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自然能感受到家里这些年被小叔子照顾的很好。
两个儿子的学习和习武,都是小叔子张罗的。被送回去的四个女儿学刺绣学琴棋书画也是小叔子张罗的。
家里老人生病,特别是公公生病,她作为儿媳肯定不方便贴身侍疾,都是小叔子一个人守着。
妹夫早些年也跟着相公出来,三家的大事小情需要男人出面的都是小叔子一人去跑。
“和弟是个好人,这些年咱家真亏了他。没有他在后面准备军饷粮草衣被,我哪里会有今天。
他从不与莱城以外的将军多见面,我也知道为什么。
他太聪明,而且重情义,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回报他。”
沈清源也把一切都看的很通透,堂弟为啥不和他一起建功立业,逐鹿天下。还不是为了以后他万一有幸成就大业,也许心底的野心疑心会滋长到天际。
会不会怀疑亲人,他自己也都不知道。
弟弟这样也是为了以后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更加的纯净。
还有一点就是和弟没有啥野心,不管是普通的举人老爷还是以后的权贵皇亲,他都不会太在意。
时间过得真快,快到一眨眼的功夫,大燕朝已经成立。
除了沈清和带着四位老人还有几位侄女妹妹外甥女外甥住在莱城,其余的都已经住进京城。
为了稳固政权,沈清源必须快速的登基称帝。
等不及去接家人一起参加大典,一来一回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至少得要四五个月。
四五个月,他能稳定一切。
接人的三千军士,刚到莱城的时候,沈清源已经登基为帝。
第一个亲王府已经赐下,和亲王,世袭罔替。
就是四宝也被封为世袭罔替的王爷。
至于新帝的亲儿子大宝被封为太子,三宝被封为贤王。
老三知道自己以后安安稳稳的做个亲王就好。
只是无论贤王还是太子都暂时带着家眷居住在宫中。
一家人都必须在宫中齐齐整整的居住一段时间。
大长公主还在进京的路上,一车好几位公主。
反正大哥已经登基,该封的已经封完,沈清和也不急,慢悠悠的带着家人晃悠着进京,算是旅游。
接他们的方将军带着和亲王府的图,沈清和加班加点的弄出来一份怎么修缮的图纸,还有各种方法,让府中的下人快马加鞭的赶去京城 ,先修缮府邸。
等他们到的时候,小部分的院子肯定已经修缮好。
一路上游山玩水,慢悠悠的,老人们也舒服,孩子们也欢喜。
抵达永城时,沈清和带着老人和孩子们还住了七天。
周边好玩的好吃的都玩了一个遍,三府的下人们早就运着家当抵达京城。
关氏已经是正宫皇后,她安排自家的下人给两个儿子。
总不能让他们进宫吧,都是拖家带口的,男人进宫做太监,多不合适。
沈清源坐在御书房,看完手中的信件,哭笑不得。和弟还是那样,任性的很。
居然带着一群家人游山玩水,也不想着快点进京,全家团聚。
几个女儿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大的都十八了,小的也有十四岁。
他也好些年没有见过她们,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放下手中的信件,起身去皇后宫中,也让皇后看看这封信。
帝后夫妻怎么想的,沈清和不知道,他带着已经成婚的外甥还有侄女正在品尝美食。
抵达京城已是初秋。
住进和亲王府的和亲王,一点架子也没有,一天到晚琢磨吃的琢磨好玩的。
要么就是带孙子,几个孙子孙女都是他亲自带。
时常没事去皇宫蹭一天饭,找皇帝说说话,然后没啥事了。
沈清和活到五十八岁,送走父母,才闭眼离开。
为此皇帝伤心许久,不久之后皇帝宣布退位,把皇位交棒给太子。
*
影后前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位年约三十过一点的帅气男人,拉着行李箱,走在石板路上。
边走还边念一首古诗,左右环顾。这里的风景真美,典型的老式木板屋,一栋栋的映入眼帘。
脚下踩踏的是印有千年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前方不远处就是宽阔奔腾的沅水河。
连通两岸的是一座古朴的古石桥,他慢慢的走,慢慢的拍照,一直到走上石桥,在桥头的功德碑前,静静伫立许久。
神色激动,仔细查看着,用手中的专业相机拍下功德碑上所有的名字。
转过身,再静静的回望自己走过的古街,这条古街这座古石桥和他的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
他的不急,着实让一直跟随在他身后的工作人员急得不行。
工作人员们:大佬就是任性。
过气大佬也是大佬,他们还真不敢轻易得罪。
人家是没有如今小鲜肉的流量,可人家却有人脉有资源还有圈里的老资格,一般人即使有啥想法,也得藏在心底。
拖着行李箱“哒哒”的走过石桥,过桥以后是大片的草坪,就像是有人修剪过的草坪,一分为二的草坪,一眼望去,还有不少的小黄花。
“咔嚓咔嚓”沈清和手中的专业相机,不停的拍摄着。
穿过草坪,走上一个有点坡度的斜坡,顺着古台阶走上去。一栋美丽的石头屋屹立在眼前。
“有人吗?”
轻轻推开院门,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沈清和也不客气,拉着行李箱放在院中的凉亭,自己洗洗手,从行李箱中拿出来中年人的养生杯 ,自己摸进厨房找到开水瓶,倒了一些开水。
坐在凉亭等待的沈清和,闭着眼睛,感受着新鲜空气。
他穿越而来已经一个月,只是这一个月,经历特别丰富。
来的第一天接受完记忆,知道自己上午刚离婚,前妻是大咖,一位演员还是一位影后级的演员。
而自己却是一个不求上进的民谣歌手,虽然起点高,也到达过顶峰,可不求上进的性格,让他已经六年没有在大众面前露面。
前妻是个极其有野心的女人,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多年争吵以后,两人感情彻底破裂,走向离婚。
儿子归他,七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他知道陪伴他最多的人是谁。
妈妈忙的一年也见不到几次,从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人一直都是爸爸。
他还小不知道为了陪伴他,爸爸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但他知道他爱爸爸,爱一直陪伴他的好爸爸。
这次穿越的原身没有前世,只有今生,心愿有,但是不难。
猝死的原身只希望沈清和帮他孝敬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看着儿子长大,快乐平安。
原身结婚后这些年一直是一家三口单独住的。
离婚以后,财产分割很快。
他六年没有出来工作,基本没有收入,他之前存的钱,大部分都买了房子,后面还留有一些,这些年全花在家庭开支这块。
前妻很少为家庭花钱,家里的开支,都是沈清和在支付,包括妻子买东西刷卡,大部分都是刷的他的。
离婚的时候,前妻带走她所有的东西包括存款,当然她不敢说分沈清和房产的话。
因为她心中很清楚,自己没有为这个小家花过什么钱。她自己挣的钱全是交给她自己的父母管理。
如果要分,她这些年挣的钱也得拿出来分。
沈清和查过原身的所有的银行卡,存款加起来不到两百万。
唯独值得高兴的就是,他不欠外债,以前买的房子都是全款。
一个月的时间,他迅速做出应急措施,在京都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两百万真不多,孩子读书还有赡养老人,都是需要的钱的。
第236章
一个月的时间, 他带着儿子搬回父母家中,一座中等四合院,装修还是他三年前帮忙装修过的。
父母高兴啊!当晚买了不少好菜庆祝儿子孙子回家。只是等孙子睡了以后,二老知道儿子离婚的事情后,一直叹气。
在老人看来,婚姻最好是能从一而终。不离婚对老人对大人对孩子都好。
只是他们也知道, 这事他们管不了。
其余的房子,沈清和都租了出去,都是托熟人租给一些京漂的艺人们。
就是那套别墅都租了出去,沈清和一个月忙忙叨叨的, 从那些房子中收拾出来很多私人物品。
大部分都扔进了空间, 属于前妻的都给寄走。
只给那些不住的房子留了基础家具电器。父母这边的房子在老城区,周围重点小学初中高中都有。
他没有准备让孩子读什么国际学校,给孩子悄悄吃了一颗益智丹 ,不怕孩子以后不聪明。
他不是鄙视国际学校,只是他想孩子生活的普通些,以后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 有更多的普通朋友。
不要像一些二代一样, 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
离婚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 对于他没有什么,只是人家影后不对外公布, 他也没有刻意去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