看着儿子,脸上的坚强褪去,眉间浮现出丝疲惫,“走吧。”
因为时间匆忙,所以木楼只有两层。
陆圆看着底下架空的一层,好奇道:“娘,大哥,我们是住上面还是下面啊。”
恰好此时小柱子完成功课了,带着妹妹到处溜达,美其名曰放松心情。
他还对裘暖道:“妹妹,我这不是贪玩,我这是劳逸结合。姐夫说了,小孩子不能死读书,偶尔也要休息一下,这样才能身心健康,将来才能长的又高又大,有坏人欺负妹妹,我才能把坏人打跑。”
裘暖照旧没有反应。
小柱子也习惯了,反正他拉妹妹白嫩嫩的小手,妹妹也没不愿意不是。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妹妹心中,他是最好的,最亲近的(* ̄︶ ̄)
还是姐夫说的对,人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别看妹妹对他不搭理,不是也对其他人不搭理吗。
但他可以拉妹妹的手,哄妹妹睡觉啊。这无一不表明他在妹妹心中是不同的。
他的妹妹啊,真是个外冷内热的小可爱啊~~~
小柱子心里美得很。所以路过陆青山他们身边时,听到陆圆的话,好心指点。
“下面那层湿气重,住不得人,都是用来养牲畜的。你们得住上面那层。”独属于小孩儿软糯糯的声音传来。
陆英娘他们寻声看过来,只见一个白嫩的男娃拉着一个漂亮精致的女娃。
小柱子小嘴一咧,还对他们露出一个甜甜的笑,“我叫小柱子,这是我妹妹暖暖,你们是谁呀?”
陆圆对同龄小朋友天然有好感,红着小脸,羞涩道:“我叫陆圆,这是我大哥和我娘。”
小柱子记性很好,跟陆子轩也玩的来,对方又姓陆,此刻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立刻就知道是谁了。
“你们是子轩哥哥的亲戚吧。我听我姐夫说起过,你们近日要来。”
陆青山敏锐的抓到重点,试探道:“敢问小公子的姐夫是?”
小柱子一点儿不扭捏,大大方方道:“我姐夫是祁佑,他是山头的主人。”
“你们初来山上,是不是不太懂啊,没关系,我懂啊。”他热情的招呼陆家人,然后拉着裘暖,一马当先走上了楼梯。
陆青山抬头看他娘,陆英娘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情,嘴唇动了动,“算了,走吧。”
他们跟着上了二楼,小柱子做介绍,“这个是走廊,平时闲暇时分可以走出来看风景的。”
“这个是正厅,这是侧厅,还有这个………”
别看他人小,懂的东西还真不少。
祁佑从来就没有因为他小孩儿的身份小看他,祁佑深知,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远超常人,尤其小柱子还有那么几分天赋。
于是一个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索性一股脑儿都教了,一方也不知道分辨,反正姐夫就是对对对,姐夫教什么学什么。
就连祁佑跟苗儿的相处点滴,这小子也悉数全学了去,尽管他都没明白其中意思= =
小柱子无意炫耀,但小小的年纪,处事大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确实震惊到了陆英娘母子三人。
小柱子说了半天,也有些渴了,“好了,大体上就是这样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再来找我或者问其他人都可以。我现在得回去学习了。”
他挥一挥衣袖,只牵着一个女娃,小小的背影却闪耀着光芒。
陆圆捏着衣摆,眼冒星星,“娘,大哥,小柱子哥哥好厉害啊,懂那么多。”
陆英娘扯了扯嘴角,没说话。她回头看着崭新别致的木楼,本来木然的心起了点儿波动,如果是住在这种地方,的确比山下好多了。
他们把东西放下,从包裹里拿出一些点心,垫了垫肚子。
饭后,陆青山对他娘道:“祁公子让我们今天就开始做工了。”
陆英娘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没事儿,都是去找那位苗儿姑娘,我们一起去吧。”
陆青山:“嗯。”
母子三人是在难民堆里找到苗儿的,那个时候,她带着几个人手里拿着纸笔在记录什么。
陆英娘走过去问好,苗儿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听闻她的来意,眼睛弯了弯,立刻让人给陆青山拿了纸笔。
陆青山时隔几月,再度触摸到曾经最心爱的毛笔纸张,心里感慨万千,复杂难言。
苗儿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吩咐道:“这些人当中,他们的籍贯,姓名,年龄,有无家人都要好好记录。”
陆青山愣愣点头,“喔,好,好的。”
然后就投入了做工中。
山上的孩子识字时间太短,眼下难民投奔的一天天增多,这项记录工作无疑缺人手。
所以当苗儿听闻陆英娘也识字之后,立刻让人给拿了纸笔,不好意思笑道:“抱歉啊嫂子,你也看见了,我这山上实在是……,麻烦你了。”
陆英娘摇头表示不在意,事实上,这样一来就找到事情做,让他们母子二人的心都安定许多。
只要他们有用,就总不会饿死。最怕他们被当做闲人养着。
陆英娘抽空瞥了一眼认真记录,一脸坚毅的儿子,垂下眼,嘴角微微上扬。
或许堂哥说的对,他们来这里未必不是一条生路。
这一忙就忙到了天黑。
晚上他们把记录好的纸张交给苗儿,苗儿仔细看了看,发现陆青山和陆英娘的记录做的最好,不仅把籍贯姓名这些记录了,连对方有什么特长都一一记录下来。
苗儿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嫂子,青山你们可真是帮大忙了,来,今晚来我家吃饭,饭后我还要跟你好好学学。”
她不由分说的拉着陆英娘往家里走去,祁家早准备好了一大桌饭菜,看到陆英娘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把人招待进来。
陆英娘还在人群中看到了顾大夫一家,笑着打了个招呼。
顾大夫摸了把胡子,笑道:“原来是英娘,这么久不见,你都变了好多。”
不等陆英娘伤感,这小老头儿又道:“英娘快带着你孩子坐过来,这祁小子家的饭菜可香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大大的圆桌上,竟然分为两层,最上层摆着红烧肉,红烧鱼,炒野菜,炖肉大杂烩,还有鸡蛋野菜汤。
很简单平常的菜色,分量却很足,让人感到几分温馨。
陆英娘带着儿女坐下来,然而等到吃饭的时候,她看着转动的桌层,吓了一跳。
苗儿体贴给她解释,“这是佑哥想出来的,因为人多,担心够不到菜,所以想吃什么,转动一下桌层就可以了。”
当初刚做出来的时候,他们也好奇的不行,听佑哥说,他把这个技术讲给了陆家,又赚了不少钱,可惜佑哥赚的多,山上的开销更多。
苗儿夹着菜,吃着饭,思绪不知不觉又跑到怎么安置那些难民身上去了。
陆英娘看其他人,都是见怪不怪的表情,她默默收起惊讶,继续埋头吃饭。
这位祁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第六十四章
祁佑说干就干, 自从有了滑轮, 手底下又有人, 每天饭菜管饱,那些难民的积极性别提多高了, 造纸厂和砖瓦厂很快就建造好了。
最简单的造纸就是用树皮,麻头, 渔网等植物为原料,经过挫,捣,抄, 烘等四个步骤。
用时最快, 成本最低, 但造出来的纸也只能勉强使用,想要入那些大户人家的眼还是不行。
苗儿却道:“我们可以把纸卖给普通人啊。”
祁佑摇了摇头, “不行,这样对那些世家大族有冲击,我们现在羽翼未丰,还不能跟他们硬碰硬。”
祁佑就把这些纸留作自用,反正山上孩子还要念书认字。
祁佑又把目光投向了隔壁山头的竹子,最开始造出来的竹纸, 脆而易碎, 且不易吸墨,这是因为那时的人们无法将竹纤维完全打碎。
但祁佑不同,他生活的年代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他读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谈起过这些造纸技术。
他知道怎么用竹子造出最上好的纸。只要用对了方法,竹子造出来的纸张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能与某徽宣纸齐名。
虽然非常费时间就是了。
祁佑住人的这座山头其实不是最靠近金城的那座,当初主要还是考虑到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