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农场里做工,不仅每个月都能拿工钱,还提供宿舍,一日三餐和工作服。
做工需要用到的工具和耕牛什么的,也都是农场提供。
他们只需要干活就行。
这样的好事,实在让人很难拒绝。
天知道,他们平时都是一天两顿,还是两顿稀的!
一天三顿,还是白饭和白面馒头,甚至还有肉!
比地主老爷都吃得好!
不干的是傻子!
于是重赏之下,很多佃农决定冒险试一试。
担心过不了,参加招工的都是家里的青壮,老弱妇孺什么的还是租了地在种,觉得这样更保险。
秦婠的农场就这么办了起来。
农工们只负责干活和拿钱,怕过不了试用期,一个个都是卯足了劲儿,而且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老实。
即便种的是完全没见过的古怪东西,他们也没意见。
等到作物下了地,秦婠又让人修养殖场,在里头养猪和鸡鸭鹅兔子什么的。
如今养猪的人不能说少,但是基本上都是家庭养殖,养得少,出栏也慢。
所以猪肉其实是不够吃的。
猪油就更不够吃了。
猪油可以制成香皂和蜡烛,可原材料不够,秦婠也只能想想。
她要想把老家的经济发展起来,总不能全靠从其他位面“进口”,必须得在老家把猪养起来。
农工们渐渐发现,他们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虽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干,可一天三顿都能吃干的,还能吃肉,每个月固定时间拿钱,从不拖欠。
哪有这样好的主家?
以前他们当佃农的时候,因为地里产出少,他们一家至少得种十几二十亩的地才能养活一家老小。
可一家就几口人,刨除掉老弱妇孺,青壮才多少?
哪里顾得过来?
当然,真正最忙的也就是耕种和收割的时候,平时除草捉虫什么的,老弱妇孺也能干。
所以他们这些青年在农闲的时候,为了挣点钱,只能去地主家或者镇子上做短工,去码头抗包给人当苦力什么的。
不仅特别累,钱还少,而且主家总会找各种理由来克扣。
吃的就更别指望了。
能够啃一口又干又刮喉咙的粗粮饼子都算是幸福的。
哪像现在?
他们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只要按照要求干活就行了。
每个月领到的钱还可以给家里买吃的,改善生活。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他们在食堂可以随便吃饱,就是不能把吃的带回家里去。
当然,这点他们也能理解。
真要让他们一天三顿随便连吃带拿,就是皇子老子也遭不住啊。
所有的农工们都觉得现在的日子太好了,所以一个个干起活来都特别卖力,生怕做得不好被赶出去。
转眼四个月过去,他们不仅没被累瘦,反而一个个都壮了好几圈,肌肉鼓鼓的,穿上统一的制服,跟那些瘦得跟饿死鬼一样的佃农明显不一样。
一群人走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儿来的精兵呢。
明熙看到之后眼馋不已,等地里的粮食收割,就不停软磨硬泡,硬是把他们从秦婠的农场里要了过去,编进了精兵营。
秦婠不得不重新招工。
这一次,跑来应聘的人就更多了,大部分都是之前那批人的亲朋好友。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秦婠的农庄里吃得好,所以一个个挤破了头地想进来。
秦婠种的土豆已经收获了,产量惊呆了所有人,就连皇帝都高兴得多喝了好几杯酒,几乎是催着明熙跟她举行了大婚。
秦婠还种了玉米,虽说还没收获,可是因为土豆的“珠玉在前”,明熙和弘兴帝对玉米充满了期待。
婚后没多久,玉米杆子上就长出了细长的玉米苞。
秦婠看得眼馋,正想等再大点就掰一些下来炒玉米笋吃,秦娇却突然出事了。
第369章 她回去后全天下都惊呆了3
秦婠成亲后就住在了太子东宫,虽然经常跟太子一起溜出去,却没法随随便便地回娘家。
所以并不清楚家里每个人的情况。
谁知才一段时间没见,秦娇就出了事,突然间病得下不来床。
请了大夫看过,都说是心病。
冯氏忧心忡忡,想到秦婠会医术,又是秦娇的亲妹妹,跟秦娇一向感情很好,就递了牌子进宫看她,跟她说了这个事。
秦婠自然惊讶不已,赶忙问冯氏:“娘可查过,姐姐怎么会突然有了心病?”
难道是因为谢韬那个渣男?
可那事都过去多久了?
当初废除婚约的时候,秦娇虽然伤心了一阵,后来已经想开了啊。
怎么会突然有了心病?
冯氏自然是调查过的。
事关亲生女儿,她哪里会什么都不查就下定论?
自从得知秦娇是心病,她就审问了秦娇的婢女,一问便问了出来。
“我已经问过了,最近京城里突然流传了一些诗词名句,你姐姐听说之后,就勾起了伤心事。”
说到这里,她拿出一卷纸条展开:“就是这些,我让人抄了,你看看吧。”
秦婠接过来一看,顿时无语至极。
这些所谓的诗词名句,也太踏马眼熟了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前面三句是《葬花吟》里的,后面这一段则是着名戏曲《牡丹亭》里的唱词。
后面还有一些,都挺眼熟。
只是这些词句,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其中有不少,甚至不是这个位面出现过的。
看到这些东西,秦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又有人在搞事!
她对冯氏说:“姐姐既然得的是心病,就该由心药来医。稍后我给姐姐配点药调理身体,等心药准备好就去看她。”
冯氏立刻说:“你现在身为太子妃,随便回娘家总是不妥。等你说的心药准备好,直接让人送来就是了。”
秦婠不以为然:“我回去给姐姐治病,有什么不妥的?娘不用这么小心,陛下和娘娘不会怪罪的。”
冯氏说不过她,再加上她也担心秦娇,就没再继续劝下去。
秦娇很快配好了调养身体的药丸让冯氏带回去给秦娇,然后在系统空间里找了找,没一会儿就找出一本《诗词精选》来。
于是翻了翻后,拿出笔墨纸砚开始摘抄。
#独立寒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人生易老天难老……寥廓江天万里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抄完后,秦婠吹干墨痕,将其装订成册。
她抄的这些诗词,乃是另一个位面,一位伟人所着。
所有的诗词气势磅礴,正好拿去给秦娇开阔一下胸襟,免得整天郁结于心。
世界如此美好,难不成遇到了一个渣就不活了?
天下优秀男人多得是,还怕找不到吗?
秦婠第二天就跟着明熙一起出了宫,去看秦娇。
她出嫁后,她们住的那座院子,就只剩下秦娇一个人在住。
秦婠进去的时候,空气里还残留着药味。
她眉头一皱,迅速走了进去。
房间里,秦娇已经换好了衣服,看见秦婠后立刻起身相迎:“婠婠,你怎么来了?”
秦婠见她虽然上了妆,仍旧是一脸病容,赶紧拉着她坐下:“我听说你最近得了心病,来看看你。”
说罢拿出准备好的诗词册子递给她,“这是我特意给你准备的礼物,你看看。”
秦娇的心情依旧不太好,但是听到秦婠的话,她还是非常给面子地打开了锦盒,看到里面的诗词册子后,不由一愣。
“这是什么书?”
她好奇地拿起册子翻了翻,看到里面的内容,脸色不断变换:“这……这是……”
“我听说你最近喜欢诗词,就给你带了一本,这里面的诗词,可比你之前喜欢的那些好多了。”
不是秦婠刻意贬低,而是《葬花吟》和《牡丹亭》的立意太致郁了,她抄写的这些却是大气磅礴,胸怀天下,不是那种闺怨诗能比的。
秦娇整天待在家里,见识到的天地终究有限,有看那种闺怨诗,难免觉得触景生情,心中郁结。
所以秦婠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
见识少?
那就让秦娇见识多点儿!
这种积极向上,又大气磅礴的诗词,正好给秦娇开开眼界。
让她知道,这世上除了待在深闺中顾影自怜,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秦娇或许算不上什么才女,可诗词的意境,她还是能够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