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靠冬日里打短工挣钱,我们得饿死。”
“那行,别说了,秋收了!你们把菽全部交了,往年剩下多少粮食的量,你们就到我们这边来领黄米,冬日里也能过来帮着干活儿!挣钱补贴家里。”
陆见安的话让李志林李志山没明白!可是没明白也知道东家的意思是,粮食照样有,东家拿黄米补给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还是规劝道。
“东家,菽这个东西卖不上去价价钱,粮行里多的是,一斤一文钱多的是,哪都是做豆腐啥的,根本没什么人稀罕。种了那个可是要亏得。”
他们是老实人。
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家,要不然也不能给陆世安干了这么久,陆世安亲爹在世的时候就用的这一家子,不过就是在觉得李老汉一家子老实巴交。
“这你们就别操心了,现在带我去村里找人买种子桑苗和蚕种。”
这大概是最近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李志林点点头,“那成,我带你们去,让我弟弟跟着,到时候能扛回来。”
老实人啊。
村里有几户人家就是专门卖蚕种的,他们自己也养蚕,不过靠着养蚕种的手艺也能挣点其他钱。
李志林一路上给陆见安普及了村里的情况。
这个村子别看靠着凤山县,可是村子不富裕。
整个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种桑养蚕为生,不过他们不缫丝,也不会那个手艺,所以蚕茧出来都是到茧市上卖了换钱。
可惜人们种桑养蚕这么多年,一直提高不了蚕种质量,蚕茧成茧率比较低,于是家家户户都不富裕。
陆见安随着李志林走进村子才发现,的确如此,家家户户院子都搭着蚕棚,其实后世也有,不过比起这个质量性能和保温度都要好很多,现在说白了就是个屋子里架着养蚕的笸箩,一层一层的铺开,一个架子上面大概能搁十个笸箩的样子。
怪不得出茧率低。
这样的养蚕方法还是古老的办法。
不过没有好的条件的基础上,这样已经算是先进。
村里的里正家里就是卖蚕种的,他们来得就是里正家。
这是陆见安决定的。
毕竟要在村里过日子,里正还是一方现管,手里的权利也是有些的,正好借着买蚕种和人家打好关系,以后总要有人帮衬。
他们毕竟孤儿寡母的,需要人庇护。
搞好关系!起码有个事情,村里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于是几个人到了方家。
“方里正,我带我们东家来买蚕种了。”
李志林在院门外面喊,隔着院墙,陆见安还是看到里正家里条件比起其他人要好很多。
红砖绿瓦的,在这村里算是上是头一份。
和周围的那些灰突突,黄不拉几的土墙比起来,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第66章 买种子
屋里已经有人走出来,一个年方四十的中年男子,一身布衣,不同于粗布衣裳,明显是麻布衣裳,干干净净,连块补丁也没有,看得出来人也精神,脸上明显和李志林这种营养不良的暗黄不一样。
圆润饱满的多,这也能看出里正家里生活不错。
浓眉大眼,身材壮硕,看起来倒是各山里汉子的形象。
就是眼中不是闪过的狡黠让陆见安知道这位方里正说不定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憨厚。
是个有心机的人。
“方里正,这位我们得新东家陆东家,要来买蚕种。东家!这位是我们村里的方里正。”
方里正抬头迅速打量一下陆见安。
年轻俊俏的小公子模样了,看起来一身青衫,更像是个读书的书生,不太像是种桑养蚕的蚕户。
脸上露出笑容,“陆东家,幸会幸会。早就听说您你们买了陆家的地,还没来得及上门去看看,没想到陆东家才搬来第二天就上门来了。
来来来,坐,坐。”
院子葡萄架下有方桌和木凳。
招呼陆见安坐下。
陆见安也不客气,利落的坐下,打量四周,“方里正,小子初来乍到,还要请方里正多多关照才是。这不小子想要靠着养蚕来糊口,特意上门来的。”
方里正自然是打听过得,说明人家搬来,他们作为地方上的第一负责人自然是要弄清楚底细。
不能什么人都随随便便弄到他们村里来。
所以陆见安家里寡母幼妹的事情,方里正还真的清楚。
“陆东家,哪里有那么客气,你想要在咱们村子落脚,自然是没什么不可以,不过养蚕种桑是苦活累活,就怕陆东家能不能受得住啊。”
这个是好话,实在话,地地道道的心里话。
任谁看着陆见安这副样子也看不出来是个能干了种桑养蚕这种苦活儿累活儿的。
陆见安陆师傅的名声可还没传到村子里,别说方里正不知道,谁都不知道眼前这位是谁。
“里正大叔,您可别说了,我家里都这样境地了,还有什么干不了的,我一个堂堂男子汉,要是连母亲妹妹都养不活!也妄为人了。”
谁让她是陆见安啊。
养家糊口可是她的责任。
这话一说,方里正都倒是对眼前的这个书生气的陆东家有了几分好感。
他们乡下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看到顾家孝顺的人都会存了几分热心。
“既然这么说,陆东家想要多少蚕种,我这里一张蚕种是十文钱,陆东家你看要多少?”
徐蒙山有些蒙。
他们家虽然有桑田养蚕,可是这些蚕种的事情他也不太清楚!都是他爹每年忙活的。
李志林已经小声的告诉陆见安,他们十亩桑田就算是种上桑苗成熟!也要三个月,现在养蚕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
陆见安沉默半晌笑道,“里正大叔,这样吧,我要五千张蚕种,一张蚕种都是四万蚕种没错吧?”
这是李志林告诉他的规格,这里的蚕种都是这个数量一张,多少基本不出左右。
方里正吓一跳。
“一张蚕种是四万的蚕种,可是陆东家,你可是要想好了,五千张蚕种就是五百两银子,回去桑叶喂养下来也不少银子,你家的桑田现在可赶不上时候收桑叶,育蚁蚕可是十天就出了,到时候又是一大笔钱。
我看你可不像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就怕你到时候手忙脚乱的。陆东家,做事还是先稳妥一些的好!”
没想到这个陆东家手笔倒是大。
陆见安笑道,“多谢方里正的好意,我父亲家里有老仆人是干过这个的,我也不是一窍不通,还算是学习了一些。”
这一下里正放心了,就是怕陆见安回去糟害了这好好的蚕种,到时候倒打一耙说自己蚕种不好。
他们家可是靠这个吃饭的,丢不起那个名声。
“那就好。什么时候要?我让我家小三给送过去。”
也就是几步腿的路,方里正也是为了以后能长长久久的做生意。
“里正大叔,三日后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养蚕的架子还没有做好,都需要一些时间,三日应该可以弄好了。”
方里正笑呵呵的点头。
“那行!三日后我让小三给你送过去。你就等着信儿就好。”
五百两银子可是他们家最大的一笔生意呢。
起码能挣五十两银子,到时候年下的过年的东西可都有找落了。
看来是个丰收年啊。
五百两啊,这可是大魄力。
可是他们十年的收入呢。
方里正不由得笑的越发的和善。
“陆东家你家的桑田就算是今年种下去桑苗,估摸着你的这一季蚕是吃不上了,要是要买桑叶的话!可以找我,小老儿在村里还算是能说上一两句话!大家也都信任我。
保管不能亏了陆东家。”
方里正自然也想多挣一笔。
陆见安道谢,“那就多谢里正大叔,有需要的时候我一定来找您。不过眼下还缺十亩的桑苗,不知道里正大叔可有好介绍的?”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和里正打好关系对他们一家有利。
“桑苗的话我们村里的方麻子家里的桑苗最好,长得又快又好!还很壮实,要不然我带你们去一趟。”
陆见安感谢一番,于是又到方麻子那里定下了十亩地的桑苗,这又是花了一百两银子。
桑树可是可以生长好多年的,看着前期话成本高!实际上以后就会年年减少,只是施肥除虫,倒是不至于出大灾害,也算是低成本。
还买了两百斤的菽种,搞得方里正云里雾里,不知道要菽种干什么,那东西不能当饭吃,吃多了还放屁,最多是有时候改善一下,做个豆腐什么的,问题是豆腐也不好吃啊,又酸又涩的,谁家也不稀罕种的多了,不值钱啊。
于是一切都顺顺利利,桑苗菽种都是第二天送上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算是便宜。
陆见安这才带着他们往回走。
一路上嘱咐了半天李志林,李志山,陆见安才和徐蒙山搭了牛车去了凤山县,铁匠铺的东西应该好了,陆见安也想看看其他的东西。
不采买一些粮食蔬菜,他们回去没几天就要断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