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穿之懒皇帝 金推完结+番外 (痒痒鼠)


  老两口纷纷出言,积极的表示他们也要关心展护卫他们的婚事,能帮就帮。官家虽然听着不大对劲儿,也没有多问。
  一家三口安安静静的用饭,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心里头高兴的官家,在饭后和亲爹两个人画完了大庆殿周围的景色,一起抱着桂味荔枝在延福宫的临水凉亭里开吃。
  知了在头顶不停的叫唤,清风送来阵阵百花香,官家细细的瞅着手里的小桂味,红红刺刺的可爱,果实相对的偏小。两只手五根手指拿住手里这个鲜红带刺的小桂味稍稍用力,晶莹剔透的果肉跳出来,淡淡的桂花味传出来,鲜嫩的汁水溢出来。
  官家把荔枝放到嘴边轻轻的嗅了嗅,清香扑鼻。满心欢喜的一口咬下去,瞬间芳馨满口。甜美清爽的感觉从唇舌到口腔到喉咙乃至整个身心蔓延,好似置身于嫣红满山、郁郁葱葱的荔枝山上。
  这是独属于荔枝的香甜味儿--新鲜,甜腻,纯净,满口香的甜。
  父子俩开心的同时眯起眼睛,看着桂味里面小小的核也是可爱的很。
  用了两天荔枝解了一年的馋意的他们,今儿吃荔枝的动作慢了下来,很是风度翩翩。因为被太医说不能吃太多甜食的太上皇,更是珍惜他还能吃到的每一颗荔枝,慢慢吃慢慢品尝。
  就听太上皇咽下嘴里的荔枝兴致勃勃的说道:“三大品种吃完了,我们明儿换个其他地方出产的荔枝,各个品种尝一遍。”
  官家听到亲爹的建议大为赞同,“昨天孩儿想到荔枝朝北地移栽,蔡襄大人提醒了孩儿,自汉唐朝起就有人试图这么做,然而无一成功,就算花费巨资造‘闵山’,种出来的荔枝也没有南方的口感。”
  “荔枝无法在寒地存活,就连唐朝时期一直盛产荔枝的蜀中和三峡地区,也因为这些年的气候变化,荔枝的产量逐年减少。可是南方朝这里运荔枝实在是困难,即使用蜡密封剪口家,满浸蜜水,也要快马加鞭不停。要是有能跑的比马快的车子才好。”
  太上皇笑道:“现在已经是比汉唐时期好了很多,不用我们为了荔枝‘一骑红尘’。”
  官家也笑了,后人总是比前人幸福,“爹爹言之有理,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就没有吃过葡萄。”
  太上皇朝儿子瞪眼,对始皇帝要尊重。
  官家对亲爹眨巴一下眼睛,小调皮。太上皇对儿子宠爱的笑,拿了一个荔枝在手里慢慢的剥开。
  就听官家志满意得的说道:“我们派出去的海船至今没有回来,应该是走了很远。儿臣估摸着,他们肯定能带回来很多其他地方的动植物,还适合在大宋生长。”
  “虽然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有我们目前无法到达的地方,不知道的动植物。可是还是要努力一把,让千年后的后人在说起‘宋朝的皇帝们没吃过这个’的时候,不要和没吃过葡萄一样的让人遗憾。”
  太上皇被儿子认真的语气逗乐了,“如果还有其他和花生一样的好物,确实是不能错过。可是种子弄来,需要试种,普及推广。但是我们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和开荒。”
  官家点了一下脑袋,“孩儿已经吩咐皇庄的人加快研究怎么提高亩产量;范仲淹大人他们也在考虑怎么先在生活安乐富庶的地区实行催生,让人们多生小娃娃。”
  父子两个边吃边聊,吃完后一个去练字,一个去上课。晚上的时候,官家在临睡觉前,安静的听小李子汇报。
  “包大人好像是有事儿来找官家,恰好看到小奴带着太医来文德殿,他没在殿门口看到展护卫,就问了小奴。小奴实话实说,哪知道包大人突然叮嘱了一句,让两位太医不用担心,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小奴发现包大人好像真的很担忧,就答应了他。”
  官家小眉头微皱,再想到爹爹和嬢嬢的态度,心里明白这个事儿大家伙儿都不想让他忧心。
  对小李子点点头让他退下。多年下来已经明白这是长辈们对他的一种爱护方式,官家并没有任何想法,或者去追根究底的意思。
  就好像明明他自己医术很高,目前为止却是除了亲爹以外从不伸手给人诊脉;就好像他明白太医们为了减少自身的责任,在其他人面前都是把一般的病症往大了说,在他面前却是不敢多说。
  就好比他中午的时候察觉了两位太医在他面前和以往不同的态度,却是没有刨根究底的出言询问。
  不管展护卫的伤势有什么隐情,既然爹爹、嬢嬢、包大人他们都有安排,展护卫这次应该是可以好好的养养身体。放下心来的官家在进入梦乡之前默默的想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范仲淹和包拯他们因为要开恩科的事儿更忙,六部也都是忙,官家就自己一边让人收集整理整条黄河的具体地形图,以及历代以来人们治理黄河水患的经验;一边亲自领着人研究怎么治理黄河水。
  本来就计划着让官家和朝廷多多培养年轻人的太上皇、辅政大臣们发现官家拿出这般认真的态度,干脆把朝里有空闲的,他们认为有天赋的新晋年轻人都给他送了过来。就算不懂治水,也可以跟着官家多学学不是?
  官家一脸懵,被送来的年轻人们也是一脸懵。可是没奈何,大家三个臭皮匠凑凑呗,或许真的能凑出来一个诸葛亮?
  进入了流火的七月份,每个人面对天上好像要融化世间万物的大太阳,都是恨不得躲到地底下。夏日炎炎的午后,文德殿的外间放满了冰盆,官家姿态懒懒的端坐着,安静的听这伙儿年轻人讲述他们这几天的研究心得。
  就见一个剑眉虎目的年轻人毫不避让,非常自信的第一个站出来,对着在座的人慷慨激昂的诉说他的治水理念。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秦朝时期,人们就知道了通过深淘滩的方法,可以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然后利用水流产生的游涡,将泥砂甚至是巨石都抛过飞沙堰,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打通玉垒山修建宝瓶口、修筑分水堰把岷江一分为二、修筑飞沙堰保持灌溉去的水量稳定。使用了一千多年,把“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蜀中之地变成了天府之国,李冰父子可谓是造福了无数代人。”
  所以···?其他的年轻人望向他的视线都带着催促;官家懒懒的笑,捧着沉香茶慢慢的喝了一口。
  “所以我们要借鉴这种治水理念。不能为了治水不顾一切。”年轻人无视其他人的目光,对着官家言辞恳切的说道:“现在的都江堰,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现在的蜀中,岷江水患根治,农业发达,百姓安居乐业。都江堰是防洪、灌溉、航运三者的完美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皆有兼顾,小臣以为,这才是正确的治水之道。”
  官家对着他微笑致意,把年轻人乐的眉眼飞扬,坐回椅子上后努力的克制自己的兴奋之情。
  其他的年轻人又是羡慕又是懊恼。他们也想到了这个事儿。只是他们和家里的长辈们求教的时候,长辈们都说什么“没办法”、“顾不上”之类的,他们也无从辩驳。毕竟华夏这都两千年了,好像也才出了一对儿李冰父子这样的治水天才。
  结果就让这么个愣头青博了个头彩。
  另外一个被蔡襄大人推荐上来的瘦高年轻人稳了稳心绪,深呼吸一口鼓起勇气站起来,语气谦虚和气:“小民也支持治水应该是天地人三者结合。人在天地之中,治水是为了让这方天地更美好,而不是短视寸光的只顾一点眼前大肆的破坏周围山川地理。”


第77章
  “小民也认真的看过都江堰的修建过程以及我们大宋目前的岁修制度。当年蜀中之地水旱灾害十分严重,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后才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小民要说的是,李冰父子是经过多方实地勘察之后才做的决定。”
  官家点头,对于他能得到蔡襄老师推荐的原因有了猜测,这估计是一个很实干的年轻人。
  向来在人前木讷少言的王聪没想到第一次在官家面前开口如此顺利,心里对于蔡襄大人说的, 官家是一个很可爱的好少年有了些许感触。
  可爱的小官家发现没有人继续发言,就问了一句,“我们治水的目的不是把水废了, 而是要让它根据人类的需要更好的流淌, 让天地人三者共处的更和谐,此其一。其二, 就是要实地考察不可空谈。他们二人的意见都很好,还有人要说话吗?”
  “回官家,有。”一位胖乎乎的,一身儿锦服标准的汴梁城小衙内打扮的年轻人站了起来, 高声喊道:“当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时候,由于那时候还未有火=药, 李冰便以火烧石, 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形状酷似瓶口的小山口,也就是‘宝瓶口’。”
  “筑堤的时候用的是竹笼装石的方法, 虽然由于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的冲击之下并不稳固, 内江河道即使有排沙机制仍不能避免淤积, 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但小臣的意思是,要治水就要在现有的一切可能上想办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