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温止却参照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设了正房和东西两厢的厢房,只是并未围成三合,而是在一条水平线上。正房五间两排,即堂屋在正中,堂屋左右各有两间房,此五间为前排,又有并列的后排与前排通过内墙隔开,格局以前排相同,只是纵深略小。
正房坐北朝南,堂屋靠东边两间做了饭堂和厨房,西边两间是正屋,分别作为温鹏两口子和温李氏的卧室。后排中间是个仓房,东边是一个宽不过两米的小间,用来存放农具杂物,西边对着正屋的是两个后间,一个供着文昌帝君的画像,一个给了温止当卧房,奋斗了多年总算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哪怕是淡定如温止也心生雀跃,对此十分满意。
杂物间在饭堂后头,但比饭堂窄,于是饭堂厨房的后排便是一块约四米宽五米深的空地,正好用来搭建鸡舍。温止还央着温鹏用木板靠着两边墙的夹角围了个小木棚子当洗澡间,总算是告别了在房间或者厨房里洗澡的惨状。空地上还种了两棵树,一颗石榴一颗枣树,又在厨房的后屋檐下放着两个大缸,里面盛满了清水。
正房和两旁的东西厢房之间各用一条两米宽的过道隔开,两边厢房各有三间,开门都朝着正房,是儿子们的住所。现在儿子们还小,温鹏便只开了东厢当他们合住,让学文带着学勤,学书带着学礼,分别住了靠南和靠北的头尾两间,中间一间作为温止的教室,用来教弟弟们背书写字,而西厢则开了一间作为田家人的住所。
厢房建好房子后就算完工了。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家,温鹏也是兴奋不已,大手一挥的添置家具,新桌新椅新床新柜一应俱全,散发着原木的香味。
新房是长条形,左右两边离围墙不远,空着作为过道,前后则各有纵深十多米的空地。温止建议温鹏请人在前院里点穴打井,免了隔天就要走挺远去挑水,后院种些时令蔬菜,方便平时取用,还让温鹏在后院西北角上搭了茅房,解决五谷轮回的大问题——天知道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衣食住行还勉强能撑得住,上厕所才是温止最头疼的事情。
温止贴着围墙内外悄悄撒了艾草种子,空间出品生命力顽强,就算已经是深秋也很快长出了嫩芽,又从山上挪了桂花树香樟树来,沿着缓坡种了两圈,原本空旷的四周立刻变得生机盎然。温鹏则特意用石板铺了一条小道儿,从出入的围墙缺口通到缓坡下头的道路上。大家看的眼热,直道温家人就是不一样,会讲究,做什么都比别家做的好,心里却早就嫉妒不起来了,一脸荣幸的吃了温家的乔迁宴。
而更让大家羡慕温家的,是腊月里县太爷亲自带着京城来的天使到了温家,一来是查看陈家村是否真的顺利在蝗灾中抢下了今年的收获,二来也是详细了解温鹏的应对方法。得到确凿的答案后,天使一脸笑意的宣布了对温鹏的奖励——赏银五百两,布帛若干,首饰一盒。
虽然现在的温家已经算得上富庶,不过这些可是打着国库烙印、带着皇家瑞气的赏银,更遑论进贡的布料首饰,温家人恨不得将它们供起来每天三炷香的敬着。唯有温止暗中撇嘴,按照她的设想,温鹏的贡献足够换一个末等的虚衔,让温家的地位从普通的农上升为士,却没料到皇帝竟然如此小气,只用一些银钱就打发了他们。
不过转念一想,温鹏大字不识,在这个极重文人的时代确实很难获得官衔,能够在帝王面前刷一番存在感已经是王县令背景强硬又不贪功劳带来的意外之喜了。
第15章 家业
陈家村如今仓中有粮,院子里养着鸡鸭,生活算得上是富裕。温止则透过温李氏让大家将大部分鸡鸭趁着年末高价卖出去——太多的家禽聚集容易滋生病菌,对生态的破坏也是十分巨大,正好温家因为家禽之事获得朝廷嘉奖,周边官府早就想要依葫芦画瓢的蓄养,一拍即合之下陈家村的家家户户都过了个肥年,便是之后被温鹏带着修水渠挖池塘建引流沟也没人抱怨。他们心中已经认定了,只要跟着温家人走,听温家人的话,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翻过年来又是春,虽说春雨贵如油,可是下的多了也恼人。好在田里的排水系统非常给力,多余的雨水并不会聚集,纷纷向三个深深的大坑涌去。
四月里,大坑变成了盛满水的池塘,雨水也终于告一段落。田里的秧苗茁壮的成长,一片一片绿油油的赏心悦目,而温止最小的弟弟温学舟也在四月二十三这日瓜熟蒂落。
对于温家接连生了五个儿子,村里人是服气的,尤其在听说温学文和温学书在私学里碾压一众师兄,颇得陈麒的喜爱时,大家更多的感受也是理所当然。这可是温家的孩子,天生聪明不说,还如此刻苦,背一百二十遍默一百二十遍的学习方法可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坚持下来的。
若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便是红袖在这次生产中伤了身子,虽然性命无忧,以后却是再难有孕了。对此温家人并没有多少遗憾,便是红袖也觉得五个儿子已经足够了。而温止则松了口气,再让红袖生下去,她真的要崩溃了,一遍遍的教孩子,而且还是同样的内容,她现在简直看到书本就想吐——为了给弟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便是在温学文大了后,温止也没让他帮忙教弟弟们,而是一直亲力亲为,力求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今惯常用虚岁算年龄,温止已经是九岁的大姑娘了。七岁的学文和六岁的学书已经开始学习墨义和策论,四岁的学礼背完了四书,便是三岁的学勤也开始学《论语》了。
很好。温止握拳,最多五年,自己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温学舟的出生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陈家村里的竹纸作坊已经恢复了生产,大家一边忙着田里的活儿一边忙着造纸,虽然累些,心里却踏实。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这一年的收获已经近在眼前,人们的心头却被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暴雨蒙上了一层阴霾。
村口的小河水位早已暴涨,河水没过岸边的草地,漫进了田里。好在有水渠和排水沟,庄稼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只是下游的下林村却遭了秧,人们冒着雨呆呆站在山坡上,眼看着房屋被冲的东倒西歪,田地已经是一片汪洋。
温止记得这次降雨持续了二十天左右,而最大的洪峰就在暴雨结束的前三天,算算时间就是这几日了。她心中有些紧张,因为在记忆里,那场大水呼啸而来,直接将村子冲的七零八落,陈家村近百户人家无一幸免,她也不知道提前做好的这些措施能不能改变陈家村的命运。
两天之后,沉闷的咆哮声由远及近。陈家村的人按照温鹏的指挥来到了高地上,眼睛却一眨不眨的看着不远处的村庄。临近了,浑浊的白色水线临近了,它凶猛的冲击在堤坝上,又狠狠的拍回河道里奔流而下,终究是撞进了早已挖好的口子,顺着沟渠一路走远。
大家沉默良久,终于爆发出欢呼。
陈家村,保住了。
之后的三天,雨势渐渐收敛,阳光终于从乌云中透出一角,一夜狂风大作。第二天醒时,窗外已是明日高悬,天空碧蓝如洗。
经过风雨的洗礼,庄稼似乎也越发强壮,稻穗上的水珠折射着阳光,如水晶般透彻。
“这一年算是又熬过来了。”老农叼着烟斗,似乎是叹息,又像是欣喜。
“今年还像去年一样一块儿收割吧。”壮小伙儿已经摩拳擦掌。
陈望也站在人群里,微笑着对身边的陈麒说:“过了这一遭,前头便都是好光景了。”
温鹏家里是不怎么担心秋收的,他现在的目标是下林村里的大片农田。虽然早就让里长出言警告,但下林村到底没有陈家村这般周全的准备,四月和这次的洪涝将这一年的收成毁的一塌糊涂。
农田自然是良田,是农户们的命根子,可现在连命都快没了——接连的旱灾和蝗灾已经让下林村濒临崩溃,但凡能投奔亲人的早在蝗灾后就拖儿带女的去了别处,剩下的人苦苦挣扎,而洪涝则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如到处是卖儿鬻女,温鹏和陈家村的人愿意出钱买下他们的田地给他们一口吃的,甚至留他们做了佃户,他们只会心生感激。
这事儿是温鹏起的头,最好的田地自然紧着他先挑。不过他还是十分有分寸的连番推让,在族长里长和陈麒都买了些后才动手,用极低廉的价钱拿下了三百亩水田。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大鈅朝的物价了。大鈅朝使用纹银和铜钱作为基本货币,纹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大约是原初时代的500元左右。物价则和明朝中叶差不多:一石米一百六十斤,大概纹银一两;粗盐和猪肉都是10文钱一斤;而田价按照优劣分为四等,最上等的水田30两一亩,中等15两一亩,下等10两,劣等3到5两。
当初温李氏带着温鹏来投靠妹妹陈李氏,身上便带着三百多两银子,陈大牛家收回陈家水田后温家花钱买下陈鹏家的五十亩荒田就是劣等田,尽管如此,也耗费了温家大半的家财,幸而大鈅朝的赋税却是比明朝轻了不少,一家人勉强靠着这些田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