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吃起了我的软饭 (小时你个渣渣)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小时你个渣渣
- 入库:04.10
“好啊。”叶芷清爽快答应道,“这说不定刘叔家以后也能出些个读书人呢。”
这句话说得老太太眼睛都笑没了,在帮忙拆螃蟹的时候,拆得格外起劲。不仅仅是她,孩子也都在帮忙将蟹肉蟹黄分离,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喜气。
叶芷清见到这幕,心里莫名有些感动。
这感动来源于最朴实的百姓对知识的崇拜与渴望。
最后,五十斤螃蟹,大概拆出了一汤盘的蟹肉和一白瓷碗的蟹黄,以及篓子里几十块蟹壳。
“这蟹壳也要?”
“要的,这东西磨成粉可以制药。以后您家有,也可以卖给我,我那里都收。”叶芷清道。
“好嘞。”
“那我就先回了,至于孩子读书认字,”叶芷清想了想,“那就放在每天下午吧。笔墨纸砚呢,您看着准备,不用太好,能写字就行。”
“好的好的。”老太太全都记了下来。
等到中午,卖完海货的刘氏夫妻回来,老太太把这事给他们说了,而且态度极其强势,“你们要是舍不得掏钱,那这钱就从我的棺材本里出。”
“不是,娘,”刘叔有些哭笑不得,“这哪能您出钱呢,只是读书这事,我就怕孩子学不了长久。我们这里十里八乡的也没个私塾什么的,等回头管姑娘走了,这学不是白学了?”
“怎么会白学?会认字就行了。我的孙子会认字,那我的重孙就能是读书人。你们这些眼皮子浅的东西,就只知道算计眼前的小惠小利。人管姑娘家里从前也穷,家里出了个文曲星,现在全家都跟着得道升天。我们家哪怕将来哪怕是出个秀才,这辈子也一样能吃喝不愁。话别多说,明天就去给孩子们买,不然错过了这村还知道有没有这个店。”
老太太一番话说得下面夫妻两个不敢违抗,不过再一想,会认字也是他们的好处,旋即心里就又接受了。
“至少以后不用买春联了。”刘叔对妻子调侃道。
第94章
叶芷清回到家时,把教孩子们读书的事给另外三人说了一遍,“到时候你们若是愿意的话,也可以一起。”
她要教学生读书认字,仅代表自己做决定,不能擅自拉上别人。
“当教书先生?行啊,我还没试过呢。”林明珠道。
姚黄魏紫则要忐忑一些,不过也还是应了下来。
下午,姚黄大概布置了一下,在院子里用木板搭了个认字板,接着把桌子搬了出来。认字板是写字的,桌子就相当于书桌,凳子有些少了,不过可以让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
在她弄好这些后,厨房里,叶芷清也忙活完毕。
五十斤母蟹分离出来的蟹肉与蟹黄,她分别做成了蟹黄油和秃黄油。相对于住在海边的人习惯的腥味来说,她做了这两样东西更适合内陆人的口味。
“都尝尝吧,”用早上剩下的馒头抹了一把秃黄油,叶芷清一一把馒头递给她们,“看看喜欢不喜欢。”
三人最近几天天天吃海鲜,都有些腻味了,再加上知道这东西是螃蟹做的,一时也都什么期待之感。
随口将馒头塞进嘴里,姚黄正准备继续去干活,结果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
她转身,腮帮子还是鼓着的,眼睛却是惊艳地看着手里的馒头。好一会儿吞下馒头后,她道:“这是蟹肉酱?味道好香!”这样的馒头,她能一口气吃十个!
“喜欢就好。”叶芷清笑眯眯,又看向另外两个,“你们觉得呢?”
“我觉得或许您可以去开个饭馆。”魏紫道。
“我觉得,如果有酒那就更妙了。”林明珠对美食的鉴赏程度比另外两个更高,“如果我爷爷在这,他一定会很高兴。”
“那这样说来,这道秃黄油还挺成功。”叶芷清心里有了底。
次日,刘叔夫妻两个送上门来的螃蟹变成了三百斤。
依旧和昨天一样,是刘老太带着家里的萝卜头们收拾的螃蟹。
老太太有些好奇,“这么多螃蟹,您这是用来做什么?”
昨天五十斤,今天三百斤,就算四个闺女,这也吃不了这么多。
“我打算做样吃食,给亲朋好友送去。”她今天这个,是准备给林先生一家送去的。
“这些螃蟹能做多少?”
“一个手掌大小的罐子吧。”
“那这东西可金贵的很。”刘老太啧啧道。虽然她住在海边,但是吃的都没这么奢侈。
新鲜的海货都是优先卖掉,卖不掉的,才自己吃或者拿去送人。偶尔也会留几只鲜活的,但不会奢侈的留这么多。
“是的,螃蟹个头大,但肉却没多少。今天三百斤先做下来看有多少,明天还得翻倍继续收螃蟹。”叶芷清道,“不过每天都让你帮忙,我也不能一直不给工钱。这孩子读书,你给我做三天的活,我们教一个月。剩下的日子呢,就按照斤数来算钱,多劳多得。你要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找靠谱的帮忙,工钱我全部结给你,你们自己的账你自己来算。刘婆婆,你看如何?”
太细致的事,她懒得花时间在这上面。
刘老太哪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自然忙不迭答应。
三百斤的螃蟹今天拆了很久,中午刘叔夫妻两个回来了,知道叶芷清要大量收购螃蟹后,硬拉着叶芷清在家里吃了餐饭。
餐桌上,叶芷清和他们敲定了螃蟹的价格,同时母蟹公蟹叶芷清也都开始收购,不过两者间的价格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母蟹肯定是要贵一些的。
除了螃蟹,还有海虾,目前来说,她只弄这三种,毕竟人力有限。
饭后,叶芷清回到家,将今天新鲜拆出的蟹黄做成秃黄油后,放进了特地买的雨过天青色瓦罐中。接着她用冰块裹着罐子,再用小棉被又裹了一层,最后再在外面用木盒装好,让魏紫快马加鞭送去了府城。
……
几日后,林行止正在接待同僚。两人谈兴正浓,林行止也就顺势留饭。
男客一般都在外院用宴,不过这夜的小宴上,林行止却注意到了席上多了一个雨过天青色的小罐。
他原以为是酒,结果揭开一看,迎面而来的却是鲜香扑鼻的香气。
“这是何物?”林行止问。
“这是三姑娘特地让人送来的,说是叫秃黄油,一种新鲜的吃食,让您拌着豆腐尝尝。”随从道。
听见是女儿的心意,林行止脸上露出笑来,对客人道:“我那女儿就是喜欢一些新东西,这我要是不顺着她的意来,回头指不定又要生我的闷气。”
客人会意,也顺着赞道:“令千金率直可爱,她喜欢的东西肯定不错。那下官今日也就沾沾您的光,尝尝这等好物究竟如何美味。”
秃黄油拌豆腐,前者鲜,后者纯,两者搅拌好,一口吃入嘴中,蟹黄的油润和豆腐的滑嫩融合在一起,让人苏醒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蕾,还有那颗被政事压抑到疲惫的心。
客人细细品味了半晌,对林行止道:“此物当得起大人您这珍藏的佳酿。”
林行止大笑,让人去换了酒来。
这夜的小宴宾主尽欢。客人临走时,还询问了这秃黄油何处有售,如今已经到了年下,是时候准备准备年节礼了。
粤南靠海,但是大多数海货难以保存,就算有法子保存下来味道又腥臭无比,根本拿不出手。这秃黄油,出现的正是时候。
林行止表示回头问好让人上门告知。
送到同僚,林行止回了内院。
内院,林淑柔和林夫人正在对弈。见他来了,林淑柔上前帮他取下身上的斗篷。
“叶大姐姐送来的东西好不好?”林淑柔笑问。
林行止并没正面回答,他洗了脸擦了手,走过来道:“叶县主是贵人。”
他来粤南时间也不短,粤南农事还好,但是靠水吃水这块,他却始终没有进展。海货卖不出价格,沿海的百姓土地又少,日子虽然饿不死,但也富不起来。
明知道海是宝矿,却不能利用这做出政绩,这是林行止最大的憾事。
如今秃黄油一出,他就想到了当初在乐安的日子。当初叶芷清也是硬生生的靠着商事,把乐安镇变成了超过县城的城镇。现在她来到了这里,那她是不是会带来更多的奇迹?他觉得很有可能。
“就是不知道京城那边如何了。”京城一日不稳,叶芷清就无法放开手脚。
……
鱼头集的村民们今年过的格外忙碌。
年轻力壮或者有出海经验的老人们都忙着出海,家里的妇人们则忙着拆螃蟹、剁虾肉,地间树下,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每次听到这声音,在忙碌的妇人们总会会心一笑,聊起自家娃儿昨天又新认识了几个字,空气里一片快活的气氛。
作为带来这一切的叶芷清也没闲着,一是冰窖在做好后,她得赶在螃蟹瘦下去之前,将冰窖填满;二来呢,林淑柔那边给她递来了一些订单,她得制作好给送去。
秃黄油这东西看手艺,手艺差的,做的味道不行,浪费这些好食材。为保险起见,每一罐几乎都是她自己亲手制作。
当人忙碌到飞起的时候,脑海里就没有闲暇去想其他的事,时间也跟着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