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各花入个眼。
结了婚的嫂子打趣说:“穿上好看的新裙子去相亲,相个好男人,以后一辈子不用愁了。”
有人马上附和:“是啊……”
原来小丽到了相亲的年龄。被同事们一说,她羞得满脸红霞飞。
结了婚的女人得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不舍得置办新衣服。可是能赚钱的姑娘们,对自己没那么抠门,谁不想打扮的漂漂亮亮,让人羡慕。她们围住小丽,马上跟小丽打听她家地址,要去她说的裁缝店买新衣服。
经过买衣服的姑娘们宣传,万家的裁缝店很快在几个单位出了名,要定做衣服的姑娘们越来越多,最后发展到排队排出好几天去。也许后面还会有继续排号的。万家要是不赶紧接活,也许人家会借到衣服去别家做。
所以,万巧玲没想到很快衣服卖得火爆,她不得不打起精神,日日夜夜开工做衣服。她不但主管裁剪,还要管着缝纫。布料用完了,她还得联系厂子进布料……忙了更显得哪里都需要她。
现在万家的裁缝店有两台缝纫机,平时忙了就是万巧玲两口子做。她男人入赘后也学会蹬机子做衣服。
因为排号定做衣服的太多,万巧玲好几天没睡好觉了。就连麦妈都上阵帮忙做衣服。她会蹬缝纫机,把裁好的一片缝起来没问题。有她替一阵儿,万巧玲和她男人能倒着班合眼歇会儿。要是天天不睡觉,铁打的人也经不住。
麦妈干活不是白干的,万巧玲说她做一件给一件的价钱,做活时万家还管饭。能赚钱,麦妈都想不起来回家了,就跟闺女住在万家。她也不出去逛街了,赚钱要紧...。一下子掉到钱眼里了。
麦秋看预定衣服的多,却来不及做,也怕流失客户。她想了个办法。
“巧玲姨,你看这么多人来找你做衣服,都来不及做。不如你裁好之后,找那些使用缝纫机比较熟练的人缝衣服。可以跟我我妈待遇一样,缝一件给多少钱。有人帮忙,可以多做几件,多卖点。”
本来麦秋找上万巧玲时,喊她巧玲姐的;可麦妈来了后,万巧玲喊她大姐,麦秋只好改叫巧玲姨。
万巧玲一听,马上乐开花,“对啊,你看我都忙晕了,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好用。”
给别人做可以,但是必须是信得过的人,免得不熟的人把裁好的料子拿走了或昧下,惹闲气。
一个巷子里,多得是用缝纫机的家庭妇女。万秋玲只让他们走直线,像上袖子这种有点技术的活儿,她让她男人做。
夏天的裙子本就简单,活分出去后,效率提高很多,每天能做二三十件甚至更多的裙子。
活多时,麦秋每天有几十块收入,少时也有个十块八块的。那些分了活儿的人,手脚麻利,也能赚个几块买斤肉贴补家里。万巧玲劳心劳力,属她赚钱最多。
不过麦秋倒是没眼红她。因为麦秋根本没把现在做的事当回事,她权当一个跳板,赚些钱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条件,再积累点原始资金,等毕业以后再发展别的事业。不说别的,麦秋知道将来互联网行业牛气冲天,她已经想插一脚。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麦爸可不知道媳妇和闺女在京市混得如鱼得水,撒出去就不想回家了。
麦妈一直不回去,还是麦秋想起来,往红星村村委打了个电话。麦妈说在京市住一阵儿,等闺女开学再回去。
电话费太贵,麦妈也没说清楚她留着京市干嘛。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电话,麦爸不用担心了。
前世麦秋上学时可没这么早折腾赚钱。因为那时麦一山在城里赚了点钱,可能麦一山和田园因为跑出去,对家里愧疚,所以麦妈要钱,他们每月给家里寄点。足够麦秋花用的。
可是这辈子麦一山不会傻到给麦秋钱花,她只能自己想办法赚钱。
麦秋能赚钱,靠得是运气,也是机遇。因为她运气好,这个暑假确实赚了不少钱,连带着麦妈也赚了点。麦妈觉得在京市挺好赚钱,都不想回老家了。
麦妈这一走,家里虽然少了个做饭的人,但还真清闲不少。麦奶奶又不是不会做饭,饿不着一家人。主要是麦妈不在家唠叨,不跟儿子较劲,不跟丈夫发牢骚,不跟婆婆顶嘴,祖孙三口感觉日子更好过了。
麦妈走之前,麦一山种的草莓西瓜逐渐成熟,已经陆续开始卖钱。之前他怕一茬都成熟卖不迭,特意分几茬种的,前后差了十来天。
自打西瓜草莓熟了后,麦一山天天开始卖西瓜和草莓,就没闲着一天。有时早上下雨,等雨停了,他还拉着西瓜去城里卖。如果他不在家,麦奶奶就会帮他看瓜园。麦爸下班回家后也会帮忙,晚上帮忙看瓜棚。
大半年的时间,麦一山喂得土狗黑子已经长大不少,可以帮着看瓜园。麦一山重新在山坡的高处搭了个窝棚,把大棚里的木床挪过去,晚上可以休息一下。有黑子在,只要有人靠近瓜园,它就会提前示警,主人家晚上困了睡会儿也没事。
今年西瓜和草莓成熟早,没有赶上中秋节那种全国特别重视的节日,但是赶上了端午节和儿童节。
过节促进消费。比如过端午节前,麦一山去城里卖西瓜,一家会买一两个尝尝。儿童节时,草莓卖得更好。因为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吃酸酸甜甜的草莓。草莓长相可爱,红彤彤的,水灵灵的,味道又好,吃着也不硌牙,有的老人也爱吃。
大人就不用说了,可能爱...吃也舍不得吃,但是可以买点给家里老人孩子吃。
麦一山每次出门前摘上几盆子草莓,还真不愁卖。因为桃仙区没几个卖草莓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麦一山种的西瓜,自去年起已经打出名声。夏天卖西瓜比秋天还便宜点。不过麦一山该种一部分品种,种那种又大又圆的西瓜,一个就有十来斤、二十来斤,卖一个大西瓜,也有两三块钱。
这年月家家户户人口多,买大西瓜也不愁吃,一人分几片,一家子很快就能吃光。
麦一山不吝啬让人品尝,尝过他西瓜的人都说好吃,很多人要买,还专门买他的,就认他那张脸。所以,即便是今年西瓜卖的便宜点,产量上去了,麦一山还是没少赚钱。
等糯玉米熟了,他也捎带着卖。头一次卖时,他煮一锅熟的带着卖,也切成小块让人品尝。人家觉得好吃,就买几个回去自己煮着吃。也有买现成的,马上就能让孩子吃上。
大人孩子还真爱吃煮玉米。煮的糯玉米又香又甜,吃了还当饭,买的人不少,因为他种的不算太多,到最后都不够卖的。
因为麦一山经常换地方卖这三种,基本每家买一次糯玉米,再买就没了。买不到才更惦记。
有大妈就对麦一山说:“明年多种点糯玉米,今年吃了一回就没了,都没吃够。”
糯玉米确实比普通玉米香甜,况且麦一山的种子都是系统出品,种出来没有不好吃的。
麦一山笑眯眯地说:“今年我再种一茬,还能吃秋天的糯玉米。”
真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第68章 第 68 章
要说起来, 麦一山种了西瓜、草莓、糯玉米,还得自己开三轮车到处转悠着去卖,辛苦是真辛苦,可是他看到系统经验蹭蹭上涨, 钱越赚越多,心里就是踏实。
有了经验就能升级, 能获得更多系统中的物品;有了钱可干的事更多, 可以盖房娶媳妇, 想买什么买什么。
家里该添置大件东西,自己花钱买就可以, 不用再找父母要钱。成功赚钱的他在家越来越有话语权,有时连麦爸都听他的意见。
单卖这一茬,麦一山已经赚了七千多。卖西瓜的钱占大头, 因为西瓜产量最高, 亩产万斤左右,一亩地大概能卖个千八块。再加上草莓和糯玉米的收入,一共不到八千块。等他初秋再卖一茬, 成为万元户都不是问题。
麦一山找人帮忙,把拔园的西瓜地收拾出来, 抽空种了第二茬西瓜或糯玉米。以他这段时间卖东西的经验来看,西瓜、草莓、糯玉米相比较,其实草莓是最难卖的。
因为草莓价格相对高点, 而且多数人认为是哄孩子的水果, 偶尔给孩子买点解馋可以, 但不会买太多。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草莓洗了不耐放,不能过夜,这就导致销量上不去。不像西瓜,买了只要不切开,可以放在阴凉的地方,存放个一周左右。糯玉米可以当饭吃,煮熟一家人一顿吃光了,基本不存在放坏的可能。
说来说去,孩子们最喜欢的草莓反而是大人眼中不太中用的吃食。买不买都行,西瓜还不是一样好吃。
因此,三种比较后,麦一山得出结论,草莓销量最低。心里有了数,麦一山再种时,当然草莓种的最少,西瓜稍多点,糯玉米最多。
麦一山算过时间,下一茬西瓜成熟,天已经凉下来,正好趁着中秋节大卖一次,中秋过后,天渐变冷,人家不可能跟夏天一样抱着西瓜大吃,估计再买西瓜的就少了。因为西瓜性凉,到时再好吃,买的人也会逐渐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