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金叶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陆见安绕了不知道几圈之后,心一横。
空间既然是作者给得,总不能是还祸害女主的吧!
不合乎常理。
总有点福利。
反正仗着女主的势,想必不会死。
不是都说了除死无大事。
死就死吧。
把金叶子摘下来。
轻飘飘的金叶子在树上的时候的确是金光灿灿,摸在手里也的确有质感。
可是一摘下来就褪去了金色的颜色,反而变得灰暗。
就像是所有的精气神被抽走了一样。
灰不楚楚。
看起来还不如平常的桑树叶子绿油油的讨人喜欢。
忽然在叶子上面看到了几个字。
要不是她精神力超级集中!还不一定注意到。
“金刚叶”
这倒是真的奇怪了。
桑树叶就是桑树叶,怎么就变成金刚叶了。
可是左看右看也是平淡无奇。
没看出来金刚叶有什么不同。
摇摇头,陆见安出了空间。
这个叶子干什么用的还不知道。
随手夹在了书本里。
反正任谁看到这一片叶子也不会明白有什么作用。
她这个主人都不清楚,不要说别人了。
好吧。
不服谁也服这个空间。
从吃人不吐骨头,起码还剩下一口。
也算是从黄世仁变成周扒皮了。
等级下降了。
现在成为一个有选择性的吃货。
唉!
她的主角光环呢。
她的金手指呢!
陆见安郁闷的出了房门。
当然她不知道的是,陆雪寒在她书房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那一片叶子,正好要去帮徐氏喂蚕,于是那一片叶子谁都没注意到混到了桑叶中。
被蚕吃了。
陆见安要是知道应该朝着喂蚕的思路上走。
一定早就实验千百回。
可惜她根本没去琢磨!还琢磨着等她空闲下来好好去看看。
这一年的新茧开始收获了。
凤山县的茧节也要开始了。
出了九月,凤山县来往的客商渐渐多了起来。
凤山县的客栈几乎住满了人。
等到入了十月,凤山县最好的三家客栈也会人满为患,绝对腾不出空余房间。
这个时候陆见安家里的地里也终于收成了。
桑树三个月终于产桑叶。
不过显然他们家赶不上这一茬。
新出的桑叶已经谈好了价钱,卖给了收桑叶的贩子。
十亩地也不过收了十两银子。
要是普通人家,这一年也算是丰收。
十两银子能够过活两年呢。
可惜陆见安家的话,这银钱都不够看的。
家里现在里外里八口人呢。
菽也成熟了。
李志林一大家子辛辛苦苦下来看着二十亩良田就产了几十石豆子,他们也是有苦难言。
这个就算是交赋税都不够。
更不要说吃。
这个东西填饱肚子还是有问题的。
可是东家说了算。
这几个月东家也确实没亏待他们。
吃的大黄米和糙米一年的份例都按照他们往年的年景给了同样数量的。
他们一家子心存感激。
年景不好的时候,吃都吃不饱呢。
好在他们家里自己还养蚕。
多少填补一些。
现在东家这么做,虽然他们不明白东家要做什么。
可是自然是主家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陆见安家里的蚕茧三个月下来,也到了收成的时候。
这一次算是大丰收。
他们的鲜茧居然有几万斤之数。
要是晒成了干茧,起码有两万斤左右。
这些可是一笔大钱。
已经有收茧的水头下来了,在村子里转悠,开始忽悠人们卖茧。
陆见安算了一下,他们家的茧算是丰收。
大抵村里像他们家这样的人家也就那么三两户。
其余人家也不过一两千斤就顶了天。
不是不想养,是没能力养。
谁家也就两三亩桑田,自家种桑自己养蚕。
多余的也不会加大产量。
没钱。
像陆见安这样的一季就能收入一百多两银子的可不多。
简直不敢想。
谁能知道陆见安心里那个郁闷。
辛辛苦苦三个月才一百多两银子。
要知道在这里是算是收入颇丰。
凤山县的小作坊一年到头也不过十几两,或者几十两银子,她这已经算是大户。
可是要和陆见安想要过得日子比起来。
这点银子连成本还没收回来呢。
唉!
看来还是丝绸赚钱。
动不动一匹就是十几两,几十两。
那些大丝绸商人,一次买卖就是上万两白银,说不准几万两,几十万两呢。
利润自然是诱人。
陆见安叹口气,她还是慢慢来。
光是一架纺织丝绸的机器,他们就买不起。
三千两可不是个小数字。
积累成本吧。
陆见安家里的茧自然不卖。
同时也和村里的里正打了招呼,他们也收蚕茧,就是为了冬日里还有活儿干。
既然挂着陆家丝坊牌匾,自然是要做这个生意。
里正也和村民一说,大家自然愿意,陆见安出的价钱比水头一斤高一文钱,就近就能送到陆家,谁还不愿意呢。
毕竟多了还是一笔钱。
几百斤可就是几百文呢。
家里都能吃多少肉,买多少粮食呢。
穷苦人家过日子自然乐意。
于是倒是不少人主动挑拣好了,送到了陆家,陆家只收干茧,鲜茧他们没地方,也没人手去收拾,干茧省心多了。
水头本来是火大。
一个水头手里都是几个村子的收茧。
少了干茧,收入自然会少一部分,心有不甘,可是一打听这一户是陆家,那个大名鼎鼎的陆家,水头偃旗息鼓了。
他们又不是少了陆见安这一口就要饿死人,没必要招惹这种麻烦。
谁知道会不会好好地天上打雷啊。
现在一打雷他们都会想起陆见安。
一道雷劈死人的事情不多。
在他们整个陈国也是新鲜事呢。
而陆家几个月缫的丝也该到茧节上去换回来真正的收入。
第101章 茧市
九月二十九。
凤山县茧节开幕。
陆见安第一次见识茧节。
在这里也叫作茧市,或者蚕神节。
各地叫法不一样,可是规矩是一样的。
因为是交易生丝熟丝的生意场。
各地的丝商和稠商都会云集。
采购他们需要的生丝。
凤山县自然是生丝居多,熟丝也是从六盘进来的,当然比较起来,人们自然清楚,到凤山县自然是为了生丝。
丝坊掌柜的也是拿出看家本事,为了应付这一季最后一次赚钱的机会。
过了茧节。
可就入了冬。
一直到来年至少五月才能迎来下一次的茧蛹收获。
这个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丝坊师傅们也就只能依靠这一季的干茧过活,这个时节里,可没有新茧上市,收入也就会锐减。
凤山县在这七个月里可就日子艰难。
什么生意都会紧巴巴的。
不光是丝坊日子艰难,就连小门小户也过得青黄不接。
想也知道,冬日里什么都做不了,没有进项,也就只可能节省开销。
街上的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都会有气无力,好像是没吃饱了饭一般的无力。
这话先不表。
这个茧节,一般各地丝商云集,大家挑选自己满意的生丝,为自家的来年丝绸生意囤积货源。
而各个丝坊也是卯足了劲儿争夺客源。
丝坊要是做得好!一个订单就能吃一年。
这也是凤山县最大的生意场。
陆见安自然也来了。
她和徐蒙山早就打听清楚了。
他们陆家丝坊离着凤山县远,自然等着人家上门绝无可能。
陆见安早就预备了生丝和熟丝得样品。
他们也入茧节行市去。
摆个摊子,就等着客商上门。
两个人一大早就赶了牛车,除了他们两个,多了罗青和魏然两个丫头。
小满因为这两日没什么事,赵老三寻了来和陆见安说了一车轱辘的好话,终于说明来意,原来小满原本说亲的那一家人上门来。
想是为了退亲的事情有了波澜。
大抵意思是男方家里不同意退亲。
这件事自然要小满回去一趟。
左右现在茧节,家里也无甚事。
陆见安就大手一挥,准了这个人情,可也说的明白,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慈不养兵,义不养财。
要是开了口子,以后罗青魏然都开始你回一趟家,我回一趟家的。
陆家丝坊就不用开门做生意了。
赵老三自然也知道规矩。
上门带了清河口刚刚上岸的鲜鱼,这些东西他作为水头有自己的来路,还备了一刀猪肉,算是礼数周全,人家陪着不是就是怕陆见安真的要是以后为难小满,那还不是容易,还不是怕自己闺女在陆家日子过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