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佑,你当差有一段时间了,这件事情,你来负责,胤祹协理。”
两人连忙称是,这可是见好差事,办好了可是歌功颂德的,不过两人也不是傻的,宫里的孩子没有笨的,两人虽然低调,不过也知晓这是抢了大哥的差事。
回去后就让自己福晋送了礼到直郡王府。
胤禔自从皇阿玛说让两个弟弟负责之后,心再次被伤了,虽然他擅长打仗,但是这怎么说也是自己发现并献上的,说什么也是自己一份功劳吧。
5000两银子就将他的功劳给抹去了,再一次体会到了皇家的无情。
康熙可能也觉得夺了儿子功劳有些不好意思,让太后厚赏了和卓,美其名曰说是和卓生的孩子好。
胤禔消沉了一段,不过和卓早就意识到了这个情况,将小儿子往胤禔怀里一塞,小七和小八两个缠着他,和卓再一直问他各种府中的琐事,注意力也被转移了,没那么多时间伤春悲秋了。
其实这个也不能说康熙无情,制衡手段罢了,现在胤禔虽然没有夺嫡之心了,不过纳兰明珠还活着,虽然就是个闲职,但是朝堂上影响很大,加上胤禔几场战役打的很不错,为人又豪爽重情义,军中的将领口碑很好。
所以“大千岁”党还是很庞大的,康熙这么处理不奇怪,不过康熙没有给太子党中的任何一个,给了两个低调的皇子,也算是比较厚道了。
皇七子胤佑因为腿不好,康熙一直忽略他,现在大概是补偿心理吧,皇十二子胤祹养在苏麻喇姑身边,也很是低调。
寻常皇子的争斗都波及不到他们,现在康熙爷也算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吧。只是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能立功当然是好的,不过若是被惠妃和胤禔记恨,就不好了。
索相之死
成嫔进宫就是嫔位,生残子而失宠,
胤祹的额娘更是个庶妃而已,万哈琉氏。
在宫里,怎么能及的过四妃之一的惠妃,手掌宫权,抬抬手就能让两人日子不好过。
所以,七福晋和十二福晋才赶紧送了厚礼来,和卓也收下了,这样他们的心也放下一半。
和卓又进宫了一次,将七福晋和十二福晋的礼送到了,安慰了一下惠妃,惠妃原本也没打算如何,就打算小小的为难一下她们两个,不过和卓劝过之后也就没动静了。
这样反而更能得到康熙的怜惜,果然,康熙这个月多去了惠妃的储秀宫几次。
因为这件事,原本和卓生的小六过完六岁(虚岁)的生辰就要搬出储秀宫了,康熙没有提起,惠妃也当不知道,一直住到六周岁才搬出储秀宫。
其实,还是因为这件事情是皇七子和皇十二子的缘故,
若是太子或者老三,老四,惠妃肯定不会就这样放过。
胤祹和胤佑见宫里惠妃没有为难自己额娘,也就安心办差了,对大哥,大嫂他们也是有些愧疚加不好意思,毕竟是摘了人家的桃子。
自此,原本乾隆年间得到大力推广的红薯,
康熙年间就得到了推广,甚至农人凭借户籍就可以领红薯苗,刚开始大家还半信半疑,后来有人尝试后确实产量很高,就争相去领取红薯苗。
朝廷免费发放的红薯苗也就发了2年而已。
和卓喜欢吃红薯粉丝,不过并不知晓配方,告知了庄子上的人红薯粉丝的大概情况,没多久就研究出来了,和卓知晓这个配方不会很难,市场上一旦出现,很快就会有仿品。
和卓趁大家红薯还没有种出来的时候,将庄子上满仓库的红薯加工成了粉丝,卖给了九阿哥胤禟,大赚了一笔。
另外将剩下的几千斤红薯给卖掉了,趁着热度,九阿哥的《云客来》一下子生意很是火爆,
因为和卓还附赠了几个红薯的菜品,其实大厨研究一段时间就会知晓了,这个都是比较简单的,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
当然,这些都是和卓嫁妆庄子上和弘昱的庄子上出产的,府里的田地里面出产的都被朝廷给收走了,献上了。
当然,也都是出了银子的,赏赐下来的东西比献上去的值钱多了。
红薯也就是刚开始两年,比较值钱,等到产量一上去,价格肯定会比粮食便宜很多。
这样距离天下贫苦百姓人人能吃的上饭又近了一步,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康熙刚过完50岁寿辰,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权倾一时的索相被下狱了,一时间朝堂上风声鹤唳,明珠也称病了。
宫中皇太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前两年康熙就发现了皇太子胤礽和索额图谋朝篡位的证据,只是隐忍不发而已。
最后,康熙发了索额图26款罪名,说是“大清朝第一罪人”,最终没有赐死,而是在狱中,被饿死了。
康熙四十年,索额图以年老乞求退休,是年皇帝巡视河南,皇太子随行病在了山东德州,康熙命索额图前往侍奉,太子病愈后皇帝发现了太子与索额图密谋篡位的证据,于是命宗人府于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不久便死于狱中。_
索额图一死,朝堂上索额图的朋党迅速瓦解,太子爷的势力一下子少了一半不止,皇太子愈发惶恐不安。
明珠也是个聪明的,开始万事不管了,其中也有意识到自己的支持对象,胤禔已经没了半点夺嫡之心的缘故吧。
塞外1
康熙不是一个能在京城呆的住的帝王,五月结束这些事情之后就去了塞外,之前春日里才刚刚去过江南。
康熙巡幸塞外,带了:胤礽、胤禔,胤祥、胤禛、胤禑、胤禄
因为索额图的事情,太子爷胤礽惶惶不可终日,太子妃一直贴心的陪侍在身边,胤礽也是感激她的,加上康熙对太子妃的印象很好,所以这次胤礽带上的是太子妃。
然后大家都带了嫡福晋。
和卓不太想去,小八还小,还不足一岁,不过大家都带着嫡福晋,和卓也不好让胤禔一个人孤零零的。
将小七弘同打包到了惠妃那里,自己带着小八包子一起去了塞外。
这次去塞外,和卓除了带了小八之外,带的都是女孩子,小珍宝,二格格,还有双胞胎格格。
二格格和双胞胎格格都是康熙29年生人,现在已经14岁了,小珍宝也十五岁了。
她们都到了相看人家的年岁,这次出来也是打的这个主意。
双胞胎格格和卓并不担心,两人都是活泼爽朗的性子,骑马射箭也都在行,因她们的生母范格格一向安分,另外双胞胎对和卓这个嫡母一直恭敬勤谨。
所以和卓每人给了两个蒙古奴才,倒也不错,她们对到草原上没什么排斥。
关键是二格格,素来体质纤弱,到现在为止,痘苗都没有打,因为痘苗皇族男子都是必须的,对于女子倒是宽泛些,所以胤禔和卓也由着她。
不过二格格芳婉不喜欢骑马打猎,喜欢绣花看书,养的像个闺阁中绣楼里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寻常她们小姐妹的聚会也不是很喜欢去。
二格格素来孝顺,和卓也一样给了两个蒙古奴才,不过二格格并不感冒。正是应了她的名字,芳婉,是个婉约美人,不喜欢嘈杂。
和卓带她们几个出来也是带着相看的目的,塞外风气开放,少男少女们呆在一起,更能相互了解。
而且她们也能更多的接触到草原上的风俗习惯,可惜的是今年太后没有出来,因为去年去塞外避暑,德妃生的温宪公主死于中暑,太后自责,所以今年就没出来了。
康熙把剩下的几个公主也都带出来了,和卓让小珍宝带着妹妹们和公主们一起玩。今年康熙带的是宜妃,宜妃性格爽朗,适合与蒙古福晋王妃们打交道,位份又高,自己又是贵族出身。
“宜妃母,儿媳给宜妃母请安。”和卓看到宜妃款款的走来。
“好了,今日难得有空闲,咱们一起坐着喝喝茶。”宜妃示意和卓。
“谢宜妃母。”和卓并不矫情,抱着小胖子就坐下了。
宜妃看着和卓手中的小胖子很是羡慕:“本宫可是羡慕惠妃姐姐了,整日的含饴弄孙,享尽了儿孙福,本宫就没这个福气了~”
宜妃放下团扇,脱掉了护甲,凑上来抱小八胖子。
和卓也不怵,直接递给她。
“宜妃母这样说,五弟和九弟可要伤心了,五弟不是给您生了孙子了嘛。”
因为宜妃的外祖母是和卓的祖母,说法总是要亲近随意一些。
宜妃一边逗弄小胖子,一边叹息:“这老九就不必说了,连着两个孙女,这孙子还不知道在哪里?”
“哦。哦。哦”小胖子腿脚很有劲了,站在宜妃腿上蹦着。
“看看我们八阿哥,这腿脚多有劲啊,这多壮实啊,大福晋就是会养孩子。不像我们老五,这瓜尔佳氏去年生的三阿哥,病歪歪的,不知道能不能养的活。”
这话宜妃自己说可以,和卓这个“外人”可不能随意接话。
塞外2
不过宜妃不在意,继续道:“再说,老五给本宫生了三个孙子,两个是侧福晋瓜尔佳氏生的,一个是侧福晋刘佳氏生的,都没个嫡孙,连嫡孙女都没有。”
“更不用说像惠妃姐姐一样,养一个孙子在身边了,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