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暗动
府城。
书房里,冯伦执笔聚精会神的绘一副山水图。刚绘出群山的轮廓,耳边就响起了敲门声。他眉心一皱,放下画笔:“进来!”
虚掩的门被轻轻推开,是冯伦的贴身侍从:“爷,小公子的信。”
冯伦愣了一瞬,伸手接过信快速打开,一眼就看出上面风骨初现的字迹出自侄孙之手。只是等他细细地看完心上的内容,神情变幻莫测,久久没有言语。
感受到主子身上释放出来的压力,侍从低垂着头惴惴不安,十分担心小公子那边出了变故,暗中保护小公子的弟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上次赵一赵二没有保护好小公子,让他被太子的人掳走,事后这两个人就被爷处置了。如今事情都过去了大半个月,二人还下不来床。也是看在二人过去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份上,主子才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不然早就被打断手脚撵出去了。
“送信的是谁?叫他进来回话。”冯伦不知道侍从的想法,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终于开口了。
侍从抬头偷偷的觑了眼主子,确定没有发怒的迹象,暗暗松了口气连忙道:“信是阿来送的,属下这就叫他进来。”
阿来就是侍从的亲弟弟,大半个月前被冯伦派去上郑村,暗中保护桓儿。很快,候在外面的阿来被叫进书房,恭谨地朝着冯伦行礼。
“这信可是煦儿亲自交与你的?”冯伦淡淡的问阿来,面无表情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是,是小公子亲手交与属下,让属下务必交到主子的手上。”阿来小心地回答,唯恐说错话招致主子的不满。
冯伦微微颔首,将信上的内容又看了一遍,目光让人捉摸不透:“你和阿无好生守着煦儿,没有爷的命令不得离开上郑村半步。若是再发生上次之事,休怪爷无情!”
阿来一凛,赵一赵二的惨状瞬间浮现在眼前,遂郑重的说道:“属下二人誓死护小公子周全!”
冯伦挥挥手,就让阿来离开了。随即,他重新回到书桌前,将刚画了一半的花扫到一边,快速落笔写下一封信……
时间一晃,一月之期就到了。自从知道桓儿给冯伦去了封信,桑叶就心绪难宁。要不是担心给桓儿添加压力,她恨不得天天问冯伦有没有回信。
桓儿如何看不出娘亲的心思,只是一直等不到来信,他的心里同样煎熬,且随着约定之日一日近过一日,心绪也变得越来越浮躁。
到底是个半大的孩子,在约定之期到来的前一天,桓儿终于没有忍住,在无人之时忐忑的询问娘亲:“娘,要是、要是他不答应怎么办?”
桑叶忍着心慌安慰道:“没事,你叔公不答应也没事。这几年娘攒了一些钱,到时候就在京城附近置些田地,你随时可以出城看到我们。”
这话不是骗桓儿,早在知道冯伦让桓儿回京的意图后,她就有这个想法了。随着约定之期一天天逼近,这个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之所以在京城附近置产,不是直接进城,一则京城寸土寸金,她没有把握。
另一方面,她还不知道很快就要回京的二皇子和二皇妃的想法。要是他们不愿意桓儿与自己一家走的太近,那么想要在京城置产难于登天,更别提时常见桓儿了。
要是在京城周边置产,就没有那么招人眼了,一年总有机会见到桓儿。且就算不为见桓儿,多置产总没有坏处,日后桓儿成亲,当作礼物送给他也是好的。
“娘~”桓儿不知道娘亲想的这么长远,单凭这几句话就足以让他感铭肺腑,嘴上却说道:“娘,我不要您为了我背井离乡,我也长大了,就算去了那个地方,也能时常回来看望您。”
桑叶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道:“在娘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娘怎能放心你千里迢迢的过来?京城算是娘的第二个故乡,日后去了也算不得背井离乡。”
这话就纯粹是安慰桓儿了,虽然在京城待了好几年,对京城的一应事物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始终没有归属感。直到回到李家村,回到原主真正的家乡,她的心才跟着慢慢定下来,终于没有了如浮萍一般的漂流感。
“娘,您真好~”桓儿感动的泪眼汪汪,近几日心里生出的浮躁不安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夜里躺在床上,趁两个孩子睡熟了,桑叶同郑凛说了自己的打算。夫妻一体,这等大事就算她能做主,也要跟枕边人商量,免得把好好的夫妻情分给弄没了。
郑凛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件事你做主便是,桓儿喊为夫一声‘叔叔’,为夫便是他的长辈,多的东西为夫给不了,你说的那些为夫不会小气。”
桑叶偎进男人的怀里,喟叹道:“得夫如此,妇复何求!”
郑凛紧紧的环住妻子,在她的额头上轻啄:“为夫亦是!”
------题外话------
断更这么久,不知道该说些啥,就给大家表演个劈叉吧┭┮﹏┭┮
第455章 送别
约定之日的当天,桑叶早起了半个时辰。
她不知道冯伦会不会让桓儿留下,会不会派人过来接他,又会在什么时辰过来,不想最后一刻让桓儿饿着肚子走,便亲手做了一锅手擀面作为一家人的早饭。
桓儿最喜欢的早饭,莫过于一碗浓香的手擀面,这一锅面也是为他所做。
香喷喷的手擀面,让桓儿红了眼眶。他狠狠地眨了眨眼,隐去眼底的湿意,故作高兴地捧起碗喝了一大口汤,眉开眼笑的说道:“娘,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桑叶假装没有察觉到桓儿的小心思,按捺住伤感柔声说道:“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呢。”
桓儿点点头,一口气把满满一碗面吃了个精光,连汤水都不剩一滴。吃完后,他从郑凛的手里接过汤圆儿的面碗说道:“叔,面要坨了您快吃吧,我来喂妹妹。”
“行,换你喂。”郑凛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松开手没有跟桓儿抢。
懵懵懂懂的汤圆儿什么也不知道,见哥哥喂自己吃面,嫌弃他动作慢拍着小手催促道:“哥哥,吃,吃,快,快。”
小家伙的小胖爪尚握不好筷子,只能勉强用勺子舀饭吃,换成滑溜溜的面条就只能干瞪眼了,需要有人喂才能吃到嘴里。
桓儿微微一笑,夹起一根面条递到汤圆儿的嘴边:“快吃,吃完了哥哥带你出去玩。”
汤圆儿眼睛一亮,张开小嘴嗷呜一口就把面条咬紧嘴里,然后熟练的一吸,就把哥哥刻意截的半根面条整个吸进嘴里,把本来就肉肉的脸颊撑的更圆了。
面条劲道,口感十足,用的又是老母鸡汤底,汤圆儿很是爱吃,很快一小碗面就见底了。隔着单薄的夏衫摸了摸滚圆的肚皮,小家伙瞅着碗底最后一口面汤,恋恋不舍摇了摇脑袋:“哥哥,饱了。”
桓儿听了,低头十分自然的把碗里的面汤喝光了,对自己吃了妹妹的碗底不以为意。
拿手帕细心地给汤圆儿擦净手脸,桓儿跟其他人说了一声,就牵着妹妹的小胖爪来到了院子里。看着已经翻过墙头的太阳光,他的眼神暗了暗,问蹲下身要去抓蚂蚁的妹妹:“要是哥哥不能再陪汤圆了,汤圆儿会想哥哥么?”
要说离开郑家,离开这一方生活了四五年的天地,他最不舍的就是娘亲,其次就是汤圆儿这个妹妹了。一想到妹妹这么小,自己一走不知何时能相见,或是相见了也不记得自己,不会甜甜的喊“哥哥”,像现在这样依恋的牵着自己的手,心里的不舍就更浓了。
“想!”汤圆儿不能完整的理解哥哥的话,抬头看向哥哥的眼神有些茫然,回答却十分肯定:“想哥哥,想胖团,想大灰。”
很明显,她就明白了一个“想”字,还拿胖团做比,表示会想胖团和大灰一样想念哥哥。上次胖团和大灰回来住了两天,就又重新回到了山里。虽然隔三差五的回来,但是待在山里的时间明显比待在郑家多的多。
每次看不到它们了,汤圆儿总是可怜巴巴的看着爹娘,希望爹娘能把小伙伴找回来。
“笨丫头……”桓儿无奈的捏了捏汤圆儿的小脸,有些纠结要不要教她区分他和两头畜生的区别。
“哥哥看,蚂蚁宝宝!”汤圆儿不知道哥哥的心思,注意力早就被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吸引住了。
此时正有一只小蚂蚁拖着一个比自己庞大数倍的粮食从她的脚尖徐徐爬过,瞧着毫不费力又惊心动魄,生怕小蚂蚁力气不够,被砸下来的粮食压死。
汤圆儿看到挪不动步,也忘记了要随哥哥去外面玩耍。桓儿也不想扫她的兴致,于是蹲在她身边,陪她一起看蚂蚁搬粮食。
桑叶来到院子里,看到的就是兄妹俩头碰头挨在一起小声议论,从模模糊糊听到的几个字眼中判断出桓儿在给汤圆儿普及有关蚂蚁的知识。
汤圆儿听的一愣一愣的,看向哥哥的眼神闪闪发光,惊叹于哥哥懂得太多,多到她想破小脑瓜也想不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