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瑞叹了口气:“那穿上大风大浪的日子,我这会儿想起还心有余悸。几次死里逃生,才知道在家中稳稳当当的好。”
一大早,小五小六领着小七来给六王妃问安了。
看到那走路还有些摇晃的奶娃啊,王妃喜欢得不得了,赶紧起身过去将孩子抱了起来。“我走的时候你才怀孕,这会儿孩子都会走路了。真是个漂亮的宝贝,这次是真的像你。”
商锦蓉笑呵呵的:“这仨孩子,其实说像,还都有点儿。但仔细看有不觉得像了。不过我们家这三个孩子,可是都会挑长相的。”
六王妃笑道:“你这哪里是夸孩子,分明是夸你自己呢。真真是个没羞没臊的。”
“那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好,都给别人夸了,自己不夸夸也亏得慌。”
六王妃被逗得大笑,疲倦似乎都减轻了许多。她将小七放在自己的腿上,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七如今已有一岁多,话已经可以说得很清晰了。都是被灵气滋养大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比姐姐哥哥差上什么,所以小七脆生生的回答:“我叫,七七,娘说,叫义生!”
六王妃稀罕地亲了亲小七的额头:“真是个伶俐的宝贝。唐义生,倒是个好名字。”
商锦蓉道:“并非。她随我娘家姓赵。义是我家的排字,生是纪念我大哥的。”
六王妃自然是知道商锦蓉家世的。于是听后点了点头:“你们夫妻真是有心也善心的人。”
商锦蓉叹了口气:“当年答应过祖母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反悔。而且爹娘和大哥对我们夫妻也恩重如山,随着我娘家的姓氏,也是我们心肝情愿的。左右他们姐弟三人一母同胞,将来也不会因为姓什么分了心,倒是没什么需要在意的地方。”
其实这其中的差别还是极大的。如今赵义生等同于赵家大房的嫡长一脉。要继承赵家所有产业的。包括赵家二房那些东西,也都应该归他所有。不过赵家二房的产业早就已经在商锦蓉手中。赵家的药材行也在赵五的管理之下。如今从肖氏手里过了明路,已经算是赵家大房的产业了。她将来是打算将这家产分成四分。四房一人一份。而娘亲张氏的那一份则都留给张晏。当然,唐家的家业将来也会给他们姐弟几人平分,因为没有过偏心的想法,所以对商锦蓉而言,的确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这些事六王妃自然不能多嘴。只是瞧着小儿极是可爱。便换了个话题:“如今我门也回来了。你也得操心一下锦华妹子的婚事了。”
当初出发之前,商锦蓉就拜托了慕容瑞帮忙观察一下那个李宪。如今回来六王妃这么说,足以说明至少在六王妃这边,李宪是合格了的。但她还是忍不住一问:“那李宪可做过什么?”
慕容瑞笑着回答:“他做过的可多了。如今他不光多学了几个国家的语言。更是将那些绣品卖出了天价。他带去的瓷器也有一些成了海外小国的珍品。他真真是个有头脑的。见有的地方不把珍珠珊瑚这些东西当回事,他就用货物换了大批。如今那鸽子蛋大小的海珠就有五大匣子,那些小的更是数不胜数。比我收的不少上几分。”
☆、第381章
第381章
没想到李宪还能有这两下子。不过转念一想,那李家也是做生意的人家。自然不会是个没脑子的。不过商锦蓉关心的其实也不是这个。于是又问:“那他没有在这两年里遇上什么人和事?”
慕容瑞将孩子放下,然后给优儿使了个眼色。优儿赶紧就带着三个孩子先下去了。这时候她才说:“这话,当着孩子的面不好说,我就做主让他们出去了。”
商锦蓉点头:“您吩咐得是。可您这样,我就紧张起来了。”
慕容瑞笑道:“莫要紧张。那李宪你也知道,三十多岁正当年华。又是有学问也有些本领的,也是仪表堂堂。做事情也极是认真,又因为心中有锦华妹妹,所以对旁的女子都不留心分毫。倒是引得不少女人的喜欢。不光是有个国家的公主想要招他为婿,更是有一位女王想要收他为男妃。当时差点儿从我们的住处把人给抢走。王爷还逗过他,说他日后或许还能当个国王呢。差点儿把李宪的眼泪都给逼出来。如今回想起来,也是笑得人肚腹疼。”
商锦蓉先是瞪大眼睛,而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可是话本里才能出现的事情,倒真的让他给碰上了?”
“可不是么。这还不止,还有一位姑娘半夜爬上了他的床,生生把他吓得跑到了医者的住处寻了帮助才算是躲过去。不过跟他有一样担忧的也不是一两个。有的就留在了那边。有的将看上的女子带了回来。唯独他坚守本心,从来不对其他人多着一眼。当真是个用心极真的。锦华妹妹能得此夫君,日后夫妻俩的日子当是幸福的。”
商锦蓉听后也放宽了心。“我是不在意他是否有家财万贯。只求他能永远有此真心。”
张锦华过来的时候,慕容瑞也将这些事告诉了她,张锦华自然更是高兴。于是红着脸说:“我不白信他一次。”
慕容瑞笑问:“这两年,妹妹可是把嫁衣都缝制好了?这次李宪带着珠宝金银回来,这婚事可是要办得极其隆重的。”
张锦华虽然心里也高兴,但却仍旧有满腹的心事。“其实……这婚事我也说不准。”
慕容瑞愣了一下:“怎么,你是担心他赚了银子变了心?”
张锦华摇头:“并非。而是我将来还是要跟姐姐回京生活的。日后我娘也会随着父亲到京城生活,我是我娘唯一的女儿,若是嫁到这么远的地方,那怕是一辈子也见不上几次面。但李家再这边也有家业。我也不能强求李宪为我做出如此牺牲。所以也可能我们分过银钱之后,就这样散了吧。”
慕容瑞看向商锦蓉,商锦蓉叹了口气:“你还没问过他,如何能确定他不能接受去京城生活的提议?”
张锦华道也坦白:“我也没觉得他不能接受。只是想着自己得最好最坏的打算吧。”
慕容瑞叹了口气:“其实锦华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她母亲就她一个亲生的孩子,若是远在万里之外,哪有不想念的。而且远嫁的女子当真有许多的苦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没有娘家人在身边支撑,就算没有婆家人的刁难,思念也会让人伤神甚至伤身。”
两日之后,李宪才到锦绣坊求见了张锦华。并且这一次必得从正门进了。因为他带回来的珍珠珊瑚金银等等足足有二十个箱子。这让许多人还以为李宪是来求亲下聘礼的。直到又锦绣坊的绣娘跟人解释,说这是她们老板同李家老爷合作,让李家老爷帮忙代卖她们绣坊的绣品,这些都是李家老爷从海外赚回来的呢。
一听李宪卖绣品就卖了二十箱的银子,这可把老百姓们给惊坏了。自然,他们这是还不知道那二十箱里,银子只有五箱,珍珠八箱,珊瑚四箱,珍奇物品一箱,还有一箱各色宝石和一箱金币。他们怕是要吓出个好歹来。
可仅仅是二十箱银子,也足够让这些老百姓们兴奋的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海外有太多他们想都想不到的财富!
上一次招收船员和商人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也不相信的。所以去的人有一部分是官府的,还有一部分是胆子大的,更有一些是逼着一定要去的。当然不是都像李宪一样有脑子。海外的那些国家甚至只能称其为部落、寨子之类的地方。人们都是以物易物,还有用本地特有的货币来计算价格的。有的地方,用铜币,有的地方用银币。不少人就直接收了当地的银钱。而李宪和有一些商人就变换了出售方式。要么,用他们觉得不太好的东西,以数量来换取他们想要的绣品和瓷器。还有那以银币为货币的国家,不同的银币上有不同的图案来区分货币的价值。但那一次,六王爷也要求所有人都只收最低面额的货币,以数量来出售物品。
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但能如此“露白”的人却不多。人们能窥见其中一二,就已经知道到底有多少好处在这茫茫大海之间了。
当然李宪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个举动会给下一次远航带来多大的好处。他只是在家里整理好东西之后,又睡了整整一天,就赶紧跑来见张锦华了。
他原也是想着赶紧过来的。恨不得下了船就跑到锦绣坊来。但是他身边的管事婆子拦住了他。他们如今并没有真正的婚约在身,若是直接回去就见面,怕是对张小姐的名声不好。更何况将军府那边,王爷和王妃也刚回来,张小姐必然是要先顾着那边的,所以愣是让他多在家里休息了一日。
见到张锦华,李宪忙不迭的将账本递了上去。就生怕张锦华觉得他贪图钱财一般,赶紧把这些钱财的事情都交代了个清楚。
张锦华也没说别的,接过账本,仔细的看两页,就发现这上面每一幅绣品在什么地方,换了多少珍珠,卖了多少银币,交换了多少珊瑚等等这些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只这两页,她就相信李宪不会在这上面占她的便宜了。自然对于这个男人,她心里的好感就越发的深刻。“你这般辛苦,怎得没有多在家休息几日。这些账目也不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