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幺,我说你们师徒俩这个酸劲儿,想见官家就去见吧,非要神神叨叨的,到了汴梁也不露面,到了燕京也不露面。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徒弟夫婿,我早吃上门了。”一位胖的如同弥勒佛一样的大和尚刷地一下子蹦出来。
老道师徒不想理会这个“俗气的只知道吃”的大和尚,奈何大和尚今儿是铁了心的要蹭这顿饭。
“贵为官家的徒弟夫婿亲自上门,老道你收藏的那些骆驼掌、熊掌、龙肝凤髓,鲤尾鹿唇,都要搬出来幺。我徒弟说,他昨天就看到青木和青草在准备食材。”
“这是自然。”老道并没有阻止大和尚蹭饭的意思,认真的解释道:“不去见他,只是不想显得太过刻意。但是官家主动前来,一番心意,老道如何能不高兴?”
叫青木的高个年轻人没有说话,叫青草的少年人端着师父几人的早膳从后山过来,恰好听到了这句话,热情的开口,“大和尚师叔说的对。我也觉得师父和师兄就是矫情。”
老道和师兄一起瞪向他,大和尚乐的哈哈哈大笑。
大约辰时左右,官家到了华山脚下,圣人的师父领着她的两位师兄用过早膳就在等候,发现他的身影后立刻迎了上来。
“官家安。”
“师父安,两位师兄安。”
官家特别实诚的随着小媳妇称呼,声音清朗,笑容疏阔。师徒三人俱是心中欢喜不已。
他们虽然早就见过官家好几面,也从圣人的信中对官家了解颇多,但是近距离的接触却是第一次。幸好彼此都不是讲究繁文缛节的人,官家也是大而化之的性子,都不用多寒暄。
官家和老道简单的说着他在长安的行程安排;青木和青苗一边在心里赞叹官家的气度和风度,一边帮着官家把绝地放好,把礼物背在身上。四个人提起轻功从北峰、东峰、南峰和西峰的“一条路”朝太华峰顶上来。
风轻云淡嵌山间,似烟似雾在云端。朦胧飘渺非凡境,试问华山可有仙?
官家登上太华峰顶的时候,恰好天气放晴。一枚小太阳从不知名的山峰背后露出头,于云雾中隐隐约约的显露,白晃晃的好像小小的月牙儿。随着它一点一点上升,露出鸡蛋黄的全貌。虽然因为在正月里太阳光实在是不耀眼,它还是极尽可能的灿烂。
小太阳的努力和可爱姿态让官家的心里溢满了快乐。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贺拜。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空茫,他的脑袋里有那么瞬间也是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之感。
一股非常熟悉的感觉由脚底直贯头顶--脚踩南风俯群山,胸怀顿开纳百川。
“华山果然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官家端坐在竹凳上,用着太华峰特有的荷花茶、荷花糕,呼吸着直透肺腑的新鲜空气,望着触手可及的白云,很是开心的笑。
“好地方。”青木的眼里有着对华山的喜爱和骄傲。
青草发现官家如此平易近人,举手投足间的懒劲儿也是可爱的紧,真是越看越欢喜,越看越觉得师妹嫁得好。他听到官家夸华山的“地灵人杰”,当下就直爽的接口,“官家你不知道,以前人都说师妹是华山的第一“杰”。”
官家小惊讶,他对于小媳妇过去的生活了解的并不多。小媳妇很少提及,他也没有问过,如今听了青草的话,忍不住小好奇地问道:“烦请青草师兄细细道来。”
上山途中经过“擦耳崖”、“苍龙岭”等等地方,青草师兄都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虽然官家来之前看了很多华山的书籍,可是听着青草这个地道的华山人说来也是别有一番体悟。
官家一路上很是认真地倾听,非常真诚地道谢,这让自从师妹下山后就没人听他长篇大论的青草对他的印象特别好。所以此刻他听了官家的问话,自然是倒竹筒子一般的呱呱呱说个不停。
凡是圣人在山上的趣事儿,偶尔下山行侠仗义的大事儿,青草师兄都是原原本本的“细细道来”。
官家这才知道,从小媳妇五岁的时候被师父带上山,到十二岁下山进汴梁,几乎是有一小半的时间是在山上过的。然后他又发现,原来小媳妇偶尔露出的小调皮不是她的错觉,练功的时候显露出来的杀气也是实打实的存在。
这是不同于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娴雅宁静。就好像这千姿百态的华山一样,既有彰显秦汉风骨的豪迈气势,又有谱写出晋唐神魂的大气凛然。还不乏婉约柔美的少女情怀,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
鲜红的小太阳在远处的山凹处自在的玩耍,时隐时现;对面石壁上,一株不知名的树木在寒风中簌簌抖动着,几片枯黄的树叶挂在树枝上,向他昭示着生命力的顽强。
官家承认,小媳妇就好像这生生不息,亘古流长的华山一样;又好像这无处不在、诗情画意的华山的石、华山的水、华山的风、、、一样,一丝一缕,不停不息的流进他的心里。
高耸云天的华山仿佛在微微轻颔,附和着他。峰顶的云雾变换,好似圣人的芙蓉面对他微微笑。
怀揣太阳问古今的官家,蓦地笑了出来。
一股懒怠的风流气息一收一放,感触灵敏的青木和青草自然是捕捉到了官家刹那间的情绪变化。师兄弟对视一眼,非常有默契的感叹--幸好官家懒得很,否则师妹眼睛都要哭瞎了。
中午的时候,官家用着两位师兄精心准备的奇珍,听着大和尚和青草师兄一唱一和的聊天斗嘴,笑容不断。下午的时候他听着青木师兄弹奏的古筝声,陪着老道手谈一局--官家拿出平时哄亲爹开心的技艺,把老道乐的见牙不见眼。
傍晚时分,他牵着身上驮着两大箱子回礼的绝地,走在华山的脚下,回头对着师父和两位师兄招手让他们回去。
《山海经》论华山,“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虽然他今儿只是在华山粗略的行走,却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华山的壮观和雄伟,尤其是它的阳刚之美。
怪道有人和他信誓旦旦的说过,踏访九洲方园内所有赫赫有名的山脉山峰,都给人以雄浑的印象,而最能使人体会到雄性之美的,当属华夏大地上的西岳华山。
一份真诚,一顿佳肴,一首古筝,一个棋局,人间仙境如是也。雾润古树新苔绿,天高云淡群峰埋。魅力无穷的华山把它的阳刚之气掩盖在一片柔美之中,融进了每一个华山人的骨血中,就连他的小媳妇也是一身浩气不输男儿。
官家回到驿馆的时候,天色渐黑,小李子已经在屋子里点起了石蜡烛,官家沐浴更衣后出来和庞统他们聊天,说起他今儿的感受,官家只有一个字,“奇”。
“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不光是大奇,还有奇人、奇物、奇珍。”官家对华山的评价很高,“我们明天还会在长安呆一天,我去周边村县逛逛,你们可以去华山看看。”
晚上临睡前,因为知道了小媳妇的成长痕迹,心情还有点儿莫名奇妙的无法平静的他,干脆拿出画具,把他今天看到的华山画下来。
官家对于今天爹爹和嬢嬢,小媳妇都不在身边有点儿小遗憾。不过他画完画儿,一阵困意袭来,也就睡了过去。
两天后,他们从长安出发继续北上,专门找以前没有走过的地方走,绘制地图,赏风赏景,视察民情···。慢吞吞的行进速度终于让远在燕京的亲爹娘待不住了,一封信快马加鞭的送到他手里--十五岁的生辰礼之前要回燕京。
作者有话要说: 武王伐纣,蠢作者个人认为,真的是经不起考据。至于商纣王,更是。北边游牧民族和商朝的战争完全没有被提及。好像那个时候的大商没有外患,整个地球就一个大商国的内斗一样。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彩虹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琳娜 50瓶;輕微喜悅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11 章
官家看完亲爹娘的信后, 小眉头微皱,对着庞统他们说道:“我想去蜀中、府州、麟州看看。”
庞统将军微微惊讶,误以为官家这是要浪漫一回, 去圣人的故乡看看,他故意问道:“去做何?”
“蜀中尚好。但是府州、麟州一带, 原本是大宋的边陲之地。府州、麟州两地和当年的西夏、辽国都挨边, 隔黄河相望。偏偏这一带以前不光战事频繁,还因为土地贫瘠, 粮食产量太低, 导致粮食非常紧缺。”
“爹爹说,在我没打下来西夏之前,朝廷也考虑过在这一带的边防之地常驻重兵, 奈何大军来了不止是让当地的粮食问题更为严峻,根本就是无力供给。以往朝廷每年补贴折家军、杨家军的军粮, 都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输。”
官家缓慢的语气稍显的低沉。庞统将军则是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一声。
一心要重文抑武, 防备武人的太=祖皇帝当年之所以把折家留下来,还允许世袭罔替,实在是有他不得不这么做的现实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