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爷是坚信宋家能出一位凤凰命的女子,所以提前为她做准备呢!”
同样的,三个孩子出嫁时都有这份图,但发现这个秘密的只有宋福。
可见富贵贤愚,都是命啊!
但往细里想想,当初宋家为何会遭来灭门之祸,说不准也跟这笔巨额财富有关啊!
果然郑氏随后就说出了真相。
“当年投毒的幕后之人,其实就是太上皇!”
宋家失势的时候,真相自然是死也求不到的。
但如今改朝换代了,不知道多少人都想通过巴结宋家来讨好新皇呢,多少年前的线索,都是上赶着送过来。
宋城没费什么力气就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原来当初老富阳公长了一双善于发现财宝的眼睛。
他靠着这个本事为皇帝的钱袋子饱满那是出了大力。
但富阳公又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还惦记着那个凤凰命之人呢。
眼看着他亲女儿也没嫁给贵人啊,那当然心有不甘了。
所以就有可能是孙女或是曾孙女了。
老富阳公就趁机在乱中藏下了一笔巨银。
但很不幸的是,老富阳公这点异动后来被皇帝有所察觉。
但富阳公做的手脚又很干净,皇帝只是怀疑又没有证据。
这才种下了大祸的前因。
众人听了都默然。
这还能说什么?
总之,一饮一啄都是天定吧!
原歌在二十八岁的时候,生下了长子。
她身为女帝,开枝散叶虽然重要,但女子生产本就是过鬼门关,就算是如今医学昌明,孕妇生产九成多都能平安,但没人敢多嘴劝女帝冒风险。
因此这位儿子,名正言顺地就是太子。
不像前朝太上皇,生了一堆儿子,任其乱斗,这位太子打一出生,就是原歌和宋城两个人一齐教养大的,严母慈父,课程无数,总算是平平安安地长大了。
原歌六十岁的时候,就彻底的交班放权,之后就和宋城两个人云游四海,做一对逍遥自在的闲云野鹤……
“宋城,宋城!”
耳边响起焦急的喊声,宋城迷糊了足足有三分钟,才算恢复了意识。
一睁开眼,就看到面前凑近来一张大脸。
宋城吓得双手一挥,就把对方给推到了一边。
“你干嘛!”
宋城弹跳起身,双脚落了地,这才发现自己身在一间茅草屋里,穿着身洗得褪了色的旧军装。
光着一双脚,但这会儿脚上丝丝抽痛,宋城低头细看,这一双脚黝黑皴裂,脚上带着泥,裂纹里还渗着血,根本没法看!
而在他面前的,是个年轻男人。
这人头发理得很短,穿了身深蓝色儿的旧衣裤,上衣窄小紧巴,胳膊肘上还打着两块补丁,下裤却是肥大宽松,一看就知道穿的别人打下来的。
这人面黄肌瘦,显得两只眼睛就大得吓人,可想而知,刚刚把宋城给吓得够呛了。
“宋城你高兴傻了!不会连我都不认识了吧?”
那人被宋城推得差点摔倒,本来激动兴奋的劲儿都被泼了凉水。
他说着就从旁边的破木桌上拿起一封信,冲着宋城直挥舞。
“就算是省报社录取了你写的中篇,你也不至于激动得傻了吧?”
又伸手摸了摸宋城的脑门。
“也没发烧啊!”
就这在这个时候,忽然传出来一阵叽哩咕噜的声音。
这是肚子饿的声音……
而且还是两个肚子同时发出来的!
宋城除了在原本的世界里,在小时候饿过肚子之外,后来他能挣钱了,就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了。没想到突然来到这个世界,刚睁开眼,就先享受到了这种感觉!
“咳,我就说是饿的吧,他们还非说不信!小玲还哭着跑去给你叫王大夫去了!”
青年揉着他自己的肚子,一脸深有体会状,“你先坐坑上缓缓,我去看看厨房有什么吃的没有?”
青年揉着肚子就出去了,最后那句话说得就很没底气,要是有吃的,他也不至于肚子咕咕响了。
还别说,宋城这样站着,真的有点头晕眼花。
这明显是血糖不足的表现,宋城赶紧扶着坑坐下,这一坐,才发现摸了一手的灰。
原来他之前躺的是个土炕!
宋城又拿起之前青年在他眼前乱甩的信件。
上头果然写着XX省人民日报。
邮戳就是来自省会的,上头还有日期。
他的目光扫过日期……瞬间明白了。
他倒没穿越到贫困的外国,而是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平行时空。
正是华国的困难时期。
他是一个下乡的青年。
他现在的位置,大概是在某中西部省份的边远乡村里。
原身也叫宋城,他倒不像是同一个生产队的其他青年,来自五湖四海,京城海城什么的。
他是从附近的县城乐县来的。
乐县也是个不大的县城,县城里的人去了京城,那也是要被当成乡巴佬的。
不过再怎么样,县城的日子,也比村子里好过多了。
原身高中毕业以后,就响应号召下了乡。
倒不是他觉悟有多高,而是原身家里孩子多,他亲爹亲妈生了三个孩子,他是老二,亲妈三十岁就过世了,一岁的老小就送了人,他爹又娶了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两个孩子,合一起就是四个,之后亲爹后妈又生了两,这样宋家就有六个孩子。
而且关系还特别的错综复杂,同父同母的,同父异母的,同母异父的……
而原身家就住在城南的小巷子里,一处杂院两间房,得住下这么多的人,那真是每天的日子就像是在打仗。
原身之所以能上到高中,完全是因为原身爱学习,而且高中可以住宿又不收学费,原身还能帮着老师抄写点资料挣点口粮钱。
原身是实在不想在那个乱七八糟的大家庭里呆了。
所以在火柴厂工人和下乡两个选择里,选了下乡,把工人的名额让给了他亲大哥。
然而没想到下乡之后的日子,比在城里还不好过!
开头两年,原身去的村子生活过得还挺不错的,虽说农活重一点儿,可伙食还是不错的。
五谷杂粮的都能吃到饱,偶而还能跟着伙伴们去山里套个小猎物,烤来解馋。
到了年底,队里把养的猪和羊都杀了,每家都能按人头领到份额肉,比如说一人三两的话,原身就能分到三两猪肉,三两羊肉。
原身还能往县城家里捎上一点做贴补。
可自从去年开始,就逢着了大旱天气。
去年粮食就大幅度减产了,今年又是一样。
吃的越来越差,可不就把人都饿瘦了。
不过好在他们这个福来村挨着山,山脚下有河,再怎么样都能捞摸点吃食,不至于饿死。
但大环境都是缺粮少食的,让人都有了种精神官能的饥渴,每吃完了上顿,就惦记着下顿,总觉得胃里是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原身想着城里家人能支援他一点,好不容易抽了空,跑去看他刚成家一年的大哥。
就看着他大哥家的锅里,煮的是一锅清得见水的玉米糊。
看得他把自己怀里揣着没舍得吃的半拉窝窝头给放在灶台,扭头就走啊……
穷则思变,变则通。
原身就觉得,他之前想的在村里干上几年,做出什么成绩来,就可以回城的想法,好像是行不通了。
没看他哥家的日子都过成什么样了!他大嫂还怀着呢,都吃不饱饭啊!
他不如就在这村里扎下来算了。
反正离着县城老家也不远。
原身就向村里姑娘小铃表达了爱意。
这个年代的人做事说话都比较含蓄了,原身就给小铃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也都是什么夸奖“你下地锄草的活干的比其他姑娘都利索”“你唱歌的声音也最好听”之类的,总之这是一封吹爆彩虹屁但是半个字都没提到表白的。
但小铃姑娘却是秒懂了。
小学毕业的她文化程度虽然不如原身吧,但也是村子里姑娘文化程度前百分之九十的了。
好多人只上了三年小学就回家干活了!
收到人生第一封情书的小铃姑娘,就被原主给拿下了。
男未婚女未嫁的,而且也不用担心隔得远男的会跑,比如那些外地城里青年,家离得那么远,将来万一政策不一样了,他们就拍拍屁股回城了,留下村子里的姑娘怎么办?
小铃姑娘家里的条件在福来村算是很好了。
她爹老原是大队的支书,她家就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哥哥比小铃大好几岁,已经成家娶了媳妇,还没分家,一家人正好是没啥负担,都是青壮劳力的时候。
原身宋城跟小铃谈起了对象以后,伙食水平一下子就上升了。
原身就不用在青年居住点里吃那个难吃的大锅饭,经常的可以和小铃回家蹭点原家的饭。
倒不是说老原以权谋私啥的,村子里住得近,谁家有点啥都能看得见,想谋私也不容易,而是毕竟守家在地的,能弄到吃食的办法多,而老原老婆手又巧,同样的野菜,城里青年们做出来,就是又酸又苦吃多了还跑肚拉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