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 (穆西洲)


  “柳大哥,你别说了, 我心里正难受着呢。”姜琬恨不得哭了。
  柳桐连忙道歉:“你看大哥这张破嘴,硬是把一件好事说成这样,对不起,对不起, 大哥给你赔罪了。”
  姜琬:“……我上学去了。”
  屁的好事, 顾天全那一家子的混蛋, 他绝饶不了他们。
  “去吧,以后你功成名就,我干闺女就许你做二房,咱们也结一门亲戚,嘿嘿嘿嘿。”柳桐憨笑着道。
  姜琬:“……”
  无言以对。
  他春风一样扑面而来的才华,却在这人面前,被堵的半个字都发挥不出来。呵呵,纯属自嘲。
  *
  一进学堂,就碰上了州学的先生,曾泰,他看了姜琬几秒,脸色严肃:“你跟我来一下。”
  “是,先生。”姜琬毕恭毕敬地道,默默跟在他身后。
  穿过教室,来到后院子的空地上,曾泰在石墩子上坐了:“姜琬,今日我托个大,替宗永明问问,你是否非常不愿意娶他家的闺女。”
  得知姜琬在长春院的丑事后,他气的七窍生烟,直骂宗东方瞎了眼,竟看上这么个混蛋小子。
  “先生在上,学生并无此意。”姜琬诚惶诚恐地道:“学生一时糊涂,做事有失分寸,学生懊悔不已。”
  哎呀,这跟宗小茹那边根本是两码事啊。
  曾泰并无苛责于他:“罢了罢了,少年时人谁不贪恋风月场合的美色,望你日后改之。”
  “学生再不会踏足那种地方半步。”姜琬额上冷汗涔涔。
  曾泰捻了捻胡须,直言不讳道:“朝廷开了恩科,后年、大后年,都是大比之年,以你的基础,中举堪忧啊。”
  “学生知道。”姜琬惭愧地道。
  南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开一次场,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辰戌丑未年为会试之年,此为正科,如遇到皇帝登基、立太子等这些特殊年份,就另加一次考试,叫做恩科。
  恩科的意思就是说之后的三年之内有两次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不中的,次年可以接着考,不用再等到下一次大比之年。
  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古代就是个学渣,别看中了县试,那对科举考试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古代的科举考试很残酷的,读书人一旦落地,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回家补习,只能等下次继续考试。没有他上辈子的调剂一说,中考考不上高中可以念中专,没够着本科线能去读蓝翔,没有的,没这回事。
  路子窄啊。
  “你今年十三岁了吧?”曾泰又问他。
  “先生所言不差,学生虚度十三年。”十三啊,多美好的花样年华。
  曾泰瞧了他一会儿,忽然有点扯远:“不小了。江南府人杰地灵,许多人在十几岁上已经中了解元,文章诗赋传遍京城了。”
  “是。”这他知道,古人的事业普遍起步早,许多人在十几岁上,已经通过科举考试或者锦绣文章扬名立万,在政界、文化界翻江倒海,散发着猛气了。
  遥想白居易,人家十六虚岁那年,就以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响彻长安,成为吸粉无数的大V了,二十虚岁慈恩塔下题名,够牛了吧,结果一进翰林院,妈妈咪呀,十六、七岁的同僚好几个,你道受不受打击。
  姜琬自问这辈子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急不得,不能急,“先生教导的极是,学生定会比从前用功。”
  “还请先生不要将此事告诉宗太傅,学生日后见了他们,一定当面解释清楚。”
  他想,这件事情说开了,宗家父女应当不会心存芥蒂吧。
  曾泰呵呵笑起来:“我自然不会,但苏州来往京城人员众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宗永明难免听到些风声。”
  “那学生写封书信,向他老人家请罪吧。”姜琬纳纳地道。
  曾泰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往前面走去。
  哦,原来他是这个意思,提醒我主动把这件事向宗家父女那里汇报清楚,总比等着人家来问的好看吧。
  曾先生用心良苦啊,姜琬方才回过味来。
  曾泰点点头:“走吧,上课去。乡试之前,还有两场考试,府试和院试就在眼前,不容马虎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朝前看吧,别耽误了科举考试。
  “是。”姜琬倏然紧张起来。
  只想着后年大比的事情,把眼前的两场考试都忘记了,真是昏了头。顾玠大概没把这种考试放在眼里,只和他强调后年的乡试,从未提过。
  想想当初县试他就觉得难的不得了了,府试和院试,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还有眼下姜如玉的婚事,他又该怎么办。
  好似一大堆问题堆叠在眼前,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坐在教室里,姜琬勉强集中起注意力,费力地上了一天的课,终于到了放学,他抓起书包就往外走。
  不知家中是个什么情况,姜徵和姜母有没有最终答应顾天全家里的婚事。
  *
  三步并作两步,一气回到家中,还好,并没有听到哭天抢地的声音。
  事情应该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吧。
  “琬哥儿。”刚走进垂花门,他娘符氏就叫住了他,显然是守在这里等着他的。
  “母亲。”姜琬生硬地回了她一声。
  符氏穿着一身紫色苏绣上衫,下衬暗色长裙,一副端庄之态:“你来。”她拉着儿子走到二进院她房中,关上门窗才说:“你父亲和我商量,要答应顾家的婚事,可如玉不愿意,要死要活的闹,你去劝劝她,就说顾家公子是个人物,辱没不了她。”
  姜琬:“……”
  他哪里有脸去见姜如玉。
  “母亲,这件事先不要急着答应他,大姐……”她喜欢的是顾玠,此顾公子,非彼顾公子啊。
  符氏垮着一张脸道:“你父亲已拿定了主意,你祖母也没说什么,教我怎么去说不同意。”
  “娘,你真是……”糊涂啊。
  不过一想这事儿因他而起,姜琬又不忍心抱怨符氏了。
  “去劝劝你大姐吧,就说将来你做了翰林,记她一份功劳。”符氏又道。
  “好吧。”姜琬觉得自己该去向姜如玉请罪了。
  但他无论如何都鼓不起勇气,所以又躲了一夜。
  *
  翌日清晨。
  驾——驾——
  急促的扬鞭声,在热闹的大街上响起,紧接着就是一阵吆喝声:“大家注意啦,皇上下旨征选良家子入宫陪伴公主、郡主读书,三年后出宫自由婚嫁,谁家有未订亲的女儿的,年纪十三到十六岁,模样周正,认字识字的,记着到州署里报个名儿啊。告示贴到衙门口,有空都去看看。”
  音落,街上原本悠闲的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
  “好事情啊,去了宫里,万一被皇帝、皇子看上,就不用出宫啦,长的好看的,封个贵妃,娘家就风光啦。”
  “就算不被看上,能陪伴公主、郡主念书,出来后也能高攀个好婆家……哎呀,我家姑娘说亲了,可怎么去呀。”
  “……”
  一时间轰轰闹闹,人人争相奔走相告,喊叫声四起,就连路边的小贩都顾不上买东西了,瓜果蔬菜滚落到处都是,引得乞丐一阵疯抢。
  “朝廷要征选良家子入宫?陪伴公主、郡主读书?”朝廷的旨意传到姜府时,姜琬正在洗漱,听到消息,他蓦地一喜,觉得姜如玉的事情,似乎柳暗花明了。
  如果姜如玉能应选上,那顾天全家里,就没戏唱了,反正姜家只有姜如玉一个嫡出的女儿,以顾家那边的刁钻性情,自然看不上姜如月和姜如梅两个,岂不是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这届皇帝品行不错,他既然下令正选良家子入宫陪伴公主、郡主读书,实际也还是这个意思,三年之后不会强行留人在宫中的,这事儿,他刚穿过来的时候似乎听学堂里的人议论过,不过当时他没留意细节,只知道有这么回事。


第29章 和解
  他和顾玠去陪姜母吃早饭的时候, 姜如玉也来了, 目目对望, 三人谁也没说话, 气氛显得尴尬。
  “外面说朝廷要选良家子入宫?”姜母首先开口。
  三个小辈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姜琬不知道姜如玉的意愿, 不敢贸然说出自己想怂恿她去报名入宫的想法。
  “祖母, 孙女想去报名应征,求祖母点头。”姜如玉忽然道。
  姜母搂着她, 慈爱地道:“你想进宫?你母亲方才来跟我说,今日就请你父亲去把你和顾家的事情定下来, 省得你被朝廷征选走,宫门一入深似海, 以后想见个面都不能。”
  姜如玉很不配合她的伤感,笑了下:“祖母,也就三年而已。”她仔细想过了, 她今年已经到了及笄之年, 家里就算不把她许配给顾天全,也要给她找别人订婚的, 但她自己,除了顾玠,谁都不想嫁。
  因此,入宫是最好的出路。
  她宁肯再等顾玠三年, 等他开窍, 等他对自己有感觉。
  “那个顾家小子, 真的很差吗?”姜母看向姜琬和顾玠二人。
  顾玠不厚道地笑了笑:“也就比外孙差了十分吧。”
  姜如玉抬眼瞧了他一下,颊边露出一枚小小的梨涡:“顾表弟比那个人强了十二分不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