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庄子上住着的洪藻生母,她也有办法以付,时常派人送去好吃好喝,银子铜钱,又吩咐不再叫她干活计,好生养着……
洪藻生母本是大丫头,得了公子起名诗情,可见是第一得意人儿,去了庄子上做了十年的农活,那是活生生老了十岁不止,皮也糙了,脸也黑了,小腰也佝偻了……本来是盼着公子能想起她来接回府里,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十年,好容易府里派了人来,给她送了绸衣补品,还给她安排了个伺候的婆子……她惊喜交加,还当是公子念起旧情,又以为是亲生儿子想起亲娘呢,等一打听,原来是府里的继室唐夫人派来的!
失望之下的诗情自暴自弃,任事不做,大吃大喝……又等八年后,她亲生的洪藻成亲,跪求祖母、父亲洪庆、嫡母唐氏让生母来看一眼他成亲。
为人之子,孝道当头,虽说丫头算不上母,但也有生育之恩,于情于理,洪藻这说法都是过得去的。
原主唐氏暗暗地咬碎银牙。
这八年里,洪庆已是袭了爵,但府里愣是没一个孩子生下。
原主这八年虽然过得自在,在内宅里说一不二,出去饮宴都以她为尊,过够了伯爵夫人的风光日子,洪藻这小子也面上对她尊敬之极,老老实实的……却没想到临到了成亲,给她来这一手!
幸好原主早有铺垫啊!
等庄子里的诗情被接回来,扶着婆子的手,在内院二门下了车,早就等着迎接生母的洪藻目瞪口呆!
老天爷啊!
这哪是传说中风流伶俐,温柔美貌的诗情女了?
这分明是厨房里掌管着采买的积年老婆子,吃得肥头大耳,水桶腰配着大饼脸,那脸上的五官都快被挤没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据说是前年吃太胖,走路不小心跌了一跤,请医问药之后,大夫说左腿经脉不通,也只能治到如此程度了。
没错,原主的宅斗技能与生俱来,而且手段高明,全是阳谋。
好吃好喝送过去有什么不对?送个婆子照顾有何不好 ?
诗情也是见过世面的,自然知道再好的东西也要养生惜福,自己管不住嘴还什么都不做,胖成了这模样?又怪得谁来?不过有些人家以胖为福态,反正府里也能养得下,也就无所谓胖不胖了。
胖诗情不但让她亲生的儿子吃了一惊,还让当夜兴冲冲过来想见一眼故人的伯爵洪庆吓得怀疑人生!
不,这只不是他那个温柔解语,小意风流的诗情丫头!
然而当这位胖大婶颤微微地站起,眼泪努力从两道缝的眼睛里挤出来,柔情万种地唤了洪庆一声少爷时,洪庆吓得大叫一声,转身便逃。
别以为他没看到,这丑胖子,张着两只手,就准备往他身上扑呢啊!
这要是给扑上去,还有生理儿吗?
洪府里的两位爷们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人等了。
胖诗情虽然没被送出府去,还是被安置在了洪藻院子附近的偏院。
待遇跟在庄子上一样,好吃好喝好伺候,但就是不许出院。
这是当家人洪庆下的严令,生怕到了夜里,这位主儿还像从前那样爬床……丑还是一回事儿,万一压到自己岂不是冤枉透顶?
洪府注定没有嫡子,虽然很不情愿,但没了别的指望,洪庆只好上下活动,想着给自己这个儿子弄点功劳或者功名什么的,将来往朝中活动也多一点底气。
洪藻倒也算有几分聪明,二十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虽说之后再没进步,但在勋贵子弟里也算是难得了。
洪藻娶妻刘氏,刘氏也是本地望族之女,刘族比起伯爵府来说当然不够看,但洪藻的出身也有些不妙,门当户对的哪里肯把嫡女嫁给一个生母是丫头的庶子?
对于娶个低位的儿媳妇,原主唐氏是很乐意的,这样她才好继续掌管着内宅,新媳妇也没底气跟她争啊?
第117章 仙缘老太(4)
身为天生的宅斗高手, 原主的算盘可以说是打得溜溜的。
她早就想好了,不亲的儿子亲孙子。
只要刘氏生下了儿子,她就寻刘氏个错处, 把新生的婴儿抱到自己身边养, 谁也说不出个是来。
她身为老祖母, 是老洪家两代婆婆和公公亲口承认的贤德媳妇,亲自要教养孙子, 那是她一片慈心啊!
而且早点接过抚养孙子的担子,才好让刘氏再接再励,为洪家开枝散叶啊!
原主这么想的, 也就这么做了,不管儿媳刘氏再舍不得,还是只能睁睁睁地看着婆婆院里来的婆子媳妇把自己才生下来满月的儿子给抱走了。
原主是存了心, 要把这未来洪府的继承人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培养。
最好是能强过洪藻一百倍,还最亲近自己,将来也娶个自己认可的孙媳妇,她就把这管家大权亲手交到孙媳妇手上,从此高枕无忧,做她的伯爵府老封君!
果然洪藻的长子洪麟, 打小就聪明伶俐,俊秀活泼。
两岁就能背诗,三岁就能认字,五岁已经学完两本蒙书了。
而且因是长在原主院子里的,真是爹亲娘亲也不如祖母亲, 更不说那个总是住在偏院的长得像肉山的庶祖母了!
小洪麟那是一见诗情就哇哇大哭。
原主那个成就感别提多高了。照这个趋势下去,她的盘算可是十拿九稳了。
然而天不从人愿,在小洪麟九岁的时候,原来就被女色们掏空了身体的伯爵酒后伤风,一病不起,竟是撒手而去。
原主哭得那是死去活来啊!
倒不是对这位夫君有什么深情厚义……没大能耐还到处拈花惹草,连个种都没有,有啥值得她惦记着的?
然而有这个人和没这个人还是大不同的!
原主精心培养的小孙子才九岁,还没到完全确认能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呢,孙媳妇也还没娶上,洪伯爵就这么去了,她没了撑腰的,庶子洪藻这些年算是翅膀硬了,很是做过几件阴奉阳违的事儿,现在这般,岂不是更要威风起来?
而且她身为寡居妇人,手里若再掌管着内院管家大权,岂不是会遭人非议?
但原主再不想夫君死,洪庆也死了。眼泪也哭不回来这人。
日子还得过下去……
果然,此后几年洪藻就开始慢慢试探着反抗了。
先是断了原主最大的念想,以孙子长大了不宜再混居在内院为由,将孙子送去了金城的书院。
又借题发挥,发作了听命原主的几个商铺管事……
原主哪是肯认命的,当即不甘示弱,立马出手反击。
孙子虽然可以送去外地书院,但身边的人却都是她派去的心腹,而洪藻这个当家人选给亲生儿子的下仆反而洋相百出,被抓了把柄,被撵出了出院……还顺手败坏了洪藻的名声,这位承安伯爵府的当家人,果然是出身不正,教养不足,难怪朝廷没有理会老伯爵临终前上的承爵表章呢!
总之一番斗争,各有得失,也在暗中形成了默契。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若是想犯浑,那就都别好……
她的命根大孙子不在身边,原主又没有足够的理由让大孙子从书院回来陪自己。
当家人不是她生的,肯定不亲,只有表面上的尊敬。
儿子都不亲,儿媳妇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何况自古婆媳是天敌?
不到四十的原主就变成了空巢老人。
孤独,寂寞又无助。
有心把孙子孙女们再抱一个到身边,庶出的上不了台面,她实在看不上,再说她最亲的是大孙子,弄个庶弟或庶妹在院里,让大孙子回来看到会怎么想?总不能因小失大?
抱嫡出,因为下手太晚,儿媳刘氏生的嫡次子和嫡长女都年岁不小,最小的都六岁了,而且跟他们亲娘亲得不行,她这会儿弄来养都晚啦!
不过原主是那坐以待毙的人吗?必须不是啊!
原主就想到了自己那在老家的两个哥哥了。
原主俩哥,大哥还算争气,一路从秀才考中进士,虽是同进士,也比没功名强得多了,现如今在南边一个小县做着县令,虽没啥能帮到原主的,但总听起来名头不错。
二哥就差了好些,读书不成就去经商,做的是布匹买卖,一年二年下来倒也挣到了钱,
置下不小的家业。
二哥也是生的独子。
这位侄子娶了房媳妇生了个儿子没了,又娶了房媳妇生了个女儿没了,现如今娶的是第三个媳妇,娶过来也肚皮争气,生了两儿一女。
所以这侄子的后院里,大儿子是长子,再怎么样也亏不到哪去,二儿三儿和小女儿是继室亲生的自然疼,就只有大女儿格外可怜……
原主屈指一算,这个侄孙女的年纪也就比大孙子小个两岁!
又听往娘家两房兄弟那儿送年礼的仆妇们回来说,这位没娘的侄孙女唐音生得那是花容月貌,倒有些原主的品格……
既然这样,不如……
原主就派人把这位侄孙女给接了过来,说是膝下孤单,想要个娘家人陪伴。
原主侄媳妇乐不得少操一份闲心,还能借此攀上伯爵府,再说伯爵府没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伸伸手也能按死他们这些商户人家……可不就赶紧把唐音打包送来,要不是原主没答应,她还恨不得把自己的小女儿也送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