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这个品相不错,拿块布,倒出来看看坏茧率吧!”
赵老三一怔,急忙陪笑。
“陆师傅,我也不瞒你,这一批干茧比旁人的干茧便宜一文钱,就是里面有些坏茧,不过不多!我敢用信誉保证最多半成。”
不实话实说!后面就要没脸了。
他们做水头的,怎么可能不掺假啊。
这里面有些猫腻呢。
陆见安抬起头轻笑。
赵老三脸一红。
这些袋子里多少都掺了一些,不过后面的就没有了。
果然是蚕神娘娘的弟子,还是眼光如炬啊。
陆见安微笑,这种把戏古代的水头常干,就算是现代的人难道不掺假啊。
水至清则无鱼。
“还是倒出来,我想看看这一批蚕茧的其他成色。”
赵老三让人找了一个大笸箩,倒了出来。
陆见安细细的过了一遍。
还真的不能要求太高。
古代养殖技术上面能做到现在的成色已经是不错。
“陆师傅,您可别生气,我是猪油蒙了心,不过实话实说,这个茧栈里,要是没有掺和过坏茧的可真不多,我赵老三这半成真的是良心了,要是遇到那些外地不懂行的。
嘿嘿,掺的可就不是坏茧。”
水头们不作假,怎么过日子啊。
薄薄的二三文利润让他们一年到头忙,动力可不足。
“赵水头,那些掺着石头,给茧上刷胶的把戏还是算了吧,懂行的人看到!大概是再也不会在您手里买茧的。况且那三分胶刷上去,出来的丝可是要折三分,缫丝师傅大概是恨死的。
人家买了第一次是不会买第二次的。
我就奉劝你一句做生意还是要本本分分的。”
陆见安不想说教,可是赵老三他们做的假,石头不是最恶劣的,刷胶才是所有缫丝师父深恶痛绝的。
赵老三挠挠头,“嘿嘿,陆师傅果然懂行,您放心,我赵老三不干那些丧良心的事情。
蚕神娘娘神前一炷香,咱不是那样的不本分的人。”
他还真的就是赚一些坏茧率,别的还不多。
“那好,一万斤是什么价?”
赵老三一看这算是有门儿。
价钱谈拢了,这个生意就做成了。
拢手伸出去袖子。
水头的袖子只要一抖落,袖子长出来一截。
这是行市谈价钱的规矩。
买家卖家手往袖子里一藏。
谈价钱靠的是手上的功夫。
外人自然看不明白。
陆见安二话不说。
袖子一拢。
…………
一盏茶的功夫,两个人算是谈了个价钱成交了。
赵老三带着人把一万斤干茧装车送到陆家去。
别以为一万斤干茧好运输,一万斤的干茧,实际上运输起来,足足要很多趟牛车运送。
几千袋子干茧呢。
这一万斤可是让赵老三足足忙活了三天。
好在这里离着近,不需要装船。
一般茧商是要装船顺水而下的。
陆见安和赵老三自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回到家里,这一万斤干茧几乎塞的前院里满满当当。
好在三间茧仓都提前做了处理,方便保存干茧。
罗青和魏然看着这些干茧,心里热乎乎的。
这是有活儿干了。
要不然心里是忐忑的。
谁家学徒吃干饭啊。
那不是擎等着撵走啊。
陆见安埋头在缫丝室里忙了一天。
她让人做的缫丝机算是组装成形。
现在的工艺水平,她就算是很了解现代自动缫丝机的优势,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可是妥妥的古代。
科技发展绝对不可能出现蒸汽机什么的,更不要说电力之类的能源。
所以所有的缫丝都还处于人工缫丝技术的末端。
不过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者构架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给予了这个世界很多的神奇。
起码缫丝师父的技术落后,但是产量还是足以弥补这些缺陷。
要不然陆见安也不可能一个人一天缫了四百斤干茧。
搁在哪一个社会也不现实。
她在现代学习的所以丝绸纺织技术,似乎在这里都有了质的飞跃。
金手指啊!
罗青和魏然没见过这种缫丝机。
他们见过的是那种手摇缫丝机,那也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
都是一些中等丝坊才能置办的起。
就像他们家那种丝坊都不是买得起的。
现在这种脚踏缫丝机,看着的确很新奇。
尤其是看到陆见安居然可以一个人集绪和捻鞘,卷绕三部分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简直是神奇。
两个人尤其是在陆见安的指导下,很轻易地就能一人一车完成缫丝中的工序,尤其是腾出双手完成索绪和添绪的工作,更是惊讶。
心中对于师父是蚕神娘娘的弟子一说更是坚信无比。
除了他们师父,是蚕神娘娘弟子以外,解释不了师傅为什么掌握这么多先进的缫丝工艺。
两个人干起来更是有劲儿。
徐蒙山这是头一次开始学习缫丝。
看着两位师妹已经可以轻松的一人一车缫出如此细圆匀紧、白净柔韧的生丝,羡慕的不行。
不过短短数日,徐蒙山三个人已经可以做到日产三十斤生丝。
当然和陆见安一日四十八斤相差甚远。
不过就这样,他们三个人已经是缫丝师傅中的翘楚。
在他们的面前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缫丝的全新世界。
陆见安叹息,效率还是不高啊。
自己的一百斤干茧手工产出三十多斤还是个个体现象。
大概是她的金手指。
起码她最近接触的很多人中间,陈国境内无人可以做到。
她还真的担得起缫丝大师一说。
徐蒙山他们在见识过陆见安用脚踏缫丝机一日里缫丝五十斤之后,三个人简直要疯了。
他们家师傅太妖孽了。
这还是缫丝?
难道不是他们缫了一个假丝?
不过更加坚定了他们对陆氏丝坊的忠诚度。
以前还有些小小心思,现在则是把陆见安真的当做了自己的师傅。
绝对没有二心。
谁要是敢对陆见安有什么不利,他们三个都能灭了来人。
一
第86章 缺人
一个月一万斤干茧的消耗,赵老三也是呆了。
他要不是心里很清楚陆见安的丝坊就是个小作坊得丝坊,都要以为是吴家,王家那样的大丝坊了。
那些丝坊缫丝师傅多,自然用茧也多。
可是陆见安的丝坊不过加起来最多才几个人啊。
还有两个是学徒。
学徒的意思是什么啊。
那就是没有三年五年别想当上缫丝师傅。
这是惯例。
要是真的论起来亲疏有别,也就是徐蒙山可以跟着陆见安上手。
可是就算这样也不可能一个月一万斤啊。
第二次送茧,陆见安派徐蒙山送了一个信儿,赵老三就送茧上门了。
主要是也想看看陆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银子赚了自然高兴。
可是心里想不明白,总是有些抓耳挠腮的不痛快啊。
上门来,一卸货,赵老三看着空荡荡的仓库,眼皮子直跳。
妈呀。
真得厉害。
一个月啊!
陆见安是有大本事的人。
陆见安要是广开大门收徒弟。
陆家想要发家,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老三心里那个痒痒。
自家还有个十五岁的丫头,虽然已经定了亲,可是要是能跟着陆见安学习缫丝,他们咬着牙也要悔婚。
陆见安给赵老三结了账,徐蒙山给得银子。
赵老三陪着笑脸,“陆师傅,借一步说话可方便。”
看着陆见安满怀敬意。
陆见安诧异,这位赵老三还想做什么。
马上想起来赵老三那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对啦,自己差一点忘了这回事,她当时就是为了敷衍一下赵老三,可是眼看着五万斤也不过眨眼的功夫而已。
就他们家的缫丝速度,用不了几个月。
况且她准备打破凤山县养蚕行业的格局。
从一年养蚕只有两季,变成一年四季都能养蚕。
家里需要的人力更多了。
但是指望她们三个人缫丝,累死也干不过来。
没看这两天,养蚕的事情已经变成陆见安和李嬷嬷徐氏三个人上手了。
家里实在是没人手啊。
“赵水头,那屋里请。”
需要人手。
赵老三进屋落座,“陆师傅,在下有一个十五岁的闺女……”
“赵水头,缫丝师父看着风光,其实里面的苦,大概没人知道,光是每天那双手就是苦不堪言,你家的闺女十五岁了,就算是学会了缫丝,大概也是到头了,可是你也清楚,缫丝师父都是代代相传。
既然要跟着我学,那么必然要入我门,你舍得?”
赵老三急忙说,“舍得!舍得!陆师傅,能做了缫丝师父,必然吃的这个苦,我心里清楚。”能有这个造化,那可是天大的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