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白了他一眼,“幼稚。多大的人了,天天想着打架。”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就朝外面喊,“梁九功,朕渴了。”
梁九功连忙进来,吩咐宫女沏茶。
康熙无语,“你能换一招吗?”
“一招就够了,干嘛要换?我又不是闲的没事干。”刘彻心里嘀咕一句,就对梁九功说,“过几天去畅春园。”
梁九功不禁说,“今年去这么早?”
“宫里闷。”其实是刘彻不想碰到满宫嫔妃。
康熙正想劝,听到他心里话,立刻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而皇帝不日移驾畅春园的消息一出,四妃就带着年轻的庶妃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用“一问三不知”打发走后宫嫔妃,就忍不住和身边的嬷嬷念叨,“皇帝的身体还没养好?”
“没有吧。”嬷嬷道,“奴婢找人问过,皇上这一年来没翻牌子,也没跟身边的公公和侍卫过多亲密,肯定是很严重。”
太后眉头紧皱,“哀家宣太医问问?”
“问皇上的病?皇上不说,就是不想别人知道。”嬷嬷道,“太后贸然问了,惹得皇上不快,咱们今年夏天得在宫里过。
宫里四面高墙,房多树少,密不透风,让太后选的话,她宁愿去塞外,都不想留在宫里,“那哀家就装不知道。”
得知后宫嫔妃去给太后请安,希望太后带上她们,刘彻也在说,“再过几个月你就两年没翻牌子了。”
“那你我换回来,朕晚上去找王氏。”康熙接道。
刘彻:“做梦!”
“那你就继续忍着。”康熙道。
刘彻噎了一下,就改盯着他。
康熙站直了,让他一次看个够。
刘彻倍感无趣,托着腮帮子,望着院中的侍卫,长吁短叹,“天天只能看,不能碰更不能吃,我早晚会被你逼疯。”
“你知道人和畜生的区别吗?”康熙问。
刘彻抓起手边的玉玺就砸他。
碰!
玉玺穿过康熙的身体,康熙眼皮都没眨一下。
梁九功跑进来,“皇上?”
“出去!”刘彻冷声道。
梁九功连忙退出去。
刘彻起身捡起玉玺,朝康熙身上就是一脚。
康熙身体一动,刘彻踹了个空,脚落地时没站稳,踉跄了一下。
“小心!”康熙连忙扶着他。
刘彻稳住身体,抬起胳膊给他一肘子。
康熙往后一趔趄,不禁咳嗽一声,随即就踹他。
刘彻伸手抓过奏章。
康熙连忙喊,“住手!”
刘彻抬手把奏章扔御案上,“你再踹我,我见什么扔什么。”
“无赖。”
刘彻挑挑眉,我就无赖,有本事咬我啊。
康熙呼吸一窒,随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干活去。”
刘彻转身坐下,翻开奏章,又合上,“梁九功,这些给太子送去。”
“嗻。”梁九功抱走一半奏章。刘彻心里舒服了。
康熙无语,这人怎么越活越回去?难不成真应了那句老小孩老小孩。
可他都小孩了,怎么还整天盯着侍卫,时刻准备化身为狼。
康熙想不通,或许他知道,但难以理解男人硬邦邦的有什么好,就不想理解,就继续盯着刘彻当“和尚”。
如此过了几日,抵达畅春园,清风和熙,鸟语花香,洗去刘彻心中无法纾解的烦躁,两人又恢复往日的和平共处。
在畅春园度过炎热的夏天,内务府也给四公主准备好妆奁,同时五阿哥和七阿哥的府邸也收拾好了。
刘彻从塞外回到紫禁城,五阿哥和七阿哥搬出宫,弘阳和他弟弟弘皙搬去了阿哥所。
没过几天,四阿哥胤禛府上传来好消息,调养将近一年,年初查出身孕的四福晋生了,还是个儿子。
康熙为胤禛感到高兴,孩子洗三那日让刘彻赐名弘晖。
刘彻想到跟他玩的好的大孙子叫弘阳,不禁说:“这个孙子你倒是用心。”
“朕何时不用心了?”康熙是不知道他又闹哪一出。
“弘阳。”
康熙立刻翻白眼,“阳和晖一样。”
“太直白了。”刘彻道。
康熙有时候对他的无理取闹真是没办法,“你给他改个名。”
“上玉牒了改个鬼啊。”刘彻白了他一眼,懂不懂法啊。忽然想到,“太子妃的肚子还没动静?”
大福晋自打给大阿哥胤禔生个儿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太子有一次碰到大福晋都不敢认,便问太子妃她怎么了。
太子妃给太后请安的时候见过大福晋,见只比她大两三岁的大福晋像比她大十岁,比太子还好奇,从宁寿宫回来就问她身边的嬷嬷,大福晋怎么了。
嬷嬷是过来人,很清楚一年生一个伤身体,就跟太子妃说生孩子生的。
太子妃就把此事告诉太子。
太子对太子妃很满意,话少事少,从不给他添堵,还把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不想换个太子妃。否则百姓也会认为克妻乃爱新觉罗家遗传。
太子当时便跟太子妃说,过两年再生。然而,看到他四弟有嫡子,他大哥和他三弟的嫡子都一岁多了,太子爷坐不住。
天天跟太子妃做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四公主带着一车车妆奁和一箱鸟铳,欢天喜地的嫁去蒙古的第八天,太子妃查出身孕。
太子反复确定真怀上了,亲自去乾清宫报喜,顺便确定一下,“汗阿玛,石氏肚子里怀的是小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 刘彻眯上眼,抬起手,五指朝上:容朕给你算算。
第89章 信口开河
康熙立刻替刘彻说:“是的!”
“滚!”刘彻扭头瞪他一眼, 就直面太子, “当然是。”
康熙看热闹不嫌事大,“说的太绝对, 容易打脸。”
刘彻顿时心虚,面上不显, “但是, 保成你也得记住,老天爷也有打盹的时候。”
“噗!”康熙笑喷。
太子愣了一瞬,反应过来好生无语,他就知道他爹瞎胡扯, 信口开河的话说的跟真的一样, 也只有他爹, “汗阿玛说得对。人不能跟天争。”
“明白就好。”刘彻老怀欣慰。
太子忍住鄙视他的冲动,拱手道,“儿臣告退。”
“下去吧。”刘彻道。
太子转过身就撇嘴, 随即大步往毓庆宫去。
“朕的保成长大了。”康熙感慨道。
刘彻看向他, 你才知道?
“是的。还得谢谢你,让朕知道保成已成长到喜怒不形于色。”
“滚!”
康熙噙着笑, 后退两步, 以防他突然扑过来, “认真点, 你觉得是男还是女?”
“都有可能。他有过两个闺女,虽然没能长大。一半一半的话,这次该是儿子。”刘彻道。
康熙登时觉得好笑, “你当生孩子是算账,来了女就该来男。”
“我不会算命,你又让我说,我说出来你又觉得我胡说,那我要怎么做你才能满意?”刘彻反问。
康熙被问住了。
“跳过。”康熙道。
刘彻白了他一眼,说不过我就跳过,啧!
康熙又想揍他,可他现下有正事要说,便暗暗运气,“戴梓早几天找过你?”
“你不是在么?”话题跨度太大,刘彻差点没反应过来,“他说匠人不好找,想从内务府挑几个,你当时说内务府的匠人都忙,我就跟他说考虑考虑,没一口回绝。你想到法子了?”
康熙摇摇头,“匠人不好找是因为少,而少的原因是要服劳役。”
“劳役?”刘彻眉头动了动,“给你做事也得服劳役?”
康熙:“给你我自然不用。问题关键你让他做一万支鸟铳,戴梓就想找年轻的能工巧匠。这类匠人脑子聪明身体好,天赋极高,不论在哪儿做事都前途无量,不可能为了戴梓辞工。因为戴梓找人的时候,也没说让他们去做鸟铳和大炮。”
“当然不能说。”刘彻不假思索道,“老百姓会以为朝廷又要打仗,闹得人心惶惶,那些时刻想要推翻你的人一定会借机生事。”
康熙点头,“你当时不准戴梓大张旗鼓的找,朕也想到这点。朕这几天就在琢磨,直接取消匠籍,匠人不用服劳役,戴梓就好招人了。”
“你确定?”刘彻道,“取消的话会少很大一笔银钱吧?”
康熙仔细想过,“没多少。”
“那就取消。”刘彻道,“明日早朝颁旨?”
康熙摇摇头,见他露出疑惑,“快过年的时候再对外颁布,让老百姓高兴高兴。”
这个主意不错。
除夕前一天/朝廷废除匠籍,果然如康熙所料,百姓拍手称快,举国欢庆。
刘彻来到大清的第三个除夕就在这个氛围中度过。不过,过年那几天他是灵魂状态,因为他实在不想祭拜康熙的祖宗,更不想跟他后宫那些嫔妃周旋。
春节过后,戴梓再次出去找人,果然比年前好找。
并不是能工巧匠辞工了,而是不用担心成了匠人要入匠籍,报名的人多了。
人多选择多,没几天戴梓就挑十位脑子活泛,手也巧,年龄不大的学徒。
戴梓精挑细选的人也没让他失望,在营区待半个月,很多东西就上手了。戴梓挑其中两个做事格外认真的亲自带,禀告朝廷之后,就把两人收为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