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再学会了手艺,那不是一举几得。
家里的不管男的女的,将来婚嫁都不是难事儿,只要有了这样的手艺,媒婆还不把他家的门踏破了。
所以现在家里闹得家宅不宁,分家是事在必然的。
罗青自然想给家里人谋一个出路。
他们家兄弟姐妹也不少,兄弟姐妹要是没个出路,就凭父母他们,就是种桑叶养蚕,估计也比不过方家村这些人。
方家村一年,可是能养四季蚕,就算是没有缫丝的手艺,可是四季的干茧加起来也足够他们生活。
但是他们当然清楚,这养蚕的法子,可是师傅的,整个方家村的人都为师傅马首是瞻。
这就说明整个村子的人,已经归了师傅,绝对不可能泄露秘方。
他们家的人可跟师傅没什么关系。
她身为弟子是绝对不可能泄露任何秘方,这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从他们心里来说,师傅可是敬若神明,那是蚕神娘娘的弟子,岂是他们这样的徒弟可以随随便便亵渎的。
两个人非常拎得清。
和家里人商量过之后才过来恳求师傅。
只希望两家人能够像方家村一样,哪怕签订契约,求得师傅的庇护。
他们也没有大的念想。
哪怕就能试学到种桑养蚕的法子,家里日子能上一个台阶,也比现在一家人不死不活的熬着强。
要知道,就算是李志林他们种的桑树产量也要比其他地方的桑树产量高的多。
谁还不清楚这当然是师傅的功劳。
陆见安知道了这个意思,倒也是思量了一下。
带着方家村的人致富,自然是因为需要人多势众。
在没有足够的财富或者背景的情况之下。
人多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震慑别人的办法。
而且方家村的人和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是绝对会维护自己,保护自己的。
可是两个徒弟的家人就不一定了。
陆见安也没有拒绝,一年四季蚕的养法,最后肯定会传出去。
她也没准备把这个当做一个秘密,而且说白了缫丝的手艺也是最粗浅的,跟他以后的丝绸纺织来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依附过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怎么做,她还没有想好。
再说了,一些人的人品心性,还要看一看。
别的不说,谁还希望自己教出来的人是一群白眼狼。
只要是老实厚道,知道感恩的人,其实陆见安还真的没有多在意这件事。
让两个徒弟把家里的人带来,让他见一见。
罗青家只见了罗青的父母和兄弟,罗青正月走了之后,家里早就已经分了家。
因为她现在往家里开始拿东西拿粮食,爷奶对于他们要的养老钱,甚至比别家还高。
这一点还真的有点儿无可奈何,这老爷子老太太偏心偏的没有边。
也不想想自己爹娘和兄弟什么本事都没有,除了种桑养蚕,还有什么手艺呀。
这不过就是打量着她,恐怕几年之内就能拿到月钱了。
不能让这笔到手的月钱跑了。
所以对他们家格外苛刻。
而且只分了两亩桑田,还地势不好,就算是桑田里也是那种产量非常低的。
老实的爹娘一心只讲究孝道,那是啥话也没有反驳,也没有争取。
要不是她求到师傅这里来,他觉得自己爹娘恐怕也就只剩下饿死的份。
魏然一家却不然。
人家可是从爷爷奶奶到底下,叔伯婶子全部都同意。
这一家子心特别齐,一家人是心成一股绳。
是那种少有的团结。
魏然回去之后,这个年龄他爷爷奶奶这两位大家长,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是并不妨碍两位老人的睿智。
听了魏然说起师父居然如此厉害,而且也不是那种刻薄的师傅。
手艺根本不藏私,该教他们的就教他们。
更没有打骂刻薄他们。
拿回来的月钱和那些东西就能看出来,陆见安是个有心胸的好师傅,老爷子立刻一拍板,这样的人以后指定是要大富贵的。
人家现在还没有发达,他们哪怕是卖身到了这家。
只要能沾上人家一星半点的好处,也足够他们一家子以后生活。
毕竟一家人拖家带口,小丝坊的生意,他们又自己做不大。
如果能现在投诚站稳了脚跟,以后等到陆见安有了大富贵,他们这些人自然也都能跟着水涨船高,说不得混的比那些管事和掌柜的都强。
陆见安和两家人谈过之后,对于魏然一家还是觉得这一家人非常当用,家里的掌家人眼光独到,眼界也宽广。
最重要的是这家人家里团结兄弟们心情,有些小心思也绝对不妨碍大局。
可是罗青那一家恐怕以后会有大麻烦。
毕竟虽然分了家,可是那家的爷爷奶奶,那可是偏心眼儿的很。
分家都能分成这个样子,难保以后看见他们家发达了,就缠上来。
就按照罗青父母的这种懦弱和胆小,还有点愚孝。
人家以后父母上门来求着他们把这些法子传授,估计这两位也没办法拒绝。
属于那种没脑子拎不清的。
也没有真正的为儿女们打算。
这样的人家,就算是他收进来,恐怕以后也是麻烦多多,可是如果他收了魏然,不收罗青。
人心是经不得这样的试验。
只怕罗青这个徒弟就会和自己离心。
第17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陆见安当下就把罗青和魏然都叫到了房里。
上辈子他是搞研究的,顶顶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与其给自己弄下所谓的后患,还不如把这些事情就摆到明面上,让他们自己选择。
陆见安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给了他们两条路。
罗青的家人,可以搬到方家村这里来,学习方家村的种桑养蚕法子,一年四季蚕足够他们一家子生活。
只要不是懒的,比起其他人家还要过的不错。
魏然一家也是同样。
陆见安说的很明白,如果学习种桑养蚕的法子,这个相当于是他可以白送。
只不过是看在徒弟的面上,帮他们家里一把。
只要他们现在不随随便便往外传,自己闷声发大财,像方家村的人一样,守口如瓶。
起码按照他们的现状来说,一年之内不可能去和外人传播这个。
主要是他们自己还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第二条路。
那就是要全家卖身进陆家,在古代最保险的大概就是这个卖身契。
所有的忠心都抵不过这卖身契。
有忠心再加上卖身契的震慑,这也是古时候人拿捏自己家奴婢的唯一手段,如果没有这些,恐怕谁能没有小心思。
就算是拿着卖身契,为了利益也会有人背主的。
陆见安这也是没法子。
这是古代不是现代,想要搞连锁,扩大种植规模等等的那些在古代来说,现在还真没有一个可靠的法子来约束。
自己做的这个买卖,在这里来说,全部靠人工,不可能有机器产量。
所谓的人工一代一代都是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出来的。
缫丝这些当然没什么可在意的,可是往后的锦缎,丝绸这些纺织工艺就涉及到了一些秘方和手段,一旦要是泄露出去,他们的丝绸生意自然不占优势。
问题这不是最重要的。
一旦这些秘密和秘方全部泄露出去,陆家很可能会被其他大的势力灭口。
谁不想成为这些秘方独一无二的拥有人。
独此一家,千金难买。
光是冲着这些,就会有不少人花心思的。
她现在防患于未然,就是为了以后做打算,省的等到以后每个人都会觉得,既然缫丝的手艺能够拿出来白白送人,其他的手艺又有什么不能送的。
这个先例绝对不能开。
让两个徒弟回去跟家里人好好商量,想怎么做随便他们。
种桑养蚕,当然他们还是自由身。
可是要想学到其他的技艺,那不是陆家门里的人就不要想了。
两家人倒是很快做出了抉择。
魏然家里的爷爷奶奶直接拍板签了卖身契,于是方家村又多了一大户人家。
罗青父母居然把这事情拿回去和罗家的老爷子商量。
那老爷子当然不同意,自己好好的儿女居然要卖身,要知道卖身之后可就由不得他们了,那就是陆家的人,哪里还能任他予取予求。
于是罗青父母同意了种桑养蚕,而且两口子还被老爷子说服了,觉得这一种选择最好,起码保有自由之身。
这个选择意料之中。
陆见安倒是很满意。
谁家的日子要怎么过那是别人的选择,自己肯定不会强求。
不过显然罗青情绪低落了很久,本来想着拉把家里,包括兄弟姐妹都能有手艺,将来出人头地,跟着师傅出人头地那是早晚的事情。
可谁让自己爹娘就是这个德性,什么事情都任凭老爷子做主。
这分家了和不分根本就没区别,她心里也是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