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孩子,娘比你好不到哪里去,有什么好丢脸的。只是,你这样会很辛苦!”李苏叹了口气说道,二丫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娘,我不怕辛苦,我只怕付出了辛苦,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女儿怎么了,女儿也可以顶天立地,娘,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我不比任何人差!”王斯琴坚决的说道。
“好孩子,有志气,舅舅相信你能做到!”萧振庭站在门外听了半天,忍不住大声说道。
李苏吓了一跳,萧振庭接着说道,“表妹,我能进来吗?”
“进来!”李苏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王斯琴,衣衫整齐,没什么不能见人的。
“琴儿放心,你有这样的志气,舅舅很高兴!舅舅已经写信进京,让你舅母给你找教养嬷嬷了。你放心,你舅母办事妥帖,肯定会安排好的。只要你肯学,舅舅肯定给你找最好的先生!”萧振庭看着洗漱完毕,焕然一新的王斯琴,欣慰的说道。
“谢谢舅舅!我会努力的!”王斯琴激动的说道。
萧振庭又看向李苏,忽然就想起了儿时大家一起嬉戏的场景,他红了眼眶,忙移开视线,眨了眨眼睛,将眼泪忍了回去,“你看看你,还没个孩子有志气。你才多大,就算之前学的都忘了,从新再学起来不就行了!”
李苏呵呵笑了,她倒不是怕从头开始,反正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闲着也是闲着。她是怕会再次卷入京城里的风波。里有姓萧的吗?不知道站队站对了没?不过,现在小皇帝还没登基呢,摄政王没当摄政王之前封号是啥来着,要是想起来就好了,回去也能提醒一下不要和他靠的太近啊。
京城里,永安侯府,萧振庭住的清宁院内。
四少奶奶万氏收到了夫君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家信,匆匆打开,看完之后,有些为难。奶娘见状,问道,“四少奶奶这是怎么了?”
万氏将信递给奶娘,“奶娘你瞧瞧。”
奶娘迅速看完信,“四爷让您给那位小小姐找教养嬷嬷?”
万氏点点头,“找教养嬷嬷并不难,让母亲去宫里说一声就成了,怕只怕······”万氏的母亲安康郡主,外祖父齐王是当今陛下的同母胞弟,战死沙场后,安康郡主就被接到宫中抚养,养在太后膝下,备受疼爱。万氏因为母亲的缘故,身上也有个县主的封号。只是永安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深的陛下信任,大伯母,也就是如今的永安侯夫人,就是陛下的亲女儿庆山公主。
“您是担心那位小小姐是个心气高拎不清的?”奶娘说道。
万氏点点头,她和夫君感情很好,也了解夫家对这位表小姐的亏欠,故而,事关那位表小姐,轻不得,重不得,必须得妥善处理。
第108章 寡妇养女记 八
奶娘想了想, 笑道:“这有何难,少奶奶您想想,家里最关心表小姐的是谁?”
万氏反应过来,“你是说去找老祖宗?”
“是啊!那位表小姐是老太太嫡亲的外孙女, 她的事, 您去找老太太商量, 准没错。”奶娘笑着说道。
万氏点点头,“说得对。青花, 你去瑞紫堂看看老祖宗歇了没有?若没有, 我待会去陪老祖宗说说话。”
一刻钟后, 万氏出现在了瑞紫堂。彼时, 庆山公主和她的两个儿媳正在陪老祖宗说话, 看到万氏来了,庆山公主先笑了,“阿瑶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庆山公主和安乐郡主关系不错, 连带着也很喜欢万氏,万氏嫁进永安侯府,庆山公主是最开心的一个。
“四爷来信了,他已经找到表妹了。如今正往京城赶呢。约莫再过个把月, 老祖宗就能见到表妹了。”万氏笑着说道。
太夫人闻言笑的合不拢嘴, “四郎的信你大嫂给我读过了, 我正和你大伯母给你表妹布置屋子呢。”
庆山公主却看出万氏似有什么心事,忙笑道,“你素来妥帖, 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
万氏笑道,“老祖宗和公主见多识广,再加上有大嫂和三嫂在,肯定处处妥帖。哪里需要我多嘴。只是旁的倒也罢了,只有一点。四爷写信回来,托我找几个教养嬷嬷。我想,需要教养嬷嬷的肯定不是表妹,应该是外甥女。只是,我没见过外甥女,也不知道外甥女的性子。想着来找老祖宗商量商量,该给外甥女找个什么样儿的嬷嬷。”
庆山公主微微一笑,“若是一般的教养嬷嬷,四郎在家信里肯定就说了,如今却只和你一人说了,肯定有原因。”
“是,公主猜的没错。”万氏笑着说道。
大少奶奶杨氏听后,眼神示意伺候的侍女们都下去了。
万氏便将萧振庭的信拿了出来,双手奉给太夫人,杨氏接了过来,捡能说的,轻轻念给了太夫人听了。一些不好让太夫人知道的事就没说了,怕太夫人年纪大了,受不住。
只是,他们不说,太夫人心里也有数。
杨氏念完后,万氏才说道,“照四爷信中所言,外甥女是个有志气的,我想着这教养嬷嬷······”
庆山公主接过信看了看,心中有数了,出身寒微,却心有大志,的确不好教。不过,倒也不是没办法。毕竟年纪还小。庆山公主迅速在心里过了一遍,道,“阿瑶,你觉得宁寿宫的徐嬷嬷如何?性格温和,谦虚谨慎,规矩礼节又好。”
这话虽然是在问万氏,其实也是在解释给太夫人听。
太夫人想了想,“可是伺候太后梳妆的徐嬷嬷?”
“是。”庆山公主点头道。
“不错。”太夫人点点头,然后叹了口气,“那孩子也是个命苦的,日后若有什么不是的地方,你们多教教她。看在我的份上,别和她计较。”
庆山公主笑了,“您说笑了。阿绫当日多温和的一个人啊,就是苏苏,也是我们从小看大的,脾气秉性我们也是知道的。即使她失忆了,可人的脾气秉性是不会改的。有苏苏教导着,想来外甥女也定是个好的。”
太夫人叹了口气,“你们都瞒着我不说。但我也知道,苏苏这几年过得肯定不好。唉!我生了二子一女,个个子孙满堂,偏阿绫,只留下这么一个闺女,还被我给弄丢了。这么多年了,阿绫一直没有入我的梦,焉知她不是在怪我呢!”说着说着,太夫人又哭了起来。
几个儿媳妇孙媳妇们忙围过来,你一句我一句,将老太太重新哄的开心了。
庆山公主笑道,“您就放心,咱们家都是男孩,做梦都想家里多个女孩呢。苏苏和外甥女来了,我们只会加倍疼爱她,没人敢欺负她的。再说,还有您在呢,谁敢欺负她们,您拿着父皇给你赐的拐杖,一拐杖下去,保准没人敢。”
太夫人想想也是,拉着庆山公主的手说道,“我老婆子是命好,有你们这些好儿媳,好孙媳。”
庆山公主微微笑了,别看太夫人如今老了,她年轻时可是杀伐决断的女中豪杰。万德二年,父皇初登基,四王叛乱,齐王叔就是那年没的。那时京城里也有细作作乱,于宫宴上试图刺杀父皇。危急时刻,是太夫人力挽狂澜,双手搬起桌子,挡住了刺客刺向父皇的剑,为侍卫击杀刺客争取了时间,成功救驾。
故而,父皇一直十分尊重、礼遇太夫人,先后将自己和阿瑶嫁入永安侯府以示对永安侯府的宠幸。甚至在自己出阁前,千叮万嘱,要好好孝顺太夫人。庆山公主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会在一众公主之中脱颖而出,嫁入世袭罔替的永安侯府,成为永安侯夫人。以后她的儿子,孙子,也会是永安侯。只要大齐尚在,她的子孙会永享富贵。
而萧振庭在回京的路上,也在慢慢和李苏母女说起永安侯府的状况。和王斯琴的惊讶紧张惴惴不安不同,李苏则想起来了一些剧情了。说起萧家,她没什么印象,可说起永安侯府,她还是知道的。
里,永安侯府一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小皇帝的。因此惹得摄政王不满,多方打压。最后的下场好像也不怎么好啊,永安侯长房一脉,两个儿子,四个孙子,战死沙场,二房也死的死残的残,连世袭罔替的爵位都差点没保住。最后小皇帝亲政了,让永安侯的侄子承袭了爵位。
永安侯的侄子,会不会就是萧振庭啊?里,好像双腿残废了!
这下场,着实有些凄惨啊。
防火防盗防摄政王啊!
李苏在想,如果现在和萧振庭说,提前搞死摄政王,不知道,萧振庭会不会拿她当傻子。
只是,摄政王之前的封号是啥来着?里只写摄政王是小皇帝的叔叔,到底是排行第几的叔叔呢?
李苏死活想不起来这个。
“娘,你怎么了?”
李苏回过神来,萧振庭和王斯琴讶异的看着她。
李苏叹了口气,这就是先知的苦恼啊!
萧振庭看她古灵精怪的样子,笑了。
一个月后,李苏母女终于到了京城。
马车直接往永安侯府驶去,从侧门进去,换了轿子,小厮抬到二门外,退了下去,几个粗壮的婆子过来,抬起轿子,往里去。
刚走了没几步,就停下了。
李苏还在纳闷,怎么这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