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完结+番外 (人生若初)


  老陈氏喝下媳妇茶,笑得满脸都是褶子,连声说道:“好好好,都是好孩子,这以后的日子你们夫妻俩要有商有量的过,一辈子和和美美,子孙满堂,我这当娘的才能放心。”
  之后便是赵老大夫妻和赵老四,他们都是实在人,别说是为难人了,看着他们行礼反倒是不好意思,满口都是祝福的话。
  作为唯一一个在京城的赵家小辈,严玉华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递给了赵顺昌,那是一块小小的玉佩,看着并不算特别奢华,但也绝不是随意糊弄人的。
  赵顺昌得了见面礼高兴得不得了,一口一个小婶子,叫得别提多亲了。
  因为人不齐,敬茶的环节倒是迅速结束了,刘嫂子很快就把早点端了过来,她听了赵九福的话做了满满的一桌子,不过看着都不算特别精致。
  严玉华下意识的站到老陈氏身后想要站规矩,按理来说大户人家,就算是再和善的婆婆第一天也是会立规矩的,毕竟他们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严玉华一动,小陈氏也有些不知所措的站了起来,暗暗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过去。
  倒是老陈氏反应过来,拉着严玉华的手说道:“阿福媳妇,咱们赵家没有这些规矩,你就坐下来吃吧,你们吃得好,吃得多,我心里头就高兴啦。”
  严玉华抬头看了看赵九福,见他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头才彻底放下了,笑着坐下来说道:“多谢娘体谅,这是媳妇的福分。”
  老陈氏哈哈一笑,又说道:“什么福分不福分的,只要你们小俩口安安稳稳,开枝散叶,我这个当娘的就没啥不满意的。”
  赵九福笑着夹了一块甜糕放到亲娘碗中,说道:“知道了娘,你可是世界上最好的亲娘和婆婆,来,吃一块特意让刘嫂子做的甜糕,看看口味合不合胃口。”
  老陈氏一听果然更加高兴,咬了一口甜糕满口说道:“香甜,刘嫂子的手艺不错,这才学了几天,就把娘一辈子的手艺都学会喽。”
  赵九福笑着又给身边的妻子夹了一块松糕,比起甜糕来这个清淡一些,他觉得严玉华大约是更偏爱这种口味的,嘴中却说道:“那样不也挺好,以后娘想吃什么就喊她做。”
  一顿饭吃的和和乐乐,不得不说老赵家的人确实就是泥腿子出身,除了赵九福之外的人吃饭的姿势都有些不雅,但也不是那种西里呼噜不爱干净的。
  相比起来严玉华虽然慢慢放松下来,但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不是那么好改的,即使是吃东西也带着几分优雅,与身边的人分外不同。
  但老陈氏并不介意媳妇吃东西慢条斯理,严玉华也并不觉得赵家人粗俗,这一顿饭下来双方反倒是更加熟络了一些。
  官员结婚有三日的婚假,赵九福还有两日可用,等吃完了索性就带着严玉华在院子里头转转熟悉一下,其实赵家的屋子不大,实在是没啥好熟悉的。
  不过两人一道儿慢慢走说说话,赵九福也能把赵家上上下下的人介绍给她,知道每个人的脾性之后相处起来就不难,严玉华自然听得十分认真。
  说了一会儿,赵九福又说道:“之前你的嫁妆送来之后,都堆在了西边的小厢房里头,放不下的都放在了屋后头,这几日你带人收拾一下,实在是放不下的放到外头院子里头也无妨,爹娘不会在意的,我也不在意。”
  严玉华眼睛微微一动,又听见赵九福继续说道:“赵家的底子薄,原本家里头也没啥东西,不过我那儿倒是还有一百多两银子,除此之外就是远在戴河镇的山地,待会儿我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你管着吧?”
  严玉华一听,忍不住问道:“这样不大好吧,娘心里头会不会不高兴?”
  虽说严老夫人看中赵家,其中一点就是觉得她嫁过来就可以当家做主,但严玉华本人却不急,毕竟赵家老夫人还在这边,她急吼吼的管家算什么事儿。
  赵九福一听,倒是笑道:“放心吧,爹娘向来不爱管成家的儿子,再说他们也不会在京城久住,早晚都是要交给你的。”
  严玉华皱眉问道:“爹娘不留下来吗,是不是怕我……”
  赵九福连忙解释道:“跟你无关,我之前也劝爹娘留下来,只是他们惦记着老家的鸡鸭田地,又想着老赵家的根在陈家村,我那些侄子侄女也都在那边,在京城住着浑身都觉得不舒坦,舍不得老家那边的父老乡亲,所以才会想要回去。”
  赵九福在看见亲爹亲娘的时候,其实是有想过让老赵头夫妻俩长久的住下来的,但是别说他们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就是适应心里头也放不下老家那边的事情。
  老赵头夫妻俩是最疼赵九福,但那边的孙子孙女也放不下,再说了,在京城住着哪有在乡间舒坦,他们都在陈家村住了一辈子了,若不是因为赵九福的婚事,恐怕都不会乐意上京。
  再有一个,老赵头夫妻看的明白,他们夫妻俩啥都不懂,留在京城还得儿子反过来照顾,这一日日的下去岂不是给孩子添乱吗。
  反过来,他们留在陈家村吃得好,住得好,出门就有人能说话聊天,其余的儿子孙子都在身边,甚至连县太爷都卖他们一个面子,可不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严玉华见赵九福说的明白,心中才微微松了口气。
  事实上在相处一日之后,严玉华反倒是有些喜欢赵家人,虽说他们不是什么世家出身,但为人真诚,老赵头话不多,但并不是那种执拗的性子,老陈氏虽然念叨着开枝散叶,但并不经常拿着话敲打她。
  赵老大夫妻就更不错了,严玉华想着,若是前头几个嫂嫂都跟小陈氏这般,她倒是不用担心妯娌关系了,虽说不需要住在一起,但大家和和睦睦自然比斗鸡眼强。
  当然,等不久之后严玉华见着其余的几位嫂子,就知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老赵家的媳妇有小陈氏温柔这样的,自然也会有丁氏邓氏那样的。
  等到第三日赵九福送了严玉华回门,这刚回来老赵头夫妻就提出回乡的事情,倒是让赵九福也有些触不及防,毕竟他虽然知道爹娘要回去,但怎么也得多住一段时间。
  但老赵头夫妻却坚定的很,这边婚事也结束了,算算他们出门都半年了,再不回去的话连秋收也赶不上,他们留下来也没有其他事情,还不如早早的回乡呢。


第158章 衣锦还乡
  赵九福劝不住爹娘,想了想索性与严玉华商量,能不能直接陪着他们一块儿返乡。
  按理来说殿试得中,确定好入朝为官的职务之后,官员是可以请一个回乡探亲的假期,短则半个月,最长则是两个月,按照距离赵九福就能请两个月,他至今还未请过。
  古代做官在外地的多,官场也并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其中便有规定官员省亲制度,其中官员父母离官员任职地三百里之内,三年探亲一次,假期二十天;如果官员家中无父母,五年给探亲假一次;去探望家族中的其他尊亲,时间为十天。而父母若是在三百里之外的,那个探亲假就能有三十五日,中进士之后的第一次,则最长能有六十日。
  虽然如此,但实际上距离超过三百里之外的,就算是有三十五日的假期想要来回也不容易,许多外地为官者依旧多年不得还家。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抓住第一次机会,毕竟这一次之后再想要回家,就得看你就任的地方远不远,能不能在探亲假期间来回了。
  其实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请假还乡了,只是那时候赵九福正在商量婚事,老赵家的人也说好了要上京,赵九福就暂时没提这事儿。
  如今赵家人要回去,赵九福琢磨着自己若是请假回乡的话,一来是可以带着严玉华见一见家乡的亲戚,二来也能顺路送爹娘回去,更能安心一些。
  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严玉华自然不会反对,甚至她还希望能快些走,这般一来她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参加严玉婷的婚事了。
  虽说她不在乎禄国公府的婚事,但每次看着那母女俩得意洋洋的样子,她心里头也腻味的很,还不如回去夫君的家乡看看他从小生长的地方。
  严玉华不反对,赵九福利索的就把请假的事情办了,等快要出门才反应过来那边严玉婷的婚事就在眼前,这个不怪赵九福记不得,实在是严家并未大张旗鼓的通知过,显然默认严玉华会传话,白氏就把赵家给“忘了”。
  这次回乡与以前都不同,赵九福不但带着内眷,还得带上许多礼物,毕竟到时候光是给侄子侄女的见面礼都不少。
  不过幸亏此次压根不用他操心,严玉华对料理家事十分有心得,干净利索的就把东西整理的妥妥帖帖,连老陈氏都暗地里夸道:“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这能干的劲头比我都强。”
  知道赵九福的担心,严玉华笑着说道:“夫君,您放心吧,我们俩不去妹妹的婚礼爹娘都不会怪罪的,早前爹就说过,还是送公婆回乡比较重要。”
  赵九福不明就里,只以为是老丈人粗心也体贴,但严玉华却是明白,因为有换亲的尴尬在,禄国公府那边可不希望看见她出现,所以她爹才会“委屈”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