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草坪是没有了,但是院子依然在,还依然空着。
“吴大姐,走,带我去看看。要是行,我今天就买下来。”
那样的房子很难得,住的也舒服,沈清和当然不愿意错过。
“沈师傅价格可不便宜,小白楼的住户都喜欢那房子 ,可是没有人买的起,或者舍不得买。”
“我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加上以前救人别人给的医药费和补偿,还有我三个姐姐存在我这里的钱,也有一些。
只是未来几年,我依然要死抠死抠的攒钱还我那几个姐姐。爹娘的棺材本也得被我挖空。”
自嘲般的解释和话语,吴大姐才明白,难怪沈师傅从年后就一直打听房子,能买卖的私人房子不多。
这家的房子是小白楼难得能买卖的私人房,是上面允许的,人家是有功之人,这套房子当初也是奖励给他们家的。
买卖都随他们家自己处理,小白楼其余的房屋可没有买卖的权利。
吴大姐也知道沈师傅一直“吃的不好”早饭时他自己带的早餐就能看出来,人家还有一个优势,菜钱花的少都是老家送的,还有粮食家里的爹娘姐姐姐夫也给送,一年四季的野果蘑菇木耳,人家也不花钱。
一年能省下不少钱,家里的开支是节约又节约。
以上都是她揣测的,还有沈清和刻意表现的。
“沈师傅你真能省,我家就不行,再省一年到头也省不了多少钱。”
吴大姐也有些羡慕,人家工作一年多就能东拼西凑的买上房子,自家再怎么东拼西凑钱也不够,差的太远。
说话的功夫,两人已经进到小白楼,吴大姐的妹子吴三妹已经等在下面。
沈清和是认识吴三妹的,几次下班的时候看到吴三妹找吴大姐。
“吴同志麻烦你了。”沈清和客客气气的。
吴三妹也认识沈清和,对于他的事,她早就听自家大家叨叨过。吴三妹夫妻俩为人都不错,是属于老实的那一拨人。
熟人成为她的新邻居,当然愿意,她也客客气气的笑道,“不麻烦,就是牵个线的事。”
俞家马上要去省城报道,家里改带走的东西已经早就运走,如今留在这里的是俞江的妻子方敏,她处理好房子随时就能走。
喜欢的家具都运走了,只剩下一些不用带走的旧家具,省城离得不远,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吴三妹带着吴大姐和沈清和上去二楼,上楼直奔最里头的那户人家,“咚咚咚!”
“谁啊?”
“方大姐,是我,三楼的小吴啊,我姐的同事想看看你家的房子。”
“哎,来了,来了。”
有人买房子,方敏打开门走了出来。
“进来,进来。”
方敏热情的招呼三人,还上打量了几眼沈清和。小吴的姐姐在市府上班,她是知道的。想来介绍的人应该买的起自家的房子。来看房子的人倒是有,可是买的起的少,还有人讲价就算了,问题是讲的那价格,她无法接受,以为自家的房子是大白菜。
随便几个钱就能买到,真是气死她了,再过几天房子还没有卖出去,她就得离开新德市去省城的单位报道,再也不能耽搁,虽然离的近,可是也不能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卖房子。
为此,她很是着急。
关好走廊上的木门,属于她家的房子全部开着门,沈清和先从隔壁的单间看起,单间也是通间,还能隔成前后两间房。
前后都有窗户,后面还有一个半月形的阳台。很别致,设计的时候是精心设计过的。
地面都是铺着大理石地砖,光滑干净,家里保户的不错,看来房主是精心维护过的。
再到隔壁的套间,有个两个房间,还有大客厅,单独的卫浴间,前后都有阳台,前面的宽阳台有一半,用砖和玻璃窗封上,做了一个有上下水的小厨房。
该有的厨房内都有,很是方便。也不影响房间的采光,还是蛮不错的。
单间和套间中间开了一个门,一家人家不用出门就能共享大客厅和卫浴间。
以前也是那套间是一间大主卧,一间大书房,一个大客厅,安排的好好的。
房间装修的华丽复古,很漂亮。
一边走一边打量还暗地里想着,家里的放些什么家具。一张复古的沙发肯定是要的,带点欧范,那时候都是这样的。
这种沙发在二手店能找的到,他看见过。还有配套的茶几,也有。
价格没变,沈清和只是让方敏抹了零,价格还算公道,他早就打听过各种房价。价格高但是合理。
下午,休息的三个小时,沈清和回家拿钱,拿户口本,去到房产管理处办好一切手续,衙门有人好办事,方敏在房产管理处有认识的人,知道方敏急着去省城,过户还有什么全部办的很快。
四点半,把门钥匙交给沈清和以后,方敏拎着箱子离开了工作十二三年的新德市 。开始了新的征程。
小白楼最大是一套房,已经易主。
下午五点下班时,小白楼的住户回到家,个个议论纷纷,最好的那套房,谁不想啊。都想要,可是没钱买。
“俞家的房子真卖了呀?”走廊里做饭的家庭主妇们,开始了每日的交流。
“是呀,是楼上的吴三妹她大姐介绍的。”
消息灵通人士爆出来自己知道的消息,她还是知道买房的人是市府的工作人员。
“那是市府的人吧?”
“对,是市府小食堂的厨师,据说那饭菜做的贼好,听说所有人都喜欢他做的菜。”
“一个厨子能这么有钱?”有人不信,表示怀疑。
“厨子咋啦,最有油水的就是厨子,再说了不许人家原本就有家底啊?”
“那倒是,也许人家本来就有些家底也说不定。”
锅里的菜正在翻腾,嘴巴也丝毫没有停下,一直在说着八卦。
不到吃晚饭的时候,上下三层加上后面的佣人楼也知道了俞家房子卖了的事,包括新任房主是谁也知道了。
三楼,不少妇女和吴三妹打探消息,“三妹,买房子的同志真的只是一厨子啊?”
正在煤炉前奋力炒菜的人,双手都在忙,可嘴也没有停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笑着说道,“对呀,和我大姐都在小食堂工作,不过沈师傅炒的菜,那一般的厨师根本没法比,就是那外面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也做不出来那么好吃的菜。
沈师傅的厨艺,可是省里最大的领导都表扬过,说是比在京城吃过的菜都要好吃。”
吴三妹笑吟吟的说着自己知道的,八卦不但人人爱听,也人人爱讲。她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一股脑的全部倒了出去。
除了不知道沈清和身体有些问题的情况,其余的倒的干干净净,啥都说了。
“哎哟,那不得了啊!以后人家随便炒个什么小菜,那味道都能让我们馋死。
偶尔做做肉,也得馋死我们。”
“沈师傅的红烧肉那是一绝,有机会你们尝尝,保管你们吃了他做的红烧肉,以后都不想吃外面的红烧肉,没有可比性。一口吃下去,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不相信自己吃下去的那种感觉那种美味,有多美妙。”
吴三妹吃过呀,她骄傲的很,还帮忙宣传着。
“不会吧,能有这么神。”
“真有这么神,我们一家都要吃过。”吴三妹的丈夫走出来拿东西,听到一截话,顺便插了句嘴。
他至今还记得那味道,他在想那味道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浓香扑鼻,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口咬下去,被锁住的水分和油都在里面,就像是汁水一样。味道好极了,他吃过一次就不会再忘记。
“光听着也知道味道一定不会错,有机会一定得试试。”
“呵呵!”吴三妹的丈夫呵呵两声,拿了东西进屋,没有再出来。
房子买了以后,沈清和没有立即搬家入住,还不急。
他到处寻摸家具,在二手店铺找到一批风格齐整的家具,都是从某些人家里弄出来的。
很多都砸坏了,沈清和买了下来,约好时间来拖。
星期天一早上,沈家父子三,起床吃好早餐,来到新家。
沈清和找市府的小车司机用他们的人脉借来一辆大卡车,吴大姐夫妻俩也要过来帮忙,大厨房的人也是,一个没少。
全来帮忙,自家的人一个也没有通知,村里正忙着秋收,那才是顶顶大事。
带着孩子的沈清和昨天就利用休息时间,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首先搬进来的是厨房的一家三口的所有衣服和米面粮油酱醋还有各种泡菜酸菜以及肉和鱼,还有家里要用的煤球和木炭。食堂的同事们都知道他借肉票还有卖肉的事,也不会起疑。加上一些猪杂碎,今天他打算好好给做一顿饭菜。
也有沈清和自制的冬天用的烤火铁皮炉,能烧水能炖菜,外面还有组合可拆卸的四方桌,围在铁皮炉外面一层。
孩子们写作业,一家人围着吃饭,都是十分方便的。
天,已经有些凉。
沈家的动静,一楼和二楼的邻居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