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已经看出端倪,萧元泰也自己介绍到,“上月孙子无意间获得一批砗磲,便叫人制成了佛珠,特意敬献给皇祖母。”
太皇太后似乎还有些意外,“这是砗磲?哀家可从未见过这样大的砗磲。”
萧元泰笑得温文尔雅,“是孙儿亲自看见工匠打磨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砗磲无误,皇祖母请放心。”说着又解释道,“因着原物就比寻常的砗磲要大,所以制成珠子后就更大一些。”
方才被东陵王的金佛闪瞎了眼,眼下用这种纯白的宝物洗洗眼也好,一时间,众人都跟着赞叹起来,夸奖萧元泰的孝心。
朱氏很是得意,然得意完后,却把目光投向一旁的萧元翊身上,咳了咳,似笑非笑的道,“翊儿,听说你也为皇祖母准备了贺礼,怎么还不拿出来?”
下章看世子如何打脸~~
---
咳咳,暑假在老家待美了,没想到回来后水土不服了(吐血.JPG,目前本人正处于晕晕乎乎病秧状态,如果明天能爬起来大概会有加更,如果没有就还是晚上了嘤嘤,请宝贝们见谅么么啾~~
推荐《穿成七个大佬的白月光》by北宫如如
文案:
谢锦宁穿越后,父亲是大胤朝雄踞一方的异姓王;
师兄是皇位第二顺序继承人,盛京城万千少女做梦都想嫁的古往今来最帅皇长孙;
从小玩到大的竹马,是日后名垂青史、医术通神、活人无数的医圣。
而她自己,就更牛了,她成了七个大佬愿用尽一生宠爱呵护的白月光:
出门散个步,救回来的被人追杀、遍体鳞伤的小孩,日后成了威名赫赫的战神。
不经意保护的一个遭受古代校园霸凌的小可怜,未来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
路边捡到个小乞丐,日后居然是剑术通神、载入史册、刺杀一国之君还能全身而退的传奇刺客。
周游列国,作为赌资赢回来的爹不疼、娘不爱的惨兮兮小女孩,未来是魅惑众生、一笑倾城,却只肯在她面前笑的天下第一美人。
……
于是日后,画风成了:
谢锦宁无论做什么说什么。
大佬们:“阿宁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不对,参考前一句。”
……
谢锦宁打人脸时,
大佬们对被打的人道:“阿宁打你是看得起你,你居然敢躲?”
……
谢锦宁出行时,
大佬们:“她在哪里受伤,我就让哪里血流成河。”
……
第29章
随着朱氏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萧元翊的身上。
太皇太后笑嗔道,“哀家方才找了一圈也没找着你,原来你在那处猫着呢?臭小子,躲那么远做什么?”
这样的语气,全然不似尊贵的太皇太后,倒像极了哪户寻常百姓家的老祖母在笑骂自己的孙子。
众人心间俱都一顿,滋味复杂。
说来也是有趣,其实包括当今陛下在内,太皇太后共有六个亲孙子,宗室里的子弟更是数不胜数,然这位老太太却似乎尤为喜欢端王世子萧元翊,同他说话的语气都与旁人不同。
更有甚者,萧元翊由小到大犯下过多桩恶劣事件,也不是没有被人告到皇帝面前,但每每都大事化小,最严重的责罚,也不过就是发配到相国寺去呆了几年,与他根本没有什么重要影响。
明眼人都知道,除过皇帝有意照顾自己的亲叔叔,太皇太后的偏爱也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此时眼见太皇太后如此对萧元翊说话,旁人不说,至少朱氏的心间很不平衡。
哼,一个没教养的野狼有什么好稀罕的,看来这老太太还是一如从前那么偏心眼。
而此时顶着众人的目光,萧元翊走到老祖母近前轻松笑道,“孙儿方才才向您问过安的,合着您就根本没瞧见我?”
一句话把老太太逗得直乐,连声笑道,“你个小子,知道哀家眼神不好还问?”
眼见这情景,不知皇帝是不是也吃味了,对萧元翊发话道,“朕也正想问你,你兄弟都单独备了贺礼,你这个长兄可对祖母有什么表示?”
此话一出,最兴奋的人莫过于朱氏。
其实她临出门的时候就得知,萧元翊只提了两包点心进宫,此次便是故意想叫他出丑罢了,偏皇帝也很支持,那么此时不久万事俱备,只等着看萧元翊出丑了?
却听萧元翊只是一笑,道,“臣弟不才,倒是也想为皇祖母敬献寿礼,却不知皇祖母如今喜欢些什么?”
众人闻言一顿,听这话的意思,他这是没准备了?
朱氏却不肯放过他,趁太皇太后开口之前,赶忙佯装笑意,说,“翊儿,不是听说你带了点心进宫的,何不拿出来?在此谦虚什么呢?”
这消息朱氏可是独一份儿,连端王爷都不清楚,闻言不由得一脸意外,看了看朱氏,又看了看长子。
皇帝则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笑道,“点心?你带了什么点心进宫?”
其实不止皇帝,众人的脸上都带着如同在听笑话一般的笑意,大约都想看看,他究竟是带了什么样的点心,竟能与金佛砗磲天山玉相提并论吧。
萧元翊的神色却没有半点不自然,竟真的把那两包点心提了出来,同太皇太后面前道,“孙儿记得您从前最爱吃蜜三刀,这是给您带的,另一样是月饼,今日吃正合事宜。”
说实话,老太太确实钟爱蜜三刀,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道,“快拿来瞧瞧。”竟是根本不在乎他带来的只是一碟点心。
今儿是老太太的主场,没人敢不听令,宫人上前接过萧元翊的点心摆放在碟中,又端了上来,呈到了太皇太后面前。
这点心确实卖相好,蜜三刀金黄油亮闻着就香,月饼的外皮一层层,薄若蝉翼,观似水晶,正中心点了红红的印子,一瞧就叫人食欲大开。
女官上前执银筷试毒,确定无误后,终于递给了老寿星,老太太满心期待,立刻放入口中尝了起来,而后很是满意的点头,“果真是不错,这样的味道哀家已经许久没有尝过了。”
这情景着实叫众人一愣,有几位没心没肺的,譬如端王府四公子萧元齐,镇北王世子之类,竟都忍不住流起了口水,也想尝一尝点心的味道。
老太太倒也大方,命人分发了下去,还同身旁的皇帝道,“陛下也来尝尝?这味道真是不错。”
皇帝道了谢,却劝道,“这点心总归有些甜,您老年事已高,还是得尽量少吃,尝尝鲜就成了。”
语罢又对萧元翊道,“你的这份贺礼可谓另辟蹊径,今日的独一份儿了。”
话中虽未有明显的褒贬,却极为耐人寻味,一时间引得不少人在心间嗤笑。
对此,不管萧元翊如何,端王爷面上却挂不住了,咳了咳,就要说几句话,哪知还未张口,却听见长子道,“臣弟惭愧,这点心自然不能算是什么贺礼。”
这话引得众人一顿,皇帝也挑眉哦了一声,“如此说来,你还另有准备?”
萧元翊淡笑着道了声是,又对着太皇太后道,“孙儿前不久寻获一尊佛骨舍利,打算敬献于皇祖母。”
什么,佛骨舍利?
在场众人闻言无不一顿,然谁却都比不过老寿星急切,太皇太后赶忙问萧元翊道,“你说什么?你找到了佛骨舍利,这可是真的?”
萧元翊笑道,“孙儿怎敢诓皇祖母?这尊舍利乃从天竺寻获,经多名高僧证实,乃货真价实的佛骨而化。”
太皇太后已经在暖榻上立起了身子,急切问道,“那现在何处?”
“孙儿这就请上来。”
萧元翊一笑,便朝殿外招手,紧接着,便见一身披袈裟的光头和尚踏进了殿中,手中捧着一样物件,用红缎罩着,瞧上去神秘十足。
而等和尚立定,将那红缎拿开,里头的东西就显露了真容——晶莹剔透的水晶罩下,有一淡红色的珠子,想来,便应是那舍利子了。
佛骨舍利,世人常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此时俱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忘了言语。
看了一会儿后,忽有人出声质疑道,“本王曾有幸亲眼目睹长安法门道场镇寺之宝灵骨,其色黄而有似骨质,可这个……怎么会是如此颜色,如此模样?”
说话的正是方才向太皇太后敬献过白玉观音的顺安王,其言下之意,自然是在质疑这尊舍利的真实性。
闻言,捧着舍利的若空高深莫测的念了声阿弥陀佛,道,“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以象征佛祖遗教不灭,佛教中人,人人皆知。”
这话叫半瓶醋的顺安王一噎,再没了啥比比的理由,只得悄悄瞥了瞥上座的皇帝及太皇太后,生怕惹了人家不快。
皇帝此时面色严谨,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和尚手中之物,并不能看出喜怒,而太皇太后却早已双手合十,念起了阿弥陀佛,激动道,“哀家何德何能,有生之年得以亲见此等圣物,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啊。”
一时间在场众人醒过味来,都纷纷跟着双手合十,念起了阿弥陀佛。
稍稍平复情绪后,老太太又对皇帝道,“陛下,此等圣物若留于宫中,只怕会折福,不若在城中专门建一道场用于供奉,以祈求佛祖保佑陛下子孙隆盛,也好叫天下百姓共享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