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现在还没有发现,稻子也不是丰产的粮食,不过好在已经有了。
比起他们去买粳米,还不如自家种呢。
“先生,既然有人不让我们消停,难不成我们就坐以待毙?”方三爷看着挺和气的一个老人,可是也是有脾气的,在没有陆先生之前,方家村可是方三爷一手遮天。
被人家骑到头上拉屎还是第一次。
别看他们是升斗小民,可是有的是办法收拾这些老爷们。
就因为是升斗小民,所以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收拾你没商量。
这些年不是没有人打过方家村的主意,那些贵人老爷没有惦记上方家村这一片儿的土地,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些土地居然还能好好的,留在方家村的村民手里。
如果简简单单以为就是运气,那就是太天真了。
陆见安摆摆手,“方三爷,不是都说和气生财,本来桑田,我也要跟大家说,这田地种一年桑树要养两年。否则长年累月下去,像咱们现在地里出产的桑叶,就没有以前的产量那么高,当然和咱们的地里的肥力已经不行有关。
就算没有,这一次的事情,我也准备让大家今年种完桑苗之后,所有的农田都翻出来,改种稻子和其他的作物把地一养一养。
毕竟咱们靠地吃饭,长年累月下去,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周边村子的桑苗也是一年的桑叶不如一年。这些人以为会绝了咱们的路。其实也算是变相的帮了我们一把。
这样吧,大家不用说了,全村都把这桑叶桑树给撅了,不要为了省钱,这些桑叶已经有了病害,一旦喂了蚕吃,后面的坏茧率会很高。
趁着这阵儿时间不忙,把这些地全翻出来把稻子种上。”
陆见安混不在意的态度让方三爷有些气愤,“我就是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陆见安笑道,“您怕什么呀?这口气很快咱们就能挣回来。”
没听说过害人不成终害己。
方三爷眼睛一亮。
方五爷,方里正他们立刻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有什么办法。
被人欺负成这么样一个村子,整个的桑田都被祸害了。
谁不心疼,这田里种的可都是银子。
陆见安指了指周围,“什么话也别说,从现在开始,豆腐坊连夜加工,从村里挑几个精明能干,伶牙俐齿的,把他们撒出去,往临安府,还有临安府周边的城镇全部都撒出去。
把咱们方家村的豆腐全都卖到各地去。
从现在开始,不光卖豆腐,还卖豆腐相关的豆制品,豆腐皮,腐竹,豆腐干,卖不了,剩下的回来,我教大家做成酱豆腐。
这样咱们的豆腐渣就足够咱们用了。我让他们上门来求着咱们。”
不就是这种小伎俩,也就只能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
下三滥的办法谁不会用?
方三爷,方五爷一听心里倒是一震,看样子家主心里有数。
虽然他们不知道陆见安还有什么后招?
可是光听着陆先生说的这些,心里自然明白豆腐坊现在的收入,在他们村里可算是大头,而且盈利的那些钱,陆见安也没有私藏在自己兜里。
反而光明正大的把那些钱拿出来,为村里修路,建族学,甚至扩大村里的豆腐坊规模和丝坊的规模。
而且村里那些孤苦无依的孤儿和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到救济。
用陆先生的话说,他们要像拧成一股绳,就要不在乎那些小的利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现在看来,先生肯定有了打算。
“好大家都听先生的,既然先生说了这些桑苗全部都砍掉,改种稻子。那就办。”方三爷立刻为自家拍了板。
其他人一听这个话,立刻全都执行。
虽说大家心里明白,都认了陆先生为家主,可是论起来,威信还是不如方三爷。
陆见安倒是不在意这个,毕竟她到了这里给大家所带来的福利,还没有真正可以达到方三爷的那种威望。
只有自己拿出真本事,让所有人过上了好日子。
不受人欺负,受人尊敬。
那么自然可以让所有人信服。
第182章 灾祸降临
顾遇他们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其实初五一天之前已经联系到了他们的人。
不过这些人都隐在暗处,没有人在明面上露面。
说白了,方家村里现在有什么一举一动,他们都了如指掌。
所以方家村发生的这些事,其实都已经看到了。
不过这些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呀?
锦衣卫可不是为这些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他们效忠的是他们的指挥使,而明显顾大人效忠的是五公子。
只要顾大人没有发话,那么底下的人只会把这当做一个消息来说给顾大人听。
顾遇没有插手这件事,自然是因为,他们现在的身份需要隐秘,而不是大张旗鼓。
虽然知道陆见安这些丝坊靠的就是种桑养蚕,一旦把桑绝了。
这些人恐怕想好好的吃饭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可是这些也不过是一种商业手段,顾遇和五公子把这件事说了之后。
两个人的意思统一了。
这件事他们不插手,不过等到五公子进京之后。
会派人,给他们一定的补偿,毕竟人家帮了他们一场,他们却明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袖手旁观,看着人家遭难。
这还真的有些说不过去,颇有些白眼狼的嫌疑。
如果按照五公子的性子,自然这件事他们要管。
毕竟救命之恩大于一切。
可是综合考虑之后,顾遇伤势未愈,从这里去京城起码要赶一个月的路。
他们为了免生枝节,现在必须低调。
否则到时候光是层出不穷的连绵追杀,恐怕就够五公子他们吃一波。
这可吃不消的。
顾大人已经不愿意自己的手下继续折损。
培养一个锦衣卫不容易,自己手下这些忠心的人也不多。
毕竟他做了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不过才几个月,那些手下想要完全被收服也还需要时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赶紧把五公子护送回京,把手里的东西交给皇上。
只要扳倒了太子。
就算不绊倒太子,也给太子使了个绊子。
皇上本来对太子就已经积怨颇深,这个儿子现在收拢人心,结党营派,最重要的是很多东西把持在他的手中,就连这么重要的丝商的命脉,也都在太子手中。
而不是国库里。
这会让皇上怎么想?
自己身强体壮,还不到退位的时候,太子就这么着急,想上位吗?
倒不是五皇子故意的。
也不是说他想专门对付太子。
可是因为他这一次帮皇上做的事,已经得罪了太子,太子现在对他就是不死不休,如果这一次太子没有倒下,那么五皇子以后的麻烦只多不少?
所以有时候就是这样,退无可退,只能迎难而上。
说白了,顾大人和五公子现在都在冷眼旁观方家村的危难却没有伸出手。
陆见安本来也没有指望过顾大人和五公子,这个大腿当然要抱,但是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事就找人家帮忙。
如果因为这个就找顾大人和五公子帮忙,这种人情用完了以后,恐怕再想利用人情帮忙,那可就没戏了。
他当然要把这个人情攒着,所谓的人情积攒到了,当用的时候,就是一个大爆发。
到时候遇到天大的事情,他要开口,这两位拒绝就太说不过去了。
再说了,她想要的是一个家族的诞生。
从此以后,要的就是一个陆家的光宗耀祖。
所以根本就没有去理会这两位在想什么。
他们该做什么,照做什么。
看起来凤山县和方山村都平安无事。
尹在这如水的平静之下,是波澜诡谲的大幕即将拉开。
凤山县一年一度春蚕就要开始了。
这周边所有的养蚕户一进入三月,已经家家户户都开始孵蚁蚕,就等着开始养蚕。
十天之后蚁蚕,已经全部出来。
半个月之后蚁蚕,已经成为幼蚕。
可是凤山县的县令坐不住了。
因为什么?
他这个地方官,看起来官职不大,可是他管辖范围却不少。
凤山县周边20个村子都属于他管理。
但是现在出大事儿了。
各村的里正已经向上面来汇报,桑田出现了大面积的病害。
现在所有的村子的桑田全部都不能用了。
病害已经显现得非常严重,可以说传染性非常强,以前只不过是偶尔某一个村子,或者是某一个村子里的某一块田出现这个问题。
可是这一次,几乎周边所有的村子都出现了这样的病害。
农人们等着桑叶下来喂蚕,家家户户,谁家的蚕棚里都在等着用。
可是这些桑叶一旦废了,就算是将来长大,也不过是废茧。
相当于是这半年的辛苦,根本就没有用。
情急之下,所有村的里正都赶到了凤山县衙里。
县令吴志洲已经是焦头烂额,亲自带着府衙的衙役下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