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建武帝伸手摸了摸鼻子,抬头望天企图避过谴责:“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是快点回城吧!”
一干大臣在后头恭候着,眼神不时的偷偷打量这对父子的交锋,是关系一如往初亲密无间,还是另有心思,嫌隙陡生?建武帝的归来肯定会给朝局带来动荡,这对父子会不会争权,他们到时又该站哪边?
一个个试图从短短的两句话里分析出自己想要的,心眼滴溜溜的转。
韩缜优雅忍让的笑,翻身上马跟在建武帝身边,翘唇道:“真是委屈父皇了,让您跋山涉水的回归京城,不容易啊!”
就是变了身份,韩缜一如既往地喊‘爹’,间或来一声正经的‘父亲’,一旦叫上‘父皇’摆明是生气了。
建武帝眯了下眼,含蓄的微笑,低声道:“为父这不是想你了吗?我儿长大了,父亲很欣慰啊!”他不动声色的打感情牌。
“想我?”韩缜有趣的一笑。转而变了脸色,冷淡的道,“不是因为我写信说研制出了新的火器,你才迫不及待的回来一睹为快吗?”
要不是有利于战事的进行,见猎心喜,建武帝恐怕还在燕京蹲着吧!
建武帝转了转眼珠,身躯在马上一本正经,却压低了声音道:“给点面子,别逼我发火啊!”
韩缜一噎,这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还是打算软硬兼施啊?
“不给面子又咋的?”横了他一眼,韩缜老神在在的斜眼问,“打我啊?”
建武帝憋屈,龇牙一笑哄道:“瞧你说的,我哪敢啊?你我爷俩谁分谁啊,捧着你还来不及呢!”
没办法啊,有钱的是大爷,后勤物资军粮器械都在韩缜的手里握着,不想士兵空着肚子打仗,就不能得罪这个小祖宗!
要说建武帝最大的遗憾,就是父子两人在如何应对外敌上的分歧。韩缜的性子一贯是求稳,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收获,需要付出的就是耐心和时间,在建武帝看来儿子难免欠些锐气。
时间不等人,多少英雄好汉错失功业,一腔雄心尽付流水!男儿在世,当横刀立马醉卧沙场,方不负一世人生!
而这些韩缜是无法理解的,千秋功业固然动人,然而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当下的才是真实的。百姓的笑颜,安逸的生活,一遭破碎将会是多么的痛苦。
建武帝想要的功业是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去取得的,而明明有更好的不需要牺牲的办法,为什么急功近利?如果不是他还能有办法应付局面,建武帝根本就是要拖垮整个帝国去满足他的战争欲。
消灭外敌开疆拓土固然激动人心,珍惜而今也是一种幸福。
幸运的是,最艰难的三年挺过去了,只要建武帝不想着一气呵成,朝廷将会是最坚固有利的后盾。
建武帝进了城没有急着去看武器,而是朝着永宁侯府去,拜见父母。
对于老侯爷宁愿舍弃荣华富贵固守永宁侯府的固执,甚至将他们父子移出族谱的举动建武帝尽管颇有微词,但是还是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给予尊重。
至于韩缜,他本来就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土著会对这些看重,只要老侯爷还是他的祖父,自己还是可以随时进出侯府,那就无所谓。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照以往惯例大肆封赏族人,对亲人加恩封爵。因为和帝皇的裙带关系就能享有百姓供奉荣华富贵,是韩缜所不赞同,无功不受禄。
如果他不能达成废除帝制的目的,如果他有当皇帝的一天,他会依此对待以后的血脉。除了供养子嗣长大,等成年后只给予虚爵,除了一个名头其他的需要自己自食其力。想要站得高,就自己去努力。
对于建武帝的到来,永宁侯府既激动又压抑,激动的是帝皇临府皇恩浩荡,压抑的是他们身为亲眷却不能沾皇帝的光。
几个爷们不知道该是怨恨老侯爷好,还是埋怨建武帝的不通人情,视手足骨肉为无物!
其实永宁侯府出了个皇帝,虽然几个兄弟没有爵位,但是京里也没有人敢小看他。现在的永宁侯府已经是一流世家,凡是府里的人走出去莫不是让人尊着敬着,可是这怎么比得上正大光明皇族的名头。
在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后,几个兄弟是自怨自艾,厌弃冲天。还有受着房里女人的埋怨,怨期望落空,本来指望的王爷,王妃的高贵身份都成了泡影。
建武帝嫡长子韩维沉默的接受了事实,几兄弟中恢复得最快的庶房四爷韩质,他本来就身居朝中高官,没了王爷当还有个官位,而且到底是帝皇兄弟,就没有人可以压着他,只要做出政绩官途是一路畅通。
而另一个风光的就是韩纭,因为有对敌蒙古的战功,另外封了个忠勇候,别府令居。
除了韩纭,小一辈的其实前途都不差,只要肯努力机会是唾手可得。
见过了父母,建武帝不顾府中热情挽留,摆驾回宫。
建武帝倒是不顾劳累想一窥韩缜着人研制的新式武器,韩缜好不容易劝住了:“回宫修整一下吧,你不累,随侍的人也该累了!”
建武帝遗憾的点头同意。
一到永宁侯府,建武帝就挥退了迎驾的大臣,就留着保护安全的亲卫队。没有了兴师动众的架势,身边清爽了不少,溜溜达达的就出了府。
对建武帝回京韩缜没有搞什么盛大的仪式,侵扰了百姓反而不美,压下大臣的建议一切从简。除了城门清出一里派出城中代表迎接队伍进城,其余人该干什么还是什么。
所以此时他们一行人迈入热闹的街道,除了有些人好奇的眼神,认定身份尊贵也不会联想到刚回京的皇帝身上。
刚回来就直奔永宁侯府,建武帝还没有好好打量京城,现在一看改变颇多。
京城里更热闹繁华了,往来的百姓脸上是满足放松的笑容,他们谈论着今天皇帝归京的大事。对着皇宫的方向翘首而望,神情有着崇拜感激,还有热烈,看得建武帝心里泛起了异样。
他挑了挑眉,什么时候他在百姓的心中如此有存在感了?
一张纸递到了他的手上,韩缜示意他低头看,眼中含着谑意。
建武帝摊开这张份量不轻的纸,上面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隔成错落有致的方块。上方正中印着粗大的几个字——兴朝官报。
而其中最先印入眼帘的就是特意放大的标题——《防御外敌的英雄,马上征战的皇帝——建武归来》。
上面用浮夸的语气,羞耻的赞美,介绍了建武帝身为帝王为了阻挡外敌不惜以身涉险。上面描述了他的诸多功绩,历经的战役,取得的战果,将他夸得是天上有地上无。
然后是细数战事以来
这是一张纸
作者有话要说: 没完,等一下
第279章
如今报刊的发行还是控制在国家的手上,概因一切还在摸索中, 舆论的咽喉不能落入他人手中。只待时机成熟, 才会放开。
如今只有寥寥几本, 主要是负责向百姓传达国家政策的时事报刊, 给予百姓知情权,让他们能参与到国家大事中人,培养主人翁精神;另外是主要宣传各种先进技术的报纸,介绍农业方面的知识, 还有各项有利民生工具的开发;还有一本是专门报道海外风土人情的报刊, 描述在兴朝之外有多少国家, 它们的风土人情如何, 都产出什么东西,吸引有意的人们去探索;人最怕的就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韩缜希望能开拓国人的眼界,保持对外界的兴趣和警惕。能了解在国之外还有诸多国家,他们也有优秀的文明和出色的人才,甚至有比兴朝优秀的地方值得他们去学习。
如果整个民族拥有一颗探索求知的心不断的补益自身, 从长远来看, 哪怕将来再如何朝代变迁, 只要民族的心胸气魄不灭, 任凭艰难险阻也屹立不倒。
想做的事太多, 然而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探索,就怕一朝不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
韩缜有时也笑自己不是王霸之气四溢的主人公,做不到大手一挥睥睨天下, 挥斥方遒。
陪着建武帝迈步街头,韩缜耐心的等他一路看过去,那样子明显是兴趣昂然。
进城时无暇打量四周,建武帝现在才有闲心仔细观察如今的京城,一看就发现开封城变了不少,距离他离开时有了很多的不同之处。
临街的商铺楼阁上,窗户大多数都换上了透明晶亮的玻璃,更夸张的是有人竟然做了两扇玻璃门。透过清晰如无形的门户,可以看到里面摆设陈列的货物,还有低头打算盘的掌柜,以及勤快清扫的伙计,甚至可以他们脸上愉快的笑容,仿佛刚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什么时候,玻璃制品如此随处可见了?
这是韩缜放开了手里玻璃制造的技术,使得价格大幅降低,只要稍有余财的百姓都可以买得起。对外,玻璃还是高价奢侈品,通过海贸出口海外获得大量财富。
看出建武帝眼中的疑惑,韩缜低声解释着。
转过头,只见沿街一路上繁华喧闹,两边商铺林立,建武帝看到了很多新奇从未见过的货物,它们大都是来自海外,甚至还看到了明显是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