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皎停止美好的想象,推开了正房门。
暖烘烘的热气扑出来,还带着一些熏香的味道。
她惊喜极了,冲拎着两个包袱进来的海婆道,“海婆,烧火墙了?”
“烧了。”海婆将包袱放在廊下,“昨日夫人走后,魏先生又亲自来四处查看过了。他说夫人的病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畏寒,得先保暖,然后开春了一点点补起来。”
魏先生,居然私下干这好事?
老狐狸卖乖,非奸即盗啊。
不过,先不管他什么目的,享受了再说。
海婆闷闷道,“我看他那意思,怕是要夫人早生贵子。”
顾皎惊了一下,看着海婆,“不会吧?他看起来不像连这种事都管的人啊。”
海婆道,“他说要帮夫人调理身体,不是为生子,是为什么?”
顾皎抓了抓头发,生子什么的,也太早了。
“将军是将军,现在虽然来龙口筹粮,但战场瞬息万变,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抽去做先锋呢?”海婆叹口气,“刀剑无眼啊。”
刀剑无眼,生死无常,且先留个后。
顾皎被海婆说得不太自在,在正房门口站了会儿,又‘嗨’了一声。这些,都是老狐狸单方面的想法,李恒可不会听他摆布。若非如此,昨儿晚上差点走火,他又如何控制住的?
思及此,她彻底放开,扑进房间去。中厅左右各有一道被石灰刷得雪白的隔墙,摸一摸,暖得跟春天一样。
她叫了一声,张开双臂贴着,整个人简直不能太好了。
顾皎夸张的表现逗乐了后面跟进来的含烟,埋头闷笑。
“含烟,你们住哪儿呢?”她问,“还是厢房呢?”
含烟摇头道,“夫人,咱们改规矩了。这边庄上屋子多,四处都要人,不然便太空了。前院和正院分给将军和他的随侍,后院、灶间,咱们这些丫头和仆妇负责,倒座房和石仓让几个小子看着呢。白日咱们都来东院听你差遣,晚上就轮班。两人一班儿,住东厢的轮班房,其它人就住后院去。”
顾皎巴着手指算了一下,如此安排,总是能找到机会不让海婆和含烟碰上李恒。
也是苦心了。
她便侧头去看含烟,只短短两三日不见而已,约莫有些不一样了。
小丫头本来长得好看,又爱打扮,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水灵灵的漂亮。现在却一点脂粉也无,衣裳也很素淡,表情却坚定了许多。
“这是谁的主意呢?”顾皎问。
含烟将箱子搬到内间,“海婆和寿伯商量的。这边许多年不用了,咱们来的时候好些家具都坏掉了。清点了一天,选出来一些还能用的放正房和东院,其它只好分去后院和倒座房。寿伯说现在大动不好,等过几个月,工匠们都上工了,才好说。”
说话间,更多仆妇进来,空荡荡的屋子逐渐被填满,也开始有家的样子了。
杨丫儿却从外面进来,道,“夫人,偏将来了,在前院候着呢。你是现在去,还是换身衣裳——”
顾皎大手一挥,“现在就去。”
都是自己人,换什么衣裳呢?
“杨丫儿,你跟我一起。”她往外走了几步,这才想起来得带个人。她清了清嗓子,给自己挽个尊,“带个人嘛,还是得有夫人的样子。”
杨丫儿笑声提醒,“夫人,还有东西忘带了。”
顾皎一拍脑袋,“对,崔妈妈给亲儿子带的衣裳和鞋子,你不说我都忘记了。”
柳丫儿被她逗得‘咯咯’笑,转头跟海婆说,“婆婆,咱们夫人好好哦。”
海婆应了一声,干巴巴道,“她以前,更好的。”
第38章 告状
顾皎只见过周志坚一次, 然印象深刻。
这小伙子年龄、身高和身材均和李恒相仿, 但脸差得大了。李恒是天人降世,他便是忠良转生。坚毅的面庞,两只有神的眼, 皮肤深古铜色, 只看便觉得跟山一般踏实。
她进前院的时候,便见他标枪一般直直站在廊下, 恭恭敬敬地和寿伯说话。
寿伯见她来,叫了声‘夫人’。周志坚便转身,也叫了一声。
顾皎冲杨丫儿示意,杨丫儿将崔妈妈给的布包袱递过去。顾皎道, “这是崔妈妈托我带来的衣服鞋袜, 昨日闲逛时忘记了。今日搬家,从箱笼里翻出来, 赶紧给送过来。你且带回去试试看,若是不合身,来小庄找杨丫儿,可帮你改改。”
“谢夫人。”周志坚接了包袱, 道谢。
寿伯将人引正厅里,让小子烧水泡茶, 又请周志坚坐。
周志坚让了让, 将包袱放下, 便坐在在顾皎下手。
顾皎上上下下打量他, 看他的眉眼、肩膀和手, 目光实在过于直接了些。
周志坚略避了避,寿伯若有若无地清嗓子。
顾皎道,“听说将军、卢兄和志坚一道结义,互称兄弟。想来该是自家人,为何志坚叫我夫人,而非嫂嫂?”
周志坚拱手,“蒙将军厚爱,以兄弟相待。然上下有别,更不能依仗将军的宽容而不知尊卑。”
硬邦邦地说话,听起来很尊重,其实呛得很呀。
这是在转弯说她不知上下,不知尊卑?
李恒拽,带得下面的人也拽得很。
顾皎假意不懂,转头问寿伯,“寿伯,志坚在此处过年,怕是辛苦得很。”
寿伯道,“自然。那些土匪实难教化,乡里人其实都很害怕。自他们来后,许多乡老来找老爷说话,诸多担心。幸得偏将尽职尽责,将人看得滴水不漏。且日日出早晚操,帮忙清沟渠,补路。有一家的房子被雪压垮了,也是偏将带着那些人去,将人从水地里刨出来的。”
果然没看错呐,和睦邻居也做得相当好。
李恒哪儿来的狗屎运啊,既有崔妈妈疼爱,又有魏明尽职尽责地筹谋,还有忠诚无畏的手下。
“那我就放心了。”顾皎道,“找你们来也是我有些不懂事,但既然要和将军常驻,便不得不厚着脸皮开口了。你们看,这小庄门口的路,是不是有不妥当?只得一车宽,现在勉强能用,等日后来往的人多了,又要各种粮车出入,恐怕为难。不如趁修堤的机会,一并处理了?”
顾皎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寿伯,爹说我想干什么,尽可找你。”
又转向周志坚,“志坚,我当日在关口夸下海口要保那些土匪的命,要他们弥补乡里,从修路开始可好?”
寿伯答应得爽快,“自然。夫人要做什么,老奴自当全力。”
周志坚不看顾皎,道,“辜大那边三十几口人,十天内的安排早已做下了。夫人要修路尽可,但需先提出计划。如何修,修至何处,需用多长时间。物料从何来,日常的饭食怎么处理——”
若非周志坚一脸诚恳的样子,她怀疑这家伙故意为难自己。夫人要修路,寿伯已经答应了要出钱出力,他只消也答应下来,时候再和寿伯商量具体细节不就好了?非咬着不同意呢,怕是要等李恒的示下。
顾皎内心叹口气,要笼络一个人多么不容易。
她轻声道,“可。我将这路走一遍,画好简图和修筑要求,定下方案后自会给你。到时候还要劳烦寿伯仔细核算一下,需得准备多少的物流和米粮才够。”
寿伯自然一口应承下来。
周志坚无可无不可地样子,只说等到准备充分后安排不迟。
顾皎便不理他,只和寿伯说话。附近的妆田有多少是佃给农户在种的,有多少是请了长工自种的。一般种哪些粮食,今年的安排是不是已经下了,惯使的又是哪些种植方法。
她这边想要一部分田地,等到三月的时候请长工来,按她的主意去做,可行不可行?
因要阔路,会占用一部分田亩面积,自家的地好说,佃户家的该如何补偿?
寿伯便一一答了。
两人一问一答,整个上午便过去了。周志坚一直坐着听,好几次想插话要离开,顾皎都给岔过去了。她眼角余光瞥他,他眼中虽有些许不满,但到底很沉得住气,几乎没漏出什么情绪来。
等到晌午的时候,门房小子来报,李恒一行人回来了。
顾皎才道,“志坚留下来一起吃饭呀,将军也在的。”
周志坚拱了拱手,“有事在身,饭就不吃了。”
拎了包袱,转身便走,连将军也压不住。
顾皎喝了一口凉得差不多的茶水,慢悠悠道,“将军的人,不听我使唤呀。”
寿伯哪儿敢接口,只告退了。
顾皎又在前院坐了好一会儿,听见外面有人声才起来,道,“应是将军他们来回来吃午食了。走,咱们接将军去。”
午食十分丰盛,除了有各样野味,也有从冰下取的肥鱼。
因灶间足够宽敞,各种调味料也足,还有几个仆妇做下手,勺儿便大展身手了。龙口米粮多,鱼多,山珍也多,做席面讲究的是味道鲜美,原汁原味。她晓得来吃饭的除了夫人和将军,另有顾家的老爷、少爷和魏先生,便一点也不肯将就。
汤必定是老母鸡煨出来的高汤,下了山上挖的冬笋和吊了几年的火腿,成就一锅浓香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