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 完结+番外 (言春一)


施嬷嬷建议媳妇将铺子收回来,自己打理,媳妇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营生。”
和卓看向惠妃,意思就是婆婆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惠妃早年就入宫了,刚开始是庶妃,当了十来年才做到嫔位,家里才送了嫁妆进来,惠妃阿玛官职也就五品,纳兰家有明珠这个领头羊,银钱自然是不缺的。
惠妃的嫁妆都有专人打理,况且家里每年都会送银子进来,这个商贾之事惠妃自然是不懂的。
所以媳妇疑惑的眼神,她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儿媳未出嫁前家里,因为担心儿媳在宫中没有时间打理,就将陪嫁铺子租出去了,现在快要收回来了,额娘有没有什么好的点子?”
和卓直接问出声。


给小珍宝置办产业

惠妃被问的一噎,又不能在媳妇面前认怂,伪装喝茶:“这个急不得,要慢慢来。额娘已经让人去宜妃那里了,小珍宝估计快回来了。”
和卓也不是那不识趣的,当下转移话题:“今日媳妇庄子上得了两只野鸡,春日炖汤最是滋补,还有两坛‘五毒酒’对风湿最好,额娘每日可饮一杯。”
惠妃年轻的时候在元后手下没少受磋磨,腿上有些风湿的毛病,每年冬日里还是要发作的。
正好八阿哥来请安,
和卓看到八阿哥时眼前一亮,就想到了九阿哥,这不是有个现成的财神爷。
财神九,经商奇才啊,现在年纪还小,10岁,不过不着急,就当投资呗。
而且皇上都看不上他喜欢黄白之物,现在他这个年纪,宜妃也不会给他银钱去经商办铺子。
不过万一害的九阿哥胤禟惹皇阿玛生气就不好,还是再看看吧。
当夜,和卓与胤禔说起了产业的事情。
胤禔的产业也不是很多,这一年多当差了自然有各方的孝敬的,这个是默认的规则,毕竟胤禔是皇子,是主子。
不过胤禔也不是个善于经营的,除了两三个店铺有专人打理之外,其余的几个铺子也是和大福晋一样,租出去了,他没那个心理去弄这些。
租出去不用担心赔了还是赚了,还有人帮忙修缮房屋。
可不要小看修缮房屋这一项,要是这些房子都空着,光修缮房屋就不少钱。
“爷,小珍宝也大了,女儿家的嫁妆都是从小就要开始筹备的,咱们给女儿买个庄子,庄子上的田地总是旱涝保收的,你说呢?”
胤禔是个疼女儿的:“成,明日爷让奴才们看看,京城有没有合适的庄子,买了给咱女儿当嫁妆。”
和卓温柔道:“谢谢爷。
妾身想着,咱们在宫里呆不了几年了,在宫里咱们吃的用的都是皇阿玛的。出宫后样样都要花钱,京城的田地都被大家族给垄断了,很难买到,
咱们让奴才们去远一些的地方,附近的县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以后每年也好一些出息,你说呢?”
胤禔想了想,出宫的日子确实不远了,他儿子都好几个了。
【臭美吧,就俩儿子,还好几个呢!(¬_¬)瞄】
因为太子爷生了个病歪歪,一看就长不大的儿子,胤禔心里的得意没法说,
简直美翻了!
皇阿玛已经让礼部的官员在为他的府邸选址了。
“福晋说的很是,咱们账上现在有多少现银?”
和卓:“今日妾身算了下,账上能有三万八千多两的银子。”
胤禔惊讶了一下:“这么多。”
和卓理所当然:“是啊,现在府上最大的开销就是送礼。
皇阿玛以及皇祖母,以及宫中各妃母他们的生辰。其余同辈的,家族姻亲的生辰礼,妾身都用铺子上的产出,以及份例这些,能节省将近一半的银子,很少花银子买了。”
胤禔给和卓竖起大拇指:“爷交给你的时候现银也就一万两,没想到涨了这么多,爷之前送礼的事情都是奶嬷嬷打理的,每次都是要花费的,福晋这样很好,能省出很大一笔钱。”


农事1

和卓表情有些小得意:“那是自然,用产出不用花银子最好了,咱俩的份例都用不完,小珍宝她们的也是,布料放在库房里面堆灰,还不如拿出来做礼,体面有好看,谁也说不出什么。”
胤禔摸摸头:“爷那时候怎么没想到呢。”
和卓忙安慰:“爷那时候日日读书,只是没有涉猎到这方面,要是让爷来做,自然比妾身做的更好,妾身只是尽量少花钱买礼物罢了。”
“已经很好了,现在除了太子和四阿哥,哪个阿哥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银,老三要是不从媳妇手里拿也是拿不出的。爷娶了个好福晋啊。”
和卓被人这样夸,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爷也是个好夫君,好阿玛。”
夫妻俩有开始日常互夸模式!
胤禔:“这样,既然账上有三万多银子,明日给爷拿一万两,出了京城的县城找找看,置办些田地。”
和卓是知晓自己的丈夫的,凤子龙孙,哪里知晓田地的价格,所以提醒他:“现在上好的水田一般12-15两,中等的一般10-12两,一万两银子,若按照一亩田地12两来计算,大概可以买830多亩田,不老少了呢。”
和卓并不会自己将这些事情大包大揽,让丈夫四肢不分,五谷不勤。
不过必要的提醒还是需要的,万一被哪个胆大包天的当成冤大头咋办。
Ψ( ̄_ ̄)Ψ
责任感其实都是需要培养的,这就是和卓的驭夫之道。
胤禔对自己的产业有些了解,也就是知道一年出多少银子,具体的是不清楚的。
所以和卓细细的说与胤禔听:“咱们北方,田地都是一年一收的,一亩田可出产两石粮食,现在粮价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
胤禔眼中有欣赏,心道福晋还通农事:“福晋还通农事?”
和卓理所当然的笑笑:“妾身在娘家时,祖父对孙子孙女们都是一视同仁的,孙儿们每年都要一起农耕,让老农教导我们,所以知晓一些。”
胤禔点头,心中对福晋这个已经仙逝的祖父有些好奇。
“寻常咱们的田地都是佃给农户的,租子一般是五成,所以一亩田一般可以产出1石粮食,换算成银子,一年八百多亩就是400多两银子,也是旱涝保收了。”和卓继续讲与胤禔听。
胤禔算了算,钱虽然不多,不过总是有田地在,是一份产业。
“老农曾经说过,地主家田地佃给农户时间越是长久,就越是侍弄的好。佃农最怕的是没有田地,地主让种两三年就不让种了。妾身的嫁妆田,都是签了十年的契约的呢,时间长了,佃农们就会当成自己的田地来侍弄,更加尽心了。”
胤禔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惊奇:“还有这些学问那?”
和卓看着胤禔惊讶的瞪着两大眼珠子,“噗嗤的”笑了:“是呢。可不要小看了种地,这学问大着呢,爷也可以了解下。皇阿玛注重农耕,到了仲春,皇阿玛都会从繁重的政务中起身,带领文武百官从朝堂中走出来,去先农坛耕种。”
历史上雍亲王知晓自己阿玛康熙爷重视农耕,为了投其所好,自己在家种地,将产出送到宫里,还做了一副《农耕图》!


农事2

过后胤禔特地去查看了自己的庄子上,了解了一番农事,福晋所说都是正确的,这让胤禔不禁对那个素未谋面的伊尔根老太爷更好奇了。
听说福晋这一辈,大多都是那老太爷带着教养的呢。
福晋的兄长们他都接触过,都不是泛泛之辈。
大舅哥是进士出身,二舅哥是文武秀才,三舅哥武举人出身,在军中也是个铁血汉子。
六舅哥就更厉害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后必定是我大清的一员猛将。
听福晋说,这些兄长们都是在祖父膝下长大的,祖父真是会养孩子啊。
京城中大家族,哪家没几个纨绔子弟,岳父的儿子倒是一个纨绔子弟都没有。
着实厉害啊!
老话说的好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想想人家的祖父,再想想自己的祖父顺治爷,真是一把辛酸泪啊!
不过也说不好,要是自家祖父顺治爷长寿的话,这皇位上面还不知道是谁呢,搞不好自己就是个平凡的皇孙也说不定。
其实账上能有3万8000两现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和卓并不铺张,送礼的话也多用的份例里的东西,还有胤禔铺子里的产出,否则是存不下这么多现银的。
未成亲的阿哥手里能有几千两现银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毕竟阿哥们虽然衣食无忧,逢年过节有不少赏赐,不过那些赏赐是不好变现,所以现银都不多的。
所以说四阿哥让人羡慕呢,佟皇后死后,他一跃成为阿哥中最富有的,然后娶了四福晋,虽然四福晋同样是98抬嫁妆,并没有超过前面的大福晋、三福晋。
耐不住人家质量更高啊!每个嫁妆架子抬过来的时候都推得满满当当要溢出来了!
人家阿玛打仗多年,又是老来女,唯一的女儿,嫁妆比大福晋,三福晋可丰厚多了,可以说是搬走了半数乌拉那拉家的产业。
和卓是幼女,上面几个哥哥都成亲了,自然不可能将家中半数产业充作她的嫁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