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暗地里说,沈清和一定还在外面做了一份工。他们白天都有时间,下午四点才上班。大把的时间,完全够用。
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沈清和一个人折腾的新家已经全部弄好。
三楼还用板子自己做了天花板,看着还不赖。
最近进出都没有看到隔壁的高大爷一家人,一家三口都不在家。
早上,沈清和特意早起,他都好久没有见到沈父,住在一个家里,他晚睡晚起,收工的时候沈父已经入睡,起床的时候,沈父又去门上班去了。
想见一面都难,沈清和特意在沈父上班前就起床。沈父有早起的习惯,此时正坐在一边望着外边。
沈清和在厨房拉着妻子还有娘一起来到堂屋,关上门。
“和儿,这是要干什么?”沈母好很久没有见到儿子如此,甚是不解。
“爹,娘,霞妹,我现在说一件事,别骂我。”
“说吧,肯定不说你。”沈父如今已经不管家,全是让儿子自己管。
他自己挣的工钱,两口子自己存着,以后儿子钱不够花的时候再拿出来。
如今沈父也适应了大沪海的一切,沈家人不再是那裹着泥巴的土农民,以后沈家的子孙要在繁华都市闯荡。也许老沈家的孩子以后世代会在沪海生活。
“爹,娘,霞妹,前段时间我上班的夜场有位熟客,给我介绍了一套房子。因为前面两任房主家里相继出事,被认为不吉利,可是那价格却是便宜到不敢相信,我就做主悄悄的买了下来,有些不习惯的地方,稍稍改了一下,现在已经全部改造好。我想着让爹娘选个好日子,咱搬过去。”
沈清和的话一出来,沈父眼睛瞪的大大,臭小子,买房子多大的事,对他们这样的人家那是百年大计,居然说都不说,居然一个人做主买了
沈母也是直接傻了,儿子真是长大了,一个人买房子,瞒的死紧,真是不知道说什么。
沈父虽然震惊,可是喜多于惊,他颤巍巍的问道,“和儿,房子咋样,在哪儿?”
他对房子真没有多少要求,主要是不敢有什么要求,去年还一无所有。如今哪敢有要求,有两间瓦屋遮身就不错了,那还有更多的要求。
“屋子很大,还有前面的小院,上下三层。爹,要不你今天请假,我带咱全家人都去看看,咋样?”
“我看行,你等等我,我去老板家里请个假,去去就回。”
第51章 走过民国岁月(03)
“我看行, 你等等我, 我去老板家里请个假,去去就回。”
沈家在沪海的家业,他得去看看,不看今晚都睡不着。
“好, 等。”
“哈哈哈,今天高兴。”沈父早饭都没有吃,直接去老板家里请假, 离的也不远,一来一去路上就是半个小时。
上午九点,沈清和抱着闺女, 背着儿子, 一家人步行去新家看看。
新家离租房也不远,走过去二十多分钟,一家人就当是散步,溜达着就走过去。
最高兴的还是小鱼儿和小果儿, 爹抱着他们背着他们, 是最让他们欢喜的事情。
平日里,爹一直忙, 很少再抱着他们。他总是回来很晚, 起来很迟,有时候想让爹抱抱他们,可是爹总是说外面有事,要去忙。
小果儿缩在爹的怀里, 小嘴巴高兴的都咧开了,时不时还和哥哥说两句话。
小鱼儿趴在爹的后背上,巴的紧紧的。曲彩霞在后面托着儿子的小屁屁,生怕儿子掉下来。
两个孩子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小嘴一直在沈清和的耳边说着话,都是好奇。他们出来的机/会不多,每次都是爷奶和娘带着他们出来稍稍逛逛,逛的地方基本就是住的周边,带出去的地方都不远。
大街上报童卖报的声音不绝于耳,“卖报了,卖报了,申报,汇文报……”
顺着声音望过去,一名十二三岁的报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一边小跑着。
大冬天的小报童依然麻利,小跑步在街道上慢跑。
沈清和穿过正大街,拐进一条辅道,也有宽阔的街道。再走进一条巷道,第一家就是他的新家。
站在院门口,一家六口都笔直站立着。
沈父沈母曲彩霞三人张大嘴,眼睛瞪的圆圆的,望着眼前的围墙还有里面的小楼。
“这是咱家?”
“嗯,是咱家。我去开门。”
“咔嚓”一声打开了院门,时空超市的新锁,款式是复旧款,看不出来。
“爹,娘,彩霞,咱们进去吧。”牵着两个孩子,沈清和示意呆楞中的三人先进门。
“好好好,进去看看。”沈父率先进门,宽敞的院子,还有一个遮阳棚,一家人在暖暖的春日,可以坐在遮阳棚内休息喝茶。
“很贵吧?”曲彩霞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房子。
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未来的新家,沈父见过比自家更好的房子,可是那是属于有钱人的,不是他们这样的穷人可以住的上的。
自家的新房,真是比他想像中的更好,出乎意料。
一家人陆续进院,沈清和还是现代思维,随手关上院门。
厚实没有一丝缝隙的铁门,挡住外面所有的目光。
沈清和把新房打造的像个堡垒一样,围墙加高,上面也做了防护,想爬进来也是不容易的。
晚上,还有电网覆盖,没有人能在不惊动屋内人的情况下,爬进来。
在乱世,不得不多做措施。乱世,人命贱如狗。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绿色的树木,左拐进去才是三层小楼。
“哇,清哥房子很大。”曲彩霞轻轻抚摸着屋内的家具。
“彩霞,还有楼上,也去看看。”
沈清和鼓励妻子上去看看,他坐在一楼的客厅,看着自家的一对儿女兴奋的跑来跑去。
家里上上下下他都烂熟于心,就是床上的被子都已经准备好,新房已经可以拎包入住。
“好,我先上去看看。”曲彩霞兴奋的跑上去,一间间的参观。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咱老沈家要发达了。”沈父已经忘记这房子不吉利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不算是,就说乡下的那些房子,有几个是没死人的,家家户户穷的想死。在他看来都是倒霉透顶晦气到死的屋,还不是照样有人住。
沈母也被洋气的小洋楼惊讶到说不出话来。
“爹,您说咱家什么时候能搬家?”沈清和恭敬的问沈父搬家的日子。
“我翻翻黄历,选最近的吉日,你打算什么时候辞工?”说到了正事上面,沈父又想起儿子辞工的事情。
“嗯,再过几天吧。争取腊月之前把工辞掉。”
“行,你自己的事情,有什么打算?”
“年后我去学开车,找事情好找一些。薪水也高一些。”
沈父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不开化的老农民,他也在外面做事,增进见识,开阔了眼界,知道小车司机这份工作舒服,轻松,薪水又高,还有外快。
他做事的那家老板,就有专用的司机,过节的时候还有丰厚的福利。
“嗯,我就是这么想的。”父子俩达成一致。
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喜悦而归。
几天后,沈清和已经正式辞工,经理挽留了他几次,他都拒绝了,说是要出去学开车。
会开车在以后三四十年的岁月中都是一门技术。卡车,小轿车都要学。
做满半个月,他就能回家休息,刚好搬家也选在他不上班以后的第二天。
家里很多东西该送的送了,不能送的,暂且不需要的,都陆续搬进新家。
最近天气剧变,沈清和也结束了在夜场的工作。三天前,他刚搬家,一家人在漂亮的小洋楼住了下来。
冰雨天,出行很不方便,沈清和开始休息以后,家里需要出去买东西都是他包办,每天早上,还负责送沈父去上班。
早上,送沈父回来的路上,沈清和顺道去附近菜场买了一些菜,肉和鱼腌制一下可以放很多天,鱼腌制以后可以煎糍粑鱼,肉腌制以后,可以用来做火锅,盐水肉下青菜吃,味道非常好。
稍稍买了一点,其余的都是用大菜篮做掩护,放进去很多应季的蔬菜和鱼肉,空间里面有种蔬菜,也有他之前存放进去的鱼和肉,也有海鲜。
去到附近的学校逛荡一下,回来的时候,想着明年要送自家的孩子去上学,自己的自学也该有一点进展,从到沪海的一年时间,他一直有坚持自学认字,在上班的地方每天都带着一个识字本,到处请教识字的人。
在家里可以提前教教孩子们,自己也得练练字。
装文盲是件苦活。
“爹,带小鱼儿出去玩,好不好?”小鱼儿依偎在沈清和身边,两只□□叉在地上搓来搓去。小脸满是渴望,听到哥哥的话的果儿,也满怀渴望的望着沈清和,两个孩子从搬家来了以后,就没有出去过,也是很憋闷的。
不忍心拒绝闺女,沈清和无奈的点头答应,“好,爹带你们出去,小鱼儿找你娘去拿背篓。”出去背着闺女,还得抱着儿子,要不儿砸就得说他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