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行了,你们也赶紧去吧。”发救济粮这么大好的事儿,谁人不兴奋。就连周清兰都受到感染,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很快,院子里就剩下周清兰一个人。
周清兰踱着步,慢吞吞地往村子里走。
心中的思绪,却飞到了别的地方。
昨天她才跟首长提起过救济粮的事儿,隔了一天,这救济粮就下来了。周清兰不信这件事情,跟自己没关系。
定然是自己的原因,首长这才从上面调拨下来。
否则的话,村里前阵子都已经传出了不会有救济粮的消息,这救济粮又如何会突然冒出来。
一路上瞅着大家伙兴奋激动高兴各种表情,周清兰的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村里人能够领到救济粮,能过个好年不说,等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家伙就能摘写野菜野果什么的,好歹能挨到明年收获之前。
但同时她也知道,这救济粮的量不会太多。
毕竟,他们青塘村这片地方,确实不是最困难的。
他们能分到一点,就已经不错。
周清兰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下回能可以再赶集的时候,多弄点粮食回来。至少得把这些分出去的弄回来大半才是。
不过这样一来,下次的时间可就更紧张了,而且那个院子,有点小。她带回来的东西,有限制。
走着走着,周清兰忽然停下了脚步。
“哎呀,差点忘了一件大事儿!”下次正好是过年期间,也不知道那些个商铺开不开门呢!
一般来说,好多店铺都是正月初八才开门。
周清兰瞬间郁闷了。
算了,下回邮购的东西,到了多少都带回来,再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带一些就成。
至于粮食问题,她还是多弄点种子回来,让全国都播种出去,明年才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周清兰一路上向着心事儿,等她晃晃悠悠走到的时候,正好发现周爱党也排着队呢,只不过在队尾,显然是来迟了。
“周奶奶。”周爱党也看到了周清兰,随口打了个招呼。
周清兰听到周奶奶这三个字,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这回她没有回敬周爱党,反而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在这么多人面前呢,周爱党必须尊老爱幼,称呼她为周奶奶。
周清兰站在后头,没有说话,她看着这长龙似的队伍。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显然家家户户的老少爷们女人孩子,都出动来领救济粮。
还有好多人像她这样,站在边上观看凑热闹的。
台子上的村支书并村长他们几个,见人来的差不多了,便敲了敲铜锣,然后宣布了一个消息,然而这个消息并不是关于救济粮的。
“大家静一静,我先宣布一个事情。今儿个县里开了一个会,会上说咱们县里有两个名额,可以上首都参观学习,而咱们村十分好运气地抽中了这两个名额,大年初三就出发……”
后头说的什么话,周清兰站着有点远,听不太清。但她也明白,这什么上首都学习的连个名额,应该跟自己还有周爱党有关。
她朝周爱党那边看了一眼,果然,周爱党回了她一个同样的眼神。
其实首长是有跟他们提过这件事情,而周清兰也有心里准备的,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竟然大年初三就要走。
既如此,那今天领了救济粮,也是时候把家分一分了。否则自己上了首都,这家里顾不上,搞不好要闹出问题来。
还不如直接一口气把家分了,各过个的日子,以后也没得话说。
村里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本来他们只是等着分救济粮,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个好事儿,落到他们村子上。
“有兴趣,想去首都学习的,等会儿发完了救济粮,就上我这儿来报名……”说完了这个事儿,村支书才说了大家伙最最关心的救济粮消息。
“咱们分配救济粮按着旧历,人四劳六的方法分配。”
村支书的话还没说完,下头就有人不乐意了。
“村支书,这不公平,还是按人分配的好!”
“呸,按人口分配,那才叫不公平!村支书这个法子好!”
“就是就是,村支书,别听那娘们胡咧咧!”
很快就有人反驳了前面那人的话,而且是很多人。
村支书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家静一静,咱们呐,就按人四劳六的旧法子,这已经算最公平的。废话不多说,大家拿着户口本排好队,咱们发粮!”
随着村支书这话音一落,下面立马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这时候谁还顾得上到底怎么分配,甭管怎么说,村支书说的对,这样是最公平的。
大家伙的速度都很快,发到粮食的,呼啦一下就搬走,像是生怕被人抢走似的。
很快,就轮到了老周家。
老周家的人口不少,领到的粮食也多。
几个大人扛着,很快就搬回了家。
所有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等人散得差不多了,周清兰也没顾上回家放粮食的周爱党,直接找村支书报了名。
“周婶子,你确定要报名么?”村支书抬头看着周清兰,脸上有些讶异。
一般来说,这种活动,都是选年轻有朝气好学的人去。
这周婶子来凑什么热闹?
不过,村支书突然想起来,上头私底下还说了一句,说要选一个年轻的,然后一个年纪大点的上去。
按照上头说的,这周婶子倒是也符合要求。
只是,这样真的合适吗?
“是啊,我也想去首都看看好好学习学习。”周清兰肯定地回答。其实她也不愿意去,但这个事情吧,她不可能不去。
“那行,周婶子,我先把你的名字给写上。要是你后来不想去了,初一那天还可以来撤销。”初二是他提交名单的日子。要是想反悔的话,也只能初一来改。
“行,我知道了支书。”
周清兰见村支书写下了名字,就没有多做停留,她得赶紧回家,老周家估计都等着她开柜子锁粮食呢,可得快点才行。
“对了,支书,你晚上能不能来我家一趟?”周清兰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本来已经往回走了一段路,却突然折了回来。
“周婶子,啥事儿?”村支书有些好奇。
“没啥大事儿,就是家里孩子都大了,我打算给家里分个家。”
村支书面上很淡定,但是心里却是惊讶的。这周婶子竟然打算分家,难道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儿,所以才要分家。
可是这段时间也没听说老周家有闹出什么大事儿啊,怎么就突然要分家了呢?
村支书思考了一下,也没找出原因,就放下了这个问题。
“行,我吃过晚饭就过来。”不是要紧的事儿,村支书也不是那么关心。
“那麻烦你了支书。”周清兰道了个谢。
“不麻烦不麻烦。”
如此,周清兰这才往家走。
半道上遇到了周爱党。
“你赶紧报名去吧,我方才报名的时候,发现村支书名单上写了好几个人的名字,估计都是想去首都学习的。”
“嗨,这有啥好担心的。”周爱党见四周没人,随口就说道,“这名额,不就是咱俩的么?”
周清兰翻了个白眼,“是咱俩的没错,但也还是得悠着点才是。”周清兰可以肯定的是,若名单上上去的,不是他们俩的名字,这名单就应该会作废,然后让村支书在重新选。
直到他们两个都在这名单上,才行。
不过,万一这中间出了岔子呢?
周清兰还是有点担忧的。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周清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村里为着这名额的事情,险些打起来不说,还差点让村支书的位置都坐不稳。
第48章
今天晚上,老周家难得地吃了一顿腊肉白菜饺子,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个人都分到了五个。
在这困难的时代里,已经是极为难得。
在大家伙都美滋滋地吃完了饭之后,周清兰让几个年纪小的都回屋去。而后就剩下几个儿子儿媳,才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儿个有一个事儿要宣布。”
屋子里的另外六个人心里隐隐有种预感,怕是今天妈说的事情,是一件大事儿。否则的话,妈不会这般郑重其事,还把孩子们都赶出去,不让在屋里待着。
可究竟是什么事儿,他们几个是怎么也猜不着。
“妈,究竟什么事儿啊?还不能让孩子们听着。”要是几个小的不让在场也就罢了,关键是大狗子他们几个,已经长成,却也不让在屋里,老二家的很是奇怪。
“唉……”周清兰先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接着才开口,“这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家里孩子又多。再这么混在一起吃饭,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所以,妈思考了良久,正好今天领了救济粮,大家伙也能分到粮食,索性趁此机会,直接分家……”
周清兰这话,让在座的六个人,神情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