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太太也顿了一下,扭头看吴苗苗。她还不知道他们没领结婚证的事情,不过老一辈人结婚证倒是其次,他们认定的是结婚仪式,不过梁正勇和她确实也没办婚礼就是了。
梁老太太不禁去思考洛玉芬说的可能性,而吴苗苗脸色大变。梁老太太可不是什么都道人,但看她对梁正勇跟洛玉芬离婚的事情就能看出来,要是一般明理的婆婆,哪里会轻易让儿子跟媳妇离婚。
就老太太对孙子的那个执着劲儿,给梁正勇另娶是绝对能做出来的。
“妈,你别听她胡说。”如今换成吴苗苗张皇无措,“是勇哥一直在工地上忙着才没有去领证的,我们确实是名正言顺的夫妻,我给他孩子都生了……”
“呵呵,名正言顺的夫妻啊。”静静奶奶拿着一份崭新的报纸走过来,意味深长的看了左家老太太一眼,直接朝着洛玉芬走去,“你妈在家呢吧?呦,这捯饬得不错,哪里做的?”
“一个朋友帮忙弄的,怎么样?好看么?”
“好看好看,年轻了十几岁……”
梁老太太眼睁睁的看着洛玉芬离开,倒是左老太太注意到了静静奶奶拿报纸的样子,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忙问道,“报纸,今天的晚报出来了么?”
“出来了。”有路过的人拿着报纸回来,不过看向左老太太的眼神却有些奇怪。
左老太太直觉不对,如往常一样开口道,“小刘,这份先给我看看,我给你钱再去买一份吧。”说着作势要掏钱。
被叫做小刘的年轻人心中嗤笑,这老太太关会装模作样,谁不知道她兜里从来没掏出过钱来?
往常不过一两毛的便宜,他也不想计较,不过如今嘛,还是离这个老太太远点吧。“阿姨,我这一点急事,您叫其他人帮您带吧。”话音落时人已经脚步匆匆的进了楼。
左老太太故技重施,但见到她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副避而远之的态度,就是傻子也察觉出来不对了,梁老太太赶紧打发吴苗苗去买报纸。
过了好久,吴苗苗才拿着报纸回来,一张脸惨白。
梁老太太见状伸手就把报纸抢过来,抢过来又忽然发现自己不识字,赶忙递给了旁边的左老太太。
左老太太快速扫过,待看到最后一篇时,差点喘不上气来。
楼上稍稍惊叹了洛玉芬的一番打扮之后,也顾不得问多日没见的闺女发生了些什么事,洛母迫不及待的翻开了静静奶奶给带来的晚报,这报纸才是如今的头等大事。
她翻着整整占了前后两个版面的内容感慨,“怪不得出得这么晚,歇了这么多啊!”
刘建红作为一个资深记者,自有她敏锐的新闻意识。梁老太太抢孩子这件事情算是社会新闻,但牵扯出来的事情却不少:小蜜的日渐猖狂是一个点,更重要的是大山深处的计划生育问题。从梁老太太口中得知,那边的计生委几乎是摆设,超生罚款之类的事情都没怎么存在。要知道在今年的三月,国家领导人专门召开了计生工作座谈会,重点和难点都是农村,自然抓得很紧。
还有就是法律意识淡薄问题,抓到小偷不管丢的东西多贵重,竟然从来不报警;已经作家老太太这种自以为是的帮忙,也属于法盲范围了。
于是她借着这一件事,整合出了一连串的社会现象,可读性非常强。
《亲生奶奶抢孩子,是不是犯罪!》
《登堂入室的“小蜜”》
《大山深处的陋习》
《盲目的热心也可能是助纣为虐》
静静奶奶看着报纸好爽的一拍大腿,“看那贺大梅还得不得意?好心?那就好心呗,但也逃不了个助纣为虐的蠢货的帽子。看以后谁还跟她家交好,一个楼层的邻居不说帮着,还专门挑事儿,当别人的傻子呢?”
第29章 洛玉芬的决定
洛母本来还想跟洛玉芬说来龙去脉,结果洛玉芬一点都惊讶,笑道:“刘记者联系过我了,我这身打包还是她带我去做的。”
原来刘建红从警察局那边了解完情况后,觉得大山里面有很多事情有待挖掘,便亲自去调查了一回,得知洛玉芬正好在,便直接联系了她。
洛玉芬给刘建红当了近一周的向导,两人年龄相仿,刘建后有个和雅卿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两人便渐渐也熟络起来。刘建红对于洛玉芬带着三个孩子有勇气离婚这件事儿其实还挺佩服的,再看她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积极筹谋以后的生活,便也心生好感。
洛玉芬在外一年变化很大,也许因为走出了害怕未知的那一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强了很多。刘建红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又见多识广,她说的很多观点都让洛玉芬好像打开了新的视野,因此对她十分推崇。
大部分人都好为人师,刘建红也不例外。她见洛玉芬认真的吸收自己交给她的东西,也非常愿意给她一些建议。
当然这些建议不仅仅是衣着打扮上的,“妈,我打算去南方一趟。”
洛玉芬抱着好久不见的宝宝亲香得不行,口中却说着远行的计划,“这些天,我跟着刘记者到处跑。我看她做事,觉得自己还差的太远,而且刘记者听说我想做串串香的连锁。对,她说我们开很多摊子统一配货叫做连锁。沿海那边比我们发达,早就有人做了,可以去学习学习,能少走不少弯路。”
对比之前光靠想象的一腔热情,洛玉芬认真考虑过之后渐渐归于理性。“她说想要做大,做连锁是对的。可如果我们要有是个连锁的摊子,可定是要摆到市里去的,我们的货怎么配?那么远,万一我们雇的人手脚不干净怎么办?或者有厨子尝出我们的配方呢?事情绝对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雅卿听着母亲条理清晰的分析,忽然觉得重生之后,他们家的运气真的变得非常好。她不过是想解决梁老太太的事情,却没想到竟然阴差阳错的让母亲认识了刘建红。
有时候一个人的际遇真的非常重要了,偶然遇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虽然只跟刘建红相处了几天,洛玉芬的内心仿佛随着她改变的形象一起变得自信起来。
对于洛玉芬要去南方的事情,雅卿双手赞成。学习经验是一方面,涨见识更重要。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上辈子洛玉芬一辈子都围着三个孩子。为了孩子不敢冒一丁点的险,龟缩在小小的一方世界里不敢出来,才导致了一辈子的悲剧。
雅卿还记得上辈子她在市里读了三年高中,洛玉芬没有去看过她一次,原因只是为了省十块钱的路费。这辈子有了条件,又有了人帮忙,雅卿希望母亲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雅卿却不知道,最终促使洛玉芬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因为他们三姐弟。
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男女天性造就了女性大部分时候还是会处于弱势地位。一个家里一旦失去男人,紧跟而来的问题数不胜数。
就像在李家庄,如果她离婚时梁正勇没有那么多钱,如果她没有及时买了房子,那么她可能只等待在李家庄忍受那些人的骚扰,甚至会威胁到孩子们的安全。
就像这次,家里没男人,便是连邻居都能因为看你不顺眼而拿你的孩子不当一回事,随意欺辱。
洛玉芬第一次这样认真思考,她之所以能有底气和梁正勇离婚,是因为她有串串香的摊子。她能够确保自己赚钱,供养得起孩子。
那么她要怎么样,才能确保没人敢欺负她,不敢随意招惹她的孩子呢?她开始观察守卫,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没全是的时候,至少要有足够的钱,就像六楼的赵家,不待见那对母女的人很多,笑话吴三妮的人也很多,但当着面却还要给足对方面子……
而有钱的人,大部分都去过南方。人们都说那边有黄金,她并不相信,但她觉得那边肯定有些什么。即便害怕,为了孩子们,她也必须要去一趟。
洛玉芬做了决定,洛母便也不多说什么,每天都是打听去南方怎么走,要准备哪些东西,要注意什么,大抵天下所有父母对于儿女的远行都是一种心态。
而洛家的生活已经是恢复平静,甚至更加友善。梁老太太再也没来楼底下闹过,似乎是来过,但在小区门口就被认识的人拦住了不让进。老太太想过找她的“好姐妹”左老太太,不过左老太太梯子非常不好过,远远的看见她就躲开了。
他们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在晚报的报道之后,所有乱七八糟的流言全都消失了。小区的人们甚至开始自动保护被骚扰的洛家人,而之前恶意针对洛家的吴三妮,左老太太之流都自觉地不开锋芒。
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报纸媒体的权威。
尤其是左家老太太,虽然报纸上全都用了化名,但两个老太太蹦跶得那么欢,大家基本上都能把人物对上号。左老太太这种单单因为你不喜欢就背后阴人的邻居,没人愿意相交。
她应该也感受到了,所以最近都呆在家里不出门。倒是刘晓莉专门来找过雅卿,态度非常诚恳的道歉,“雅雅,是老师没了解清楚误会你了,回来上课吧。学费也不收了,就当老师给你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