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定坤的主意,江家两兄弟眼睛一亮。这钱谁出都行,关键是能够把拖拉机弄来,那才叫本事。他们第一服气的人是江夏,第二服气的就是李定坤。这位干弟弟,很有本事!
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对于盛夏服装厂来说,今天是一个双喜临门的大好日子。
说干就干,当天李定坤把手头的批发生意跟江瑞清做了一个交接,他背着包裹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根据他的估计,如果一切顺利,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把拖拉机带回来。
江夏算了一笔帐,他们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已经突破五万件。平均每件衣服赚2块五毛钱,扣除掉相关的费用,一个月净利润也是接近十万,一年下来,也就是上百万的纯利。
服装厂现在不到三十个工人,能够创造这么大的价值有很多社会因素的作用。
现在是计划经济稍微松动的转型期,大家手里有钱,也有购买的欲望,可是受票据的制约,市场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于是,他们生产出来的不比广货差的衣服就自然而然成了抢手货。
在市场上,他们还没有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国营服装厂不会像他们一样摆摊设点,而私人的服装小作坊也没有他们的先进设备和设计能力。
赚钱是必然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隐患。
如果真的有人去举报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他们必将成为典型。现在政策没有明朗,地方政府也不敢轻易对他们的企业行为做出裁决。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查封,或者说被停业整顿。
这也是上次去省城李科长给她看报纸的主要意图。
李科长非常清楚江夏的服装厂是这个时代的先驱,他也希望江夏能够平稳过渡。正如他所说,只要再过一年,他们的服装厂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眼看着孩子们马上就要期末考试,江夏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
这次去北京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回来的。孩子们好不容易出一趟门,他们对陆少阳的思念江夏看在眼里。所以他们这次出去,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
离开这么长的时间,江夏出了需要提前把服装的设计稿画出来,还需要手把手教会黄桂花打版。
偏偏这个时候李定坤去了上海,厂里的事情只有交给大哥和二哥一起负责。正好这段时间为了忙服装店装修的事情,二哥手里的零售业务也暂停了。江夏寻思着需要好好给两位哥哥培训些管理方面的知识。
江夏计划着带孩子去北京,苏晓月也有同样的安排。
自从上次在坡道上失手之后,苏晓月因为临近期末工作繁忙,消停了些日子。她不再每天跟踪江夏,而是暗中把上辈子的重要事情发生的时间截点都记了下来。
如果她没有记错,这个时候陆少阳已经被送到军校去深造。
军校不像部队那般戒备严格,学生们进行的是半封闭式的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她可以有机会接触到陆少阳。
苏晓月这些天想了很多,与其在江夏身上浪费时间,不如去北京找陆少阳摊牌。
如果他知道江夏怀了康学斌的孩子,苏晓月眼底闪过一丝黑暗,她不管江夏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孩子,这个孩子是谁的。只要能够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什么手段并不重要。
必要的时候,她甚至可以告诉陆少阳,自己才是她未来的妻子。
至于借口,就说自己做梦梦到了以后的事情。重生这事太过虚无,即便是跟陆少阳说了他也不会相信。更何况,她清楚的知道陆少阳身上的胎记,也能说出他现在的院系和导师姓名,说服陆少阳并不难。
苏晓月甚至已经在幻想陆少阳和江夏离婚的画面,到时候,她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追求陆少阳。
手里的钢笔无意识地在本子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苏晓月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北京去。
厂里的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江夏开始为去北京做准备。火车票得提前买,孩子们第一次出远门,必须得买软卧才行。上次带回来的小家电,她留了个相机。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来得及去买胶卷,这次就一并进城买了。
排了半天的队,江夏总算买到了三天后出发去北京的火车票。
拿着车票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江夏特别怀念可以用手机在网上购票的以后。要知道,现在可是天气正热的夏天,坐在家里都嫌热,更别提在这人山人海的火车票售票厅。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江夏从口袋里拿出水杯。她必须得补充一点水分,不然很有可能会中暑。
进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她现在只用去百货商店把胶卷买了,就可以坐车回镇上。
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烈日,江夏忽然觉得有些头晕。
第63章
那种天旋地转的滋味并不好受,江夏勉强找了一个靠墙的位置,用手撑着墙面。
她到底是怎么了?
难不成还真的中暑了?
五分钟之后,那种眩晕的感觉彻底消失,她又恢复了之前的精神和活力。只是背后的一身冷汗提醒着她,刚才她的确有些身体不适。
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江夏见太阳躲进了云层之中,连忙走出了售票大厅。
百货商店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只是在家电售卖专区,明显客人要比别的地方少。大部分人走过来也只是看看,问问价格,真的掏钱买东西的人不多。
“同志,你好,请帮我拿一盒这个型号的胶卷。”
女售货员翻了一下眼皮,懒洋洋地回应道,“我们这里没有。”
江夏有些气结,她这是什么态度?而且,她严重怀疑,对方甚至没有看清楚她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
“麻烦你再帮忙看看,你们可是省城最大的百货大楼,怎么会没有彩色胶卷?”
对方倒好,听了江夏的话撇了撇嘴,转身慢悠悠地离开了柜台,好似根本没有听到江夏的话。
刚刚经历了身体不适,江夏现在特别火大。这就是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卖家才是上帝,买家不仅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还得看售货员的脸色。
“这位同志,你先别生气。让我来看看你需要买什么型号的胶卷。”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走了过来。他身上的衬衣洗得有些发黄,但是干净整齐,黑色的短寸头看起来精神利落。面上带着笑,男人眼里有着歉意也有着热心。
江夏原本想要打算离开,她看了对方一眼,把手里的纸条递到男人手中。
“稍等,我来帮你找一找。”男人似乎对柜台里的东西十分熟悉,在翻找了两个盒子之后,他拿出一盒胶卷递给江夏。
“请你确认一下这是你需要的胶卷吗?”
江夏并不着急看售货员递过来的东西,他是自己见过的最不像这个时代售货员的人。对方带着眼镜,看起来应该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脸上并没有社会气息,反而显得有些书生气。
“有没有兴趣换个工作?”江夏看了一眼手上的胶卷,的确是她想要买的那个型号。
“啊?”戴眼镜的年轻男人傻眼了,她要给自己介绍工作?
“你叫什么名字?”
“何海彦。”
“行,我记住你了。这张纸条你拿好,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或者想要换一个工作环境。拿着这张纸条到上面写的地址来找我,我叫江夏。”说完,江夏敲了敲柜台桌面,示意他给自己开单子,她好去付款。
直到送走江夏,何海彦还没有回过神来。
“嘿,你被那个漂亮的女人迷花眼了?小何,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你还只是个临时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刚刚无视江夏的女人偷了好半天的闲回来,看到何海彦还在发呆,鄙夷地看了他一眼。
要不是看在这个刚来没几天的傻小子总是抢着干活,她早就把他挤兑走了。
何海彦听了女人的话,也只是笑笑。在百货商店上班这些天,他见过太多跟书本完全不同的事例。真善美那么少,虚假丑陋的面孔却那么多。
江夏离开百货商店,却正在装修的盛夏服装店看了一圈。基本按照她之前跟二哥说的方案在进行装修,没什么好挑剔的。
坐在回家的客车上,江夏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果。打开糖纸,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口腔中扩散开。陆少阳应该收到了自己的回信吧?
也不知道他暑假忙不忙。如果忙的话,那她就自己带着孩子们去玩吧。
夏天去北方旅行,也是一件非常折腾人的事情。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北京的污染还没有那么严重,孩子们也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
此时的北京某军事学院,陆少阳正考完试从教室里出来。他脚步轻快,两步并作一步走。昨天收到江夏的回信,知道她愿意带孩子们来北京过暑假,他非常开心。
他没想到江夏会带爸妈去做体检,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
“少阳,这么着急是要去哪里?”校园路上,陆少阳碰到了同级的熟人。
“听说后勤部可以领取行军床,我想趁他们下班之前去领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