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蒙古大军面对着防卫薄弱,兵力低下的中原各地就能毫无顾忌地冲撞杀戮,有如虎入羊群,肆无忌惮!
他遗憾的叹息,还是时间太少了,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经营,孟朝各州府的守兵战力不会如此让人蔑视!
但就如他所说,蒙古想效仿曾经的金国野心勃勃就太天真了,历史有相似却不是一定相同的,他绝不会让蒙古得逞!
当前重要的不是回兵打退蒙古而是守好边关,否则一旦被趁机攻破雁门关放入金兵,那则是首尾不顾内外交困,那才是糟糕的局势。
这也是关山他们没有提起分兵的原因,他们更明白眼前局势,边关重塞一定要守住!
当夜,永宁侯率领人马夜袭金营。
金国在仓惶退兵后正是人困马乏毫无斗志之时,而且他们也习惯了这段日子来金兵进攻孟朝防守的模式,戒备松弛。
颜盏固则是因为害怕蒙古阿木尔受伤被迁怒,无心他是,一直抓着军医守在阿木尔的帐篷里。
所以当孟朝军队突然在黑暗中冒出来时,真如天兵神将降临,唬得金兵逃命不及。黑夜中,一时不知有多少敌人冲入营地,衣甲不及披,武器离手。只闻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喊杀声,顿时互相践踏无数,死伤无数!
猝不及防下,颜盏固被亲卫队护着仓皇出逃,蒙古骑兵只能也相随出逃。等到天亮后,他们才收住阵脚轻点士兵,只收的五万人,其中战马粮草损失无数。
而最让人崩溃的是,阿木尔受不住重伤颠簸在途中去世了。
蒙古骑兵一怒之下坚持反攻雁门关,他们仓促疲惫之下中了永宁侯的计,最后连蒙古骑兵也陷入了三千人马!
如此损失之下,金国国内不可能会再派人来,乌延利大权独揽也撑不住反对的声音!
从那天起,双方的攻守之势就反了过来,孟朝不时出关袭击金兵,而金兵奋力抵抗!
想抽军而走,唯一的办法就是杀的金兵胆战心惊,杀得他们兵力大减,直到再也不会对雁门关构成威胁!
“关将军,雁门关就交给你,你能守住吗?”永宁侯伫立关楼,遥望北方!
“元帅放心,我就是拼死也要守住雁门关,只要我在绝不放一兵一卒入关!”关山发誓道。
永宁侯低笑:“如此甚好!”
于是在得到蒙古冲破边境消息的二十天后,永宁侯留下一万‘黑旗军’相助关山,而后带人回防!
只不过他不是奔着肆虐华北直逼开封的蒙古军去,而是奔赴燕山府,重新建立起来这道防线,以防有更多的敌人通过残破的城池来到孟朝的土地上。
然后,才是关门捉鳖!
远离了后方援助,特别是在这寒冬腊月里,即使是在孟朝也物资匮乏的境地里,蒙古骑军又能坚持得了多久?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我看不懂地理,地图看得眼都乱了,不知道大同原来是在雁门关之北,所以只能借鉴历史。因为懂得太少,所以写的都很模糊,大家不要当真!
第259章
当燕山府知州打开城门放入蒙古骑兵的噩耗传到开封时,整个朝廷顿时乱成了一团!
凡是在京有资格上朝的文武大臣集聚金殿上, 七嘴八舌的, 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 整座大殿就像是沸腾的热锅一样嘈杂!
有义愤填膺要先捉拿那叛国投敌燕山府知州的九族, 抄灭九族的;有建议传旨各地率兵勤王,护卫京城;也有武将激动地请命领兵前去击退蒙古骑兵,不给人家兵临城下的机会;在八百里急报送达朝廷时,甄太师就下令探查蒙古骑军的动向, 并找来了韩缜。因为京城内外的防卫在韩缜的手中, 包括京郊大营内永宁侯留下的军队, 表面上它们有自己的将领, 但是韩缜具有一定的掌控力。关于军事方面的调动,绕不过韩缜之手,所以他光明正大地站在了议事大殿上。
文官做事就是琐碎黏糊,都到了生死存亡时刻,还不忘各有观点,并为之辩个输赢。争论来争论去, 然后就是各自站队, 接着就是一场嘴仗!
而甄太师虽然是主政大臣, 有决断之心却不擅专, 或许是为了平衡各方派别, 认真的听取意见参考,而不是强硬的决定一切。
韩缜冷眼旁观,看着这些高官显贵跟市井大娘抡起胳膊吵架也没有什么区别, 朝堂上就像是上百只鸭子似的呱呱叫。
在他们吵成一团的时候,韩缜已经得到那名燕山府知州的过往信息,对方三年前就调任燕山府,连爹娘老婆一起带着赴任,除了一些亲族自己最亲近的血缘都带在身边。
想必从很久以前他就被蒙古人收买了,作为内应潜伏着,直到蒙古扣边!
韩缜的脸很冷,连一贯的笑意都从脸上散去,这是他的失职。他的手脚太慢了,还没有查到对方的身上,就面临局势变化!
“我看当务之急是奉君上离开险地,谁不知道蒙古骑兵的可怕,那可是打下金国半个国土的可怕敌人!”一道高昂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矮胖的官员趾高气扬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且永宁侯带着朝廷精锐停留雁门关,一旦蒙古大军渡过黄河直扑开封,谁来阻挡?我们应当早日调兵勤王,保陛下避开蒙古袭击,好保存国祚长久才是上上之计!”
“上上之计?”危险的嗓音低低的响起,掺杂着浅淡的怒气,冷冷道,“谁,要弃城逃跑?”
凛冽刺骨的话语让朝臣顿时安静,人群分开两边,默契的望向声音来处。
身着黑甲的少年抱臂依柱而立,面对这金碧辉煌的大殿视若等闲,他冷凝的目光望过来,竟让人心房一滞,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他站直身子,慢慢走过来,人群一瞬间鸦雀无声!
本是属于永宁侯一方的势力默默地站到了一边,其余人则不自然的直面韩缜!
刚才那出言的官员鼓起勇气,辩解道:“这怎么能说是弃城而逃,这叫暂避锋芒保存实力!”
看,中华文学的词语多么博大精深,愣是把逃跑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哪朝哪代似乎都少不了这种畏战不前贪生怕死之辈,还腆着脸皮说是为大局着想!
“未战而怯,动摇人心!”韩缜厌恶那些面对强敌只知逃跑之辈,轻易将城池百姓拱手相让,退,退有什么用?早晚没了骨气,打折了脊梁,将国土沦丧!
韩缜甚至懒得浪费时间在这种人身上,他得打掉那些想不战而退的念头,只是轻声道:“拖下去,关起来!”
立时有禁卫上前抓住那官员,那名官员不停厉声反抗喝骂,可还是被迅速地拖出大殿。
文官们顿时引起骚动,甄太师动了动嘴想说什么还是没有说。
韩缜视线扫过他们,深幽的黑瞳里惟有冷厉,道:“再有敢不战而退者,下次我就不会这么温柔了,当砍下你们的头颅吊在城头以示警告!”
他说的是认真的,再有人敢提议,他真的会杀人!
这是第一次韩缜以如此狠戾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以往的韩缜即使身居高位,而且有永宁侯这个父亲,但是除了在对待嘉安帝的事上为人诟病,他不会气势凌人横行霸道,也不会收受贿赂贪图金钱,更不会草菅人命无法无天。相反他的口碑在京城的百姓口中很好,是十足的正人君子,当然正人君子不会做出视皇权如无物的事!
而他这次却一反往常强硬的态度横空出世,震慑住了那些心思浮动的大臣,非常之时惟有行非常之事,强权有时候是最管用的武器!
甄太师的面色有些复杂,他是反对韩缜滥用职擅自关押对官员的行为,但是情势危急之际需要一个强硬的人能压住局势。而他的身后干系太深,动辄有反对者牵制,如果韩缜立得起来他可以束手旁观!
在敌军来临之际,手中握着禁军的韩缜就是最有权势不能得罪的人,人都有私心,所以即使有反对者也心生畏惧呐呐无言!
还是甄太师开口打破局面:“韩统领有何建议?”
现在很明显,韩缜就是武将方面的代表,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韩缜不耐烦大敌当前还看着这帮文臣长篇大论争论不休,什么规矩礼仪暂时还是抛到一旁,解决事情才是重点!
也不管是不是逾距,干脆地说出自己的安排:“燕山府知府叛国投敌,就该知道该诛九族,显然族人在他的心中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从他投敌起就不再是孟朝人,而他的九族却是孟朝人,为一卖国贼而诛我同胞,用我孟朝人的命为他陪葬他配吗?”
“难道就这么放过他的族人?”有人反对。
韩缜淡淡的道:“九族太多,诛直系三族以儆效尤,其余罚为苦力!”死了太浪费了,活着种粮搬砖,也是贡献。
他知道有很多人是无辜的,燕山知府做出什么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但是在这个朝代叛国必须要做出惩戒,否则犯罪的代价太低,是不是人人都会想投敌叛国?
三族为父族,母族,妻族,至于其他的人韩缜不忍要他们的命,那就罚作苦役好歹留一条命。
韩缜拍板决定,显然不容他们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