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穿之懒皇帝 金推完结+番外 (痒痒鼠)


  包大人怒喝一声,“自己造下的孽债,当然是要还。官家已经是仁慈的网开一面。”
  披头散发、全无“诚信状元”风采的王拱辰干脆放弃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伪装,对着包大人讥讽一笑,“如果不是官家,你们谁能抓到我王某人?你们谁敢检举王某人?”
  “简直是一派胡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纵使你生前逃脱了律法的制裁,死后也难逃后人公断。”永远相信正义的包大人丝毫不为所动。
  “后人公断算什么?成王败寇罢了。”王拱辰继续疯狂的哈哈大笑。
  包大人感觉在和他说下去就是浪费口舌,刑签丢下,两班衙役唱起“威武”,虎头铡被抬了上来。
  衙门门口的群众高声叫好。
  不管正义来的有多迟,它总是不会缺席。虽然展昭有时候也会问自己,如果大宋没有官家会怎么样?如果当年太上皇没有坚持庆历新政,如果大宋一直耽于和谈带来的“虚假和平”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会怎样?可是他这终归都是如果。
  第二天,天气犹自阴雨不停。还沉浸在要迁都的伤心和王拱辰一案的愤怒中的汴梁人,迎来了大宋朝的“功名之人特权改革”。
  即日起,大宋新考出来的功名之人,免除其“死罪可以特赦三次”特权,免除秀才的一切特权,举人的特权从秀才,进士的特权--也从秀才。官家希望大宋人都是秀才,可惜达不到。因为包大人和范大人都对官家提出来的“女学计划”直接反对。
  所以,还是寄希望于“一半儿的大宋人”。
  被恩养了一百多年的大宋读书人对着这个改革反对激烈,闹事“起义”的都有。庞统将军带着人一通围剿,直接镇压。
  太上皇笑话儿子,“做官家难,因为人都有私心。十个人里面有五个是拉帮结派,贪心不足的。你对工匠们和农人好,就影响到了士族的利益,他们当然要闹事。”
  官家咽下嘴里的荷花糕,轻轻摇头,“士族的利益不在土地的徭役赋税上。如果他们的眼睛只盯着那一亩三分地,那就不是合格的士族。”
  “不盯着一亩三分地,盯着什么?经商?做工?”太上皇小好奇,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华夏人,骨子里就离不开土地。
  “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土地很重要,可是,如果人把自己盯着土地上,就会和土地一样变成死的。”官家给爹爹续了一杯他刚刚煎出来的沉香茶,懒懒的笑容和雨后的彩虹一样美好。
  “就好比这茶一样,水要活的,煮水的过程也要是活的,煮出来的活水泡上活茶,倒在活的茶盏里,才是好的茶水。”
  太上皇端起来定窑最新出产的红定兔毫盏--茶盏的斑纹和茶水交相辉映,在稀疏的阳光折射下,焕发出各种神奇的颜色,或蓝或金或银;茶汤如冰似玉,红艳艳的醉人;闭上眼睛用心的品了一口,柔软入心,甘甜无比。
  “不错,不错。皇儿的手艺有进步。”太上皇欢喜的眯着眼睛,瞅着宝贝儿子和太阳一样灿烂、如彩虹一样夺目的风采,笑着说道:“皇儿要记得,天上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地上一样米养百样人。”
  “人和神仙都一样。即使你再努力,也总是有人他就不想努力,就想投机取巧、钻营奉承、好吃懒做、不事生产甚至知法犯法。就好比办学一样,朝廷办再多的学院,派去再好的老师,也有人不喜欢读书进学,甚至学了以后和王拱辰一样把聪明都用来贪赃枉法。”


第72章
  “谢爹爹教导。”官家乖巧的点头, “孩儿努力, 但求尽力。”
  或者人类复杂的天性,就是其中的迷人之处吧?官家转眼想到王素、蔡襄等谏官对他的提醒,以及这次王拱辰案件中牵连到的谏官们, 慢吞吞的说道:“如今朝廷上是台谏制,监察制度较历朝历代都完备, 但是却挡不住谏官也是人。”
  “谏院补阙、拾遗;御史台三分各司其责, 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 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 肃整朝仪”, 地方上是通判和各路转运使四司。儿臣瞅着,慢慢的有台谏合一、通判参政的趋势。”
  太上皇闻言眉头一皱, “台谏合一是好事,所谏之言得到了重视,谏官们才如此的热情积极。通判参政, 以及这次因为王拱辰做过御史中丞, 案件中涉及到的地方谏官们,让谏官的声誉和威望有损, 皇儿却是要注意一二。”
  “天子是人, 宰辅们也是人, 都有对错,思虑不周的时候。所谓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几人。若自一人或者几人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如此方为正理。”
  官家听着爹爹教导他“重视纳谏,以广圣聪”、“振举纲纪,纠弹奸邪”甚至是限制相权的重要性,还是乖巧的点头,又因为爹爹提到的谏官声誉和威望,摇头晃脑的吟诵了一首诗。
  “据说当年范仲淹被点谏官,好友们竞相庆贺,欧阳修在外地做官还专门写了一封庆贺信来;等到欧阳修、王素、余靖被爹爹点为谏官,蔡襄特意写了一首《喜除谏官》,‘···好竭献猷居帝右,直需风采动朝端;人生万事皆尘土,留取功名久远看。’”
  “再到蔡襄被点谏官的时候,曾巩直接写了一首长长的《上欧蔡书》,‘···吐片言片辞,以托名于千万世’。一直到现在,范仲淹他们偶尔提起曾经的谏官生涯,还说那是他们做官最畅快的时候--力排奸邪,不顾仇怨,满朝之人侧目切齿,恶臣畏惧。”
  官家觉得这些都是爹爹一直身体力行的坚持纳谏,广开言路,才有大宋朝现在这般不畏权贵、直言敢谏的美好风景,才有天下文人争相做谏官并以之为豪。
  儿子看向自己的小眼神里满满的尊重和敬佩,太上皇很是高兴,摸着胡子矜持的笑,“这都是应该的。”
  “虽然朝廷允许谏官们‘闻风而奏’,但也有钓名沽誉之辈乱奏一气,皇儿需要明辨之。”
  官家继续乖巧的点脑袋,“孩儿明白。前两天王素他们和孩儿进谏言,还是关于大姐和大姐夫的家事,被孩儿驳了回去。”
  想到他们被自己驳了回去,不光没有气馁,还自我鼓励,再接再厉,一定要去除“官家”心里的“不正之念”的“元气浩浩”磊落架势,官家有点儿小无奈。
  太上皇···,太上皇也小无奈。说起这个事儿,他的观点还是和谏官们的意见一致。可是当年他因为接纳了谏官们的意见要对大闺女加以训诫和处罚,结果大闺女跑到儿子这里一通哭诉,他又因为儿子的求情改了主意,此刻当然也不能再旧事重提。
  “台谏之人,在名不在权,虽然职位不高,却最是清要。”太上皇拐弯抹角的帮着王素他们和儿子讲道理,间接的指出大闺女家里闹出来的事儿名声很不好听,对于皇家的声誉也有影响。
  奈何从来只觉得这只是彼此观点的不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眼里属于“护短和袒护”的官家,听了爹爹的话后直接就误会了亲爹的意思。
  “爹爹放心。虽然他们的想法过于狭隘和保守,但是孩儿并没有放在心上。”
  太上皇···,太上皇捧起最新的心头好,斗笠形状的红定小兔毫,把香茶喝完,咳嗦一声清清嗓子,对着理直气壮,自觉很大度的宝贝儿子慢悠悠的开口。
  “大宋的公主们,虽然是和前朝一样以“君礼”下嫁,但是也要遵守“理、法”,要修身养性、德才兼备。自太=祖皇帝起就规定,坚决的杜绝类似前朝公主们那些参政弄权、嚣张跋扈、私德不修、奢靡铺张等等不良风气。”
  “你大姐姐打小儿就文采出众,为人和气公正,处世淡泊不争,更难得是她真正的生活俭朴、孝顺体贴,她又是爹爹第一个长成的女儿,爹爹岂能不疼她?可是她现在这样和驸马分开住,不光自己和家臣梁怀吉处在一块儿,还给驸马纳了良妾。”
  还是没明白问题所在的官家满脸求教的问道:“儿臣也觉得他们四个人这样不明不白的过着不好,孩儿有意让宗正院给大姐姐和大姐夫判合离,爹爹以为如何?”
  目瞪口呆的太上皇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儿子紧接着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大姐姐和大姐夫非常的不相配,与其生活在一起互相折磨,合离后各自婚嫁更好。纵使大姐姐不能嫁给家臣,也可以过的更舒心,李玮表兄也好重新娶妻生嫡子。”
  太上皇···,太上皇非常想说“虽然百姓和士族里面合离再婚嫁的很多,可是身为万民表率的皇家不能”。奈何他对着儿子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面的欢喜,说不出口。
  大雨后的阳光清浅疏淡,天边璀璨缤纷的彩虹只剩下了一个小角,延福宫里娇艳欲滴的花儿上的水珠儿在阳光下闪着光彩,太上皇后领着宫人端着刚刚做出来的插食来给儿子送餐-午饭和晚饭之间的一餐。
  各说各话,大眼瞪小眼的父子俩因为太上皇后的到来暂且把这个事儿搁下,若无其事的享用鲜艳多彩、美味可口的小插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