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眼皮还肿着的小孙子趴在奶奶怀里,已经开始活泛过来。
稚声稚气的童言童语让在场的人都笑了。
“对,没错!小朋友真聪明!”
女记者笑眯眯地夸奖了一番小孙子,还很有套路地从包包里拿出个棒棒糖,关键还是只胖白羊!吸引力杠杠的!
小天看了看奶奶,看到唐佳点头,就接了过来。
“谢谢姐姐!”
女记者笑容如花,“小朋友教得很好啊,很有礼貌的!”
真不像是留守老人养大的留守儿童啊!
采访圆满地结束了,女记者的问题,也很好地被解答了。
也是啊,这年头,谁还不会上网了?
看电视的人远远比不了上网的人多,就是他们县里的电视台,为了与时俱进(苟活下去),还不是也在视频网站上上传了节目!
唐佳带着小孙子在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坐上公共大巴回家去。
“哎呀!电视里那个小娃子就是你家的吧?那脸上打了马赛克,可是那动作,那衣服,我一看就特别眼熟!”
“不容易啊!娃总算是给找回来了!”
“那些偷小孩的就该打死!”
“我也看到了,朋友圈里这不就是!看起来这个转发朋友圈还是抵点用的!”
“这么俊的娃,得亏是找回来了,不然搁我身上,那真是没法儿活了!”
咳,拜转发转发再转发的朋友圈所赐,一上车,唐佳和小孙子就被认了出来!
一路上,唐佳都在尴尬又不失礼貌地感谢着车上群众的关心。
下了车,唐佳没走几步,正好碰上一辆过路的车。
“唐老婶,来上车捎你们一段路!”
司机是临村的,平时眼熟但没来往,不过都是乡里乡亲的,在山路上碰上了,一般都捎一段路的。
“哎呀!”
开了十来分钟,司机就叫了起来。
“那朋友圈里的娃,跟老婶家的娃怎么那么像来?”
“咳,可不就是他!”
“呀!真没想到啊,哎呀呀呀,不容易啊!老婶你家这个娃,必有后福啊!以后肯定有大出息!老婶你就只管享孙子的福啦!”
唐佳尬笑,“嘿嘿嘿,不敢想不敢想啊。”
总算远远地望见大箕村。
村口大柏树下,三只雪白的羊在坡上啃着草,一个老汉手拿皮鞭,悠闲地坐在大石头上,翘着的二郎腿一点一点的,一回头看见唐佳领着小孙子从那破轿车上下来了,就大喊了声。
“小天他奶!你们回来啦!”
他一嗓子,倒是招来了好几个人,有在地干活的,有出来倒垃圾的,都纷纷地跟唐佳打招呼。
“小天他奶啊!你们可算是回来啦!”
“小天没事吧?哎呀,昨儿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们娘俩啦!”
“老天保佑啊!回来可得拜拜天老爷!”
“下回进城,咱几个人一起去有个伴,可不敢粗心大意喽!”
唐佳和小孙子是被众村民围着回到自己家的。
虽然大部人都从电视里和网上看过了一遍经过,但众人还是七嘴八舌地向她问着情况,一会儿义愤填膺,一会儿啧啧称奇。
有人去把自家里做的饼端来给她。
还有人拿了一袋子自家的土鸡蛋。
唐佳的心情很复杂。
这些人,就没有五十岁以下的!都是老人。
留守老人!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唤我家袋子最可爱送来的地雷~
第145章 地主老太(4)
唐佳穿越了好几个世界, 原身都是城市的老太太, 就算是穷得身上只有二百块钱的二婚卖包子的原身, 也是十八线小城市里生活着的。
这还是头一回穿越到村里, 还是比较偏僻的山村。
这个世界也跟现实世界一样, 虽说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水电通网络, 每个村子也有了能跑汽车的公路,像现在这种村子, 生活条件还是没法跟城里比的。
而且城里不光是生活便利, 还有学校医院, 提供给年轻人的工作机会, 除了城市郊区的农村,和一些富裕发达的村子, 大部分的村子都越来越空心化了。
不管结没结婚,年轻人都往外跑,村子里就只留下老人, 还有的年轻夫妻生了孩子就把孩子放在老家, 就像是原身家这样,留守老人照管着留守儿童……
不过大箕村里现在的孩子不多, 加上唐佳的小孙子也就两三个。
主要是因为大箕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也有挣着了大钱的, 就干脆在县城里买了房,城里的教育条件好啊!还有那比较重视教育的父母,虽说没挣着钱, 但也不想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就算是租房也一定要娃去上城里的学校。
所以村里的小学生源越来越少,后来只有一两个的时候就干脆撤消了。
这下子就算有舍不得在外头花钱上学的,也必须得出去了。
孩子和孩子的爹妈都在外头,留在村子里的,可不就都剩下老人了么?
像原身带着四岁小孙子这种情况,等再过一两年,娃要上小学了那也是麻烦事,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其实村子里像原身儿子儿媳两口子都在外头打工,生了孩子,也不是没有把老人孩子都接过去的,不过原身的儿子媳妇实在是那种没什么本事,挣不到钱还特别会花的,这两个每年回来也就带几包点心,钱是从来没见过一分的,有时候还会跟原身哭穷,临走时原身还得反过来贴补他们几千块。
不过因为原身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一个小孙子,而且长年下地干活,身板硬朗,倒也没有太大的怨言,不然要是有两三个儿子,儿子娶了媳妇再生孙子孙女,互相扯皮找事,那才叫一个让人头大。
大箕村原先有三四百的人口,现在满打满算,不到三四十人。
本来就都是同村人,长驻人口变少了以后,大家伙反倒是关系更和睦了。
一家有事,全村都过来看。
唐佳应用着她的高演技,回应着乡亲们的关心,笑得脸都快僵了。
“村长,那网线现在还能不能拉了?”
村里的村长年纪也有五十出头了,原身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当然得过来看看了,不过一进屋还没落着他说话,倒是被唐佳给看着了。
原来村通网也是科技下乡的一项活动,网费特别优惠,一年只要三百块。
然而村里都是老头老太太,电脑这东西都是家里的中青年用的,他们哪会啊!
别说装网络了,就是原来家里有网的,儿女进城以后,他们都给停了。
原身当然也不例外了。
一年三百块呢啊!买点啥不好啊!换成牛奶够小孙子喝一年的了!
“能啊,咋?你家想拉了?”
有人愿意家通网,村长当然要支持了,不然每回去乡里开会,看着人家那些郊区的村子,富裕村子都弄这个弄那个的,什么高科技,什么信息化了……他就特别没面子。
没可吹的也不能怪他啊,村里都没几个人了你让他能翻出花来?
“拉!要不是这回,我还寻不回我家乖乖了呢!”
唐佳说着拿出三百块钱来交给村长。
村长接过来塞进自己口袋,“你等着哦,我这就去给镇上的通信公司打电话!估计他们下午就能来。”
眼瞅着村长背着手就出去了,旁边人都七嘴八舌的,“小天他奶,你家拉网线了,那安不安那个能上网的天线啊!”
“是啊,要是安了,那能不能用用你家的网?就是叫什么歪来着?我家小闺女把她的旧手机给了我了,说是能上网,还能视频,可是我也不会用……”
“小天他奶,电视里说你上网发贴来?哎呀,你怎么这么能呢?还会发贴?我看着孩儿们耍电脑,眼花缭乱的,摸都不敢摸一下!”
唐佳爽朗地一笑。
“我也不会啊,这不是心里一急,就想着看看能不能上网找人帮忙,就去了网吧,那网吧里都有年轻人呢,他们帮忙发就行了。”
原身有多大的本事,同村人当然是一清二楚的了,所以还不能在他们面前崩人设,就把功劳推到网吧小哥身上好了。
“哦,原来是这样!”
“要么说,还是好人多啊!”
“行吧……你才回来,赶紧给小天做点好吃的,给小天压压惊!”
“哎,看这大半天,小天就搂住他奶的腿不丢手啊,可把俺娃给吓着了,不怕啊不怕!”
送走了邻居村人们,唐佳这才有工夫打量原身住的环境。
青砖的小院儿,二层的小楼,小楼边上带个厨房,是大箕村里家家户户常见的样式。
看上去半新不旧,还是原身的老头还活着的时候盖的,也有快小二十年了。
厨房跟唐佳住过的大房子里的干净光亮的厨房肯定是没法比的,有自来水管,有电磁炉,电饭锅,倒是让她松了口气。
“奶奶……”
小孙子跟一个跟屁虫似的跟在她腿边,唐佳走路的时候还得小心不要把他给撞倒了。
原身的小孙子长得白白净净的,肉乎乎的小脸,穿着虽然不算特洋气吧,但用唐佳的眼光来看也不土,并不是那种贫困山区可怜娃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