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侯的悲剧,发生一次便够了。
李淑闭了闭眼,道:“也罢。”
“只是你来了这里,府上安排了谁在理事?”
想起李斯年与程彦的关系,李淑不觉眉头微蹙,道:“给了李斯年?”
“他可是谢家的人。”
“我知道。”程彦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个道理还是母亲教我的。”
她与李斯年一起经历了太多事情,若现在还不能完全信任李斯年,那是李斯年的悲哀,更是她的悲哀。
现在的她,不信李斯年会背叛自己,只信李斯年会趁着她不在华京的时候,在华京做上一些在她底线边缘疯狂试探的事情。
程彦道:“华京有他坐镇,我才敢来边关。”
杨奇文虽然深陷牢狱,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不给李斯年放权,让他在那盯着,只怕杨奇文趁她一走,便会再度翻身。
那么这样一来,她之前所做的一切便都白费了。
程彦将这些道理细细说给李淑听。
李淑听完,叹了一声,道:“罢了。”
“你长大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
李淑转过身,拂了拂程彦的发,一贯冰冷的眸光浮现一抹柔光,道:“这样也好,你做事面面俱到,也能让我少费许多心。”
她恨谢元入骨,不仅仅是因为谢元苛待她,更是因为谢元让十万将士陪着镇远侯一同埋葬边关。
这场战役让大夏军队的将才彻底断档。
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军,岂是三五年便能培养出来的?
饶是李夜城再怎么屡立奇功,他现在也只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先锋将,而非能独立带军的统帅。
这些年来,一直是她一人支撑,李夜城的横空出世,替她分担了很多,可尽管如此,她也时常觉得力不从心。
战场之中,一两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她需要更多的将领,更多不需要她指挥,便能带军的将才。
但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她所有的重心放在军队上,便无暇分心华京的事情,好在程彦懂事,不需要她护着想着,便能解决华京城的明枪暗箭,甚至在解决之后,还能来边关帮她,委实让她倍感欣慰。
程彦笑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对了,哥哥去哪了?”
她来这么久了,还没见到李夜城。
不仅没见到李夜城,就连许裳的影子也没看到。
李淑道:“他带先锋出去查探消息了,晚间便该回来了。”
按照往年北狄的用兵习惯,不抢掠到粮食是不可能退兵的,这几日北狄却一改往日作风,不仅没有前来挑衅进攻,甚至还退兵数里,这种异常调动让她颇感奇怪。
李夜城自告奋勇去查探军情,她便让他去了。
程彦点点头,道:“那裳姐姐呢?”
说起许裳,李淑面上浮现一抹淡淡笑意。
许裳看上去弱不禁风的,骑术却颇好,对排兵布阵也有自己的见解,达到雍州城后,替她做了不少事。
“许清源教出了一个好女儿。”
李淑浅笑道:“方城的粮草快没了,我让她运送粮草去了。”
方城是雍州城三十里外的一座城池,与雍州城成掎角之势,拱卫着大夏边境的安危。
“算一算时间,她此时也该抵达方城了。”
李淑对许裳赞不绝口,程彦笑道:“姨丈教出来的人,自然错不了。”
“只是可惜,姨丈来不了雍州。”
李淑眉头微动,道:“他领兵作战的能力不在我之下。”
许清源曾在镇远侯账下当过兵。
那时候镇远侯写信给她,说许清源与寻常世家子弟不同,是个难得的将才,若加以培养,日后必会成为国之栋梁。
北狄势大,她如何不想启用许清源?
但李泓已经与她离了心,她若拉拢许清源,必会引起李泓更深的警惕。
更何况,眼下华京城的局势,也离不了许清源——华京城如今掌兵的人都不是她的人,许清源在清河郡,那些人尚会忌惮,若许清源离了清河郡,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必会生事,发动兵变。
华京一旦生变,她便是腹背受敌,别说驱除北狄了,只怕还要分出兵力与华京城的人作战。
这个道理李淑懂,程彦更懂,只是她和李淑想的不一样,她想让许清源来雍州,一来帮助李淑,二来么,许清源不在清河郡,华京城的蛇虫鼠蚁才敢露头,她完全可以趁机将那些人一网打尽。
只是这种方法太过凶险,李淑断然不会同意的,她得想个法子说服李淑。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着急,杨奇文已经被廷尉拿下,有李斯年盯着,杨奇文不会翻出什么水花来,华京城的人见杨奇文斗栽了,短时间内谁也不会冒头,她贸然将许清源调离清河郡,只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倒不如先将杨奇文安插的人抓出来,等杨奇文的事情彻底平息了,再请许清源来雍州。
程彦这般想着,与李淑说起军队之中的布署。
李淑翻出跟随李夜城之人的籍贯与经历,一个一个细细地说与程彦。
程彦的心思全在核查将士的事情上,没有留意时间的流逝,只听到外面卫士们喊了一声少将军,才知道李夜城回来了。
李淑并没有隐瞒李夜城是镇远侯的遗腹子的事情。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李夜城初来军队时,备受歧视欺辱,但也成就了李夜城立下战功后,如今备受推崇的地位。
将士们并不唤他李将军,而是将他唤做少将军,便是一种看重他的体现。
李夜城听说程彦来了,盔甲都不曾解,下了战马,便连忙来找程彦。
程彦为了掩人耳目,穿的是信使的衣服,可再怎么朴素的衣服,也遮不住她的绝色。
烛火映照在她精致的小脸上,越发显得她艳光逼人,也贵气逼人。
程彦见他便笑了起来,道:“哥,你回来了?我跟娘刚才还在说你。”
李夜城的心蓦然便软了起来,穿着战靴的脚步也轻了几分,走到程彦面前坐下,道:“你何时来的?也不与我提前说一声。”
程彦笑着说了来意。
李夜城碧色的瞳孔幽深,很快便想明白了孙家人对他的严防死守,以及许裳时刻提醒他要小心的事情,皱眉说道:“杨奇文的手未必能伸这么远。”
程彦道:“那可说不好。”
当初镇远侯也是这般认为的,可最后的结果呢?
结果是在他毫无察觉的时候,他与十万将士枉死。
李夜城不信这个邪,可她不敢不信。
程彦不管李夜城的态度,便开始在李夜城身边忙碌起来。
因为是李淑带军,军中不乏女子,如今又来了一个女信使,也不曾引起外人的注意,甚至在这个“女信使”出入李夜城书房与卧室时,将士们颇感正常——运送粮草去方城的许裳,之前也是这般行事的。
程彦在李夜城书房中探察许久,并未发觉什么异样,李夜城召见士兵时,也带她在身边,那些士兵们眼中全是对李夜城的敬仰,根本不像是杨奇文安插进来的杀手。
不在李夜城身边,难道是饮食方面的?
程彦带了半夏,让半夏去查看饮食与李夜城用的伤药。
半日时间,半夏便回来了,说二者都没有问题,因为李夜城如今是李淑颇为看重的先锋将,他的伤药是军营中最好的。
如此过了几日,程彦一点进展也无。
这日天气转晴,寒风不再像前几日那般如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李夜城的亲卫拿着李夜城的被褥与盔甲出去晾晒。
程彦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一手托腮,懒洋洋地看着亲卫们搬运李夜城的盔甲。
雍城比华京冷,太阳也不是华京那般暖烘烘的,略有些刺眼。
程彦微眯着眼去瞧。
精钢打造的盔甲折射着阳光,上面的雕刻的凶兽纹路将阳光切割成斑驳一片。
程彦看了一会儿便收回目光,揉了揉眼,忽而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程彦起身走到亲卫架起的盔甲面前,细细查看一番后,发觉李夜城的盔甲磨损得比亲卫们身上的盔甲还要厉害,便问道:“少将军每次出战,你们都会跟着吗?”
亲卫点点头,道:“这是自然。”
“自少将军从华京城来到雍州之后,属下便不曾离开他身边。”
程彦手指拂过盔甲磨损最厉害的地方。
那是束着护心镜的位置,一旦这片甲片磨损了,那李夜城的护心镜便起不了保护李夜城心脉的作用了。
程彦又将盔甲翻过来。
在盔甲背后的位置,也有几处不同程度的磨损,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护心镜甲片上的磨损情况。
程彦一连翻了李夜城的几件盔甲,皆是这种情况。
程彦目光骤冷,冷笑一声。
经常上战场的,哪有不磨损的战甲?但磨损得这般恰到好处,又有其他位置掩饰着,不让人发觉这两处位置的磨损,实在太巧合了些。
更何况,李夜城是先锋将,不止一件盔甲,哪里会件件磨损成这样?
程彦放下盔甲,不动声色又与亲卫们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李夜城的院子,去找孙威,让孙威带着孙家人将李夜城院子里的人控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