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天生赢家[快穿] (昔我晚矣)


  韩老夫人忍不住怨起了儿媳陈妙盈,
  明明和萧家悔婚结仇的,又不是他们韩家,因为陈妙盈得罪宫里的贵人不说,现在还累得她女儿的婚事。
  这三年也发生了许多事,陈父丢官去职归乡,即便只是个做富家翁,朱氏也安分地回去了。
  唐宛月生下来了个早产儿,不过唐宛月看着比孩子还要娇弱,也就镇武侯家大业大,派了许多丫鬟嬷嬷去照顾她和小公子。
  陈妙盈因那次宫中杖刑,落下了体弱残病之症,韩老夫人都有意为韩瑾瑜纳一两房贵妾,虽然被韩瑾瑜拒绝,但可以想到陈妙盈在韩家的日子没有过去那般好。
  这也可以明白,陈妙盈不再是那个长袖善舞,聪敏端慧的韩夫人,满京城称赞的好儿媳。而韩老夫人,不似她母亲朱氏那般市侩贪心,却也不是多仁慈厚道,不畏权贵的人,特别是她还想着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在京中觅一门好婚事,而不是受她的好儿媳娘家拖累,婚事再多坎坷摆弄。
  韩老夫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她见识也不过平平,只知道得罪了宫里的宠妃,肯定影响儿子的仕途。
  再加上这三年的磕磕碰碰,韩老夫人没少对陈妙盈有怨气。
  瑾瑜现在都即将而立之年了,膝下就只有彻儿一个孩子。她不过是想纳几个良家女子,或是从身边提两个丫鬟,也好让她多享享饴儿弄孙的福气。
  虽然拒绝的是自家儿子,但韩老夫人却对儿媳陈妙盈有了芥蒂。
  趁着儿子在家时,韩老夫人就提起了萧嘉树,想试探儿子的态度。
  在她看来,这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既能同宫里贵人和解,又为琦儿觅得一位好夫婿。
  至于陈家,陈妙盈是外嫁女,也不妨碍什么。韩老妇人她儿子靠的是自己的才华本事,可没沾陈家什么光,她以往也不过是敬着镇武侯罢了。
  韩瑾瑜对母亲叹道,“若这婚事成了,那攀附权贵的名声就落到我头上了。”
  韩老夫人因这话有些不满,倒不是气儿子,只是觉得这是什么道理,萧嘉树这般好,她想为琦儿觅得这样的良婿,有什么错。
  韩瑾瑜只同母亲说清了这一句利害,也不做过多的解释,就道,“至于琦儿的婚事,我做兄长的,定会为她安排妥当的。”
  本来,他也想好了几个人选。
  ————
  等到新科进士授官时,皇帝还单独宣了萧函入殿,问他想做什么官。
  这自然是屏退左右私下召见的,
  皇帝也是有考虑萧嘉树年纪尚轻这点,若是外放为官,既是难以交托重任,再者萧妃若是哭诉怎么办。
  萧妃是自己真心喜爱的妃子,好不容易在前朝有一个出息的娘家人,还是她的胞弟,萧嘉树又足够优秀,皇帝自然多了些恩宠和包容,所以很大方地给了两个备选。
  放在翰林院或是宫中侍讲的位子上,前者能增加日后为官的底蕴,后者职务轻松,常在殿前行走,为皇帝处理一些文书,看似名声不比翰林院清贵,但却是人人羡慕的位子。
  可见皇帝的真心厚待了。
  萧函微微弯腰,拱手一揖,“请陛下准我入大理寺为官。”
  ***
  新科状元入大理寺为官,的确惊了不少人眼球。
  比如韩瑾瑜,在授官时见面,他也真心诧异道,“我倒是没想到你会选了大理寺。”
  不是说大理寺不好,只是不若翰林院和御前侍讲这两个前途好,相当于铺好的青天路,韩瑾瑜就是这么走来的。
  对于新科状元授官,就是没有透出风声来,韩瑾瑜也能猜到皇帝的几分心意。
  所以这大理寺应该是萧嘉树自求的。
  当皇帝询问缘由时,萧函只提起当年曾与大理寺一同查案的旧事,称那时对刑狱案件就有了兴趣,所以想入大理寺为官。这个理由倒是很合皇帝的心意,虽然显得少年意气了些,但皇帝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最后也应允了萧函所求。
  韩瑾瑜语气透着几分惋惜,虽然与萧妃为敌,但也不代表他不欣赏萧嘉树这个人才,这些年,他仍然没有收学生,除了忙于朝堂事务,也是因为有萧嘉树珠玉在前。
  但这份惋惜的心思中是否有一二安定,就说不定了。
  萧函笑了笑,忽地提起旧事,“当年镇武侯将陈家悔婚,我长姐自尽的事传得人尽皆知,京中议论者甚众。”
  “我在外时就听到人言,说这天底下不平的事何其之多,如牛毛如草芥,若是事事都要管,都要求个公道,就是圣人在世,也管不过来了,何必多管。”
  韩瑾瑜笑容渐淡,有时候他也想过,若是当年管了这事,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祸果了。
  萧函又不疾不徐道,“我能理解,百姓文人称颂镇武侯府一家四代为朝廷,多次浴血奋战,征战沙场,立下无数功绩。但所谓为大事而忘小节我就不能赞同了。单是以小节将世间的不平事一概而过,未免太轻松了。”
  萧函轻声一笑,“人生短短数十载,我倒想管管这世间的不平事。”
  皇帝她当过几次,能臣也信手拈来,但为人申冤断案,明辨善恶的官,萧函倒想做一回。
  -——
  萧函一入大理寺就是从五品的大理寺正,品级不低。尤其是和大理寺中大多是从七八品提上来的官吏相比,但萧函也没因为这样的厚待而受到排斥。
  担任大理寺少卿的仍是董云,“没想到状元郎竟然到我大理寺来了。”
  虽然这三年都没什么接触,但董少卿对萧嘉树仍有印象,谁让萧嘉树当年无私教授的能将人画得有十成像的画技,大理寺现在还在用呢,甚至还传到底下的各州县去了,提升了不少处理事务的效率。
  萧函没有忘记行礼,温声笑道,“下官见过少卿大人。”
  除了有旧识的董云,还有大理寺众官吏,萧函还拜见了一次大理寺卿,年过五十的白松老大人。
  大理寺不仅主管京城案件,甚至各州乡县的刑狱重案都会交由至大理寺。


第294章 奸妃当道
  大理寺乃九卿之一,掌刑狱案件审理。为最高刑事机构, 掌刑狱案件审理。只有重大案件才在大理寺审理。如当地官员发生刑事案件无法处理, 或是因过于重大, 应上报大理寺处理, 最后交于刑部判决。
  萧妃对萧嘉树想入大理寺为官倒没什么反对,只是她打听过了,大理寺事务繁重,且辛苦劳累, 哪怕上至大理寺少卿都要经常外出办案, 到各州府地去。她有些心疼萧嘉树罢了。
  寺正一职本是掌议狱, 正科条。若是寺丞断罪不当, 则以法正之。萧函并不急于审案,她这初来乍到的又年纪轻轻,那些经验丰富的寺丞就算不排斥她,也未必会信服。
  萧函先是花了些时间通读大理寺内书库的律书典籍,之前虽然也有了解一些大宁的律法,但论齐全绝对当属大理寺的书库。
  要不是萧函进了大理寺为官, 还未必能接触得到呢。
  这日董少卿回来, 碰巧见萧函在书案边读着厚厚的律例, 考较了萧函几条律法, 皆能答得上来, 且熟知法度,量刑之准。
  董少卿一扬眉,“不愧是状元郎, 这记性就是好。”
  这才几天的工夫。
  别看董云看似冷硬勇猛的武人,实则心细如尘,对这些繁琐的律条也铭记于心。对此董云摆了摆手,“办的案子多了,自然熟悉,再说了,大理寺的人怎么能连律条都一无所知。”
  这点萧函也很认可,大理寺虽是不如现代科技知识先进,但对律条的钻研认真也让人惊叹。大理寺中多的七八品小吏对大宁律法的熟识程度胜过她,她不过是仗了些穿越多世的积累和记性好罢了。
  董少卿还指点了她可以结合卷宗一起看,否则书库里上千卷的律书典籍就是不眠不休看上三年,也看不完。
  用过午饭后,董少卿还带萧函去了大理寺内的练武校场,“我大理寺不似六部等官署,除了文职还有武职。而前者就算不能缉凶捕盗,也还得有个好脚力,不能太文弱了。”
  结果单单骑马射箭一项,靶靶正中红心,董少卿听萧函说在家中平时也有习武练箭,不免惊讶,这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郎竟还是文武双全。
  董云当然不会觉得这文武双全的人才到他这大理寺来是浪费了,
  虽年轻了些,但还是能好好培养的。
  董少卿也越发看重萧函,也开始让人将一些刑狱卷宗交到她手上。
  若身为九卿之一的白松白大人是大理寺的定海神针,那么负责大部分事务,还拥有调动人马权力的少卿董云就是主要管事人了。
  这也是为什么萧函主动给他留下好印象,董云人品不错,也不是嫉贤妒能之辈,比起年纪家世背景,更注重能力,只要能让他看到价值,他也会主动提拔,所以在大理寺受众人信服爱戴。
  有了董少卿的看重,萧函日后行事也会更加方便。
  董云因为洛州一件押送犯官的案子暂离了三日,回来后问起,“萧寺正那的案子如何了?”
  原本董云想着让萧嘉树在大理寺先学两年看卷宗再说,这才来不到半月就让她审案,还是萧嘉树的表现给董云留下了值得培养的好印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